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功高盖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功高盖主

 

又过了五年,江凛的名字在大江南北几乎无人不晓。他镇守北疆,屡败匈奴,拓土千里;又在南方水患时亲率士兵筑堤,救下数万百姓。民间甚至编了歌谣,唱“江将军在,天下安泰”,连小儿哭闹时,只要说“江将军来了”,便能立刻止声。

这份声望,渐渐成了皇帝心头的一根刺。

这日朝会,江凛奏请在北疆增设屯田,让退役士兵耕种,既稳边防,又减粮草负担。朝臣纷纷附议,称此乃良策。皇帝却只是淡淡道:“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后,皇帝在御花园召见了心腹太监:“你说,江凛在北疆,是不是太得人心了?”

太监垂首:“陛下,江将军忠勇,只是……树大招风。”他压低声音,“近来京里有流言,说北疆将士只知江将军,不知陛下。”

皇帝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他不是不信任江凛,只是帝王心术,最忌功高盖主。江凛手握重兵,又得民心,若有朝一日……他不敢深想。

几日后,皇帝下旨,调江凛回京述职,另派将领接管北疆。旨意传到北疆,江凛正在查看屯田图纸,见了旨意,眉头微蹙。副将急道:“将军,这分明是调虎离山!您不能回!”

江凛沉默片刻,将图纸收起:“君命难违。”他知道,皇帝的猜忌己起,此时抗旨,只会坐实流言。

回京途中,江凛路过曾经救灾的南方城镇,百姓们夹道相迎,捧着酒浆干粮,哭着问:“将军还会回来吗?”他勒住马,望着一张张恳切的脸,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只道:“朝廷自有安排。”

回到京城,皇帝虽设宴款待,却绝口不提北疆之事,只将他调任吏部尚书,看似升了官,实则削了兵权。江凛坦然接旨,每日在吏部处理公务,不多言,不多问。

宋祈年和齐成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宋祈年私下找他:“陛下的心思,你该明白。”

江凛正在翻看卷宗,闻言抬眼,笑了笑:“我若想反,五年前在北疆便可反,何必等到今日?”他合上卷宗,“我江家世代忠良,从未有过二心。陛下若信我,自然无事;若不信……我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齐成玉握紧拳头:“若真有人构陷你,我大理寺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江凛拍了拍两人的肩:“放心。我在北疆埋下的眼线,早己查清当年流言的源头——是前藩王的旧部在捣鬼。等时机到了,自会呈给陛下。”

夜色渐深,三人站在吏部衙门外,望着天上的月亮。江凛知道,这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他问心无愧,便不怕任何风浪。只是想起北疆的将士、南方的百姓,他终究还是轻轻叹了口气——这功高盖主的名声,原来也是一种负担。

江凛归还虎符那日,是个阴天。

他穿着一身素色朝服,捧着那枚沉甸甸的鎏金虎符,一步步走上太和殿。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那虎符象征着北疆十万兵权,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权力象征,他却要亲手交还。

“陛下,”江凛单膝跪地,将虎符高举过头顶,“北疆己稳,臣身无长物,愿交还虎符,归乡养老。”

皇帝握着龙椅扶手的手紧了紧,目光复杂地看着他。良久,才缓缓道:“你想好了?”

“臣想好了。”江凛声音平静,“臣的心愿,从来不是兵权,是天下太平。如今边境无虞,臣也该歇了。”

满朝文武倒吸一口凉气。谁都知道,交出虎符,便等于彻底失去了自保的筹码。皇帝沉默片刻,终是颔首:“准了。赏你良田万亩,在京中赐宅,安享晚年。”

江凛叩首谢恩,起身时,脊背依旧挺首。走出宫门的那一刻,他忽然觉得一身轻松,像是卸下了背负多年的枷锁。

几乎是同一日,宋祈年递上了辞呈。

他的辞呈写得简单:“臣志在医道,愿遍访民间,求治病救人之术,还望陛下成全。”

皇帝看着辞呈,想起他在江南救死扶伤的模样,又想起他这些年潜心学医的专注,终是叹了口气,提笔批了“准”。

宋祈年接到批复时,正在收拾行囊。一个药箱,几卷医书,便是他的全部家当。齐成玉来送他,看着那简单的行囊,眼眶微红:“真要走?”

“嗯。”宋祈年笑了笑,“隐庐先生说,医道在民间。我想去看看,那些偏远村镇的百姓,到底缺什么药,受什么苦。”他顿了顿,“朝堂有你和江凛,我放心。”

齐成玉知道留不住他,只从袖中拿出一块玉佩:“这是我娘留下的,据说能辟邪。你带着。”

宋祈年接过玉佩,贴身收好:“等我学成名医,你们若是生了病,可别忘了找我。”

两人相视而笑,眼眶却都有些发热。

离开京城那日,宋祈年没让任何人送。他骑着一匹老马,背着药箱,沿着官道慢慢走。风吹起他的衣袂,带着淡淡的草药香。他不知道前路有多少风雨,但想起江南医棚里的灯光,想起隐庐先生“医人先医心”的话,便觉得脚下的路格外踏实。

江凛归乡后,在京郊买了处小院,每日种花、练剑,偶尔和齐成玉下棋。有人说他傻,放着兵权不要;也有人说他聪明,懂得急流勇退。他却从不理会,只在看到北疆送来的屯田丰收信时,才会露出几分笑意。

而宋祈年的消息,时常从各地传来。有时是在蜀地治好了瘟疫,有时是在岭南寻到了新药,百姓们都叫他“宋神医”。齐成玉每次收到他的信,都会念给江凛听,信里没有朝堂纷争,只有药草、病例和百姓的笑脸。

这日,齐成玉又收到一封信,信末宋祈年写道:“江南的金银花该开了,记得替我看看。”

江凛听了,忽然笑道:“等明年春天,我们去江南找他。”

齐成玉点头:“好。”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院中的梧桐叶上,沙沙作响。三人虽在不同地方,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他们曾拼尽全力去拯救的天地。或许这便是最好的结局——你归田,我辞官,他守朝堂,各自安好,却从未远离。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ihg0-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