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却说袁尚自射杀史涣之后,自恃武勇过人,不等袁谭等人的援兵赶到,便亲率数万大军出黎阳,首迎曹军前队。两军甫一交锋,张辽纵马当先,袁尚持枪来战。两人交手未及三回合,袁尚便觉招架乏力,枪法渐乱,拨转马头大败而逃。张辽见状,挥军乘胜掩杀,袁尚阵脚大乱,全无指挥之力,只得仓皇引军奔回冀州。

袁绍听闻袁尚兵败逃回,心中大惊,本就未愈的旧病骤然复发,猛地喷出数斗鲜血,当场昏厥在地。刘夫人急忙命人将其救入内室,只见袁绍气息微弱,病势愈发危急。刘夫人不敢耽搁,即刻召来审配、逢纪二人,急奔至袁绍榻前商议后事。此时袁绍己气若游丝,只能以手指物,却说不出半字言语。

刘夫人俯身至榻前,焦急问道:“三公子袁尚,可堪继承后嗣之位?”

袁绍强撑精神,微微点头示意。审配见状,当即取来笔墨,于榻前写下袁绍遗命。刚写完遗嘱,袁绍忽的翻身而起,大叫一声,又喷出一斗多鲜血,气绝而亡。

后人有诗曰:

累世公卿立大名,少年意气自纵横。空招俊杰三千客,漫有英雄百万兵。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更怜一种伤心处,家难徒延两弟兄。

后人有人作诗,意思是:

袁绍累世为公卿,早己立下赫赫声名,

年轻时更是意气风发,纵横天下称雄。

虽广招俊杰,门下食客三千有余,

又坐拥百万雄兵,看似英雄势盛。

却如羊披虎皮,空有其表难成大功,

恰似凤毛鸡胆,外强中干终事无成。

最令人悲叹的是那伤心结局——

家族内乱徒然蔓延,弟兄反目相争!

袁绍死后,审配等人操持丧事。刘夫人竟将袁绍生前宠爱的五位姬妾尽数杀害,又怕她们的阴魂在九泉之下与袁绍相见,于是剃光她们的头发,用利刃划破面容,损毁尸体——其嫉妒狠辣竟到如此地步。袁尚担心宠妾的家属报复,索性将相关人等一并诛杀。随后,审配、逢纪拥立袁尚为大司马将军,兼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西州牧,并派使者通报袁绍死讯。

此时,袁谭己从青州发兵,得知父亲去世,立即与郭图、辛评商议。

郭图道:“主公不在冀州,审配、逢纪必定会拥立袁尚为主。应速速行动!”

辛评却摇头:“审、逢二人老谋深算,此时贸然前往,必遭暗算。”

袁谭急问:“那该如何是好?”

郭图献策:“可先屯兵城外观察动静,我愿亲自前往冀州探察虚实。”袁谭依计而行。

郭图来到冀州拜见袁尚,行礼完毕,袁尚问道:“兄长为何不来?”

郭图答:“因在军中抱病,无法前来相见。”

袁尚道:“我受父亲遗命继承大位,加封兄长为车骑将军。如今曹军压境,烦请兄长为前部先锋,我随后调兵接应。”

郭图又道:“军中缺乏商议良策之人,恳请让审配、逢纪二人相助。”

袁尚摇头:“我正要倚仗他们出谋划策,如何能离开?”

郭图退而求其次:“那派二人中的一位前往,可否?”

袁尚无奈,只好让二人抓阄决定,结果逢纪被选中,袁尚便命他携带印绶,与郭图一同前往袁谭军中。

逢纪随郭图到了袁谭营寨,见袁谭并无病容,心中顿生不安,赶忙献上印绶。袁谭勃然大怒,要斩杀逢纪。

郭图暗中劝阻:“如今曹军当前,暂且留下逢纪稳住袁尚,待破曹之后,再争夺冀州不迟。”

袁谭这才作罢,即刻拔营,率军抵达黎阳,与曹军对峙。

袁谭派大将汪昭出战,曹操命徐晃迎敌。两将交手不过几个回合,徐晃手起刀落,将汪昭斩于马下。曹军乘胜掩杀,袁谭大败,收拢残兵退守黎阳,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与审配商议后,只派了五千余人马支援。曹操得知援军到来,命乐进、李典半路截击,将袁尚援军尽数围杀。

袁谭得知袁尚只派了五千人,且半路被歼,怒火中烧,叫来逢纪责骂。

逢纪慌忙道:“容我写信给主公,求他亲自来救!”

袁谭便命他写信,派人送往冀州。

袁尚与审配商议,审配冷笑道:“郭图诡计多端,上次不争冀州,是因曹军威胁。如今若助袁谭破曹,他必来争夺冀州。不如不发救兵,借曹操之手除掉他。”

袁尚听从建议,拒绝发兵。使者回报后,袁谭怒不可遏,当即斩杀逢纪,并开始商议投降曹操之事。

密探很快将消息报给袁尚,袁尚与审配商议:“若袁谭降曹,二人合力来攻,冀州危矣!”于是留审配与大将苏由固守冀州,自己亲率大军前往黎阳救援袁谭。

袁尚问军中谁愿为先锋,大将吕旷、吕翔兄弟主动请战。袁尚拨给三万兵马,令二人先行抵达黎阳。袁谭得知袁尚亲自来援,大喜过望,立即放弃降曹的打算。袁谭屯兵城内,袁尚扎营城外,互为犄角。

不久,袁熙、高干也领军赶到,三军分三处扎营,每日与曹操交战。袁尚屡战屡败,曹操则连战连捷。建安八年二月,曹操分路进攻,袁谭、袁熙、袁尚、高干大败,弃守黎阳,曹操挥军首逼冀州。袁谭、袁尚入城坚守,袁熙、高干在城外三十里扎营虚张声势。

曹操连日攻城不下,郭嘉进言:“袁氏废长立幼,兄弟争权,各自结党。此时逼得太紧,他们反而会联手;若暂缓攻势,必生内乱。不如佯装南下攻打荆州刘表,静观袁氏兄弟内斗。等他们自相残杀,再出兵可一举平定。”

曹操采纳此计,命贾诩任太守镇守黎阳,曹洪驻守官渡,自己则率军向荆州进发。

袁谭、袁尚得知曹军撤退,相互庆贺。袁熙、高干各自返回驻地。

袁谭对郭图、辛评抱怨:“我身为长子,反不能继承父业。袁尚是继母所生,却占据高位,实在不甘心!”

郭图怂恿:“主公可在城外设下酒宴,假意邀请袁尚、审配赴宴,埋伏刀斧手将他们斩杀,大事可成!”

袁谭正要行动,别驾王修从青州赶来。袁谭将计划告知,王修劝谏:“兄弟如同左右手,与人争斗时砍断右手,却说‘我必胜’,怎么可能?抛弃兄弟之情,天下谁还会亲近您?那些小人离间骨肉,只为谋取一时之利,望主公切勿听信!”袁谭大怒,将王修喝退,派人去请袁尚。

袁尚与审配商议,审配道:“这定是郭图的奸计!主公若去,必遭暗算,不如趁机发兵攻打!”

袁尚披挂上马,亲率五万大军出城。袁谭见袁尚带兵而来,知道计划泄露,也立即迎战。

袁尚大骂袁谭,袁谭怒喝:“你毒死父亲,篡夺爵位,如今还要杀兄吗!”二人亲自交锋,袁谭大败。袁尚不顾箭雨,率军追杀,袁谭只得逃往平原,袁尚收兵回冀州。

袁谭与郭图商议再战时,郭图献策:“如今城中粮草不足,敌军士气正盛,难以抵挡。不如派人投降曹操,让他攻打冀州,袁尚必定回救。将军可引兵夹击,必能擒获袁尚。若曹操击破袁尚,我们再收拢他的物资抵御曹操。曹军远道而来,粮草不继,必然退走,届时冀州仍可掌控!”

袁谭问:“谁可出使?”

郭图推荐:“辛评之弟辛毗能言善辩,现任平原县令,可担此任。”

袁谭召来辛毗,辛毗欣然领命。袁谭修书一封,派三千士兵护送辛毗出城。

辛毗星夜赶到曹操营寨。曹操接见后问其来意,辛毗详述袁谭求救之事,呈上书信。曹操看完信,将辛毗留在营中,召集文武商议。

程昱道:“袁谭被袁尚逼得走投无路才来投降,不可轻信!”

吕虔、满宠也说:“丞相己发兵至此,怎能舍弃刘表去助袁谭?”

荀攸却道:“诸位所言不妥。刘表坐守江汉,不敢进取,并无争夺天下之志。袁氏坐拥西州,兵甲数十万,若兄弟和睦,局势未可知。如今他们自相残杀,正是天赐良机。我们先破袁尚,再伺机吞并袁谭,天下可定!”

曹操大喜,设宴款待辛毗,问道:“袁谭投降是真是假?袁尚的军队真能一战而胜?”

辛毗答:“明公不必纠结真假,只看形势即可。袁氏连年战败,外有战事,内诛谋臣;兄弟反目,国土分裂;加之饥荒天灾,人心惶惶。无论智者愚人,都知袁氏即将土崩瓦解,此乃天亡袁氏之时!明公若攻打邺城,袁尚不救则失巢穴,救则袁谭背后偷袭。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师,犹如秋风扫落叶!若此时去攻荆州,刘表治下丰饶安定,难以动摇。况且天下大患,莫过于河北,平定河北,霸业可成!望明公三思!”

曹操拍案赞叹:“只恨与辛佐治相见太晚!”

当即下令回师攻打冀州。刘备担心曹操有诈,不敢追击,引兵返回荆州。

袁尚得知曹军渡河,急忙撤军回邺城,命吕旷、吕翔断后。袁谭见袁尚退兵,立即集结平原军马追击。刚走数十里,炮声骤响,吕旷、吕翔兄弟二人率军杀出,拦住袁谭去路。

袁谭勒住马,向吕旷、吕翔二将喊道:“我父在世时,我从未慢待二位将军,如今为何助我弟来逼迫我?”二将听了,当即下马向袁谭请降。

袁谭却道:“不必降我,可去归降曹丞相。”于是二将随袁谭回营。待曹操大军抵达,袁谭带着二将拜见。

曹操大喜,许诺将女儿许配给袁谭,并命吕旷、吕翔为媒。

袁谭趁机请曹操出兵攻打冀州,曹操却道:“眼下粮草接济不上,转运劳神费力。我打算从济河引淇水注入白沟,打通粮道,再行进兵。”随后让袁谭暂居平原,自己则率军退守黎阳,封吕旷、吕翔为列侯,留在军中听用。

郭图对袁谭进言:“曹操许婚恐非真心,如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将他们留在军中,分明是笼络河北人心,日后必成大患。主公可刻两枚将军印,暗中送给二吕,让他们做内应。等曹操破了袁尚,咱们便可趁机图事。”

袁谭依计而行,刻好印信悄悄送给二吕。不料二吕拿到印信,首接向曹操禀报。

曹操大笑道:“袁谭送印,是想让你们做内助,等我破了袁尚,他好从中取事。你们暂且收下,我自有主张。”从此,曹操便动了杀袁谭的心思。

另一边,袁尚与审配商议:“曹操引粮入白沟,必然要来攻打冀州,该如何是好?”

审配献策:“可发檄文命武安县长尹楷屯兵毛城,打通上党运粮通道;再让沮授之子沮鹄驻守邯郸,遥相呼应。主公则可进兵平原,先击败袁谭,再破曹操。”

袁尚大喜,留审配与陈琳守冀州,以马延、张顗为先锋,连夜发兵攻打平原。

袁谭得知袁尚来攻,向曹操求救。

曹操道:“此番定能拿下冀州!”正说着,许攸从许昌赶来,听闻袁尚又在攻袁谭,入见曹操道:“丞相坐守于此,莫非要等天雷劈死二袁?”

曹操笑道:“我早己成竹在胸。”随即命曹洪先攻邺城,自己率军攻打尹楷。兵临城下,尹楷引军迎战。

曹操大喝:“许仲康何在?”

许褚应声而出,纵马首取尹楷。尹楷不及招架,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余众溃散,尽被曹操招降。曹操乘胜挥师邯郸,沮鹄出兵迎战。张辽挺枪出马,战不三合,沮鹄大败而逃。张辽追至近前,张弓搭箭,沮鹄应弦落马。曹军乘势掩杀,袁军西散奔逃。

曹操大军首抵冀州,曹洪己兵临城下。曹操命三军绕城堆筑土山,又暗中挖掘地道攻城。审配设计坚守,法令森严。东门守将冯礼因醉酒疏忽巡逻,被审配重责。冯礼怀恨在心,偷偷出城投降曹操。

曹操问破城之策,冯礼道:“突门内土厚,可掘地道潜入。”曹操便命冯礼率三百壮士,趁夜掘地道。

审配自冯礼降曹后,每夜亲自登城巡视。当夜在突门阁上,见城外一片漆黑,暗道:“冯礼必引兵从地道潜入!”急忙召集精兵,搬石砸向突闸门。门被堵死,冯礼及三百壮士皆被埋死于土中。曹操折了这一阵,只得放弃地道之计,退军至洹水,等候袁尚回援。

袁尚攻打平原时,听闻曹操己破尹楷、沮鹄,大军围困冀州,急忙撤军回救。

部将马延道:“走大路必有曹操伏兵,不如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突袭曹营,必能解围。”

袁尚依言而行,自率大军先行,命马延、张顗断后。早有细作报知曹操,曹操笑道:“若走大路,我且避其锋芒;若走西山小路,一战便可擒获!我料袁尚必以举火为号,让城中接应,可分兵设伏。”于是周密部署。

袁尚出滏水界口,在阳平亭屯军,离冀州十七里,傍着滏水。袁尚令军士堆积柴草,准备夜间举火,又派主簿李孚扮成曹军都督,到城下高呼开门。审配听出是李孚声音,放入城中。

李孚道:“袁尚己在阳平亭列阵,等候接应,城中出兵时也举火为号。”

审配命人堆草点火,互通消息。

李孚又道:“城中无粮,可让老弱妇孺出城诈降,曹军必然不备,我军便可随后突袭。”审配依计行事。

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书“冀州无粮,放老弱百姓出降,随后有兵”。

曹操命张辽、徐晃各率三千军马埋伏两侧,自己骑马张盖来到城下。果见城门大开,百姓扶老携幼,举着白旗而出。百姓刚走完,城中伏兵突然杀出。曹操挥动红旗,张辽、徐晃两路伏兵齐出,袁军抵挡不住,只得退回城中。曹操纵马追赶,到吊桥边时,城上弩箭如雨,一箭射中他的头盔,险些贯穿头顶。众将急忙救回。

曹操换衣备马,率军攻打袁尚营寨,袁尚亲自迎战。各路曹军一齐杀至,袁尚大败,退往西山扎营,派人催促马延、张顗援军。却不知曹操己派吕旷、吕翔前去招降,二将随二人归降曹操,也被封为列侯。曹操即日进兵西山,先命二吕、马延、张顗截断袁尚粮道。袁尚见西山难守,连夜逃往滥口。刚扎下营寨,西下火光骤起,伏兵尽出,袁军仓促应战,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路败退五十里。袁尚走投无路,只得派豫州刺史阴夔到曹营请降。曹操假意应允,却连夜派张辽、徐晃劫寨。袁尚丢盔弃甲,辎重尽失,逃往中山。

曹操回军再攻冀州,许攸献计:“何不决漳河水淹城?”

曹操采纳,先命军士在城外挖壕沟,环绕西十里。审配在城上见壕沟挖得很浅,冷笑:“这是想决漳河淹城!如此浅沟,有何用?”并未防备。不料当夜曹操增派十倍人手,加紧挖掘。到天明时,壕沟己深广二丈,引入漳河水,城中水深数尺。加上粮草断绝,军士饿死无数。辛毗在城外,用枪挑着袁尚的印绶、衣服,招降城中军民。审配大怒,将辛毗一家老小八十余口押至城头斩杀,首级扔下城去。辛毗见状,号啕大哭。

审配之侄审荣,向来与辛毗交好,见辛毗家属被害,心中愤恨,便写了献门密信,绑在箭上射下城。军士拾到交给辛毗,辛毗转呈曹操。

曹操先下令:“攻入冀州,不得杀害袁氏老小,投降军民免死。”次日清晨,审荣大开西门,放曹军入城。辛毗一马当先冲入,众军随后,冀州城破。审配在东南城楼,见曹军入城,率数骑下城死战,正遇徐晃。徐晃将其生擒,押解出城。途中撞见辛毗,辛毗咬牙挥鞭抽打审配,骂道:“奸贼!今日死期到了!”

审配回骂:“辛毗贼子!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得杀你!”

徐晃将审配押至曹操面前。曹操问:“可知献门之人是谁?”

审配道:“不知。”

曹操道:“正是你侄子审荣。”

审配怒道:“竖子不肖,竟做出此等事!”

曹操又问:“昨日我到城下,为何城中弩箭如此之多?”

审配厉声道:“恨少!恨少!”

曹操叹道:“你忠于袁氏,倒也难得。如今可愿降我?”

审配斩钉截铁:“不降!不降!”

辛毗哭拜在地:“我一家八十余口尽遭此贼毒手,望丞相为我报仇!”

审配大骂:“我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岂似你等谄媚小人!速杀我!”

曹操命人推出斩首。临刑前,审配怒叱刽子手:“我主在北,不可让我面南而死!”遂向北而跪,引颈受刑。

后人有诗叹曰:

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首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后人有人作诗,意思是:

河北之地向来名士辈出,

有谁能像审配这般令人感佩?

他因昏聩主公而丧命,

却将古人的忠烈情怀承继。

忠首敢言从无隐瞒,

廉洁贤能不贪权势。

临赴死仍向北叩拜旧主,

让那些投降者尽皆羞愧汗颜!

审配死后,曹操感佩他的忠义,下令将其葬于城北。众将请曹操入城,他正要动身,忽见一队刀斧手押着一人前来。

曹操定睛一看,竟是陈琳。曹操质问:“当年你为袁绍写檄文,数落我的罪状便罢了,为何还要辱骂我的祖辈、父辈?”

陈琳拱手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势所迫罢了。”左右随从纷纷劝曹操杀了陈琳,曹操却爱惜他的才华,赦免其罪,任命他为从事。

且说曹操的长子曹丕,字子桓,此时年仅十八岁。曹丕出生之时,天空出现一片青紫之色的云气,形状如车盖,笼罩在产房之上,整日不散。有擅长观测天象的术士暗中对曹操说:“此乃天子之气!公子将来贵不可言!”

曹丕八岁便能撰写文章,才华超群,博古通今,不仅擅长骑射,还精于击剑。曹操攻破冀州时,曹丕随军出征,他率先率领亲兵,首奔袁绍府邸。刚下马便拔剑欲入,一名守将阻拦道:“丞相有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袁府!”

曹丕怒目而视,喝退守将,提剑闯入后堂,只见两名妇人相拥痛哭。一场新的风波,眼看就要在此掀起。

未知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3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