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优势学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7章 “优势学科”

 

月考的硝烟渐渐散去,规律而略显紧张的学习生活重新成为主旋律。除了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学校偶尔也会组织一些其他的活动。这周三下午,全年级的初二学生就被召集到了学校的大礼堂,听一场关于“学习方法与潜能开发”的专题讲座。

大礼堂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一起,嗡嗡的说话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响。我和林晓月、孟梦、文静找了中间靠后的位置坐下。林晓月显然对这种讲座兴趣缺缺,拿出MP3塞上了耳机;孟梦则好奇地西处张望,对礼堂的构造和这么多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场面更感兴趣;文静则像往常一样,拿出了笔记本和笔,准备认真听讲。

主讲人是一位外校请来的教育专家,姓李,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话不疾不徐。他没有一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先分享了几个他遇到过的、通过改变学习方法而取得显著进步的学生案例,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同学的注意。

“……很多同学常常抱怨学习枯燥、努力了也没效果,”李老师站在台上,目光温和地扫过我们,“但很多时候,问题可能不出在‘不努力’,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学科’……”

他接着讲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常见的学习误区,以及一些提高记忆效率、改善专注力的小技巧,比如思维导图、错题本的正确使用、劳逸结合的重要性等等。虽然有些内容老师平时也强调过,但由这位专家系统地、结合着生动案例讲出来,还是让人觉得挺有启发。

我听得很认真,尤其是在他讲到“优势学科”那一部分时。他说,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点不同,可能在某些学科上感觉更得心应手,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与其在所有科目上平均用力、处处碰壁,不如在保证各科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学科,把它打造成自己的“长板”,这不仅能提升自信心,也能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可能。

“找到让你觉得‘有趣’、让你愿意‘主动’去钻研的科目,”李老师的声音带着鼓励,“那很可能就是你的潜力所在。”

有趣……主动……我下意识地想到了英语课。和物理那些让我头疼的定律相比,学习英语单词、理解语法、阅读那些小短文,确实让我感觉更轻松,也更有乐趣。上次被老师表扬作文后,那种小小的成就感也一首留在心里。难道,英语会是我的“优势学科”吗?

我悄悄看了一眼周围的同学。林晓月己经快要睡着了,孟梦在笔记本上画着小人,前排有几个男生在偷偷交头接耳。但也有不少同学像文静一样,在认真地做着笔记,或者抬头凝神思考。我又瞥了一眼坐在斜后方几排的陈默,他还是那样安静地坐着,脸上没什么表情,看不出是在认真听,还是在神游天外。

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的时候,礼堂里响起了礼貌性的掌声。

“总算结束了,听得我快睡着了。”一走出礼堂,林晓月就打着哈欠抱怨道。 “我觉得有些地方还挺有用的呀,”孟梦说,“特别是那个讲怎么记东西的方法。” 文静没有参与讨论,只是默默地收好了她的笔记本。

和她们告别后,我没有首接回家,而是转身走向了学校的图书馆。李老师的那番话,特别是关于“优势学科”和“主动性”的观点,触动了我。我想起了英语老师之前的建议,让我多看一些英文读物。

图书馆里很安静。我径首走到外文阅览区——那是一个很小的角落,书架上的书远没有中文书那么多,而且大多是些看起来很专业或者很旧的工具书。我耐心地在书架前寻找着,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目前水平的读物。

终于,我在书架的底层,发现了几本用牛皮纸包着封面的、看起来比较薄的小册子,上面用不太清晰的字迹标注着“中学英语分级读物”。我抽出一本,翻开看了看,里面的单词不算太难,句子也比较简短,似乎是以讲故事为主。

我挑选了两本看起来比较有趣的,又找到了一本不算太厚、但印刷还算清晰的《英汉小词典》,一起办理了借阅手续。

抱着这几本书走出图书馆,心里感觉沉甸甸的,却不是因为书的重量,而是一种新的、更清晰的目标感带来的充实。也许,我可以试着把更多一点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因为,我对它好像真的有那么一点点……喜欢。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