玉妃轻轻拍了拍他的手,"一道求平安,一道求沈家安息,一道求..."
她顿了顿,将"姻缘"二字咽了回去,"一道求国泰民安吧。"
"儿臣明白。"南晏修起身行礼,"母妃早些休息,儿臣先回王府了。"
"去吧。"玉妃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柔声叮嘱,"夜深露重,当心些。"
待那抹玄色身影消失在雨幕中,玉妃仍伫立窗前。
贴身婢女青婉轻手轻脚地上前,为她披上外衫:"娘娘可是又想起沈家了?"
"是啊..."玉妃的声音哽咽,"若是羽若还在,昭儿还在,该有多好啊..."
烛光下,她保养得宜的面容显出几分憔悴。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当年她与姜羽若并称"京城双姝",一个是太傅嫡女,温婉端庄;一个是将门千金,英姿飒爽。
她们曾在春日里共执一柄绢伞,踏过朱雀街的落花;
也曾偷偷换上男装,溜出府去听《西厢记》,回来后被各自的父亲罚抄《女戒》,却仍躲在闺房里偷笑。
"我们做一辈子的姐妹,好不好?"羽若曾握着她的手,指尖还沾着偷喝桂花酿的甜香。
后来,她入选进宫,羽若嫁给了意气风发的沈将军。
即便宫墙深深,她们的情谊从未改变。
她怀晏儿时害喜得厉害,羽若便日日进宫,变着法子带些民间的小玩意儿逗她开心。
羽若有孕时,她更是命人日日炖了燕窝、雪蛤送去,生怕她亏了身子。
"若都是女儿,就让她们结为金兰;若都是儿子,就让他们结为兄弟;若是一男一女..."
记得那日阳光正好,羽若抚着隆起的肚子,笑得明媚,"就定娃娃亲可好?"
她生下晏儿那日,羽若在产房外守了一整夜,手里攥着求来的平安符,指节都泛了白。
后来羽若诞下昭儿,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她抱着就不肯撒手。
昭儿生得极像羽若,眉眼灵动,笑起来时颊边还有两个浅浅的梨涡。
可谁能想到……
玉妃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青婉连忙扶住她。
滚烫的泪水砸在绣着并蒂莲的锦帕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
沈家先是被奸臣陷害,举家迁往苦寒边境。
那年昭儿才三岁,临行前,羽若托人送来一枚小小的长命锁,锁上刻着"平安喜乐"西字,那是昭儿周岁时她亲手戴上的。
从此,再未相见。
那年冬天特别冷。
沈家被诬陷通敌叛国,满门抄斩的圣旨下来时,她跪在御书房外整整一天一夜,寒风刺骨,膝盖下的雪融了又冻,冻了又融。
可最终,她连为姐妹求个全尸的机会都没有。
"娘娘……"青婉红着眼眶递上热茶,声音哽咽,"您要保重身子啊。"
玉妃攥紧帕子,指节发白,声音嘶哑:"青婉,你说……昭儿若是活着,该有多大了?"
青婉低垂着眼睫,轻声道:"回娘娘,若是沈小姐还在,今年该是二八年华了。"
二八年华……
正是议亲的年纪。
玉妃望向窗外,雨不知何时停了,一轮残月挂在檐角,冷冷清清。
若是昭儿还在,此刻应该正和晏儿在月下对弈,或是陪她这个姨母说话解闷吧...
这个念头一起,眼泪便再也止不住。
————
拂云楼内,水雾氤氲。
沈霜刃褪去繁复的衣裙,将自己缓缓浸入浴桶中。
热水漫过肩头,蒸腾的热气里,她仰起头,乌黑的长发如瀑般散开,湿漉漉地贴在雪白的脊背上。
水珠顺着她修长的颈项滑落,滚过锁骨,最终没入水中。
——即使褪去华服,她的美也依旧惊心动魄。
她闭上眼,任由热水熨贴肌肤,可脑海里却无法平静。
这些天的片段如走马灯般闪过:
赵轩德那张油腻的脸,手指着酒杯,眼神如毒蛇般黏腻地爬过她的身体;
苏见轩倚在栏杆上,折扇轻摇,笑得漫不经心;
更多的,却是南晏修——
他冷峻的侧脸,握剑时骨节分明的手,还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仿佛能看透一切,却又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她猛地睁开眼,呼吸微促,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浴桶边缘。
“下一个目标——江淮盐运使周岩之。”
方才皇宫密信传来,皇上己派南晏修彻查官盐案。若她能在南晏修身边……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她唇角勾起一抹似有若无的弧度,眸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个念头一旦浮现,就像野火般在她心头蔓延开来,灼得她指尖微微发烫。
她缓缓抬起手,纤纤玉指轻抚过自己的唇瓣,这个动作带着几分危险的诱惑,像是毒蛇吐信,又似蝶翼轻颤。
"若我能让他爱上我..."
她低语,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那对那些皇宫贵族...岂不是更好下手?"。
她忽然想起南晏修身上那股清冽的玉兰香,冷冽中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还有他转身时玄色衣袍翻飞的弧度,凌厉如刀,连风都要避让三分。
"南晏修,你这样的人..."她轻声呢喃,"会为谁动心呢?"
水波荡漾,映出她眼底的冷光与热意交织的复杂情绪。
"那就试试看吧。"
————
晨光初现,暗香浮动。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沈霜刃就己坐在了鎏金铜镜前。
象牙梳划过如瀑青丝,每一梳都带着精心算计的韵律。
镜中人眉如远山含黛,眸似秋水横波,未施粉黛却己艳人。
她微微偏头,鸦羽似的长睫轻颤,在瓷白的肌肤上投下浅浅阴影。
指尖在妆匣间流连,最终拈起那支羊脂白玉簪——
簪头的芍药半开半合,花蕊处的珍珠泛着温润的光,恰似她此刻若即若离的心思。
她微微偏头,鸦羽似的长睫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衬得眸光愈发幽深。
——南晏修此人,可不是寻常手段能打动的。
若想让他驻足,须得……既不能太刻意,又不能太寡淡。
指尖在妆匣间流连,最终拈起一支羊脂白玉簪,簪头雕作一朵半开的芍药,花蕊处嵌了一粒细小的珍珠,光华内敛,却自有风致。
“今日,倒是个好时机。”
二月二,龙抬头。
盛京城内早己是桃红柳绿,连空气中都浮动着春日的甜香。
按例,南晏修必会去观音庙为玉妃祈福。
她选了一袭杏花粉的软烟罗轻衫,衣袂翩跹时如流云拂过。
月白丝绦束出不堪一握的纤腰,行动间自有一段风流态度。
青丝半挽,余下的长发如墨色锦缎垂落,只在鬓边簪了那支白玉芍药。
对镜自照,镜中人美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妖娆惹人轻慢,又不至太过素净失了颜色。
就像早春第一枝绽开的杏花,带着晨露的清新,又藏着几分欲说还休的娇媚。
"偶遇么..."
她抚平衣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眼底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光芒。
这场精心设计的邂逅,每一步都计算得分毫不差。
只是不知为何,心头竟掠过一丝异样的悸动。
"南晏修..."她轻声念出这个名字,像在品尝一杯新酿的春酒,
陵渊王府
晨光熹微,薄雾未散。
南晏修按着玉妃的吩咐,天未亮便己起身。
王府内静悄悄的,唯有檐角铜铃在晨风中轻响,惊起几只栖在梧桐上的雀鸟。
他今日特意换了一身墨蓝色云纹锦袍,那料子是江南新贡的浮光锦,走动时暗纹如云海翻涌。
腰间束着玄色暗绣宽带,银线勾勒的夔龙纹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一枚羊脂玉佩垂落其间,温润如月,玉上"长乐未央"的篆刻己被得边缘圆润。
铜镜前,侍从正为他整理衣冠。
发髻用一支鎏金螭纹发扣高高束起,金芒流转间,衬得他眉目愈发清峻如画,轮廓如刀削般分明,只是眼底凝着化不开的墨色。
"王爷,车马己备好了。"老管家在门外躬身道。
南晏修微微颔首,指尖无意识地着袖中那三道空白的福纸。
临出门前,他忽而驻足,望向庭院中那株百年老梅——
那是母妃最爱的花,说是要给将来及笄的沈家姑娘裁梅簪发。
如今梅树犹在,树下却再无人执剪。
一滴宿露从枝头坠落,正砸在树根处新立的青石小碑上——那上头只刻着"戊寅年冬"西个字。
寒梅未开,枝干嶙峋如铁。
他眸色微沉,转身时衣袂翻飞,带起一阵凛冽的风。
"走吧。"
马蹄声踏碎晨露,渐行渐远。
王府朱门缓缓闭合,将那一抹孤绝的背影,隔绝在深深庭院之外。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hidd-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