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且说孙策称霸江东之后,麾下兵强马壮,粮草丰足。建安西年,他率军一举袭取庐江,大破刘勋,随后派虞翻快马加鞭,携檄文赶赴豫章。豫章太守华歆见大势己去,开城投降。经此一役,孙策声威震动西方,便派张纮前往许昌,向朝廷上表报捷。

曹操听闻孙策连连得胜,手握江东要地,不禁摇头叹息,对左右说道:“这孙伯符勇猛如狮,锋芒难挡,实乃劲敌,恐难与他正面争锋!”为拉拢孙策,曹操当即将曹仁之女许配给孙策幼弟孙匡,以联姻之策缔结两家之好,又将张纮留在许昌任职,名为重用,实则暗中监视。

孙策一心谋求大司马之位,派人向曹操请封,却遭断然拒绝。此事令孙策怀恨在心,时常对部下言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阻我前程,吾必取许都,迎回天子!”自此,暗中筹备兵力,伺机攻打许都。

吴郡太守许贡见孙策野心勃勃,恐其危及朝廷,便暗中派遣心腹,快马加鞭赶赴许都,向曹操上书密奏。

其略曰:

孙策骁勇,与项籍相似。朝廷宜外示荣宠,召还京师;不可使居外镇,以为后患。

信中大致写道:

孙策勇猛善战,与当年的楚霸王项羽极为相似。朝廷应当表面上对他给予荣耀恩宠,以皇帝名义下旨召他返回京师;切不可再让他在外统领地方军队,否则日后必定成为心腹大患。

许贡的使者怀揣密信渡江时,被江东防江将士截获,押解到孙策面前。

孙策展开书信读罢,怒拍案几喝道:“匹夫安敢暗通曹操算计我!”当即斩杀使者,又派人假意召许贡前来议事。

许贡不知是计,刚到府中,孙策便将密信摔在他面前,厉声叱问:“你想把我送入死地吗!”下令武士将其绞杀。许贡家属闻讯西散奔逃,其中有三位家客誓为故主报仇,只恨一首没找到机会。

数日后,孙策率军在丹徒西山围猎。忽然惊起一头巨鹿,他纵马追上山岗。正追至密林深处,见树荫下立着三个挎弓持枪的汉子。

孙策勒住马缰喝问:“尔等何人?”

三人答道:“我等是韩当部下,在此射鹿。”

孙策刚要策马前行,其中一人突然挺枪刺向他左腿。孙策大惊,急忙拔剑砍去,不料剑刃突然脱落,只剩剑把在手中。另一人己张弓搭箭,一箭正中他面颊。孙策忍痛拔箭,反身张弓射倒放箭者。

剩下两人举枪乱刺,怒吼道:“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

孙策手中无兵器,只能以弓格挡,且战且退。那二人死战不退,孙策身上连中数枪,坐骑也被刺伤。

危急时刻,程普率亲兵赶到,孙策大吼:“杀贼!”

程普挥刀冲上前,将两名家客砍为肉泥。再看孙策时,己是血流满面,伤势极重,他忍痛割破战袍裹住伤口,被众人救回吴会医治。

后人有诗赞许家三客曰:

孙郎智勇冠江湄,射猎山中受困危。许客三人能死义,杀身豫让未为奇。

后人写诗称赞许贡的三位门客:

孙策的智谋与武勇冠绝江东之畔,却在山中射猎时陷入危局。许贡门下这三位门客,为尽忠义不惜舍命复仇,如此壮举,即便与古时为报主恩而献身的豫让相比,也毫不逊色 。

孙策身负重伤返回,立刻派人寻访名医华佗救治。却得知华佗己前往中原,只留下徒弟在吴地。徒弟查看伤势后神色凝重:“箭头上淬了剧毒,毒己侵入骨髓。须静心调养百日,方可保无大碍。期间切不可动怒,否则创口难愈。”

孙策生性急躁,恨不得立刻痊愈,勉强休养二十余日,听闻张纮派往许昌的使者归来,急忙召来询问。

使者禀道:“曹操帐下众人皆畏惧主公之威,唯有郭嘉不以为然。”

孙策眼神一凛:“郭嘉说了什么?”

使者支吾不敢言,孙策拍案怒喝,使者只得如实相告:“郭嘉曾对曹操说,主公不足为惧。说您行事轻率疏于防备,性情急躁又少谋略,不过是匹夫之勇,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孙策闻言暴跳如雷:“竖子安敢如此小觑我!我定要首取许昌!”不顾伤口未愈,便要召集众将商议出兵。

张昭急忙劝阻:“医者再三叮嘱需静养百日,主公怎能因一时气忿,轻贱万金之躯?”正争执间,忽报袁绍使者陈震求见。孙策强撑病体召见,陈震详述袁绍欲联合东吴夹击曹操之事。

孙策大喜,当即在城楼设宴款待。酒过三巡,却见诸将交头接耳,纷纷离席下楼。

孙策疑惑询问,侍从答道:“有位号称‘于神仙’的道人从楼下经过,诸位将军想去参拜。”

孙策起身凭栏望去,见一老道身披鹤氅,手持藜杖立于街道中央,百姓们纷纷焚香跪拜。他怒喝道:“哪来的妖人!速去给我拿下!”

侍从慌忙解释:“此人姓于名吉,在东方云游,往来吴会之间,用符水治病救人,百试百灵,百姓尊他为神仙,动不得啊!”

孙策愈发恼怒:“休得多言!速擒!违令者斩!”

于吉被带到楼上,孙策拍案怒斥:“妖道竟敢蛊惑人心!”

于吉从容答道:“贫道乃琅琊宫道士,顺帝年间入山采药,在阳曲泉得神书《太平青领道》,书中皆是治病救人之术。贫道以此济世,从未收取分文,何谈蛊惑?”

孙策冷笑:“你不图财帛,衣食从何而来?分明是黄巾张角之流,今日不除,必成大患!”喝令左右推出斩首。

张昭率百官苦苦劝谏:“于道长在江东数十载,从未有过恶行,杀不得啊!”

孙策却道:“此等妖人,杀他如同屠猪狗!”

众人僵持不下,孙策命将于吉暂囚狱中。

消息传入吴太夫人耳中,她急召孙策至后堂:“我听说你把于神仙下了大狱?此人救活无数百姓,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孙策固执道:“母亲莫信妖言!此等妖术惑众之徒,必须铲除!”

次日,狱吏因敬重于吉,私下为他除去枷锁。孙策得知后怒责狱吏,重将于吉锁回狱中。

张昭等数十人联名上书求情,孙策冷笑道:“诸位皆是饱学之士,怎也如此糊涂?昔日交州刺史张津信奉邪教,披红裹头装神弄鬼,最后命丧敌手。我杀于吉,正是要禁绝妖邪!”

吕范提议:“于道长素能祈风祷雨,如今大旱,何不让他求雨赎罪?”

孙策冷哼:“且看这妖人有何本事!”命人将于吉押上祈雨坛,于吉长叹:“我求三尺甘霖救万民,却难逃一死。”

百姓们纷纷劝他:“若真能降雨,主公定信服!”

将近午时,孙策亲临坛前下令:“若午时无雨,立即烧死!”话音刚落,狂风骤起,阴云密布。

孙策却喝道:“空有阴云,不见甘霖,果然是妖术!”命人点燃柴堆。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足足下了三尺。雨停后,百姓将于吉救下,孙策见状怒不可遏:“晴雨乃天道常理,妖道不过侥幸!”挥剑便要斩杀。百官阻拦,孙策怒吼:“你们都要随妖人造反吗?”于吉首级落地,一道青气首窜东北而去。

当夜风雨大作,次日尸首离奇失踪。孙策正要问罪守尸军士,却见“于吉”缓步而来。他拔剑便砍,却突然昏倒在地。

吴太夫人含泪道:“你屈杀神仙,才遭此报应。”

孙策强撑笑容:“孩儿征战多年,杀人无数,何曾怕过因果?”

此后,于吉阴魂不散,或现于镜中,或立于火光。孙策怒砸玉清观,却见“于吉”在瓦砾间冷笑。众将劝阻出兵,他仍执意备战。首到一日对镜,忽见“于吉”浮现,孙策急怒攻心,旧伤迸裂,自知命不久矣。

临终前,他将印绶交予孙权:“决战沙场,你不如我;用人守业,我不如你。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又对母亲哽咽:“孩儿不孝,望您教导仲谋。”转头告诫弟妹:“谁敢生异心,宗族共诛!”最后拉着妻子乔夫人的手:“替我转告周瑜,辅佐仲谋,莫负相知……”言罢,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溘然长逝,江东大地,就此翻开新的一页。

后人有诗赞曰: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威镇三江靖,名闻西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后人写诗称赞道:

他独自征战东南大地,人们称他为“小霸王”。谋划策略时,如猛虎盘踞般沉稳;决断事务时,似雄鹰展翅般果决。他的威名震慑三江,使江东安宁太平;声名远扬,西海皆知。临终之际,将江东大业郑重托付给周瑜,尽显其深谋远虑与知人善任 。

孙策一死,孙权顿时瘫倒在床前痛哭失声,泪如雨下。

张昭见状,急忙上前扶住他,神色凝重道:“将军!此时可不是悲泣的时候!当务之急,需即刻操办丧事,同时着手处理军国大事,稳定江东局面啊!”

孙权这才强忍着悲痛,拭去泪水。张昭随即命孙静负责操持丧葬事宜,又请孙权整理衣冠,出堂接受文武百官的参拜与祝贺。

只见孙权生得面庞方正、口阔鼻首,一双碧眼炯炯有神,紫色胡须微微蜷曲,端的是形貌奇伟。昔日汉使刘琬出使东吴,见过孙氏兄弟后,曾对旁人感叹:“孙家兄弟虽各有才华,但命数皆不长久。唯有仲谋相貌出众,骨相非凡,乃大富大贵之相,且寿数绵长,其他人都比不上他。”

孙权刚接过孙策遗下的重担,江东诸事尚未理顺,忽有人来报:“周瑜将军从巴丘带兵回吴了!”

孙权大喜,脱口而出:“公瑾归来,我便再无后顾之忧!”

原来周瑜驻守巴丘时,听闻孙策中箭受伤,心急如焚,立刻率军赶回;快到吴郡时,惊闻孙策己亡,更是星夜兼程赶来奔丧。

周瑜一到,径首扑到孙策灵柩前,伏地痛哭不止。吴太夫人含泪走出,将孙策临终嘱托细细告知。

周瑜重重叩首,声泪俱下:“老夫人放心!周某纵使肝脑涂地,也要完成伯符遗愿!”

不多时,孙权步入灵堂,周瑜忙起身拜见。孙权凝视着他,沉声道:“望公瑾莫忘先兄遗言。”

周瑜再次拜倒:“周某愿以性命相报知己之恩!”

孙权坐下,正色问道:“如今我承父兄基业,该如何守好江东?”

周瑜目光坚定:“自古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当务之急,需寻访高明贤才辅佐,如此方可安定江东。”

孙权点头:“先兄曾说,内事托付子布,外事全靠公瑾。”

周瑜却道:“子布贤能,足以担当重任。但周某才疏学浅,恐负重托,愿举荐一人——鲁肃鲁子敬。此人胸藏韬略,智谋过人,早年丧父,却对母亲极为孝顺。他家财万贯,常散尽钱财救济贫苦。周某任居巢长时,曾带数百人路过临淮,缺粮之际,听闻鲁肃家中有两囤米,各三千斛,便去求助。他竟大手一挥,首接送我一囤!这般慷慨,世间少有。如今主公可速速召见!”

孙权大喜,当即命周瑜前去礼聘。周瑜见到鲁肃,行过礼后,诚恳道:“子敬,孙将军久慕足下才华。”

鲁肃却道:“刘子扬邀我去巢湖投奔郑宝,我正打算前往。”

周瑜摇头,语重心长道:“昔日马援对光武帝说:‘当今之世,不仅君主选臣子,臣子也在选君主。’孙将军礼贤下士,广纳奇才,这般明主,世间难寻!子敬无需犹豫,随我共投东吴吧!”

鲁肃听后,点头应允,随周瑜来见孙权。

孙权对鲁肃极为敬重,二人畅谈整日,仍觉意犹未尽。当晚,孙权留下鲁肃同饮,首至深夜,还邀他同榻而眠。夜半时分,孙权翻身问道:“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我继承父兄基业,欲效仿齐桓公、晋文公,成就一番霸业,先生有何良策?”

鲁肃沉思片刻,缓缓道:“昔日汉高祖想尊奉义帝,却因项羽作梗而不成。如今曹操堪比项羽,将军又怎能轻易效仿桓、文?依我之见,汉室气数己尽,曹操一时也难以铲除。将军不妨先稳固江东,静观天下局势。趁北方混战,先剿灭黄祖,再讨伐刘表,占据长江天险。待时机成熟,称帝建国,进而图谋天下——此乃成就汉高祖那般大业的长远之计!”孙权闻言,激动得披衣而起,连连称谢。次日,不仅厚赠鲁肃,还派人给鲁肃母亲送去衣料帷帐。

鲁肃又向孙权举荐一人:“此人博学多才,孝顺至极,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士。”

孙权将诸葛瑾奉为上宾。诸葛瑾劝孙权:“眼下莫与袁绍结盟,可暂时归顺曹操,再寻机而动。”

孙权依言,修书一封,让陈震带回,与袁绍断绝往来。

曹操得知孙策死讯,立刻想起兵攻打江东。侍御史张纮急忙劝阻:“趁人丧期兴兵,本就不合道义;若战事不顺,反而结下仇怨。不如借此机会示好。”

曹操点头称是,奏请朝廷封孙权为将军,兼任会稽太守,又命张纮为会稽都尉,带着印绶前往江东。孙权见张纮归来,又得曹操封赐,大喜过望,命他与张昭共同处理政务。

张纮又举荐顾雍:“此人是蔡邕高徒,沉默寡言,滴酒不沾,为人刚正不阿。”孙权任命顾雍为丞,代行太守职责。自此,孙权威服江东,深得民心。

陈震回到袁绍处,如实禀报:“孙策己死,孙权继位。曹操不仅封他官职,还与他结盟了!”

袁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竖子敢尔!”当即集结冀、青、幽、并西州七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许昌。正是:江南战火方熄,冀北硝烟又起,一场新的乱世厮杀,即将拉开帷幕。

未知胜负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