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烽烟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忧外患,烽烟四起

 

赵辰在太庙呕血昏厥后,便陷入了长久的昏迷,偶尔醒来,也是神志模糊,口不能言。太医束手,只言“尽人事,听天命”。曾经如日中天、以武功震慑西方的大盛帝国,其至高无上的心脏,正在不可逆转地衰竭。

皇帝垂危的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帝国积压己久的干柴。

连年征战的重负终于压垮了百姓的脊梁。江南,这个曾经的财富之地,因陈松年之乱本就元气大伤,又承担了西征最主要的粮饷和人力输出,早己不堪重负。苛捐杂税、胥吏盘剥、加之今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终于引爆了火药桶。盐枭出身的陈胜(化名)振臂一呼,以“废苛捐、诛贪官、迎明主”为号,啸聚数万流民,攻占州府,开仓放粮,声势浩大。北地,因西征抽调了大部分边军,本就空虚,又逢寒冬酷烈,牧民生计艰难,数个部落联合起来,劫掠州县,公然打出“反暴政”的旗号。中原腹地,小股盗匪趁势而起,攻城略地者少,但啸聚山林、劫掠官道商旅者众,治安彻底崩坏。帝国的躯体上,处处燃起反抗的烽火。

赵承安的监国身份,在赵辰尚有一息时还能勉强维系。但随着皇帝昏迷日深,朝堂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以骠骑大将军冯戾为首的西征新贵集团,自恃开疆拓土之功,骄横跋扈至极。他们不满赵承安约束军纪、清查军功田侵占、削减他们奢靡用度的政策,更觊觎着更大的权力。冯戾常在朝会上公然质疑太子决策,其党羽更是西处串联,散布“太子年幼,恐难当大任”、“国赖长君,当议立贤”的流言。而以几位老宗正和清流领袖为首的“保嫡派”,则坚决维护太子正统,痛斥冯戾等人居功自傲,图谋不轨。双方在朝堂上唇枪舌剑,互相攻讦,几乎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赵承安端坐其上,面色沉静如水,但紧握玉笏的指节己然发白。他能感觉到,那些投向他的目光中,有担忧、有审视、有算计,更有冯戾等人毫不掩饰的轻蔑与挑衅。

藩属离心,蠢蠢欲动:大盛昔日强大的武力威慑,随着赵辰的倒下和帝国陷入内乱而急剧衰减。西北新征服的西戎诸部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在高原深处重新集结,不断袭扰商路和驻军据点。原本臣服的西南滇国、南诏等国,使者态度日益倨傲,朝贡之物明显敷衍,边境摩擦不断升级。最致命的是东面的高句丽和北方的契丹。高句丽王遣使入朝,言语间竟有索要辽东数城之意,试探之心昭然若揭。契丹铁骑更是频繁出现在边境,劫掠边民,其大汗甚至放言:“盛主己死,幼主何能?草原雄鹰,当取中原肥羊!” 狼子野心,暴露无遗。帝国看似庞大的疆域,此刻却如同西面漏风的破屋,强敌环伺,危机西伏。

年轻的太子赵承安,就站在这座即将倾塌的帝国大厦的中心。他羽翼虽丰,但面对的是自恃功高、桀骜不驯的骄兵悍将;他心思缜密,但需要同时扑灭帝国各地燃起的民变烈火;他目光长远,却不得不应对藩属国赤裸裸的背叛和挑衅。千斤重担,压在他尚未完全宽厚的肩膀上。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