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的位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0章 我的位置

 

季川这个名字,像一颗沉入深海的石子,在我心里激起了滔天的波澜,却又迅速被我用理智强行抚平,不露一丝痕迹。但我自己清楚,我的内心深处,有什么东西己经被彻底点燃了。

在全新的动力驱使下,我以一种近乎自虐的专注,投入到了我们小组的研究报告中。我将那份“资料查找与文献综述”的工作,当成了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

白天,我泡在图书馆里,从最基础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到艰深的磁流体力学导论,一本本地啃。晚上,我则在电子阅览室里,浏览着各种国内外的学术论坛和论文数据库,将所有相关的研究,像筛金子一样,一点点地筛选、翻译、整理。

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罗列。我用好几张巨大的白纸,画出了关于“球状闪电”不同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图,清晰地标注出每一种理论的假设前提、核心模型和优缺点。最后,我将这几十篇论文和资料,浓缩成了一份一万多字的文献综述,并附上了我画的那些思维导图。

当我在小组再次开会时,将这份厚厚的、打印整齐的报告放在桌上时,其他三位组员都愣住了。

“这……都是你一个人整理的?”那个戴眼镜的男生,扶了扶眼镜,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我点了点头,有些紧张地看着他们。

他们拿起我的报告,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实验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原本有些轻视我的那个男生,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随意,渐渐变成了惊讶,最后化为一丝由衷的敬佩。

“哇,夏初,你这整理得比教科书的附录还清楚!”他感叹道,“我看懂了!我终于明白那几个模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了!”

张悦看得最慢,也最仔细。她看完了我的综述,又拿起那几张思维导图,沉默了许久,然后指着其中一个分支,对我,也是对其他组员说:“夏初这个整理很有价值。她指出了‘微波激射-孤子’模型的一个前提,是需要有外部的电磁波源持续输入的。我们之前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一个可以自持的模型,是错误的。我们的建模方向,需要调整。”

那一刻,我看到其他两位组员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我的心,因为张悦这句肯定,而感到一阵巨大的、温暖的震颤。我第一次,不再仅仅是这个小组的追赶者和旁观者,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为整个团队的航向,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却至关重要的修正。

我真正地,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有了我这份详尽的基础工作,我们小组后续的建模和推演,变得异常顺利。最终,我们按时提交了一份内容详实、逻辑严谨的研究报告。

在一次小组集会上,赵老师将批阅完的报告发了下来,并对每个小组的工作进行了点评。

“……总的来说,大家这次都完成得不错。但我要特别表扬一下张悦、夏初她们这个小组。”赵老师举起了我们的那份报告,“她们的报告,我尤其要表扬一下‘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做得非常扎实,逻辑清晰,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有了这么好的基础,后面的模型构建才言之有物,不是空中楼阁。”

他说话时,目光在我们小组几个人身上扫过,最后在我身上,多停留了半秒,带着一丝赞许的微笑。

那一刻,我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

集会结束后,我们小组一起走出实验室。那个戴眼镜的男生笑着对我说:“夏初,以后资料搜集这块,可就全靠你了,你简首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我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走在我身边的张悦,忽然开口,声音依旧清冷,却很认真:“你做得很好。”

“谢谢。”我看着她,由衷地笑了。

我和她们之间的关系,似乎从这一刻起,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不再是单纯的仰望,而多了一种可以并肩作战的、属于“战友”的信赖。

那个晚上,我独自一人在操场上,慢慢地走着。我回想着这两个多月来的种种经历,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追赶,再到今天的被认可。我忽然无比清晰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或许,我永远也成不了像张悦那样,能信手拈下璀璨灵感的天才。我也成不了像那两个男生一样,能用复杂的数学工具,迅速构建起精妙模型的奇才。

但是,我好像可以成为他们最可靠的后盾。

我可以用我的耐心和韧性,去阅读那些枯燥的文献,去梳理那些繁杂的脉络,为他们那即将起飞的、天才的火箭,搭建一个最坚实、最稳固的发射台。

这,就是我的价值。

我抬起头,看向深邃的夜空。我不知道,在遥远的滨海市,季川是否也正看着同一片星空。

但我知道,我不再仅仅是那个在地面上仰望星辰的人了。我己经找到了那条属于我自己的、通往星辰大海的,独一无二的路径。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1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