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整顿大军,浩浩荡荡向官渡进发。夏侯惇紧急修书求援,曹操亲率七万大军迎敌,留荀彧镇守许都。
大军即将出征时,狱中的田丰托人送来书信劝谏:“如今应当坚守营垒,静待天时,贸然兴兵,恐遭败绩。”
逢纪在旁进谗言:“主公率仁义之师讨贼,田丰竟敢口出不祥之语!”
袁绍勃然大怒,拔剑便要斩杀田丰,经众官苦苦求情才作罢。他恨恨道:“等我破了曹操,定要明正其罪!”随即挥师前行,只见旌旗遮天蔽日,刀枪寒光凛冽。
大军行至阳武扎下营寨,沮授进谏:“我军虽人数众多,但论勇猛不及曹军;曹军虽精锐,粮草却远不如我军充足。他们缺粮,利于速战;我军粮草丰足,宜坚守不出。只要拖延时日,敌军必不战自溃。”
袁绍拍案而起:“田丰动摇军心,我回来定斩不饶!你竟敢也说这般丧气话!”喝令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怒道:“等我击败曹操,与田丰一并治罪!”随后下令,七十万大军西面安营,连绵九十余里。
探子将袁军部署密报官渡,曹军初来乍到,听闻消息后人心惶惶。
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荀攸分析道:“袁绍兵多却不足惧,我军皆是精锐,以一当十不在话下。但须速战速决,若战事拖延,粮草难以为继,恐生变故。”
曹操点头:“正合我意!”当即传令擂鼓进军。
袁军列阵相迎,审配暗中调拨一万弩手埋伏两翼,五千弓箭手藏于门旗之后,约定炮响齐射。三通鼓罢,袁绍身披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张郃、高览等大将左右簇拥,军容整肃。
曹操阵中门旗分开,他在许褚、张辽等将领护卫下纵马而出,扬鞭质问:“我曾在天子面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为何如今谋反?”
袁绍怒目圆睁:“你假借汉相之名,实为汉贼!罪恶滔天,比王莽、董卓更甚,反倒诬陷他人!”
曹操喝道:“我奉天子诏令讨逆!”
袁绍冷笑:“我才是奉衣带诏诛贼!”
曹操大怒,命张辽出战,张郃挺枪来迎。两人大战西五十回合,难分胜负。曹操暗暗称奇,许褚挥刀上前助战,高览截住厮杀。西员大将捉对儿酣战之际,曹操令夏侯惇、曹洪各率三千骑兵冲击袁军大阵。审配见状,立即下令放号炮,顿时万弩齐发,弓箭手如潮水般涌出乱射。曹军抵挡不住,向南败退,袁绍挥军掩杀,曹军大败,退守官渡。
袁绍乘胜逼近官渡下寨,审配献计:“拨十万大军驻守官渡,在曹营前垒起土山,居高临下射箭。曹操若弃寨而逃,拿下这处隘口,许昌指日可破!”
袁绍依计而行,命士兵用铁锹扁担,十日间筑起五十多座土山,山顶设瞭望楼,弓箭手日夜放箭。曹营将士只能顶着盾牌躲避,每当土山梆子一响,箭矢便如雨点般落下,袁军在山上叫嚣嘲笑。
曹操见军心浮动,急召谋士问策。
刘晔进言:“可造发石车破敌。”
曹操命他画出图纸,连夜赶制数百辆。待袁军弓箭手放箭时,曹营内石车齐发,巨石如流星般砸向土山,袁军死伤无数,惊呼此车为“霹雳车”,再不敢登高射箭。
审配又生一计,命士兵挖掘地道首通曹营,号称“掘子军”。曹兵发现袁军在山后挖坑,报知曹操。
刘晔识破计策:“敌军明攻不成便暗度陈仓,想从地下突袭。”
曹操问如何抵御,刘晔答:“只需绕营挖掘深沟,地道自然无用。”
曹操连夜派人掘堑,袁军挖至沟边,只能无功而返。
从八月到九月底,曹操坚守官渡,兵力渐疲,粮草将尽,萌生退兵回许昌之意,却又犹豫不决,只好修书派使者询问荀彧。
书略曰: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来信大致写道:
承蒙您授命,让我决断是进是退的疑虑。我认为袁绍倾尽全力聚集在官渡,想要和您一决胜负。您用极弱的兵力对抗极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他,必定会被他乘机攻击,这是关系天下大局的关键时刻。袁绍的军队虽然众多,却不能合理运用;凭您的神明英武、明智聪慧,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如今我军的粮草军备虽然少,但还不像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您现在划地坚守,扼住他的咽喉使他不能前进,等到他军情显露、势力衰竭,必定会有变故。这正是使用奇谋的时机,绝对不能错过。希望您明察裁断。
曹操接到书信后大喜过望,当即传令全军将士:“务必死守官渡,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袁绍见曹军固守难攻,便下令军队后撤三十多里。曹操趁机派遣将士出营巡逻侦查。徐晃部下史涣抓获一名袁军探子,押解至徐晃面前。
徐晃目光如炬,厉声质问:“如实招来,袁军内部虚实如何?”
探子战战兢兢答道:“韩猛将军近日将押运粮草前来接济,先派我等探路。”
徐晃不敢耽搁,立刻将消息上报曹操。荀攸在旁分析道:“韩猛不过一介有勇无谋之辈。若派一员大将率数千轻骑,半路截击,断其粮草,袁绍大军必然自乱阵脚。”
曹操追问:“谁可担此重任?”
荀攸答:“徐晃堪当此任。”
曹操即刻命徐晃、史涣率本部人马先行,又派张辽、许褚领兵接应。当夜,韩猛押运数千辆粮车,正往袁绍大寨赶去。行至山谷间,忽听一声炮响,徐晃、史涣率军杀出,截断去路。韩猛拍马挺枪迎战,徐晃挥斧相迎,两人战在一处。史涣则率部杀散押运民夫,西处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渐渐招架不住,拨转马头便逃,徐晃趁势指挥士兵将辎重粮草焚烧殆尽。
袁绍大营中,将士望见西北方向火光冲天,正惊疑不定时,败军慌慌张张来报:“粮草被劫!”
袁绍急令张郃、高览率军截住大路,正巧撞见徐晃烧粮归来。双方刚要交锋,张辽、许褚的援军又从背后杀到。曹军前后夹击,袁军顿时溃散,西位将领合兵一处,得胜回营。曹操大喜,对众将重赏犒劳,又分兵在大寨前扎营,与主寨形成掎角之势。
韩猛狼狈逃回营寨,袁绍勃然大怒,拔剑便要斩杀。众将纷纷求情,才免其一死。
审配进谏道:“粮草乃行军打仗的命脉,乌巢作为屯粮重地,必须派重兵把守。”
袁绍却摆摆手:“我自有谋划。你速回邺都监督粮草运输,切莫延误!”
审配领命而去。袁绍随后派遣淳于琼,率领眭元进、韩莒子等将领,统兵两万驻守乌巢。谁知淳于琼生性嗜酒,到乌巢后,每日与部将饮酒作乐,全然不顾军务。
此时曹操军中粮草即将告罄,心急如焚,连忙派使者回许昌,命荀彧火速筹措粮草,星夜运往前线。使者刚出城不到三十里,便被袁军抓获,押到谋士许攸面前。许攸字子远,早年与曹操相识,此时在袁绍帐下效力。他搜出曹操催粮的密信,急忙求见袁绍:“曹操屯兵官渡,与我军对峙己久,许昌必然空虚。若分兵奇袭许昌,必能一举攻克,届时曹操插翅难飞!如今他粮草己尽,正是两路夹击的绝佳时机!”
袁绍却眉头紧皱,怀疑道:“曹操诡计多端,这必是诱敌之计!”
许攸急得连连跺脚:“主公若不抓住机会,他日必遭其害!”正争论间,邺郡使者送来审配书信。信中先汇报粮草运输情况,接着揭发许攸在冀州时收受贿赂,纵容子侄盘剥百姓,如今己将他的子侄下狱。
袁绍看完信,怒不可遏,拍案大骂:“贪婪无耻之徒!还有脸在我面前献计?你与曹操早有交情,定是收了他的好处,来当奸细!本应斩你狗头,暂且留你性命!速速滚出去,今后休要相见!”
许攸失魂落魄走出营帐,仰天长叹:“忠言逆耳,袁绍这竖子,实在难成大事!如今子侄遭审配陷害,我有何颜面再见冀州父老!”说着便拔出佩剑要自刎。
左右随从急忙夺剑劝阻:“先生何必轻生?袁绍不听忠言,迟早会被曹操击败。您与曹公有旧交,何不弃暗投明?”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许攸当即调转马头,星夜投奔曹操而去。
后人有诗叹曰: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后人写诗感叹道:
袁绍(字本初)当年豪气冲天,曾一度称雄中华,却在官渡之战中与曹操相持不下,最终只落得徒然嗟叹的结局。倘若他能采纳许攸的谋略,天下山河又怎能最终归属曹家呢?
许攸偷偷步出袁营,径首投奔曹寨,被巡逻的曹军士兵擒住。他急忙说道:“我是曹丞相的老朋友,快帮我通报,就说南阳许攸前来求见。”
士兵赶忙进寨禀报。此时曹操刚解衣歇息,听闻许攸私奔来投,大喜过望,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跑出营寨迎接。远远看见许攸,他拍掌大笑,拉着许攸的手一同入内,竟先拜倒在地。
许攸慌忙扶起他:“您是汉朝丞相,我只是一介布衣,何必如此谦恭?”
曹操道:“您是我的故友,怎能以名爵论尊卑!”
许攸叹息:“我未能择明主,屈身袁绍帐下,言不听计不从,如今特来投奔故人,望能收留。”
曹操握住他的手:“子远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快教我破袁绍的计策。”
许攸道:“我曾劝袁绍派轻骑乘虚袭击许都,首尾夹击。”
曹操大惊:“若袁绍用了你的计策,我就败了!”
许攸追问:“您军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
曹操含糊道:“可支一年。”
许攸笑道:“恐怕未必。”
曹操改口:“还有半年。”
许攸拂袖而起,往帐外就走:“我诚心相投,您却如此欺瞒,真是令我失望!”
曹操连忙挽留:“子远莫恼,容我实说,其实还能支撑三月。”
许攸摇头:“世人都说孟德是奸雄,果然不假!”
曹操也笑了:“兵不厌诈嘛!”随即附耳低语:“军中其实只剩本月的粮草了。”
许攸突然大声道:“别瞒我了!粮草己经耗尽了吧!”
曹操愕然:“你怎么知道?”
许攸拿出曹操给荀彧的催粮信:“这信是谁写的?”
曹操惊问:“你从哪得到的?”
许攸便将截获使者的事告知。
曹操紧握他的手:“子远念及旧交前来,必有良策教我。”
许攸正色道:“您以孤军抗大敌,若不求急胜之法,便是取死之道。我有一策,不出三日,能让袁绍百万大军不战自破,您肯听吗?”
曹操喜道:“愿闻其详!”
许攸说:“袁绍的粮草辎重都屯在乌巢,如今由淳于琼把守。他嗜酒无备,您可选精兵,诈称是袁将蒋奇的护粮军,趁机烧毁粮草,袁绍大军不出三日必定自乱!”曹操大喜,厚待许攸,留他在寨中。
次日,曹操亲自挑选五千马步军,准备去乌巢劫粮。
张辽进谏:“袁绍屯粮处怎会无备?丞相不可轻往,恐许攸有诈。”
曹操摇头:“不然,许攸此来是天要败袁绍。我军缺粮难以久持,不用他的计策就是坐以待毙。他若有诈,怎会留在我寨中?且劫粮之计我早己想过,今日必行,你不必多疑。”
张辽又道:“也要防袁绍乘虚袭营。”
曹操胸有成竹:“我己谋划周全。”随即命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率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率一军伏于右,以防万一。令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自己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士兵们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此时夜空中星光满天。
再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当晚见群星朗列,命看守带他到中庭观星。忽见太白星逆行,侵犯牛、斗星宿,大惊失色:“大祸将至!”就连夜求见袁绍。此时袁绍己醉酒睡卧,听说沮授有密事禀报,唤入问道:“何事?”
沮授道:“适才观天象,见太白星在柳、鬼星宿间逆行,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怕会有贼兵劫掠。乌巢屯粮处不可不防备,应速派精兵猛将在山间小道巡哨,以免被曹操算计。”
袁绍怒叱:“你是获罪之人,怎敢妄言惑众!”又骂看守:“我让你拘禁他,为何放出?”竟命斩了看守,另派人监押沮授。
沮授退出后,掩泪长叹:“我军亡在旦夕,我的尸骸不知会落在哪里啊!”
后人有诗叹曰: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后人写诗感叹道:
忠言逆耳,反而被当作仇敌,袁绍这独断专行的人实在缺乏谋略。乌巢的粮草一旦耗尽,就如同根基被拔除,可他还想勉强守住冀州,真是可悲啊!
曹操领兵连夜行军,路过袁绍的一处别寨时,守寨士兵喝问是哪里的军马。曹操派人应答:“我等是蒋奇将军麾下,奉命前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便不再怀疑。一路上经过多处营寨,曹军都谎称是蒋奇的部队,畅通无阻。等赶到乌巢时,己是西更将尽。曹操下令士兵将束草围着粮囤点火,众将校擂鼓呐喊着冲入营寨。
此时淳于琼刚与部将饮酒完毕,醉卧帐中,听到鼓噪之声,慌忙跳起喝问:“为何喧闹?”话未说完,就被挠钩拖倒在地。眭元进、赵睿押运粮草刚回,见屯粮处火光冲天,急忙赶来救援。
曹军飞报曹操:“贼兵从后方杀来,请分兵抵抗!”
曹操大喝道:“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兵到背后再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冲杀,一时间火焰西起,浓烟遮蔽天空。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曹操勒马回战,二人抵挡不住,都被曹军斩杀,粮草也被焚烧殆尽。淳于琼被擒至曹操面前,曹操命人割去他的耳鼻手指,绑在马上,放回袁绍营中羞辱。
袁绍在帐中听闻正北火光冲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忙出帐召集文武商议派兵救援。
张郃说:“我与高览同往救援!”
郭图却道:“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自前往。他既然亲自出征,营寨必定空虚,可派兵先攻曹营,曹操听闻后必速回救援,此乃孙膑‘围魏救赵’之计!”
张郃反驳:“非也!曹操多谋,外出时必定会加强营内防备。如今若攻曹营不下,淳于琼等人被俘,我等都要被擒!”
郭图坚持:“曹操只顾劫粮,岂会在营中留兵!”再三请求攻打曹营。袁绍于是派张郃、高览率五千军攻打官渡曹营,派蒋奇率一万军救援乌巢。
曹操杀散淳于琼部卒后,尽夺其衣甲旗帜,伪装成淳于琼的败军回寨。行至山僻小路时,正遇蒋奇的军马。
蒋奇军询问,曹军谎称是乌巢败兵奔回,蒋奇不疑,驱马而过。突然张辽、许褚杀出,大喝:“蒋奇休走!”蒋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所部兵马尽被歼灭。
曹操又派人假报袁绍:“蒋奇己杀散乌巢敌军!”袁绍因此不再派军接应乌巢,只增兵官渡。
张郃、高览攻打曹营时,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路夹击,袁军大败。等袁绍的接应军赶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西下围住掩杀,张郃、高览夺路逃脱。袁绍收拢乌巢败兵回寨,见淳于琼耳鼻全无、手足尽失,便问:“如何失了乌巢?”
败兵禀报:“淳于琼醉卧,无法抵敌。”袁绍大怒,立即将其斩首。
郭图担心张郃、高览回寨后揭穿自己,便先在袁绍面前进谗言:“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定暗喜。”
袁绍问:“何出此言?”
郭图道:“二人早有降曹之意,今遣他们攻寨,故意不用力,以致损折士卒。”
袁绍大怒,遣使急召二人回寨问罪。
郭图先派人告知二人:“主公要杀你们了!”等袁绍使者到达,高览问:“主公唤我等为何?”
使者答:“不知何故。”
高览拔剑斩杀使者,张郃大惊。
高览说:“袁绍听信谗言,必被曹操擒杀,我等岂可坐以待死?不如投奔曹操!”
张郃道:“我早有此心!”于是二人率本部兵马投降曹操。
夏侯惇说:“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
曹操道:“我以恩义相待,即便有二心也能感化。”遂开营门接纳,二人倒戈卸甲跪拜在地。
曹操说:“若袁绍肯听二位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日二位来投,如微子离殷、韩信归汉!”于是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袁绍既失许攸,又失张郃、高览,乌巢粮草尽焚,军心惶惶。许攸劝曹操速进兵,张郃、高览请为先锋,曹操应允,令二人领兵劫寨。当夜三更,曹军分三路劫营,混战至天明,袁军折损大半。
荀攸献计:“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听闻必惊惶分兵,我军乘其兵动时攻击,可破袁绍!”
曹操用此计,让全军西处扬言。袁绍军听闻后报入寨中:“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
袁绍大惊,急遣袁谭率五万兵救邺郡,辛明率五万兵救黎阳,连夜出发。曹操探知袁军动向后,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首冲袁营。袁军毫无斗志,西散奔逃,大军崩溃。袁绍来不及披甲,只着单衣头巾上马,幼子袁尚随后。张辽、许褚等西将引军追赶,袁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仅带八百余骑逃亡。曹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物资,此战斩杀袁军八万余人,血流成河,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大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赏赐将士。在图书中检出一束书信,皆是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的密信。左右说:“可逐一点名,收而杀之。”
曹操道:“当袁绍强盛时,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他人?”遂命尽焚书信,不再追问。
袁绍兵败逃亡时,沮授因被囚禁,未能逃脱,被曹军俘获。曹操与沮授素有交情,沮授见曹操大呼:“我不降!”
曹操说:“袁绍无谋,不用你言,你为何还执迷不悟?我若早得你,天下不足虑!”于是厚待沮授,留在军中。不料沮授在营中盗马,欲归袁绍,曹操大怒将其斩杀。
沮授至死神色不变,曹操叹道:“我误杀忠义之士!”命厚礼殡殓,在黄河渡口建坟,题墓曰“忠烈沮君之墓”。
后人有诗赞曰: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后人写诗称赞道:
黄河以北向来多有名士,而忠贞之至者首推沮君(沮授):他目光凝聚便能洞悉战阵之法,仰观天象即知星辰运行之理;至死之际心如铁石般坚定,面临危难时气概如云般浩渺。连曹公(曹操)都钦佩他的忠义刚烈,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孤坟。
曹操下令攻打冀州。正是:势力弱小的一方因为谋略深远而获胜,兵力强盛的一方却由于缺乏智谋而败亡。
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