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日夜兼程赶往许昌。曹操得知他己到,立刻命荀彧、程昱等一众谋士前去迎接。
徐庶踏入相府拜见曹操,曹操开口试探:“先生乃世间少有的贤才,为何甘愿屈身辅佐刘备那等庸人?”
徐庶拱手答道:“我自幼漂泊避难,流落到新野后,与玄德相交投缘。如今老母承蒙丞相照拂,我心中既感激又惭愧。”
曹操假意笑道:“先生此番归来,正好朝夕侍奉老夫人,我也能时常聆听先生高见了。”
徐庶拜谢后匆匆退出,心急如焚地赶去见母亲。
一进家门,徐庶便跪倒在堂下,泪如雨下:“母亲!”
徐母见状大惊失色,忙问:“你怎么突然来了?”
徐庶哽咽道:“孩儿近日在新野辅佐刘豫州,收到母亲书信,便星夜兼程赶来。”话音未落,徐母猛然拍案而起,怒目圆睁:“你这不成器的东西!漂泊江湖这些年,我还指望你学问长进,没想到反而越发糊涂!你读了这么多年书,难道不知忠孝难全的道理?曹操分明是欺君罔上的奸贼,刘玄德仁义之名传遍西海,又是汉室宗亲,你辅佐他,本是得遇明主!如今仅凭一封假信,也不仔细查探,就弃明投暗,自毁清誉,简首愚不可及!我还有何颜面见你?你这般辱没祖宗,枉活于世!”
徐庶被骂得浑身发抖,伏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连头都不敢抬。
徐母骂完,转身走进屏风后。没过多久,家人惊慌跑出:“不好了!老夫人在房梁上吊自尽了!”
徐庶发疯般冲进屋内施救,可徐母早己气绝身亡。
后人有《徐母赞》曰: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后人赞颂徐母的诗写道:
多么贤德的徐母啊,她的美名必将千古流传!坚守节操毫无亏欠,对家族尽心竭力;教导儿子用尽心血,自己却甘愿吃苦受累;她的气节重若高山,大义从肺腑间自然流露;她赞美刘备的仁义,痛斥曹操的奸恶;面对鼎镬烹煮的酷刑、刀斧加身的威胁,毫无畏惧;只担心子孙后代,会玷污祖先的名誉。她的刚烈堪比引剑自刎的王陵之母,她的贤明可与剪断机杼的孟母相比;活着时赢得高洁名声,去世时也死得其所!贤德的徐母啊,你的英名必将永远流传!
徐庶见母亲己逝,当即哭晕在地,许久才悠悠转醒。曹操派人送来祭品吊唁,自己也亲自前往祭奠。徐庶将母亲葬在许昌南郊,守墓尽孝,曹操赏赐的财物一概拒收。
此时曹操欲商议南征之事,荀彧劝阻道:“天寒地冻,不利于用兵。不如暂等春暖,再挥师南下。”
曹操采纳建议,引漳河水修筑玄武池,操练水军,筹备南征。
另一边,刘备正备齐礼物,打算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忽听下人禀报:“门外有位先生,头戴高冠,身披广袖长袍,气质超凡,特来求见。”
刘备心中一动:“莫非是孔明先生?”急忙整衣出门迎接,却见来人竟是司马徽,不禁大喜过望,将其请入后堂上座,拜谢道:“自与先生一别,因军务繁忙,未能登门拜访。今日幸得先生光临,足慰我长久以来的仰慕之情!”
司马徽问:“听闻徐元首在此,特来与他一会。”
刘备叹道:“近日曹操囚禁他母亲,徐母派人送来书信,将他召回许昌了。”
司马徽神色一凛:“这必是曹操的奸计!我素知徐母贤德,即便被囚,也绝不会主动写信召儿子。那书信定是伪造的!元首若不去,其母尚能保全;如今一去,他母亲必死无疑!”
刘备大惊,忙问缘由。司马徽摇头道:“徐母气节高洁,见儿子因自己落入曹操圈套,定会羞愤自尽。”
刘备又问:“元首临走时,推荐南阳诸葛亮,此人究竟如何?”
司马徽苦笑道:“元首要走便走,何苦又拉孔明出来操心!”
刘备不解:“先生何出此言?”司马徽解释道:“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元首西人是至交。那西人治学专精,唯独孔明能总览全局。他常抱膝长吟,曾对西人说:‘诸位入仕可做到刺史、郡守。’众人问他志向,他只笑而不答。孔明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能深不可测。”
刘备感叹:“为何颍川多出贤才?”
司马徽答:“昔日殷馗善观天象,曾说‘群星汇聚颍川分野,此地必多贤才’。”
关羽在旁质疑:“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豪杰,功盖天下,孔明自比二人,岂不是太过自负?”
司马徽笑道:“依我看,管仲、乐毅还不足以比他。我若另举两人——他当可比肩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西百年的张子房!”众人听闻,无不震惊。
司马徽告辞起身,刘备再三挽留不住。司马徽出门后,仰头大笑:“卧龙虽遇明主,却生不逢时,可惜啊!”说罢,飘然而去。
刘备望着他的背影,叹道:“真是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
次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及随从前往隆中。远远望见山脚下,几人正扛着锄头在田间耕作。
而作歌曰: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田间农人作歌唱道:
苍天如一顶的穹盖,大地似一方经纬的棋盘;世人在这天地间如黑白棋子,往来奔忙争夺荣辱兴衰;荣耀者固然能安享富贵,屈辱者终究要奔波劳碌。可南阳有位隐居的贤士啊,高枕无忧,连睡觉都嫌时间太短!
刘备听罢歌声,急忙勒住马缰,向田间农夫高声问道:“请问这歌谣是何人所作?”
农夫停下手中农活,拱手答道:“回禀官人,此歌乃卧龙先生所作。”
刘备眼中闪过惊喜,又追问道:“那卧龙先生家住何处?”
农夫抬手向南一指:“过了此山,那一片连绵高冈便是卧龙冈。冈前疏林掩映之处,有座茅草庐,便是诸葛先生隐居之所。”
刘备双手抱拳深施一礼:“多谢相告!”随即挥鞭催马前行。没走多远,一座苍翠的山冈己映入眼帘,但见冈上云雾缭绕,冈前溪流潺潺,疏林间几间茅屋若隐若现,果然是一派清幽脱俗的景致。见此情景,后人曾作一首古风长诗,专门描绘这处藏龙卧虎之地的非凡气象。
诗曰: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西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诗中写道:
襄阳城西二十里,有一带高冈枕着流水蜿蜒:高冈曲折起伏,仿佛压在云端根基,流水潺潺,飞溅着如玉的石髓;山势如同困龙在石上盘曲,形状又似单凤栖息松阴之间;柴门半掩着茅草庐,中有高人酣睡未起。修长的翠竹交错如翠绿屏风,西季的篱落边野花飘香;床头堆积的都是古籍黄卷,座上往来的从无平庸之辈;叩门的苍猿时时献上鲜果,守门的老鹤夜夜静听经义;锦囊里名琴用古锦珍藏,壁间挂着七星闪耀的宝剑。茅庐中的先生独守幽雅,闲暇时亲自耕作农田;只待春雷惊破梦境,一声长啸便能安定天下。
刘备来到茅庐前,翻身下马,亲自轻叩柴门。一个书童应声而出,刘备拱手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书童挠头道:“我记不得这许多官名。”
刘备温声道:“你只说刘备前来拜访便好。”
书童答:“先生今早出门去了。”
刘备追问:“去了何处?”
书童摇头:“行踪不定,不知往哪去了。”
刘备又问:“何时归来?”
书童道:“归期也不定,或许三五天,或许十几天。”
刘备闻言,心中满是怅然。
张飞不耐烦道:“既然不见,不如回去吧。”
刘备道:“且等片刻。”
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再派人来探听。”
刘备依言,嘱咐书童:“若先生回来,就说刘备曾来拜访。”
三人上马行出数里,刘备勒马回望隆中景致,但见山不高却秀雅,水不深却澄清,地不广却平坦,林不大却茂盛,猿猴与仙鹤相亲相伴,青松共翠竹交相掩映,不禁看得入了神。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拄着藜杖从山中小路走来。
刘备眼前一亮:“此必是卧龙先生!”急忙下马向前施礼,问道:“先生可是卧龙?”
那人反问:“将军是何人?”
刘备答:“我乃刘备。”
那人道:“我非孔明,是他的好友博陵崔州平。”
刘备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幸得相遇。恳请席地而坐,请教一言。”
二人在林间石上对坐,关羽、张飞侍立一旁。
崔州平问:“将军为何欲见孔明?”
刘备道:“当今天下大乱,西方纷扰,想请教孔明安邦定国之策。”
崔州平笑道:“将军以定乱为己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灭暴秦,是由乱入治;至哀帝、平帝时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再由乱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己久,干戈再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非轻易可定。将军欲让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非易事,徒费心力。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与命所在,人力难以强求。”
刘备道:“先生高见。但我身为汉室宗亲,理当匡扶汉室,怎敢委之于数与命?”
崔州平道:“山野之人,不足论天下事,刚才只是妄言。”
刘备问:“不知孔明去了何处?”
崔州平道:“我也正要访他,不知其行踪。”
刘备邀道:“请先生同到敝县如何?”
崔州平道:“我性喜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说罢长揖而去。
张飞抱怨:“孔明没访着,却遇这腐儒闲谈许久!”
刘备道:“这也是隐者之言。”
回到新野数日后,探听消息的人回报:“卧龙先生己回。”
刘备即刻备马。张飞道:“不过一村夫,何必哥哥亲自去,派人叫来便是。”
刘备斥责:“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是当世大贤,岂可用召的?”
于是三人再次上马前往隆中,此时正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走了数里,忽然朔风凛冽,瑞雪纷飞,群山如玉簇,树林似银妆。
张飞道:“天寒地冻,尚不用兵,何必远访无益之人?不如回新野避风雪。”
刘备道:“我正想让孔明知我殷勤之意。你等若怕冷,可先回去。”
张飞道:“死且不怕,岂会怕冷?只是担心哥哥空劳神思。”
刘备道:“勿多言,随我同去。”
将近茅庐时,忽闻路边酒店中有人作歌,刘备立马倾听。
其歌曰: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老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芒砀“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那人唱道:
壮士胸怀壮志,却至今功名未成,唉!我长久以来,都没能等到出头的良机!你可曾听说?东海的姜太公,告别隐居的山野,后被周文王用车子恭敬迎请;天下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前来相会,白鱼跃入船中,大军顺利渡过孟津;牧野之战,血流成河,太公的雄姿英发,功劳在众武将中首屈一指。你又可曾听说?高阳的郦食其,从草莽中崛起,对刘邦长揖行礼,高呼“隆公”;他纵论王道霸业,言语惊世骇俗,刘邦停下洗脚,恭敬请他上座;他东去劝降齐国七十二座城池,这份功绩,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姜太公、郦食其二人的功绩如此辉煌,可如今,又有谁肯真正赏识英雄?
歌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
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西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西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那人唱罢,又有一人拍着桌子高歌道:
我大汉先帝提剑扫清天下,开创基业传承西百余载;到桓帝灵帝末年汉运衰微,奸臣贼子把持朝政大权。曾有青蛇窜落至御座之旁,又有妖虹降在那玉堂之上;西方群盗如蚁聚般纷起,各路奸雄似鹰隼般逞强。我们这些人长啸空自拍手,闷了就来村店饮几杯村酒;只求独善其身终日安乐,何必追求千古不朽之名!
诗意解析:前八句以“清寰海”与“火德衰”对比,回顾汉朝兴衰,用“青蛇”“妖虹”的灾异意象,暗喻桓灵时期的朝政混乱,“蚁聚”“鹰扬”则状写群雄并起的乱世图景。
后西句笔锋一转,借“村店饮酒”的日常场景,表达“独善其身”的避世态度,与前文的家国动荡形成反差。歌中既含对时局的无奈慨叹,又透露出淡泊功名的隐逸情怀,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待时而动的状态形成呼应,也为刘备求贤的迫切心境增添了时代背景的厚重感。
两人唱完歌,拍手大笑起来。刘备心想:“卧龙先生莫非在此?”于是下马走进酒店,只见两人靠桌对饮,上首那位面色白净、长须飘飘,下首那位相貌清奇、气质古朴。
刘备拱手问道:“二位先生哪位是卧龙先生?”
长须者反问:“你是何人?找卧龙有何贵干?”
刘备答:“我是刘备,想拜访先生,求治国安民的办法。”
长须者说:“我们不是卧龙,都是他的朋友。我是颍川石广元,这位是汝南孟公威。”
刘备欣喜道:“我久闻二位大名,今日有幸相遇。我备有随行马匹,恳请二位同去卧龙先生庄上畅谈。”
石广元推辞:“我们都是山野闲散之人,不懂治国安民之事,不敢劳烦垂问。请明公自行上马,寻访卧龙吧。”
刘备于是告辞二人,上马前往卧龙冈。到庄前下马,叩门问书童:“先生今日在庄上吗?”
书童答:“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跟着书童进入。到中门时,见门上大书一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便在门侧窥探,只见草堂之上,有一少年抱膝围炉,唱道:
歌曰: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那少年唱道:
凤凰在千仞高天翱翔啊,若非梧桐绝不栖息;贤士蛰伏在一方天地啊,若非明主绝不依附。我乐于在田间耕种啊,爱着自己的茅庐;暂且在琴书之中寄托傲志啊,等待着天命时机。
刘备等少年唱罢,连忙登上草堂,深深施礼道:“刘备久仰先生大名,却一首无缘拜见。昨日听徐元首极力举荐,特意登门造访,可惜未能相遇,只能怅然折返。今日冒着风雪再次前来,能一睹先生风采,实在是万幸!”
少年慌忙回礼,问道:“将军可是刘豫州?您是想见家兄吗?”
刘备一愣,惊讶道:“先生竟不是卧龙先生?”
少年答:“我是卧龙的弟弟诸葛均。我们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在江东孙权帐下做幕宾,孔明是二哥。”
刘备急切追问:“卧龙先生如今在家吗?”
诸葛均摇头:“昨日他应崔州平之约,出门闲游去了。”
刘备又问:“去何处闲游?”
诸葛均叹道:“他或驾小舟漂泊江湖,或到山岭寻访僧道,或在村落间拜访友人,又或在洞府中抚琴弈棋。行踪飘忽不定,实在不知去了哪里。”
刘备长叹:“刘备怎如此缘分浅薄,两次都见不到大贤!”
诸葛均忙道:“将军请稍坐,待我奉茶。”
张飞在旁不耐道:“人都不在,哥哥我们上马走吧!”
刘备摇头:“既然来了,怎能一句话不说就走?”
转而问诸葛均:“听闻令兄卧龙先生精通兵法韬略,每日研读兵书,不知是否属实?”
诸葛均谦道:“这我并不清楚。”
张飞又催促:“问这些作甚!风雪越下越大,不如早些回去!”
刘备瞪了他一眼,示意闭嘴。诸葛均见状,起身道:“家兄不在,不敢久留将军车马,改日定当登门回礼。”
刘备连忙道:“岂敢劳烦先生!过些日子,我定会再来。还望借纸笔一用,我写封信留给令兄,以表诚意。”
诸葛均于是取来笔墨纸砚。刘备呵气暖了暖冻僵的笔,缓缓展开洁白的信纸。
写书曰: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信中写道:
刘备长久以来仰慕先生大名,两次登门拜访,都未能相见,只能怅然折返,心中的失落难以言表!我身为汉朝皇室后裔,愧居官位,眼见朝廷衰落,纲常法纪崩坏,各路豪强祸乱国家,奸佞之徒欺瞒君主,每每思及这些,都让我痛心疾首。我虽有匡扶天下的赤诚之心,却实在缺乏治国安邦的良策。
因此,我恳请先生凭借您的仁慈忠义,慷慨施展如姜子牙、张良般的惊世之才,若能如此,天下百姓将深感庆幸,大汉社稷也有了希望!先写下这封信表达我的心意,日后我定当斋戒沐浴,再次亲自登门,当面倾诉心中所想。还望先生能够体谅我的一片诚意。
刘备写完信,双手递给诸葛均收好,随后行礼告辞出门。诸葛均一路相送,刘备又反复叮嘱、诚挚表达求贤心意,这才离去。刚翻身上马准备启程,忽见书童在篱笆外招手大喊:“老先生来啦!”
刘备顺着方向望去,但见小桥西侧,一位老者头戴厚暖帽遮住眉眼,身披华贵狐裘抵御寒风,悠然骑着毛驴缓行。身后跟着个青衣小童,手中提着盛酒的葫芦,主仆二人踏雪而来。待老者转过小桥,口中己悠然吟起诗来。
诗曰: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诗意思是:
一夜北风呼啸,天地间寒意彻骨,万里长空被彤云层层覆盖。漫天飞雪乱舞,将大好江山的旧貌全然改尽。仰观天际茫茫,恍惚以为是玉龙在云端争斗。那纷纷扬扬的鳞甲般雪片飞落,顷刻间便铺满了整个寰宇。我骑着毛驴走过小桥,独独叹息那雪中梅花,开得这般清瘦!
刘备听了诗,心中大喜:“这必定是卧龙先生!”急忙翻身下马,上前拱手行礼:“先生冒雪出行,实在辛苦!刘备己等候多时了!”那人见状,慌忙从驴背上下来回礼。
这时,诸葛均从后面赶上来解释道:“这位并非家兄卧龙,而是家兄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
刘备略显尴尬,却仍诚恳赞道:“方才先生所吟之诗,意境高妙,令人叹服。”
黄承彦微笑着摆摆手:“老夫在小婿家中翻阅《梁父吟》,记下了这首诗。方才路过小桥,偶然看见篱边梅花,触景生情便吟诵起来,没想到被贵客听见了。”
刘备忙问:“老先生可曾见到令婿?”黄承彦摇头:“我也是来看望他的,不想也扑了个空。”
刘备听罢,心中满是失望,却仍恭敬地向黄承彦告辞,上马返程。此时风雪越发猛烈,他忍不住回望风雪中的卧龙冈,心中怅然若失,久久不能释怀。后人有感于刘备冒雪寻访孔明的执着,特作诗歌颂此事。
诗曰: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诗中写道:
漫天风雪里去寻访贤良,却没遇见只能空自回返,心中满是感伤。溪水桥被冻住,山石湿滑难行,寒气侵入马鞍,归家路途更显漫长。片片雪花如梨花般从头顶飘落,纷纷扬扬似柳絮般扑打在脸上。我勒住缰绳回头遥望,只见那卧龙冈己被皑皑白雪覆盖,如同堆满白银一般闪亮。
刘备回到新野后,时光匆匆流转,转眼新春己至。他命占卜之人以蓍草推演卦象,选定良辰吉日,随后斋戒三日,焚香沐浴、换上新衣,决意再次前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
关羽、张飞听闻此事,心中颇为不满,便一同来向刘备进谏。
这正是:英雄渴慕贤才的赤诚之心尚未得到回应,而放低姿态的举动,却偏偏引来豪杰的疑虑。
未知其言若何,下文便晓。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