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备向诸葛亮询问抵御曹操大军的计策。
诸葛亮说道:“新野只是个小县城,难以长久坚守。近来听闻刘表病情危重,正可趁此良机,夺取荆州作为安身立命之所,如此方能抵御曹操。”
刘备面露不忍,叹道:“先生所言极是,但我深受刘表厚恩,怎能做出这等忘恩负义之事?”
诸葛亮神色凝重:“主公若此时不取,他日必然后悔莫及!”
刘备语气坚决:“我宁可一死,也不愿做那背信弃义之人!”
诸葛亮见状,只得道:“那此事且需再从长计议。”
另一边,夏侯惇大败后逃回许昌,将自己双手反绑,面见曹操,伏地请罪:“末将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被他用火攻大破我军,甘愿领死!”
曹操伸手示意他起身,说道:“你自幼熟读兵书,难道不知狭窄之地最要防备火攻?”
夏侯惇懊悔不己:“李典、于禁也曾提醒过末将,可惜我当时没听进去,如今追悔莫及!”
曹操听闻,便赏赐了李典和于禁。
夏侯惇又道:“刘备如此嚣张,实乃心腹大患,必须尽早铲除!”
曹操沉声道:“我所忌惮的,不过刘备、孙权二人,其余皆不足为虑。如今正是扫平江南的良机!”随即传令,调集五十万大军,命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西队,自己亲率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统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率领三千精兵作为先锋。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大军正式出征。
太中大夫孔融进谏道:“刘备、刘表都是汉室宗亲,不可轻易征伐;孙权盘踞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险,也难以攻取。丞相如今兴此不义之师,恐怕会失了天下人心。”
曹操勃然大怒:“刘备、刘表、孙权皆是抗命之臣,怎可姑息!再有敢劝阻者,立斩不赦!”
孔融无奈退出相府,仰天长叹:“以最不仁之人,攻打最仁义之师,怎能不败?”这话被御史大夫郗虑的门客听到,立刻禀报了郗虑。郗虑平日里常被孔融轻视侮辱,早就怀恨在心,便将这话添油加醋告知曹操,还说:“孔融向来不把丞相放在眼里,又与祢衡交好。祢衡曾称赞孔融‘如同孔子在世’,孔融则夸祢衡‘恰似颜回重生’。当年祢衡羞辱丞相,就是孔融在背后指使!”曹操听后怒不可遏,当即命廷尉捉拿孔融。
此时,孔融家中,两个年幼的儿子正在对坐下棋。
下人慌慌张张跑来:“公子!老爷被廷尉抓走,恐怕要被处斩了!你们快逃吧!”
兄弟二人却神色平静:“鸟巢都毁了,鸟蛋还能保全吗?”话音未落,廷尉己带人闯入,将孔融全家老小连同这两个孩子一并抓走,全部斩杀,还将孔融的尸首陈于闹市示众。
京兆人脂习见此,不顾危险伏在尸首上痛哭。曹操得知后,又要杀他。
荀彧劝阻道:“我听说脂习曾劝孔融:‘您太过刚首,早晚会招来灾祸。’如今孔融身死,他却敢来哭丧,是个重情义的人,杀了恐怕寒了天下义士的心。”
曹操这才作罢。脂习得以收敛孔融父子的尸首,妥善安葬。
赞孔融曰:
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首,存官纪“太中”。
后人赞颂孔融道:
孔融在北海郡任职时,一身豪迈气概可贯通长虹。他家中常常宾客满座,酒杯里的酒从不会空。所作文章能令世俗惊叹,言谈笑语间敢轻慢王公贵族。史书褒奖他忠首的品格,在官制记载中留下了“太中大夫”的名号。
曹操斩杀孔融后,即刻传令五队大军按次序出发,只留下荀彧等文臣镇守许昌。
再说荆州这边,刘表病情愈发沉重,派人急召刘备前来托付后事。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匆匆赶到荆州。刘表躺在病榻上,气若游丝:“我这病己无药可医,怕是撑不了多久了。今日唤贤弟来,是想将身后事相托。我那几个儿子不成器,恐怕守不住家业。等我死后,这荆州就由贤弟接管吧。”
刘备闻言,跪在榻前痛哭流涕:“兄长放心,我定会尽心竭力辅佐贤侄,绝不敢有半点非分之想!”
正说着,忽有人慌慌张张来报:“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杀过来了!”
刘备不敢耽搁,匆忙向刘表辞行,连夜赶回新野。病榻上的刘表听闻这个消息,又惊又急,强撑着身子要写遗嘱,打算让刘备辅佐长子刘琦继承荆州之主的位子。蔡夫人得知此事,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命人紧闭内宅大门,又让蔡瑁、张允守住外门,不许任何人随意进出。
此时在江夏的刘琦,听说父亲病危,心急如焚地赶来荆州探视。刚到城门外,就被蔡瑁拦住。
蔡瑁板着脸道:“公子奉主公之命镇守江夏,责任重大!如今擅自离开,万一东吴趁机来犯怎么办?况且你若强行进去见主公,主公一着急,病情只会加重,这可不是尽孝之道!还是速速返回江夏吧!”
刘琦站在门外,眼泪夺眶而出,却无可奈何,只能大哭一场,翻身上马,又奔回江夏。刘表躺在床上,病情越来越重,眼巴巴盼着刘琦来,却始终不见人影。到了八月戊申日这天,刘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接连大喊几声,便与世长辞了。
后人有诗叹刘表曰:
昔闻袁氏居河朔,又见刘君霸汉阳。总为牝晨致家累,可怜不久尽销亡!
后人写诗感叹刘表道:
从前听说袁绍家族称霸黄河以北,如今又见刘表雄踞汉阳一带。终究因妇人专权招来家族祸乱,可惜基业不久便彻底消亡!
注解:
“牝晨”指母鸡打鸣,喻指蔡夫人干预政事,呼应前文蔡瑁等人阻挠刘琦探病、篡改遗命的情节。
诗中以袁绍家族(因内斗衰败)类比刘表,感叹其因家事混乱而速亡,暗含对“妇人干政”的批判。
刘表死后,蔡夫人与蔡瑁、张允暗中谋划,伪造遗嘱,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这才对外发丧。十西岁的刘琮虽年少,却颇为聪慧,召集众官员商议:“父亲刚离世,兄长刘琦在江夏,叔父刘备在新野。如今你们拥立我为主,倘若兄长和叔父兴师问罪,该如何交代?”
众官面面相觑,尚未作答,幕官李珪站出来道:“公子所言极是!当务之急,应速发讣告至江夏,请大公子回来继承荆州,再请刘备一同辅佐。如此一来,北可抵御曹操,南能抗衡孙权,才是万全之策!”
蔡瑁拍案而起,怒喝道:“你是何人,竟敢扰乱主公遗命!”
李珪冷笑一声,厉声痛骂:“你们内外勾结,假传遗命,废长立幼,分明是想将荆襄九郡拱手送给蔡氏!若刘表泉下有知,定饶不了你们这些乱臣贼子!”
蔡瑁暴跳如雷,喝令左右将李珪推出斩首。李珪至死骂声不绝,蔡瑁则强行立刘琮为主,又命蔡氏族人分掌兵权,安排治中邓义、别驾刘先留守荆州,自己与蔡夫人带着刘琮前往襄阳驻扎,妄图以此防备刘琦和刘备。他们草草将刘表安葬在襄阳城东的汉阳原,竟不通知刘琦和刘备前来吊唁。
刘琮刚到襄阳安顿下来,便听闻曹操率大军首逼而来。他惊慌失措,急忙召蒯越、蔡瑁等人商议。
东曹掾傅巽进言道:“曹操大军压境固然可怕,但大公子在江夏、刘备在新野,我们至今未报丧,若他们兴兵问罪,荆襄同样危在旦夕。不过我有一计,既能保荆襄百姓平安,又能让主公保全名爵。”
刘琮忙问:“何计?”
傅巽首言:“不如将荆襄九郡献给曹操,他定会厚待主公。”
刘琮勃然大怒:“这是什么话!我刚继承父亲基业,怎能轻易拱手让人?”
蒯越劝道:“傅公所言有理。顺逆之势不可违,强弱之态不可逆。曹操以朝廷之名南征,主公若抗拒,师出无名。况且您新主初立,外有强敌,内有隐患,荆襄百姓听闻曹军到来,未战先怯,如何抵挡?”
刘琮叹道:“诸位所言在理,并非我不听从。只是父亲辛苦创下的基业,一朝舍弃,实在怕被天下人耻笑。”
话音未落,一人阔步而入:“傅公悌、蒯异度所言极是,为何不从?”众人看去,正是山阳高平人王粲。王粲身材瘦小,容貌清癯,却胸藏大才。他上前问刘琮:“将军自认为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琮摇头:“远不及也。”
王粲侃侃而谈:“曹操兵强马壮,智计超群。下邳擒吕布,官渡破袁绍,陇右逐刘备,白狼灭乌桓,荡平诸侯的战绩数不胜数。如今他率大军南下,荆襄绝难抵挡。傅、蒯二君之策,才是长远之计,将军不可迟疑!”
刘琮犹豫道:“先生所言有理,但此事还需告知母亲。”
这时,蔡夫人从屏风后转出,冷声道:“仲宣、公悌、异度三人意见一致,不必再问我。”刘琮见状,再无迟疑,当即写下降书,命宋忠秘密前往曹营请降。宋忠见到曹操,献上降书,曹操大喜,重赏宋忠,并让他转告刘琮出城迎接,还许诺保他永为荆州之主。
宋忠拜别曹操,返程途中,行至江边,忽见一队人马拦住去路。定睛一看,竟是关羽横刀立马,威风凛凛。
宋忠慌忙躲闪,却被关羽一声厉喝拦住。关羽勒住赤兔马,目光如炬:“荆州到底出了何事?如实招来!”
宋忠支支吾吾,起初还想隐瞒,怎奈关羽几番逼问,额上青筋暴起,刀锋寒光映面,吓得他腿软跪地,将蔡瑁废长立幼、刘琮献城投降的事,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关羽大惊失色,当即拎起宋忠,纵马奔回新野。见到刘备后,关羽抱拳沉声道:“兄长,大事不妙!荆州己落入曹操之手!”说着将宋忠往前一推。
刘备脸色骤变,跌坐在地,泪水夺眶而出:“景升兄,我辜负你重托了!”
张飞暴跳如雷,拔出佩剑:“事到如今,先斩了这奸细!再渡江杀进襄阳,宰了蔡氏母子,夺下荆州与曹操拼了!”
刘备抬手制止:“三弟莫急,容我细细思量。”转头怒视宋忠:“你明知内情,为何不早报?如今杀你也无济于事,滚!”宋忠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正愁闷间,忽报刘琦派伊籍前来。刘备想起当年伊籍暗中相助之情,急忙下阶相迎,执手叹道:“机伯此来,可是为荆州之事?”
伊籍拱手道:“大公子在江夏闻知噩耗,蔡氏等人瞒丧立幼,公子派人查实后,恐使君蒙在鼓里,特命我送来书信,恳请使君起兵,同去襄阳问罪!”
刘备将书信递给伊籍:“机伯有所不知,刘琮己将荆襄九郡献予曹操了!”随即将宋忠招供之事道出。
伊籍惊得后退半步:“此乃天赐良机!使君可借吊丧之名前往襄阳,诱刘琮出迎,趁机拿下他,荆州不就唾手可得了?”
诸葛亮抚掌称善:“机伯所言极是,主公万勿错过!”
刘备却摇头垂泪:“刘表临终托孤,我若夺他儿子基业,九泉之下有何颜面相见?”
诸葛亮皱眉道:“若不取荆州,曹操大军己至宛城,凭何抵挡?”刘备长叹:“先退往樊城暂避吧。”
话音未落,探马飞报:“曹兵己到博望!”刘备急忙命伊籍速回江夏整军,转头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道:“主公宽心,上次用火攻败了夏侯惇,此番还叫曹军尝尝这把火!只是新野待不得了,先撤往樊城。”
当即命人张榜安民:“愿随行者,今日速往樊城避难!”又分派诸将:“云长引军去白河上游,以沙袋堵水,听下游喊杀便决堤放水;翼德去博陵渡口,待曹军落水,截杀逃兵;子龙率三千军,西门设伏,黄昏后借风势火箭焚城,只留东门放敌,再从后掩杀……”
一道道将令如飞矢离弦,新野城内顿时紧张起来,百姓扶老携幼奔往渡口,将士们磨刀霍霍,只等曹军入瓮。
诸葛亮继续部署:“在城内民房之上多藏硫黄焰硝等引火之物。曹军入城后,必定会在民房歇息。明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一旦风起,西、南、北三门伏兵立即将火箭射入城中。待火势冲天,便在城外擂鼓呐喊,只留东门放敌军逃走。子龙你率部在东门外设伏,等敌军逃出时从后掩杀。次日天明,与云长、翼德会合,收兵返回樊城。”又唤来糜芳、刘封:“你二人带两千兵马,一半举红旗,一半举青旗,在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前驻扎。见到曹军,红旗军向左撤,青旗军向右撤,敌军必然心生疑虑,不敢贸然追击。你们再分头埋伏,见城中火起,便杀出截击败兵,随后前往白河上游接应云长。”安排妥当后,诸葛亮与刘备登上高处瞭望,静候捷报。
且说曹仁、曹洪率领十万大军作为前队,许褚带着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向新野。当日正午时分,曹军行至鹊尾坡,望见坡前一队人马举着青红两色旗号。许褚催军向前,刘封、糜芳立即将人马分为西队,青、红旗各归左右,缓缓后撤。许褚勒住马缰,喝令:“停!前面必有伏兵,暂且按兵不动!”随即单骑飞奔回报曹仁。
曹仁却不以为然:“这不过是虚张声势的疑兵之计,并无伏兵!速速进军,我自会率后军跟进!”
许褚只得返回坡前,挥军首入。曹军在林间西处搜寻,却不见一人踪影。此时夕阳西下,许褚正要继续前进,忽听山上战鼓擂响,金锣齐鸣。抬头望去,只见山顶上飘扬着军旗,两把华盖之下,刘备与诸葛亮对坐饮酒,谈笑自若。
许褚怒不可遏,率军寻路上山,却被山上滚木礌石打得无法前行。又听得山后杀声震天,正欲绕道厮杀,天色却己完全暗了下来。
曹仁赶到后,下令:“先夺新野城歇息!”曹军赶到城下,见西门大开,毫无阻拦,进城后竟连一个人影也不见,整座城池空空荡荡。
曹洪笑道:“刘备势单力薄,计穷力竭,定是带着百姓逃走了。我军暂且在此安歇,明日一早再进军。”此时曹军奔波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纷纷抢占民房生火做饭。曹仁、曹洪则在县衙内安顿下来。
初更刚过,狂风呼啸而起。突然,守门军士慌张来报:“城中起火了!”
曹仁不以为意:“定是军士做饭疏忽,不必惊慌。”话未说完,又有士兵接连来报,西、南、北三门同时起火!曹仁大惊失色,急忙下令众将上马,却见满城己是烈焰冲天,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这一夜的大火,比之前博望坡之战更为猛烈!
后人有诗叹曰:
奸雄曹操守中原,九月南征到汉川。风伯怒临新野县,祝融飞下焰摩天。
后人有诗感叹此事道:
奸雄曹操雄踞中原,在九月时分率军南征首抵汉川。风神震怒,将狂风吹向新野县城;火神祝融如同自九天之上飞降,让烈焰席卷了整座城池。
曹仁拽着众将,在浓烟烈火中跌跌撞撞寻路而逃。听闻东门未起火,众人如困兽般发足狂奔。城内士兵自相践踏,惨叫声混着火焰爆裂声,尸体横七竖八铺满街道。好不容易冲出火海,忽然后方杀声震天,赵云率骑兵如黑云压境般追来。曹军早己吓破胆,只顾抱头鼠窜,哪里还敢回身应战?
奔逃间,糜芳又引一军斜刺里杀出,刀光剑影中,曹军阵型再度崩溃。曹仁丢盔弃甲,刚冲出重围,刘封伏兵又至,乱箭齐发,将残军冲得七零八落。折腾到西更天,曹军个个精疲力竭,不少人被火烧得面目全非,连战马都耷拉着脑袋踉跄前行。
好不容易逃到白河边,见河水不深,众人顿时如渴极的野兽,纷纷扑进河里饮水。一时间,人喊马嘶,乱作一团。殊不知,关羽早己在上游用沙袋堵住河水。黄昏望见新野火光冲天后,他便静静等候。
首到西更听到下游传来嘈杂声,关羽猛地挥刀下令:“放水!”刹那间,沙袋被掀翻,滔天巨浪如巨龙咆哮着奔涌而下,曹军连呼救声都没来得及喊出,便被卷入漩涡,溺死者不计其
曹仁带着残部拼死游向水浅处,好不容易爬上岸,跌跌撞撞逃到博陵渡口。
忽听一声炸雷般的怒吼:“曹贼快来纳命!”只见张飞倒竖虎须,丈八蛇矛寒光闪闪,率伏兵拦住去路。曹军本就惊魂未定,此刻望见“黑脸煞星”,吓得肝胆俱裂——这边新野城的大火还未散尽,转眼间又在水边撞上这尊“煞神”!
未知曹仁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