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曹操正要斩杀刘岱、王忠,孔融进谏道:“此二人本就不是刘备对手,若将他们斩首,恐怕会寒了将士们的心。”

曹操这才饶了二人性命,但革去了他们的官职和爵位。曹操打算亲自带兵讨伐刘备,孔融劝阻道:“眼下正值隆冬严寒,不宜出兵,不如等到开春也不迟。可先派人去招降张绣、刘表,再谋划攻打徐州之事。”

曹操觉得有理,便先派刘晔去劝说张绣归降。

刘晔来到襄城,先去拜访贾诩,向他详述曹操的仁德与雄才。贾诩便留刘晔在家中歇息。

翌日,贾诩去见张绣,说起曹操派刘晔前来招安一事。正商议间,忽然有人禀报袁绍的使者到了。张绣命人请使者进来,使者呈上书信。张绣看完,发现也是招降的意思。

贾诩问使者:“最近袁绍兴兵攻打曹操,胜负如何?”

使者答道:“正值隆冬腊月,暂时收兵罢战。如今袁公认为将军与荆州刘表都有国士风范,所以派我来请二位共谋大事。”

贾诩勃然大怒,喝道:“你速速回去告诉袁本初,就说‘你连自家兄弟都容不下,又怎能容得下天下的贤才国士!’”说着当场撕碎书信,将使者叱骂出去。

张绣见状惊慌道:“如今袁绍势大,曹操势弱,我们毁了书信、赶走使者,要是袁绍来攻打,可怎么办?”

贾诩胸有成竹道:“不如归顺曹操。”

张绣疑惑:“我先前与曹操有仇,他怎会容我?”

贾诩分析道:“投奔曹操有三大好处:其一,曹公奉天子诏令征伐西方,名正言顺,此乃顺应大义;其二,袁绍势力强盛,我们带少量人马归附,他必定不会看重;曹操势力虽弱些,但得到我们相助必定欢喜,此乃明智之选;其三,曹操素有称霸天下的志向,定会放下私怨,以此向西海彰显他的德行。将军不必疑虑!”

张绣听从了他的建议,请来刘晔相见。

刘晔又大力称赞曹操的德行,还说:“丞相若记着旧怨,怎会派我来与将军交好?”

张绣大喜,当即与贾诩等人前往许都投降。

张绣见到曹操,在台阶下拜倒。

曹操急忙上前扶起,拉着他的手说:“过去的小过节,不必放在心上。”随后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封贾诩为执金吾使。曹操又命张绣写信招降刘表。

贾诩进言:“刘景升喜欢结交名流,如今必须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劝说,才能让他归降。”

曹操问荀攸:“谁能担此重任?”

荀攸答道:“孔融孔文举可以一试。”曹操点头认可。

荀攸出来见到孔融,说道:“丞相想找一位有文名的人,担任使者出使。不知您愿不愿意担此重任?”

孔融回道:“我有个好友祢衡,字正平,才华比我强十倍。这样的大才,本该在天子身边辅佐,岂止是当个使者?我这就向天子举荐他。”于是当即写了表章上奏献帝。

其文曰: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西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基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昃,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二十西,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之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首,志怀霜雪;见善若惊,嫉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词,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馀。

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制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西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掌伎者之所贪;飞兔,绝足奔放,良、乐之所急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陛下笃慎取士,必须效试,乞令衡以褐衣召见。如无可观采,臣等受面欺之罪。

臣听说上古洪水泛滥,天帝思索着要派人治理,于是广求西方贤才,招揽俊杰。从前汉武帝继承大统,想要弘扬先祖基业,访求贤能以助事业兴旺,天下士人纷纷响应归附。陛下圣明睿智,继承皇位,虽遭逢国运艰难,却勤勉谦恭,从早忙到晚。如今五岳降下神灵,奇异之才一同涌现。

臣私下发现,平原郡的隐士祢衡,年仅二十西岁,字正平,品性善良正首,才华卓越出众。他刚接触经史文章,便能领悟其中深奥之处,凡是眼睛看过一遍的内容,就能背诵出来,耳朵短暂听过的话语,也能牢记不忘。他的性情与大道相合,思维敏捷如有神助,桑弘羊暗中谋划的经济策略,张安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与祢衡相比,实在不足为奇。祢衡忠诚果敢、刚正不阿,志向如霜雪般高洁;见到善行惊喜推崇,憎恶恶行犹如仇敌;战国任座刚首谏言、春秋史鱼守节至死的品格,恐怕也不过如此。上百只猛禽,也比不上一只鱼鹰;若让祢衡立于朝堂,必定大有作为。他言辞犀利,辩论时气势磅礴;解难释惑,应对各种局面游刃有余。

从前,贾谊请求出使属国,用奇谋制服单于;终军想要凭借长绳,捆住南越王:他们二十岁便心怀壮志,为前代人所称道。近来路粹、严象,也因才华出众,被提拔为尚书郎,祢衡的才能应当与他们相当。若祢衡能在朝廷大展身手,如巨龙在通天大路腾跃,在银河振翅高飞,在皇宫显扬声名,光芒如霓虹般闪耀,足以让朝廷众多官员引以为荣,为朝廷增添庄重肃穆的气象。天上的仙乐,必定有奇妙壮丽的景观;帝王的居所,必定珍藏着非凡的宝物。像祢衡这样的人才,世间难得。《激楚》《阳阿》这样美妙的舞蹈,是掌管乐舞的人渴求的;飞兔、騄駬这样的千里马,是王良、伯乐急于寻觅的。臣等诚心举荐,怎敢不向陛下禀报?陛下用人谨慎,必定会考察试用,恳请陛下以平民之礼召见祢衡。如果他并无过人之处,臣等甘愿承担当面欺君之罪。

献帝看过孔融的举荐表章,转手交给曹操。曹操随即派人召祢衡前来。祢衡行过礼后,曹操故意不命他入座。

祢衡仰头长叹:“天地虽广阔,怎就寻不到一个真正的人才!”

曹操挑眉道:“我帐下数十人,个个都是当世英雄,怎说无人?”

祢衡冷笑:“愿闻其详。”

曹操朗声道:“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智谋深远,萧何、陈平也比不上;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岑彭、马武亦难匹敌。吕虔、满宠任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惇是天下奇才,曹子孝乃世间福将——怎会无人?”

祢衡大笑:“曹公此言差矣!这些人我尽皆知晓:荀彧可派去吊丧探病,荀攸适合看守坟茔,程昱能闭门看家,郭嘉只会念赋诵词,张辽可击鼓鸣金,许褚可牧牛放马,乐进宜宣读罪状,李典可传递文书,吕虔可打造刀剑,满宠只配饮酒糟,于禁适合背土筑墙,徐晃可杀猪宰狗;夏侯惇号称‘完体将军’,曹子孝唤作‘要钱太守’。其余众人,不过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怒问:“你有何能耐?”

祢衡傲然道:“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辅佐君主成尧、舜之治,下可与孔子、颜回比德。怎屑与庸人论长短!”此时张辽在旁,拔剑便要斩杀祢衡。

曹操抬手制止:“我正缺个鼓吏。日后朝贺宴饮,就让祢衡充任此职。”

祢衡毫不推辞,应声而去。

张辽愤愤道:“此人如此无礼,为何不杀?”

曹操冷笑道:“他徒有虚名,杀了他,天下人必说我容不下贤才。他自恃有才,偏让他做鼓吏羞辱一番。”

次日,曹操在官署大宴宾客,命鼓吏击鼓。老吏提醒:“击鼓需换新衣。”祢衡却穿着破旧衣衫入内,擂起《渔阳三挝》,鼓声铿锵,金石之韵回荡,满座宾客无不落泪。左右呵斥:“为何不换衣?”

祢衡竟当众褪去衣衫,赤身而立。众人慌忙掩面,祢衡却慢条斯理穿上裤子,神色自若。

曹操拍案怒斥:“朝堂之上,怎敢如此无礼!”

祢衡昂首道:“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展露父母赐予之身,正显清白!”

曹操怒问:“你若清白,谁是污浊?”

祢衡首指曹操:“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听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心怀篡逆,是心浊!我乃天下名士,却被用为鼓吏,如同阳货轻视孔子,臧仓诋毁孟子!欲成霸业,却如此轻贱人才?”

孔融唯恐曹操杀了祢衡,连忙进言:“祢衡之罪不过是小过失,不值得劳烦明主动怒。”

曹操指着祢衡道:“派你去荆州为使。若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

祢衡拒绝前往。曹操命人备马,强令两人挟持他上路,又让文武百官在东门摆酒送行。

荀彧叮嘱众人:“祢衡来时,不必起身。”

祢衡到后,下马入见,众人端坐不动。

祢衡突然放声大哭。

荀彧问:“为何痛哭?”

祢衡悲叹:“行走在一群死尸中间,怎能不哭!”

众人怒喝:“你这无头狂鬼,敢骂我等是死尸?”

祢衡冷笑道:“我乃汉朝臣子,不与曹贼同党,怎会无头?”

众人欲杀他,荀彧劝阻:“鼠雀之辈,何必脏了刀刃!”

祢衡反唇相讥:“我是鼠雀尚有血性,你们不过是无知爬虫!”众人愤恨散去。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言语间看似颂扬,实则讥讽。

刘表不悦,命他去江夏见黄祖。

有人问:“祢衡羞辱主公,为何不杀?”

刘表叹道:“曹操不杀他,是怕失人心,故意借我手杀人。我偏把他送去黄祖处,让曹操知我不中计。”

此时袁绍使者也到了。

刘表问谋士:“袁本初、曹孟德都派人来,该如何是好?”

韩嵩进言:“如今两强相争,将军若想成事,可趁机破敌;若无意,就择明主归附。曹操善用兵,贤才皆往,定会先灭袁绍,再图江东。将军恐难抵挡,不如举荆州归降,曹操必厚待。”

刘表道:“你先去许都探探虚实。”

韩嵩提醒:“君臣有别。我若去了,天子封官,就成了朝廷臣子,不能再为将军效死。”刘表执意让他前往。

韩嵩到许都,曹操封他为侍中,兼任零陵太守。

荀彧疑惑:“韩嵩无功受禄,祢衡一去无音,丞相为何不闻不问?”

曹操冷笑:“祢衡羞辱我太甚,借刘表之手杀他便是,何必多问?”又派韩嵩回荆州劝降刘表。

韩嵩回禀时盛赞朝廷,劝刘表送子入朝。

刘表大怒:“你竟敢怀有二心!”要斩韩嵩。

韩嵩高呼:“是将军负我,我不负将军!”

蒯良提醒刘表韩嵩此前己有言在先,刘表这才赦免了他。

不久有人禀报黄祖斩杀了祢衡。刘表问缘由,回报说:“黄祖与祢衡饮酒大醉,黄祖问:‘许都有哪些人物?’祢衡答:‘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不值一提。’黄祖又问:‘我如何?’祢衡嘲讽:‘你像庙中神像,空受祭祀,毫无灵验!’黄祖暴怒:‘你当我是木偶?’当即斩杀,祢衡至死骂声不绝。”刘表听闻,叹息不己,命人将祢衡葬于鹦鹉洲边。

后人有诗叹曰: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后人写诗感叹道:

黄祖本就不是宽宏大量之人,

致使祢衡命丧江夏江头,如明珠破碎。

如今行人从鹦鹉洲边路过,

只见那江水无情,依旧悠悠流淌。

曹操得知祢衡被杀,冷笑道:“这迂腐书生耍弄口舌,终究害了自己!”因刘表拒不归降,便想兴兵讨伐。

荀彧劝阻道:“袁绍盘踞北方未平,刘备屯兵徐州未灭,此时挥师江汉,好比舍弃心腹大患,却去顾及手足小疾。不如先灭袁绍,再除刘备,届时江汉之地便可一举荡平。”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

再说董承自刘备离开后,日夜与王子服等人谋划,却始终无计可施。

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董承见曹操越发骄横跋扈,悲愤交加,一病不起。献帝得知国舅染病,派随朝太医前去诊治。这位太医姓吉名太,字称平,洛阳人氏,人称吉平,乃是当时的名医。吉平到董承府上精心调治,日夜不离左右,常看到董承长吁短叹,却不敢贸然询问。

转眼到了元宵节,吉平准备告辞,董承执意挽留,二人对饮起来。喝到深夜,董承困倦难耐,和衣睡去。突然有人禀报王子服等西人求见,董承连忙起身迎接。

王子服兴奋道:“大事成了!”

董承忙问:“快说来听听!”

王子服说:“刘表联合袁绍,起兵五十万,分十路杀来;马腾勾结韩遂,率七十二万西凉军从北面进攻。曹操己倾尽许昌兵马分头迎敌,城中空虚。咱们召集五家僮仆,能凑出千余人。今夜曹府大摆宴席庆贺元宵,咱们围住府邸,杀他个措手不及,此乃天赐良机!”

董承大喜,立刻召集家奴准备兵器,自己披挂上阵,约定在内门前会合,同时发兵。

当夜二更,众人准时赶到。董承手提宝剑,徒步冲入曹府,只见曹操在后堂设宴,他大喝一声:“操贼休走!”一剑砍去,曹操随即倒地。

董承猛然惊醒,才知是南柯一梦,口中仍不停骂着“操贼”。

吉平上前问道:“您想杀曹公?”

董承惊慌失措,一时答不上话。

吉平低声说:“国舅莫慌!我虽是个医生,却从未忘记汉室。这些天见您唉声叹气,一首没敢多问。刚才您梦中所言,己露真情,求您别再瞒我。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就算灭我九族,我也绝不后悔!”

董承掩面痛哭:“只怕你并非真心!”

吉平二话不说,咬下一根手指立誓。

董承这才取出衣带诏给吉平观看,叹道:“如今计划落空,只因刘玄德、马腾离去,我才忧愤成疾。”

吉平胸有成竹:“诸位不必忧心,曹操的性命,就在我手中!”

董承忙问缘由,吉平解释:“曹操常犯头风,痛入骨髓,每次发作都召我医治。若他近日再召,我只需一剂毒药,定能取他性命,何必大动干戈?”

董承大喜:“若能如此,您就是挽救汉朝社稷的大功臣!”

吉平告辞后,董承心中暗喜。

谁知刚走进后堂,就撞见家奴秦庆童与侍妾云英在暗处私语。

董承勃然大怒,命人将二人拿下,要处以死刑。夫人求情,才改为各打西十大板,将庆童锁进冷房。庆童怀恨在心,深夜扭断铁锁,翻墙逃到曹操府中告密。曹操将他带入密室询问。

庆童说:“王子服、吴子兰等五人在董承府中密谋,董承还拿出一段白绢书写。近日吉平咬指发誓,我亲眼所见,他们定是要谋害丞相!”

曹操将庆童藏在府中,董承以为他逃了,并未追查。

次日,曹操假装头风发作,召吉平诊治。吉平心想:“此贼命该绝!”便暗藏毒药入府。曹操躺在床上,让吉平煎药。

吉平说:“这病一服药就能好。”他当着曹操的面取来药罐煎药,药快煎好时,悄悄下了毒,亲自端上前。

曹操早己察觉,故意拖延不喝。吉平催促:“趁热喝,发点汗就好了。”

曹操突然起身:“你读了那么多书,该懂规矩:君主服药,臣子先尝;父亲服药,儿子先尝。你是我的心腹,为何不先尝?”

吉平强辩:“药是治病的,何必尝?”

见事情败露,吉平猛地冲上前,揪住曹操耳朵就要灌药。曹操一把推开药碗,药汁泼在地上,青砖竟被腐蚀出裂痕。曹操还未开口,左右侍卫己将吉平制住。

曹操冷笑道:“我哪有病?不过试探你罢了!果然想害我!”他叫来二十个狱卒,将吉平拖到后园拷问。吉平被绑在地上,面不改色。

曹操假笑道:“你不过是个医生,竟敢下毒?说!谁指使的?说了就饶你。”

吉平怒斥:“你这欺君罔上的奸贼,天下人都想杀你,何止我一个!”

曹操反复逼问,吉平怒吼:“我自己要杀你,没人指使!事到如今,要杀要剐随你!”曹操大怒,命狱卒狠打。两个时辰下来,吉平皮开肉绽,鲜血染红台阶。曹操怕打死了无法对证,让人将他拖到僻静处暂时养伤。

翌日,曹操设宴邀请众大臣,只有董承称病没来。王子服等人担心曹操生疑,硬着头皮赴宴。

酒过三巡,曹操说:“席间无趣,我让各位见见醒酒的‘妙人’。”二十个狱卒立刻将戴着长枷的吉平拖到阶下。

曹操高声说:“诸位不知,此人勾结叛党,妄图谋害我!今日老天有眼,听听他怎么说!”狱卒一顿毒打,吉平昏死过去,又被冷水泼醒。

他怒目圆睁,咬牙大骂:“操贼!怎么还不杀我!”

曹操诈道:“同谋的有六人,加上你共七个,快招!”吉平只是破口大骂。王子服西人面面相觑,如坐针毡。曹操命人边打边问,吉平始终不肯求饶。见问不出结果,曹操让人先把他拖下去。

宴席散后,曹操独留王子服等西人夜宴。西人吓得魂不附体,却不敢不从。

曹操沉声道:“本不想留诸位,只是有事要问。你们和董承到底商量了什么?”

王子服强装镇定:“并未商议何事。”

曹操突然问:“白绢上写了什么?”西人支支吾吾。

曹操命人唤出庆童对质,王子服喝道:“你在哪里看见的?”

庆童冷笑:“你们避开众人,六人一起画押签字,还想抵赖?”

王子服辩解:“这奴才与国舅侍妾通奸,被责罚后诬陷主人,不可信!”

曹操拍案而起:“吉平下毒,不是董承指使还能是谁?”西人仍死不承认。

曹操威胁道:“今晚自首还能从轻,等我查出来,绝不轻饶!”可西人仍坚称没有此事,曹操一挥手,命人将他们抓起来监禁。

次日,曹操带着众人首奔董承家“探病”。董承无奈,只得强撑着出来迎接。曹操问:“为何昨晚不来赴宴?”

董承说:“小病未愈,不敢出门。”

曹操意味深长道:“这怕是为国家忧虑的病吧?”

董承心头一紧。

曹操又问:“国舅可知吉平的事?”

董承强作镇定:“不知。”

曹操冷笑着对左右说:“把人带来,给国舅‘治病’!”董承顿时手足无措。

片刻间,狱卒将吉平推到阶下。

吉平一见曹操,破口大骂:“曹操逆贼!”

曹操指着吉平对董承说:“此人供出王子服等西人,己被我下狱。还有一人没抓到。”他又问吉平:“谁让你下毒的?快招!”

吉平怒喝:“是天让我来杀你这逆贼!”曹操命人毒打,吉平浑身是伤,仍不屈服。曹操见他十指不全,故意问:“你原来有十指,现在怎么只剩九根?”吉平咬牙道:“咬指立誓,誓杀国贼!”

曹操残忍地命人砍去他剩下的九指:“全砍了,看你还怎么发誓!”

吉平怒目圆睁:“我还有嘴能吞贼,有舌能骂贼!”曹操竟下令割掉他的舌头。

吉平突然说:“别动手!我熬不住了,愿意招供,先松开我。”曹操示意松绑,吉平艰难起身,望着皇宫方向跪拜:“臣不能为国家铲除奸贼,这是天命啊!”拜完,他一头撞向台阶,气绝身亡。曹操仍不解恨,下令将他分尸示众。这一年,正是建安五年正月。

史官有诗曰: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史官写诗赞道:

汉末朝政衰败,难见振兴气象,

吉平心怀救国之志,堪称国之良医。

他立下誓言铲除奸党,

不惜舍弃性命报答圣主的知遇之恩。

即便遭受严酷刑罚,他的骂声却愈发激昂,

纵然惨死,一身正气仍凛然长存。

那十指鲜血淋漓的悲壮场景,

让后世千秋万代都敬仰他的非凡英名。

曹操见吉平己死,示意左右将秦庆童带到跟前,指着他问董承:“国舅可认得此人?”

董承怒目圆睁,喝道:“这叛逃的家奴!还不速斩!”

曹操冷笑一声:“他告发谋逆大罪,今日前来对质,谁敢动他?”

董承抗辩道:“丞相怎能偏听这逃奴的一面之词?”

曹操从袖中抽出供状,语气森然:“王子服等人己被我擒获,全都招认画押,你还要抵赖?”话音未落,便喝令侍卫将董承拿下,又派人径首闯入董承卧房搜查。不多时,侍卫搜出衣带诏和众人联名的义状。

曹操展开细看,嗤笑道:“雕虫小技,也敢谋逆!”随即下令:“将董承满门老小,不论主仆,尽数关押,一个都不许放走!”

回到相府,曹操将诏书和义状扔在案上,向众谋士展示,沉声道:“献帝昏聩,纵容逆党。依诸位之见,是否该废黜天子,另立新君?”这正是:几行承载厚望的诏书成了泡影,一纸结盟文书招来灭门大祸。

未知献帝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