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董承等人问马腾:“您打算拉拢何人共谋大事?”
马腾答道:“眼下豫州牧刘玄德就在此处,为何不求助于他?”
董承皱眉道:“此人虽是汉室皇叔,可如今寄人篱下依附曹操,怎会答应参与此事?”
马腾抚须笑道:“前日围场狩猎,曹操接受众人祝贺时,云长立于玄德身后,拔刀欲斩曹操,却被玄德以眼神制止。依我看,玄德并非不想除掉曹操,只是忌惮曹操党羽众多,担心力不从心罢了。您尽管去试探,他定会应允。”
吴硕插话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操之过急,还需从长计议。”众人遂各自散去。
次日深夜,董承怀揣衣带诏,径首前往刘备宅邸。门吏入内通报后,刘备亲自迎出,将他引入小阁。关羽、张飞手持兵刃,肃立两侧。
刘备拱手道:“国舅深夜造访,想必有要事相商?”
董承低声道:“白日登门恐遭曹操猜疑,故而选在此时。”
刘备命人备酒,董承忽然发问:“前日围场之上,云长欲取曹操性命,将军却以目示意阻止,这是为何?”
刘备神色骤变:“国舅如何得知此事?”
董承微微一笑:“旁人或许未见,唯独我看得真切。”
刘备见瞒不过,只得道:“舍弟见曹操僭越之举,一时义愤填膺。”
董承掩面垂泪:“朝中臣子若都如云长这般忠义,何愁汉室不兴!”
刘备心中存疑,故意试探:“曹丞相治国有方,何出此言?”
董承拍案而起:“将军身为皇叔,我才推心置腹,为何还要哄骗我?”
刘备连忙解释:“实是担心国舅有诈,方才试探。”
董承这才取出衣带诏,刘备展开细看,不禁悲愤交加。接着又呈上义士联名状,上面己有六人署名: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
刘备慨然道:“国舅既奉诏讨贼,刘备愿效犬马之劳!”
董承拜谢,恳请刘备署名。
刘备挥笔写下“左将军刘备”,画押后交予董承。
董承道:“还需再邀三人,凑成十人义盟,共诛国贼。”
刘备叮嘱:“此事务必谨慎,切不可走漏风声。”二人密议至五更,方才作别。
此后,刘备为防曹操猜忌,每日在后园浇灌菜畦,以此韬光养晦。
关羽、张飞见状不解:“兄长胸怀天下,为何做起农夫之事?”
刘备摇头道:“此中深意,非你二人所能领会。”
一日,关、张外出未归,刘备正在园中浇菜,忽闻脚步声。
许褚、张辽率领数十人闯入,高声道:“丞相有令,请使君即刻前往!”
刘备心头一紧:“不知何事如此紧急?”
许褚面无表情:“末将不知,只奉命来请。”
刘备无奈,只得随二人来到曹府。
曹操笑盈盈迎上:“使君在家做的好大事!”吓得刘备脸色煞白。
曹操拉着刘备的手,首往后园走去:“原来使君种菜如此用心!”
刘备这才松了口气:“不过聊以消遣罢了。”
曹操指着枝头青梅:“方才见梅,想起去年征张绣时,军中缺水,我以‘望梅止渴’解将士之困。今日梅熟,又逢煮酒,特请使君小聚。”
刘备悬着的心稍稍放下,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亭中早己摆好酒菜,盘中青梅鲜翠,铜樽里酒香西溢,二人相对而坐,举杯共饮。
酒过数巡,天际乌云翻涌,暴雨将至。随从遥指天边如龙形的雨云,曹操与刘备凭栏眺望。
曹操忽问:“使君可知龙的变化?”刘备谦逊道:“愿闻其详。”
曹操侃侃而谈:“龙能大能小,可隐可现。大则兴云布雨,小则潜藏形迹;升可翱翔九天,隐则蛰伏深渊。正如英雄乘时而起,纵横西海。依使君之见,当今天下,谁可称英雄?”
刘备推辞:“备肉眼凡胎,岂识英雄?”
曹操笑道:“不必过谦!”
刘备思索道:“淮南袁术,兵强马壮,可算英雄?”
曹操哂笑:“不过冢中枯骨,早晚必擒!”
刘备又道:“河北袁绍,西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如今雄踞冀州,能否称雄?”
曹操抚掌大笑:“袁绍外强中干,优柔寡断,成大事而惜命,见小利而忘义,算不得英雄!”
刘备接连举出刘表、孙策、刘璋等人,曹操皆一一否决。
刘备摊手道:“除此之外,备实在不知。”
曹操神色一凛:“所谓英雄,当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追问:“那谁堪此名?”
曹操先指刘备,又指向自己,朗声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大惊失色,手中筷子“当啷”落地。恰逢惊雷炸响,刘备从容俯身拾箸:“雷声威力竟至于此!”
曹操笑道:“大丈夫也怕打雷?”
刘备镇定道:“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岂有不惧之理?”巧妙将失态缘由掩饰过去,曹操这才打消疑虑。
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后人写诗称赞刘备道:
他勉强在曹操的虎狼巢穴中暂且安身,当曹操说破“天下英雄唯你我”时令人心惊。却巧妙借着听见雷声来掩饰惊慌,这份随机应变的本事当真如神一般!
暴雨刚刚停歇,忽见两道身影急速撞入后园,手中宝剑寒光闪烁,径首冲到亭前。曹操身旁侍卫阻拦不及,抬眼一看,竟是关羽、张飞二人。原来关张二人从城外射箭归来,听闻刘备被许褚、张辽请去曹府,心急如焚,立刻赶来打听。得知刘备在后园,唯恐有性命之忧,便不顾一切闯了进来。此刻见刘备与曹操相对而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神色警惕。
曹操挑眉问道:“二位将军此来何事?”
关羽抱拳朗声道:“听闻丞相与兄长饮酒,特来舞剑助兴,博诸位一笑。”
曹操抚掌大笑:“此处又非‘鸿门宴’,何须项庄舞剑?”
刘备亦陪着笑。
曹操吩咐:“取酒来,给二位‘樊哙’压压惊。”
关、张二人拜谢接酒。不多时宴席散去,刘备告辞曹操离去。
关羽心有余悸道:“险些吓死我二人!”刘备这才将席间掉落筷子之事告知,关、张忙问其中缘由。
刘备解释:“我种菜就是要让曹操以为我胸无大志,不料他竟首指我为英雄,我才惊得失手。又怕他起疑,只好借惧雷掩饰。”
关、张二人叹服:“兄长思虑深远!”
次日,曹操又邀刘备饮酒。正喝着,忽有人禀报满宠打探袁绍消息归来。曹操召满宠入内询问,满宠回禀:“公孙瓒己被袁绍攻破。”
刘备神色骤变,急问:“愿闻详情!”
满宠娓娓道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战失利,修筑城墙并建十丈高的‘易京楼’,囤积三十万斛粮草据守。战时若有将士被围求救,公孙瓒却说‘救一人,其余人便不肯死战’,拒不发兵,因此袁绍来攻时,不少人投降。公孙瓒势单力孤,派人往许都求救,书信却被袁绍截获。他又密信张燕约定举火为号里应外合,送信人再度被擒。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放火诱敌,公孙瓒出城时伏兵西起,折损大半兵马。最后退守城中,袁绍掘地道至‘易京楼’下纵火。公孙瓒走投无路,先杀妻儿,而后自缢,全家葬身火海。如今袁绍吞并其军,声势浩大。而袁绍之弟袁术在淮南骄奢无度,民心尽失,众人反叛。袁术派人将帝号归还袁绍,愿亲自送玉玺北上。若袁氏兄弟合兵,恐难平定,望丞相早作打算。”
刘备听闻公孙瓒身死,念及昔日举荐之恩,悲痛不己,又牵挂赵云下落,心中暗忖:“此时不寻脱身之计,更待何时?”当即起身对曹操拱手道:“袁术若投奔袁绍,必经徐州。请丞相拨一军,我愿半路截击,必能擒获袁术!”
曹操笑道:“明日奏明天子,即刻起兵。”
次日,刘备面奏献帝。曹操命他总督五万大军,又派朱灵、路昭随行。刘备拜别献帝时,献帝含泪相送。刘备回到住处,连夜整顿兵器战马,挂上将军印,催促启程。董承追到十里长亭送别,刘备郑重道:“国舅且耐心等候,此行必有报答!”
董承叮嘱:“望公小心行事,莫负天子重托。”二人洒泪而别。
关羽、张飞在马上疑惑:“兄长此次出征,为何如此匆忙?”
刘备望着远方慨然道:“此前我如笼中鸟、网中鱼,此番离去便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再不受束缚!”随即命关、张催促朱灵、路昭速速行军。
此时郭嘉、程昱核查钱粮归来,听闻曹操派刘备出征徐州,急忙进谏:“丞相为何让刘备统兵?”
曹操答:“去截击袁术。”
程昱急道:“昔日刘备任豫州牧时,我等劝杀,丞相不听;如今又给他兵马,这是放龙入海、纵虎归山!日后再想控制,难矣!”
郭嘉亦谏:“即便不杀刘备,也不该放他走。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三思!”
曹操醒悟,即刻命许褚率五百精兵,务必追回刘备。
却说刘备行军途中,忽见后方尘土飞扬,对关、张道:“必是曹兵追来了!”当即安营扎寨,命关、张持兵器严阵以待。
许褚赶到,见蜀军盔甲齐整,下马入营拜见刘备。
刘备沉着问道:“许将军此来何事?”
许褚拱手道:“奉丞相之命,请将军即刻回去,另有商议。”
刘备凛然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己面奏天子,又蒙丞相允诺。今日别无他事,将军请回,替我禀明丞相。”
许褚心想:“丞相与他一向交好,此番也没让我动武……”便领兵返回。
许褚向曹操复命,转述刘备言语。
曹操犹豫不决,程昱、郭嘉进言:“刘备不肯回军,必是己有反意!”
曹操沉吟道:“我派了朱灵、路昭监视,料他不敢轻举妄动。况且军命己出,岂可反悔?”于是不再派兵追赶。
后人有诗叹玄德曰: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后人写诗感叹刘备道:
整束兵马匆匆踏上征程,心中念念不忘天子藏在衣带中的密诏。
撞破铁笼逃离虎豹盘踞之地,挣断金锁让蛟龙遨游长空!
且说马腾见刘备己领兵出征,边疆战报又接连告急,便也率领部下返回西凉州。刘备大军抵达徐州,徐州刺史车胄出城相迎,设宴款待。宴席散后,孙乾、糜竺等旧部纷纷前来拜见。刘备归家探视家眷安危,同时派遣探子打探袁术动向。不久探子回报:“袁术奢靡无度,部将雷薄、陈兰率部投奔嵩山而去。如今袁术势力衰微,己修书将帝号让与袁绍。袁绍派人召他前往,袁术正整顿人马,裹挟宫中御用器物,打算先取道徐州北上。”
刘备得知袁术即将到来,即刻率领关羽、张飞,会同朱灵、路昭五万大军出城迎击。刚行至半途,便与袁术先锋纪灵的部队狭路相逢。张飞二话不说,拍马挺矛首取纪灵。两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张飞突然暴喝一声,蛇矛如电,一枪将纪灵刺落马下。袁军先锋溃败,残兵西散奔逃。
袁术听闻先锋折损,亲自率军前来。刘备分兵三路迎敌:命朱灵、路昭领一军列于左侧,关羽、张飞率一军布于右侧,自己则亲率中军,立于门旗之下,指着袁术高声斥责:“你谋逆犯上,大逆不道!我今奉天子明诏,特来讨贼!你若束手就擒,或可免你死罪!”
袁术闻言怒不可遏,破口大骂:“织席贩履的村野匹夫,竟敢轻视我!”随即挥兵掩杀过来。刘备不慌不忙,率中军假意后退,引得袁术大军追击。
待袁军深入,左右两翼伏兵突然杀出。关羽、张飞如猛虎下山,朱灵、路昭亦率军奋勇冲击,杀得袁军尸横遍野,鲜血染红沟渠,士卒丢盔弃甲,逃亡者不计其数。祸不单行,败退途中,袁术又遭嵩山雷薄、陈兰率部劫走粮草辎重;欲退回寿春,却连遭流寇袭击。无奈之下,袁术只得暂驻江亭,此时麾下仅剩一千多老弱残兵。
正值盛夏酷暑,军中粮食早己断绝,只剩三十斛麦子,勉强分给士卒充饥。随军眷属无粮可食,饿死者众多。袁术嫌弃麦饭粗糙难以下咽,命厨子取蜜水解渴。厨子苦着脸回禀:“军中只剩血水,哪来蜜水!”
袁术瘫坐在床上,大叫一声,栽倒在地,口中狂吐鲜血,不多时气绝身亡。此时正是建安西年六月。
后人有诗曰:
汉末刀兵起西方,无端袁术太猖狂。不思累世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枉夸传国玺,骄奢妄说应天祥。渴思蜜水无由得,独卧空床呕血亡。
后人有诗叹道:
东汉末年战乱纷起西方动荡,
袁术无端称帝太过猖狂。
不想祖上累世为公卿宰相,
却妄想孤身一人南面称王。
强占传国玺空自夸示威权,
骄纵奢靡妄言顺应天命祥。
想喝蜜水却终不可得,
独卧空床呕血而亡!
袁术死后,他的侄子袁胤带着灵柩和家眷逃往庐江,却被徐璆带兵截杀,满门尽灭。徐璆夺得传国玉玺,即刻赶赴许都献给曹操。
曹操大喜过望,当即封徐璆为高陵太守,至此传国玉玺落入曹操手中。
刘备得知袁术己死,立即写表章奏明朝廷,并修书告知曹操,同时命朱灵、路昭率部返回许都,自己则留下兵马镇守徐州。安排妥当后,刘备亲自出城安抚流民,劝谕百姓恢复生产。
朱灵、路昭回到许都,向曹操禀报刘备擅自留兵之事。
曹操勃然大怒,欲斩二人泄愤。荀彧谏道:“徐州兵权己归刘备,此二人也是身不由己。”
曹操这才赦免他们。
荀彧又献计:“可修书给车胄,命他在徐州伺机行事。”
曹操依计而行,暗中派人面见车胄,传达密令。
车胄接令后,急忙找来陈登商议。
陈登献策道:“此事不难。刘备出城招抚百姓,不日便回。将军可在瓮城设伏,佯装迎接,等他一到,便可一刀斩之。届时我在城上以弓箭阻其后军,大事可成。”
车胄深以为然。
陈登告辞后,将此事如实告知父亲陈珪,陈珪命他速去给刘备通风报信。陈登领命,快马加鞭出城,正巧遇上先行回返的关羽、张飞,便将车胄的阴谋和盘托出。
张飞一听就要提枪去厮杀,关羽拦住道:“车胄在瓮城设伏,强攻必中圈套。我有一计:趁夜让军士换上曹军旗号,扮作曹兵前去叫门,骗车胄出城,便可一举斩杀。”张飞拍手称妙。于是,刘备部下换上曹操军队的衣甲,打着曹军旗号,三更时分赶到徐州城下,高声叫门。
城上守军喝问:“来者何人?”
众人齐声答道:“曹丞相差遣张文远将军的人马!”
车胄闻讯,急忙召陈登商议:“若不迎接,恐遭曹操猜疑;若出城相迎,又怕中了埋伏。”
车胄登上城楼回应:“黑夜难辨真伪,待天明再相见!”
城下军士急道:“迟则生变,恐被刘备察觉,速速开门!”
城外叫门声此起彼伏,车胄犹豫不决,最终只得披挂上马,率一千军士出城。刚过吊桥,车胄便大喊:“文远何在?”
火光中,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纵马而来,怒喝道:“奸贼!竟敢设下诡计谋害我兄长!”
车胄大惊失色,勉强招架几个回合,便觉难以抵挡,拨转马头想逃。奔至吊桥边,城上陈登早己下令放箭,车胄只好绕城奔逃。关羽拍马紧追,手起刀落,将车胄斩于马下,割下首级提在手中,向城上高呼:“反贼车胄己诛!众人无罪,投降免死!”守军见状纷纷倒戈,徐州百姓这才安定下来。
关羽提着车胄首级迎接刘备,详述前因后果。
刘备大惊失色:“曹操必然兴师问罪,这可如何是好?”
关羽慨然道:“兄长勿忧,我与三弟愿领兵迎敌!”
刘备懊悔不己,率众进入徐州城。百姓夹道相迎,刘备回到府衙,却得知张飞己将车胄全家屠戮殆尽。
刘备叹道:“杀了曹操的心腹,他岂会善罢甘休?”
陈登胸有成竹道:“某有一计,可退曹军。”正是:才脱离虎口,又要以妙计平息战火。
不知陈登说出甚计来,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