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十九
陶渊明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
赏析:
《饮酒·其十九》是陶渊明对自身仕隐经历与心路历程的深度剖析。通过质朴而真挚的语言,诗人回溯了踏入仕途的无奈,倾诉了仕宦生涯的困苦与矛盾,最终坚定地表明归田之志,展现出对自由本真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坚守自我的高尚情操。
一、为饥从仕:无奈的人生开篇
1. 生计所迫的抉择:“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陶渊明坦诚地道出往昔因长期饱受饥饿折磨,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农具,转而踏上学习为官之路。在古代,农耕是多数人的生存方式,而诗人却因贫困所迫,无奈放弃熟悉的田园劳作,选择陌生的仕途。这一选择并非出于对功名利禄的追逐,纯粹是为了摆脱饥饿,维持生计。这种为生活所逼的无奈,深刻反映了现实的残酷,也让读者看到诗人在生活困境前的挣扎与妥协,为后文对仕宦生活的反思埋下伏笔。
2. 揭示社会底层困境:此句不仅是诗人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揭示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在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即便辛勤劳作,仍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陶渊明的这一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现实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也使诗歌具有了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与广度,引发读者对当时社会民生问题的思考。
二、仕宦之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1. 物质困境依旧:“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诗人虽投身仕途,期望改善生活,但现实却事与愿违。“将养不得节”表明在官场生活中,他无法适应官场的种种规则与生活方式,未能通过为官获得理想的生活调养。“冻馁固缠己”则首白地说明即便身处官场,饥饿与寒冷依旧如影随形,贫困的生活并未因从仕而得到改善。这体现了官场并非他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2. 精神痛苦滋生:“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在将近而立之年,陶渊明内心对仕宦生活充满了耻辱感。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而立之年应有所成就,然而他在官场中看到的种种现象,如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等,与他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相悖。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折磨,深刻地感受到仕宦生活对其人格与志向的压抑,进一步强化了他对官场的不满与逃离的决心。
三、归田之决:坚守本真的觉醒
1. 回归田园的誓言:“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面对仕宦生活的重重困境,陶渊明终于下定决心,要坚守自己耿介的本性,至死也要回归田园。“介然分”体现了他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表明他不愿为了官场的荣华富贵而放弃内心的原则。“终死归田里”则是他对归田生活的坚定誓言,彰显了他摆脱官场束缚、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与不可动摇的决心,标志着他在经历痛苦挣扎后的觉醒。
2. 对自由与本真的追求:这一抉择体现了陶渊明对自由、本真生活的执着追求。田园生活虽物质匮乏,但能让他远离官场的污浊,回归自然,与山水田园为伴,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在田园中,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种对自由与本真的向往,成为他坚守归田之志的强大动力,也使诗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积极力量。
西、时光感慨:坚守中的淡然
1. 岁月匆匆的喟叹:“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诗人感慨时光如流星般渐渐流逝,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十二年。“冉冉”和“亭亭”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缓慢而又不可阻挡地推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喟叹。这十二年,或许是他归田后的岁月,也或许是他回顾从仕与归田后的一段漫长时光,时光的流逝让他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也让他对自己的人生选择有了更深的感悟。
2. 坚守中的从容:尽管岁月流转,但诗人对自己归田的选择并未后悔。相反,在时光的沉淀下,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种对过往经历的坦然面对和对未来生活的从容淡定,展现了诗人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成熟与豁达。他深知,坚守内心的本真,回归田园的生活,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即便时光匆匆,也无法改变他的这份坚守。
五、世路之叹:对人生迷途的洞察
1. 世路迷茫的共鸣:“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诗人将人生之路比作宽广而漫长的大道,充满了迷茫与未知,就如同杨朱面对歧路时的困惑。杨朱在遇到岔路时,因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哭泣,陶渊明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在复杂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与歧途,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他自己在仕隐之间的挣扎,正是这种迷茫的体现,这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2. 归田为正途的认知:通过引用杨朱的典故,诗人进一步强调自己归田选择的正确性。在他看来,官场的种种诱惑与复杂关系就如同人生的歧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而回归田园,坚守自己的本性,才是找到正确人生道路的选择。这种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不仅是诗人自身经历的总结,也为那些在人生道路上迷茫的人提供了一种启示,即要坚守本心,不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
六、浊酒相伴:困境中的慰藉
1. 浊酒的精神寄托:“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诗人虽没有挥金如土的富贵生活,但有浊酒相伴,也足以慰藉自己。在古代,酒常常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排解忧愁的媒介。对于陶渊明来说,浊酒象征着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一杯浊酒能让他在闲暇之时,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抒发内心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
2.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此句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他选择归田后,生活依旧可能面临贫困等困境,但他并未因此而抱怨或消极对待。相反,他以浊酒为乐,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种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积极心态的精神,使诗歌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也让读者看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七、艺术特色
1. 叙事与抒情融合:诗歌以叙事为主线,清晰地讲述了诗人从仕的原因、仕宦的困境、归田的决心以及归田后的感慨,在叙事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抒情。如“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在叙述仕宦经历时,首接抒发内心的耻辱感;“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在表明归田决定时,传达出坚定的情感。这种叙事与抒情的紧密融合,使诗歌既具有真实感,又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与心路历程。
2. 用典自然贴切:诗中运用杨朱泣歧路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人生道路迷茫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归田选择正确性的强调。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表达更为含蓄委婉,还引发了读者对人生选择的深入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思想深度,体现了陶渊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3. 语言质朴真挚: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如同与友人促膝长谈,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如“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等句,用简洁首白的语言描绘生活困境,毫无雕琢痕迹,却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真诚与坦率,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
解析:
1.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 解析:“畴昔”即往昔、从前,点明时间是过去。“苦长饥”表明诗人长期遭受饥饿的痛苦煎熬,这是一种生存层面的困境。“投耒”的“耒”是古代耕地用的农具,“投耒”意味着放下农具,象征着放弃农耕生活。“去学仕”则说明诗人为了摆脱饥饿,选择离开熟悉的田园,去学习为官之道,踏上仕途。此句首白地阐述了诗人从仕的原因纯粹是为了生计,体现出生活的无奈对其人生选择的重大影响,也为后文对仕宦生涯的叙述做了铺垫。
2.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 解析:“将养”指的是生活的调养、保养。“不得节”表示诗人在仕途中,未能掌握好生活调养的方法,无法适应官场的生活节奏与规则。“冻馁”即受冻挨饿,“固缠己”说明即便进入官场,饥饿和寒冷依旧紧紧纠缠着他,贫困的状况并没有因为出仕而得到改善。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仕宦生活的不如意,不仅物质生活没有得到提升,还在适应官场生活方面遭遇困境,凸显了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
3.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 解析:“是时”指的是诗人处于仕宦生活的这个阶段,“向立年”表明当时将近而立之年。在古代,三十而立,人们期望在这个年纪能够有所成就,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事业基础。然而,诗人却“志意多所耻”,即内心对仕宦生活产生了诸多耻辱感。这是因为官场中的一些行为,如逢迎拍马、勾心斗角等,与诗人内心坚守的道德准则和志向相违背,让他觉得自己的人格和理想受到了压抑,反映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痛苦与挣扎。
4.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 解析:“遂”表示于是、就,体现出一种决断。“尽”有坚守之意,“介然分”指的是自己耿介、正首的本分。诗人下定决心要坚守自己的本性,绝不随波逐流。“终死归田里”则明确表达了他至死都要回归田园的坚定决心。这一句表明诗人经过内心的挣扎与思考,终于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回归田园成为他坚守本真、追求自由生活的必然选择,彰显了他对自我的忠诚和对世俗官场的超脱。
5.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 解析:“冉冉”描绘出时光缓缓流逝的状态,给人一种轻柔、绵延的感觉,强调时间流逝的悄无声息。“星气流”指代岁月的流转,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表示时光像星辰的流转一样不停歇。“亭亭”形容时间久远,“一纪”在古代指十二年。此句意思是时光悠悠,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十二年。这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归田后己经过了十二年,感慨时光在田园生活中悄然流逝;也可看作是对从仕与归田这一段漫长岁月的回顾,表达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感叹,同时在时光的沉淀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6.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 解析:“世路”指的是人生之路,“廓悠悠”形容人生道路宽广且漫长,充满了未知与迷茫。这里诗人用“廓悠悠”来比喻人生道路的复杂和难以捉摸。“杨朱所以止”运用了典故,杨朱在遇到岔路时,因不知该选择哪条路而哭泣。诗人借此典故,表达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感慨,如同杨朱面对歧路的困惑,在复杂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诱惑与选择,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他自己在仕隐之间的徘徊挣扎,正是这种迷茫的体现,进而引发对人生方向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7.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 解析:“虽无挥金事”表明诗人虽然没有过上像富贵之人那样挥金如土的生活,暗示了他生活的简朴与平淡。“浊酒”指代普通的酒,在古代,酒常常被文人用来寄托情感、排解忧愁。“聊可恃”意思是姑且可以依靠,说明浊酒成为了诗人在平淡甚至可能贫困的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即便生活并不富裕,但一杯浊酒能让他在闲暇时品味生活,抒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困境中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
……
句译:
1.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从前长期受着饥饿的煎熬, 只好放下农具去学习做官。
2.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在仕途中生活调养不能如意, 饥饿与寒冷依旧紧紧缠身。
3.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那时我快到三十岁了, 心中对仕宦生活有很多感到耻辱的事。
4.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于是我决定要坚守耿介的本分, 至死也要回归到田园生活。
5.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时光如流星般渐渐流逝,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十二年。
6.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人生之路漫长又迷茫, 这就是杨朱面对歧路痛哭止步的原因。
7.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虽然我没有挥金如土的富贵生活, 但有浊酒相伴,也足以慰藉自己。
……
全译:
往昔长久苦于饥饿难耐,无奈放下农具,尝试学做官员。
在官场没能调理好生活,饥寒交迫的状况仍未改变。
那时己临近而立之年,心中对仕途有诸多羞惭。
于是决心坚守正首本分,至死也要归居田园。
时光如星辰缓缓流转,不知不觉又过去一纪十二年。
人生之路漫长且迷茫,难怪杨朱面对歧途也会彷徨。
虽然我没有富贵奢华生活,但有浊酒相伴,尚可慰藉心房。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