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且说曹操趁着袁绍兵败,整饬军队,缓缓追击而来。袁绍头戴头巾,身着单衣,仅率八百余骑逃至黎阳北岸。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袁绍便将战败之事向他倾诉。蒋义渠于是西处招抚溃散的士兵,众人听闻袁绍尚在,如群蚁归巢般聚拢而来,袁军声势渐渐恢复,众人商议着返回冀州。

行军途中,袁绍在荒山野岭间扎营。夜半时分,帐外传来隐隐哭声,袁绍悄悄循声而去。只见败军士卒围坐一处,哭诉着兄长战死、兄弟失散、亲眷离散的悲痛,众人捶胸顿足,齐声悲叹:“若早听田别驾的话,我等何至于此!”

袁绍心中懊悔不己,暗自思忖:“我不听田丰良策,落得兵败将亡,如今回去,有何颜面见他?”

次日清晨,袁绍率军前行,恰逢逢纪领兵前来接应。

袁绍对逢纪长叹道:“当初若听田丰劝谏,何至惨败?如今回去,实在无颜面对他。”

逢纪趁机进谗言说:“田丰在狱中听闻主公兵败,竟拍手大笑,说‘果然不出我所料’!”

袁绍怒不可遏,喝道:“这腐儒竟敢耻笑我!定要取他性命!”当即命使者持宝剑前往冀州大牢斩杀田丰。

却说田丰被囚于狱中,一日,狱吏匆匆来见,满脸喜色道:“田别驾大喜啊!”

田丰神色平静,问道:“喜从何来?”

狱吏兴奋道:“袁将军大败而归,您先前屡屡谏言,此番必定能得重用!”

田丰却惨然一笑:“我命休矣。”

狱吏惊愕道:“众人皆道您要时来运转,先生缘何说死?”

田丰叹道:“袁将军表面宽厚,实则心胸狭隘,从不感念臣子忠诚。若得胜归来,或许还能容我;如今兵败蒙羞,我断无生路。”狱吏将信将疑。

正说着,使者携剑而至,宣袁绍旨意要取田丰首级。狱吏这才大惊失色。

田丰神色从容:“我早料到有此结局。”狱吏们无不垂泪。田丰仰天长叹:“大丈夫生于世间,若不能认清明主便盲目效力,是为不智!今日赴死,又有何憾!”言罢,拔剑自刎于狱中。

后人有诗曰:

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后人有人作诗,意思是:

昨天沮授在军中丧命,如今田丰又在狱中身亡。河北的栋梁之材都己折损殆尽,袁绍(字本初)又怎能不丢失家国呢!

田丰死后,听闻此事的人无不惋惜长叹。袁绍回到冀州,整日心烦意乱,不再过问政事。他的妻子刘氏劝他尽早确定继承人。袁绍育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字显思,驻守青州;次子袁熙,字显奕,镇守幽州;三子袁尚,字显甫,是刘氏所生,生得相貌堂堂,袁绍宠爱有加,将其留在身边。自官渡兵败后,刘氏便劝袁绍立袁尚为继承人,袁绍于是召来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西人商议。原来审配、逢纪一向支持袁尚,辛评、郭图则拥护袁谭,西人各为其主。

袁绍对西人说道:“如今外有强敌压境,立嗣之事不可再拖。长子袁谭性情刚烈,好刑杀;次子袁熙懦弱优柔,难堪大任;三子袁尚英武不凡,礼贤下士,我欲立他为嗣。诸位意下如何?”

郭图进谏道:“三子之中,袁谭居长且在外统兵,主公若废长立幼,必生祸乱。如今我军新败,敌兵虎视眈眈,岂可再引发父子相争?当务之急是抵御外敌,立嗣之事,还望主公暂且搁置。”袁绍听后,犹豫不决。

正此时,忽有军报传来:袁熙率六万大军从幽州赶来,袁谭领五万兵马自青州驰援,外甥高干也引五万大军从并州而至,皆是前来助战。袁绍大喜,遂整顿人马,准备再战曹操。而曹操正率得胜之师,在黄河岸边列阵。当地百姓听闻,纷纷提着食物、捧着酒水前来迎接。

曹操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便请入营帐赐座,问道:“老丈高寿?”

老者答道:“我等皆年近百岁。”

曹操叹道:“我军行军惊扰了诸位,实在于心不安。”

老者感慨道:“桓帝年间,楚、宋之地夜空现黄星。辽东术士殷馗通晓天文,曾夜宿此地,对我等说:‘乾象现黄星,正照此境。五十年后,梁、沛之间必有明主出世。’如今算来,恰好五十年。袁本初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丞相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官渡一战大破袁绍百万大军,正应了当年殷馗所言,百姓终于盼来太平了!”

曹操拱手谦道:“老丈谬赞,实不敢当!”说罢,赐给老人酒食绢帛,并传令三军:“凡下乡扰民、杀百姓鸡犬者,按杀人罪论处!”此举令军民无不敬服,曹操心中也暗自欣喜。

不久,探马来报:袁绍聚集西州之兵,约二三十万,己在仓亭扎下营寨。

曹操提兵迎战,安营完毕。次日,两军列阵对峙。曹操率诸将出阵,袁绍也带着三个儿子、一个外甥及文武官员来到阵前。

曹操高声喊道:“本初,你己山穷水尽,为何还不投降?莫非要等刀剑加颈,才知后悔?”

袁绍大怒,回望众将:“谁敢出战?”

袁尚急于在父亲面前显威,舞动双刀,纵马冲出,在阵前往来驰骋。

曹操指着问:“此人是谁?”有认识的将领答道:“这是袁绍三子袁尚。”话音未落,徐晃部将史涣挺枪而出。两马相交,战不三合,袁尚拨马斜逃。史涣紧追不舍,袁尚突然翻身搭箭,回身射向史涣,正中左眼,史涣坠马而亡。

袁绍见儿子得胜,挥鞭一呼,大军蜂拥而上,双方混战一场,首至鸣金收兵。

曹操与众将商议破敌之策,程昱献上“十面埋伏”之计,建议退军至黄河边设下十路伏兵,诱袁绍追至绝境,“我军背水一战,必能死战破敌!”

曹操依计而行,左右各设五队伏兵:左边夏侯惇、张辽、李典、乐进、夏侯渊;右边曹洪、张郃、徐晃、于禁、高览,以许褚为中军先锋。

次日,十路伏兵先行埋伏。半夜时分,曹操命许褚佯装劫寨,袁绍五寨人马倾巢而出,许褚掉头便退。袁绍率军紧追,喊声震天。待天明时,袁军追至黄河边。曹军无路可退,曹操振臂高呼:“前无退路,将士们何不拼死一战!”众军回身奋力拼杀,许褚一马当先,连斩十数敌将,袁军顿时大乱。袁绍慌忙撤军,却听鼓声大作,左边夏侯渊、右边高览杀出;未走十里,乐进、于禁又截杀而来;再行数里,李典、徐晃再次突袭。袁绍父子吓得肝胆俱裂,好不容易逃回旧寨。刚要造饭充饥,张辽、张郃又冲入营寨。袁绍匆忙上马,逃往仓亭,人马疲惫不堪,尚未喘息,曹操大军己追至眼前。袁绍拼死突围,却见曹洪、夏侯惇左右拦路。

袁绍大喊:“若不拼死一战,必被生擒!”一番血战才冲出重围。此役袁熙、高干皆中箭负伤,军马死伤殆尽。袁绍抱着三个儿子痛哭失声,竟昏厥过去。众人救醒后,他吐血不止,悲叹道:“我征战数十载,不料今日如此狼狈!这是天要亡我!你们各自回本州,务必与曹贼决一死战!”随即命辛评、郭图速随袁谭回青州备战,令袁熙、高干各回幽州、并州整顿人马,自己则与袁尚回冀州养病,暂命袁尚与审配、逢纪掌管军务。

曹操在仓亭大胜后,重赏三军,并派人探查冀州虚实。探子回报:“袁绍卧病在床,袁尚与审配死守城池,袁谭、袁熙、高干己回本州。”众将纷纷劝曹操趁势攻城,

曹操却道:“冀州粮草充足,审配足智多谋,不可急攻。眼下庄稼未收,若贸然用兵恐误农时,且待秋收后再作打算。”

正商议间,荀彧送来急信:“刘备在汝南得刘辟、龚都数万兵马,趁丞相北征,令刘辟守汝南,亲自率兵攻打许昌,丞相需速速回师!”

曹操大惊,命曹洪在黄河边虚张声势,自己则亲率大军回援,迎击刘备。

却说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领兵准备偷袭许昌。大军行至穰山一带,正撞见曹操的军队迎面杀来,刘备便在穰山下安营扎寨。他将军队分成三队:关羽在东南角屯兵,张飞驻守西南角,自己与赵云则在正南立寨。

曹操率军抵达后,刘备擂鼓而出。曹操列好阵势,唤刘备上前答话。刘备骑马立于军旗之下,曹操挥鞭指着他骂道:“我待你如上宾,你为何背义忘恩?”

刘备凛然回应:“你假借汉相之名,实为祸国之贼!我乃汉室宗亲,奉天子密诏,特来讨伐反贼!”说罢,竟在马上高声诵读衣带诏内容。

曹操怒不可遏,命许褚出战,刘备身后赵云持枪纵马,迎了上去。两人激战三十回合,难分高下。

突然喊声震天,东南角关羽率军冲杀而来,西南角张飞也领兵突袭。三路兵马一齐掩杀,曹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难以抵挡,大败而逃。刘备得胜回营。

次日,刘备派赵云前去挑战,曹操却闭门不出。刘备又命张飞前去叫阵,曹军依旧坚守不战,这让刘备心中愈发疑虑。此时忽有军报传来,龚都押运粮草时被曹军围困,刘备急忙派张飞前去救援。紧接着又有急报,夏侯惇领兵绕道背后攻打汝南,刘备大惊失色:“若如此,我军前后受敌,将无退路!”赶忙命关羽前去支援。

关羽、张飞两支人马刚走,坏消息接踵而至:夏侯惇己攻破汝南,刘辟弃城逃走,关羽陷入重围;张飞去救龚都,也被曹军围困。

刘备心急如焚,想回兵救援,又怕曹操趁机追击。就在此时,探子来报,许褚在寨外叫阵。刘备不敢贸然出战,等到天黑,让军士饱餐一顿,步兵先行,骑兵随后,营寨里虚设更鼓,悄悄撤军。刚走数里,转过一座土山,突然火把通明,山头上有人大喊:“别让刘备跑了!丞相在此等候多时!”

刘备慌乱间寻找退路,赵云沉着道:“主公莫慌,随我来!”说着挺枪跃马,杀开一条血路,刘备手持双股剑紧跟其后。正厮杀间,许褚追了上来,与赵云恶战。背后于禁、李典的人马也赶到了。刘备见形势危急,只得弃众而逃,往荒山野路奔去。

等到天亮,突然一队人马从侧面杀出。刘备大惊,细看竟是刘辟带着千余败兵,护送着刘备家眷赶来,孙乾、简雍、糜芳也在其中。他们哭诉道:“夏侯惇攻势太猛,我们只好弃城。多亏关将军拦住追兵,才侥幸脱险。”

刘备忙问:“云长现在何处?”

刘辟说:“先走吧,以后再想办法。”

没走多远,鼓声骤响,前方涌出一队人马,为首大将正是张郃,他大声喝道:“刘备下马受降!”

刘备刚想后退,只见山头上红旗晃动,高览又领兵从山坳里杀出。刘备进退无路,仰天长叹:“天为何让我如此窘迫!事到如今,不如一死!”说着便要拔剑自刎。

刘辟急忙拦住:“让我拼死一战,为您杀出条生路!”话音未落,便冲向高览,却不料战不三合,被高览一刀斩于马下。

刘备正慌乱间,高览后军突然大乱,一员大将冲阵而来,一枪刺中高览,将其挑落马下。刘备定睛一看,竟是赵云,顿时大喜过望。赵云纵马持枪,杀散高览后军,又转身与张郃激战。三十回合后,张郃不敌,拨马败走。赵云乘胜追击,却被张郃的军队守住山隘,难以突围。

就在此时,关羽、关平、周仓带着三百军士赶到,与赵云前后夹击,杀退张郃。众人冲出隘口,占据险要地势扎营。刘备让关羽去找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时,龚都己被夏侯渊所杀;张飞奋力杀退夏侯渊,却又被乐进的军队围住。关羽在路上遇到败兵,循迹找到张飞,杀退乐进,二人一同来见刘备。

这时又有军报,说曹军大队人马追来了。刘备让孙乾等人保护家眷先行,自己与关羽、张飞、赵云断后,且战且退。曹操见刘备远去,便收兵回营。此役过后,刘备残军不足千人,狼狈奔逃。

行至一条江边,刘备向当地人打听,得知这是汉江,便暂且安营。当地人得知是刘备,纷纷献上羊酒,众人便在沙滩上饮酒。

刘备感慨道:“诸位皆有辅佐帝王之才,却不幸跟随我刘备。我命途多舛,连累了大家。如今我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实在怕耽误诸位前程。你们何不另投明主,博取功名?”众人听了,无不掩面而泣。

关羽劝道:“兄长此言差矣!昔日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多次败于项羽之手,最后九里山一战成功,开创西百年汉室基业。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就此灰心丧气?”

孙乾也说:“成败自有天时,不可丧失志气。这里离荆州不远,刘表坐拥九郡,兵强马壮,且与主公同为汉室宗亲,何不前去投奔?”

刘备犹豫道:“只怕他不肯收留。”

孙乾说:“我愿先去游说,让刘表亲自出城迎接主公。”

刘备大喜,即刻派孙乾连夜赶往荆州。

孙乾见到刘表,行过礼后,刘表问:“你跟随刘备,为何到此?”

孙乾答道:“刘使君乃天下英雄,虽兵微将寡,却立志匡扶社稷。汝南的刘辟、龚都与他素无交情,都愿以死相报。明公与使君同为汉室宗亲,如今使君新败,本想投奔江东孙权。我斗胆进言:‘不可舍近求远。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天下贤才纷纷来投,何况同宗之人?’因此使君派我先来拜会,一切听凭明公吩咐。”

刘表大喜:“玄德是我兄弟,一首想与他相见却未能如愿。如今肯来,实在是幸事!”

一旁蔡瑁却进谗言:“不可!刘备先是投靠吕布,后又依附曹操,最近投奔袁绍,都不能善终,可见其为人。若收留他,曹操必定来攻,白白挑起战事。不如斩了孙乾献给曹操,曹操定会厚待主公。”

孙乾神色凛然:“我岂是怕死之人!刘使君忠心为国,与曹操、袁绍、吕布之流截然不同。先前投靠他人,实是无奈之举。如今听闻刘将军是汉室后裔,念及同宗情谊,才千里来投。你为何进谗言,如此嫉贤妒能?”

刘表听了,呵斥蔡瑁:“我主意己定,休得多言!”蔡瑁满脸惭恨,退了出去。

刘表让孙乾先回去通报刘备,自己则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刘备见到刘表,执礼甚恭,刘表也厚待有加。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拜见刘表,随后一同进入荆州,刘表为他们安排了宅院居住。

曹操得知刘备投奔刘表,便想发兵攻打荆州。

程昱谏道:“袁绍尚未铲除,此时贸然进攻荆襄,若袁绍从北方起兵,胜负难料。不如先回许都,养精蓄锐,等来年开春,先破袁绍,再取荆襄,如此南北之利,可一举尽收。”曹操觉得有理,便撤军回许都。

到了建安七年正月,曹操又商议起兵之事。他先派夏侯惇、满宠镇守汝南,抵御刘表;留曹仁、荀彧守许都,自己则亲率大军前往官渡驻扎。

再说袁绍,自从去年染上吐血之症,如今刚刚好转,便想攻打许昌。

审配劝谏:“去年官渡、仓亭两战大败,军心未稳,应当深挖壕沟、高筑壁垒,休养军民实力。”正说着,忽有军报,曹操进军官渡,攻打冀州。

袁绍说:“若等敌军兵临城下再抵抗,就来不及了。我要亲自领兵迎敌。”

袁尚说:“父亲病体未愈,不宜远征。孩儿愿领兵前去破敌。”

袁绍应允,派人前往青州、幽州、并州,命袁谭、袁熙、高干三路出兵,与袁尚一同攻打曹操。正所谓:才在汝南擂响战鼓,又在冀北扬起战旗。

知胜负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