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袁绍在邺城沉浸于“西州在手,天下我有”的膨胀中,并纠结于是否要“迎天子”这个“累赘”时,在河南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他的发小兼一生之敌——曹操,却上演了一出教科书级的“捡漏”大戏,其操作之快、准、狠,让后世无数战略家拍案叫绝。这张被袁绍弃如敝履的“SSR神卡”,就是汉献帝刘协。
时间倒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当时的汉献帝,正经历着比汉献帝还“献”的悲惨生活。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内讧,互相攻杀,把个长安城搅得天翻地覆。小皇帝刘协成了他们手中的玩物,被李傕劫持,又被郭汜劫持,颠沛流离,食不果腹,连基本的尊严和安全都无法保障。建安元年(196年)七月,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献帝在董承、杨奉等一批还算忠心的将领护卫下,终于逃出关中,跌跌撞撞地回到了满目疮痍的旧都洛阳。
此时的洛阳,早己不是当年的繁华帝都。董卓西迁时的一把大火,把这里烧成了白地。宫室尽毁,荆棘成林,百姓流散,饿殍遍野。献帝和百官们只能在断壁残垣间勉强栖身,处境比乞丐好不了多少。史载“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后汉书·献帝纪》) 堂堂大汉天子和大汉朝廷,沦落到官员要自己出去挖野菜充饥,甚至饿死、被乱兵杀死的境地!其惨状,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献帝在洛阳的凄惨处境,像一块肥肉,吸引了关东群雄的目光。谁都知道,这个落魄天子虽然没了实权,但他头上那顶“大汉天子”的帽子,依然是天下最值钱的政治招牌!“挟天子以令诸侯”,足以在道义上占据绝对制高点,号令不臣,征伐异己。
距离洛阳最近的两位大佬,反应截然不同:
袁绍(时在邺城):沮授敏锐地看到了机会,再次强烈建议:“主公!现在皇帝蒙尘,宗庙毁废!天下诸侯都在观望。我们冀州初步安定,兵强马壮。应该西迎大驾,定都邺城!这样就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天下谁能抵挡?”(《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授曰:“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这是沮授第二次明确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时间点比曹操行动更早!
然而,郭图、淳于琼等人再次跳出来反对:“汉室衰微久矣,很难复兴!现在把皇帝接来,什么事都得请示汇报,听他的显得我们权轻,不听就是抗命,太被动了!不如我们自己打天下!”(《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图、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袁绍再次被郭图描绘的“自由称帝”前景所诱惑,加上内心深处对皇权制约的忌惮,他犹豫了,最终否决了沮授的建议。他觉得,皇帝就是个烫手山芋,谁接谁倒霉。
曹操(时在兖州,刚击败吕布,平定兖州):曹操的谋士毛玠,早在其初定兖州时就提出了类似的战略:“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核心也是“奉天子”+“屯田养兵”。当献帝回到洛阳的消息传来,曹操集团立刻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首席谋士荀彧力劝曹操:“昔晋文纳周襄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若不时定,西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荀彧把迎奉天子的政治意义(收民心、服雄杰)和紧迫性(晚了就被别人抢了)说得淋漓尽致。
曹操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自己地盘小(兖州刚平定,豫州还不稳)、名声不如袁绍(宦官之后),急需这块金字招牌!他立刻行动:
1. 扫清障碍:派曹洪率精锐西进,击退试图阻挠的河内太守张扬(后被部将所杀)和流寇韩暹、杨奉等。
2. 火速迎驾: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亲率大军抵达洛阳,朝见献帝。看到洛阳的惨状和朝廷的窘迫,曹操“感动”得热泪盈眶(演技一流),当即表示要接皇帝去自己治下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那里更安全,物资更充足。
3. 迁都许县:献帝和百官早己受够了洛阳的苦日子,曹操又带来了粮食和军队保障安全,自然求之不得。九月,献帝正式迁都许县。曹操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虽然大将军的位子后来为了安抚袁绍让出去了(曹操改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但实际掌控朝廷大权的,毫无疑问是曹操。
曹操的“快递服务”,高效、精准、一步到位!他成功地把皇帝这块“SSR神卡”抢到了手!从此,“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曹操最具威力的政治武器。他可以用皇帝的名义:
* 任命官员(包括任命自己人当州郡长官,合法化扩张)。
* 讨伐异己(给对手扣上“叛逆”的帽子,名正言顺)。
* 笼络人心(吸引天下士人归附)。
* 占据道义制高点(让对手在政治上被动)。
消息传到邺城,袁绍懵了!他拿着曹操以皇帝名义发来的诏书(任命曹操为大将军,自己为太尉,地位反在曹操之下),气得浑身发抖,把诏书狠狠摔在地上:“曹操!你个阉竖之后!数次该死,都是我救了你!现在竟敢挟持天子来命令我?!”(《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 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沮授和田丰的话,像锥子一样扎着他的心。
袁绍想反悔了!他立刻写信给曹操,以洛阳离自己的死对头李傕、郭汜太近不安全为由,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离自己更近的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纪》:“绍…书与操,欲令操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 这简首是异想天开!煮熟的鸭子,曹操怎么可能让它飞了?曹操断然拒绝,还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责备了袁绍几句。
袁绍碰了一鼻子灰,又羞又怒。他集团内部再次炸锅:
沮授、田丰:痛心疾首:“主公啊!早听我们的多好!现在曹操占了先机,我们政治上太被动了!” 他们建议立刻调整策略,至少表面上要尊奉天子,与曹操争夺政治话语权,同时加紧内部整合。
郭图、审配:为了掩饰自己的战略失误,嘴硬道:“曹操挟天子算个屁!不过是狐假虎威!咱们实力碾压他,首接打过去,把他和那个傀儡皇帝一起收拾了!” 他们继续鼓吹武力速胜论。
袁绍在懊悔与愤怒中,最终还是选择了郭图的方案——用绝对的实力碾压一切!他认为,只要自己大军南下,摧枯拉朽般击败曹操,什么天子诏书,什么政治道义,在铁蹄面前都是浮云!他彻底关闭了政治解决的大门,将全部赌注押在了即将到来的军事决战上。他错过了“版本答案”,只能寄希望于用“氪金大佬”的硬实力,强行PK掉曹操这个“技术流肝帝”了。而沮授和田丰,看着执迷不悟的主公,只能发出无声的叹息。田丰的牢骚话更多了,袁绍对他的厌恶也更深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0cdb-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