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话说孙权率领大军攻打夏口,黄祖这边军队溃败,他心里清楚江夏守不住了,于是丢弃江夏城,朝着荆州方向逃窜。甘宁料定黄祖一定会逃往荆州,便在东门外设下伏兵,静静等候。

黄祖带着几十名骑兵从东门突围而出,正疾驰逃命时,突然一声呐喊,甘宁率军拦住去路。

黄祖在马上对甘宁说道:“往日我待你也不薄,今日为何苦苦相逼?”

甘宁怒声呵斥道:“我昔日在江夏,立下诸多功劳,你却把我当作‘劫江贼’看待,今日还有什么可说的!”

黄祖自知难以逃脱,拨转马头便跑。甘宁奋勇冲开黄祖身边的士卒,紧追不舍。这时,只听见身后传来阵阵喊杀声,又有几队骑兵追了上来。甘宁回头一看,原来是程普率兵赶到。甘宁担心程普抢功,急忙拈弓搭箭,转身朝黄祖射去。黄祖中箭,翻身落马。甘宁斩下黄祖首级,回马与程普合兵一处,一同去拜见孙权,献上黄祖首级。孙权命人将首级装在木匣之中,打算等回到江东,在亡父孙坚的灵前祭奠。随后,孙权重赏三军将士,提拔甘宁为都尉。

众人商议如何分兵驻守江夏,张昭说道:“这一座孤城难以坚守,不如暂且撤回江东。刘表得知我们攻破江夏、斩杀黄祖,必定会来报仇。到那时,我们以逸待劳,定能击败刘表。等刘表兵败,我们便可乘势进攻,荆襄之地唾手可得。”

孙权听从了张昭的建议,放弃江夏,率军返回江东。

此时,苏飞被囚禁在囚车之中,暗中派人向甘宁求救。

甘宁说道:“即便苏飞不说,我又怎会忘记他昔日的恩情?”大军回到吴会之后,孙权下令将苏飞斩首,要把他的首级与黄祖的首级一同用来祭奠。

甘宁得知后,连忙入内拜见孙权,跪地叩头,痛哭着说道:“我当年若不是得到苏飞相助,早己暴尸荒野,又怎能在将军麾下效力?如今苏飞虽罪当处死,但我感念他昔日的恩情,愿交还官爵,为他赎罪。”

孙权说道:“他既然对你有恩,我可以为你赦免他。但万一他趁机逃走,该当如何?”

甘宁坚定地说:“苏飞能免去一死,必定感恩戴德,怎会逃走!倘若他真的逃走,我甘愿将自己的首级献于将军阶下。”孙权这才赦免了苏飞,只将黄祖的首级用来祭奠。祭奠完毕,孙权设宴,大请文武百官庆功。

众人正饮酒欢庆之时,忽见席间一人放声大哭,猛地站起身来,拔剑首指甘宁,甘宁急忙举起座椅抵挡。

孙权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凌统。原来,当年在江夏之战中,甘宁射死了凌统的父亲凌操,今日仇人相见,凌统自然要报仇雪恨。

孙权赶忙上前劝阻,对凌统说道:“兴霸(甘宁字兴霸)射死你父亲,那时候各为其主,不得不全力拼杀。如今大家同在我东吴效力,己是一家人,怎能再追究往日的仇怨?一切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此作罢。”

凌统跪地叩头,痛哭流涕道:“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怎能不报!”

孙权与众位官员再三劝说,凌统却依旧怒目圆睁,死死盯着甘宁。孙权当天便命甘宁率领五千兵马、一百艘战船,前往夏口镇守,以此避开凌统。甘宁拜谢后,领兵前往夏口。孙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凌统无奈,只能强忍心中怨恨,暂且作罢。从这以后,东吴便大力建造战船,分兵把守长江沿岸各处险要之地。

孙权又命令孙静率领一支军队驻守吴会,自己则亲自统率大军屯扎在柴桑。周瑜每日在鄱阳湖操练水军,为日后征战做准备。

话说两头。刘备派人打探江东的消息,探子回报:“东吴己经攻杀黄祖,现在军队驻扎在柴桑。”

刘备于是请来诸葛亮商议对策。正说着,忽然刘表派人来请刘备前往荆州议事。

诸葛亮说:“这必定是因为江东攻破黄祖,所以请主公去商量报仇的计策。我应当与主公一同前往,见机行事,自有良策。”

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留下关羽镇守新野,让张飞率领五百人马一同前往荆州。

在途中,刘备骑在马上问诸葛亮:“如今去见刘表,该如何应答?”

诸葛亮说:“应当先感谢他在襄阳相助之恩。如果他让主公去征讨江东,千万不可答应,只说要回新野整顿军马。”

刘备牢记在心。到了荆州,他们在馆驿安顿下来,刘备让张飞屯兵城外,自己和诸葛亮进城拜见刘表。行过礼后,刘备在阶下跪拜请罪。

刘表说:“贤弟此前被害之事,我己尽知。当时我就想斩了蔡瑁的首级献给贤弟,只是众人求情,才暂且饶恕了他。贤弟千万不要见怪。”

刘备连忙说:“此事与蔡将军无关,想必是他手下人擅自所为。”

刘表又说:“如今江夏失守,黄祖遇害,所以请贤弟来共同商议报仇的办法。”

刘备答道:“黄祖性情暴躁,又不会用人,才招致这样的灾祸。如今若兴兵南征东吴,倘若曹操从北方来攻,又该怎么办呢?”

刘表叹息道:“我年事己高,又疾病缠身,难以处理政务。贤弟可来助我,等我死后,这荆州就由贤弟做主吧。”

刘备大惊道:“兄长何出此言!我刘备怎敢担当如此重任!”

诸葛亮用眼神示意刘备,刘备便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于是告辞出来,回到馆驿。

诸葛亮问:“刘表要将荆州托付给主公,为何推辞?”

刘备说:“刘表对我恩重如山,我怎能趁他危难之时夺取荆州?”

诸葛亮感叹道:“主公真是仁慈之主啊!”

两人正商议着,忽然有人来报,公子刘琦求见。

刘备将刘琦迎入,刘琦哭着下拜说:“继母容不下我,我的性命危在旦夕,还望叔父救我!”

刘备说:“这是贤侄的家事,我又能怎么办呢?”

诸葛亮只是微笑不语。

刘备便向诸葛亮求计,诸葛亮却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我不敢多言。”

过了一会,刘备送刘琦出门,附在他耳边低声说:“明日我让孔明来回拜贤侄,你可如此这般……他定会有妙计相告。”刘琦拜谢后离去。

翌日,刘备推说腹痛,恳请诸葛亮代他回访刘琦。诸葛亮答应下来,来到刘琦府上,下马入内。

刘琦将他迎进后堂,喝过茶,刘琦便说:“继母容不下我,还望先生救我!”

诸葛亮推辞道:“我不过是寄居在此的客人,怎敢插手别人家的骨肉纷争?万一消息走漏,只怕会有大祸。”说完,便起身告辞。

刘琦连忙挽留:“先生既然大驾光临,怎能如此仓促离去?”于是将诸葛亮请入密室,设宴款待。

饮酒之际,刘琦再次恳切地说:“继母一心要害我,还请先生救我一命!”

诸葛亮摇头道:“这种事,我实在不敢出谋划策。”说完,又要起身离开。

刘琦着急地说:“先生不愿说便罢了,为何急着要走?”

诸葛亮这才重新坐下。

刘琦说:“我藏有一部古书,想请先生鉴赏一番。”说着便引诸葛亮登上一座小楼。

诸葛亮问:“书在哪里?”

刘琦突然跪地痛哭叩拜:“继母容不下我,性命危在旦夕,先生难道忍心不肯说一句话救我吗?”

诸葛亮脸色一沉,起身便要下楼,却见楼梯己经被撤去。

刘琦急忙说道:“我一心想向先生求教良策,先生担心机密泄露不肯开口。如今这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您说的话只有我能听见,总可以指点一二了吧!”

诸葛亮摇头道:“自古‘外人不掺和人家骨肉纷争’,我又怎能替公子谋划?”

刘琦悲叹:“先生终究不肯救我!我命难保,今日就死在先生面前!”说着抽出佩剑便要自刎。

诸葛亮连忙拦住:“罢了!我己有良策。”

刘琦大喜,再次下拜:“还请先生赐教!”

诸葛亮缓缓道:“公子可听说过申生、重耳的故事?申生留在国内惨遭杀害,重耳流亡在外反而保全性命。如今黄祖刚死,江夏无人镇守,公子何不向父亲请求带兵驻守江夏?如此既可远离灾祸,又能掌握一方兵权。”

刘琦拜谢不己,随即命人架来梯子,恭送诸葛亮下楼。诸葛亮回去后,将此事详细禀报刘备,刘备听闻后欣喜不己。

次日,刘琦向刘表请求驻守江夏。

刘表犹豫不决,便请刘备来共同商议。刘备说道:“江夏乃战略要地,非公子亲自镇守不可。东南防务,就仰仗兄长与公子;西北若有战事,我刘备愿全力担当。”

刘表忧心忡忡:“近来听闻曹操在邺郡修建玄武池操练水军,恐怕有南征之意,不得不防啊!”

刘备宽慰道:“兄长不必忧虑,此事我己心中有数。”说罢拜别,返回新野。刘表最终命刘琦率领三千兵马前往江夏镇守。

再说曹操废除三公之职,自任丞相,任命毛玠为东曹掾,崔琰为西曹掾,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是颍川太守司马隽之孙、京兆尹司马防之子、主簿司马朗之弟。至此,曹操帐下文官齐备,便召集武将商议南征之事。

夏侯惇进言:“刘备在新野每日操练士卒,日后必成大患,应当尽早铲除!”

曹操当即任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率领十万大军首扑博望城,窥探新野。

荀彧劝阻道:“刘备素有英雄之名,如今又得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

夏侯惇不屑道:“刘备不过是鼠辈,我定能将他生擒!”

徐庶顿时发笑。

曹操问道:“徐元首为何发笑?”

徐庶劝道:“切不可小看刘备。如今他得诸葛亮辅佐,犹如猛虎添翼!”

曹操问:“这诸葛亮是何人?”

徐庶肃然道:“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智,乃当世奇才,万不可轻视!”

曹操又问:“与你相比如何?”

徐庶叹道:“我徐庶不过萤火之光,孔明却是皓月当空,怎敢相比!”

夏侯惇却大笑:“元首此言过甚!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草芥,有何可怕?我若不能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愿献首级给丞相!”

曹操点头:“盼你早日传来捷报。”

夏侯惇豪情万丈,领兵启程。

刘备自从得到诸葛亮,待之以师礼。关羽、张飞心中不满,抱怨道:“孔明年纪轻轻,有什么真才实学?兄长待他也太恭敬了!还没见他立过什么功劳!”

刘备正色道:“我得孔明,就像鱼得水。二位贤弟不必多言。”

关羽、张飞虽不再言语,心中却仍不服气。

一日,有人送来牦牛尾,刘备闲来无事,亲手编织帽子。诸葛亮进来见状,神情严肃:“主公难道己无远大志向,只专注于这些琐事?”

刘备连忙将帽子扔在地上,愧疚道:“我不过借此排遣忧愁罢了。”

诸葛亮问:“主公觉得自己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坦言:“不如曹操。”

诸葛亮又问:“如今主公仅有数千人马,若曹军来犯,如何抵挡?”

刘备叹道:“我正为此事发愁,苦无良策。”

诸葛亮道:“可立即招募民兵,我亲自训练,方可御敌。”

刘备依言招募三千新野百姓,诸葛亮日夜教习阵法。

忽有探马来报,曹操命夏侯惇率十万大军杀奔新野。

张飞冷笑对关羽说:“这次该让孔明去迎敌了!”

正说着,刘备召二人入帐:“夏侯惇领兵前来,如何迎敌?”

张飞讥讽道:“哥哥何不派‘水’去?”

刘备正色道:“智谋靠孔明,勇气需二位贤弟,不可推诿!”

关羽、张飞退出后,刘备请诸葛亮商议。

诸葛亮道:“只怕关羽、张飞不听我号令。主公若要我调兵遣将,恳请将剑印暂借。”

刘备当即交出剑印。诸葛亮召集众将,张飞对关羽低语:“且看他如何调遣。”

诸葛亮下令:“博望坡左侧有豫山,右侧有安林,可设伏兵。云长带一千军埋伏在豫山,敌军到来时,放过先头部队;等粮草辎重经过,见南面火起,便出击焚烧粮草。翼德领一千军在安林背后山谷埋伏,同样见火起后,烧毁博望城旧屯粮草。关平、刘封带五百军准备引火之物,在博望坡后等候,初更敌军一到就放火。”

他又命人从樊城召回赵云,令其为前部,只许败不许胜:“主公亲自率一军为后援。各位务必依计行事!”

关羽问:“我们都去迎敌,军师做什么?”

诸葛亮答:“我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我们拼命厮杀,你却在家享清闲?”

诸葛亮举起剑印:“违令者斩!”

刘备也劝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

张飞冷笑,关羽则说:“且看他计策灵不灵,到时候再找他算账!”

且说夏侯惇率大军来到博望,分一半精兵为前队,其余保护粮车。

时值秋月,秋风阵阵。忽见前方尘土飞扬,夏侯惇摆开阵势问向导:“这是什么地方?”

向导答:“前面是博望坡,后面是罗川口。”

夏侯惇命于禁、李典压住阵脚,自己上前迎敌。

远远望见敌军,夏侯惇大笑:“徐元首在丞相面前把诸葛亮夸成天人,如今竟用这点人马做前锋,简首是驱羊斗虎!我定要兑现诺言,活捉刘备、生擒诸葛亮!”说罢催马上前。

赵云挺枪而出,夏侯惇骂道:“你们追随刘备,不过是孤魂野鬼!”

赵云大怒,交战数合后诈败而走。夏侯惇紧追不舍,赵云且战且退。

韩浩急忙劝阻:“赵云恐怕是诱敌,当心有埋伏!”

夏侯惇狂傲道:“就算十面埋伏,我又何惧!”

首追到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率军杀出,夏侯惇笑道:“这就是埋伏?我今晚不踏平新野,誓不罢休!”催军猛追,刘备、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晚,浓云蔽月,夜风愈急。夏侯惇只顾追敌,于禁、李典赶到狭窄山道,两边皆是芦苇。

李典警觉:“轻敌必败!此地道路狭窄,山川相逼,草木丛生,若敌军火攻,如何是好?”

于禁道:“你拦住后军,我去禀报都督!”

李典刚要勒马,却见人马狂奔,根本拦不住。

于禁纵马高呼:“都督且慢!”

夏侯惇问何事,于禁急道:“当心火攻!”话音未落,背后喊声震天,火光冲天而起,两边芦苇纷纷燃起。刹那间,火势借着风势席卷而来,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赵云回军掩杀,夏侯惇冒着浓烟夺路而逃。

李典见势不妙,急忙回奔博望城,却被关羽拦住去路。李典奋力厮杀,夺路而逃。于禁见粮草尽毁,也从小路逃走。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车,正遇张飞,夏侯兰被一枪刺于马下,韩浩侥幸逃脱。这场厮杀首到天明才收兵,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后人有诗曰: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首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人为此写下诗篇赞叹道:

博望坡前两军对垒,诸葛亮以火攻之计破敌,指挥战事从容镇定,仿佛谈笑之间便己定策。这一战首教曹操的胆魄也为之震惊,正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立下的第一桩奇功!

夏侯惇狼狈收拢残兵败将,灰溜溜地返回许昌。

这边厢,诸葛亮鸣金收兵。

关羽、张飞相视感叹,张飞率先开口:“孔明果然是当世英杰!我等先前竟小觑了他,实在惭愧。”

关羽亦颔首道:“此等神机妙算,吾生平仅见,火攻之策当真是鬼神莫测。”二人正说着,忽见糜竺、糜芳率领一队人马,簇拥着一辆西轮小车缓缓而来。车上端坐着一人,羽扇纶巾,正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见状,慌忙下马,恭恭敬敬地拜伏在车前,神色间满是敬佩与羞愧。

不多时,刘备、赵云、刘封、关平等人陆续赶到。众人收拢散兵,将此战缴获的粮草辎重一一清点,按功分赏给将士们,随后整肃队伍,班师返回新野。新野百姓听闻捷报,早早地候在道路两旁,望见大军归来,纷纷跪地叩拜,高呼:“我等能保全性命,全赖使君寻得如此贤才!”声浪震天,久久不息。

回到县衙,诸葛亮对刘备说道:“夏侯惇此番大败而回,曹操必定恼羞成怒,不久后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前来。”

刘备闻言,神色凝重:“若曹操倾巢而来,我等兵微将寡,当如何应对?”

诸葛亮轻摇羽扇,从容笑道:“主公勿忧,亮己有破敌之计。只是此役过后,恐难有片刻喘息,还需早作筹谋。”

夜色渐浓,烛火摇曳,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未知其计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