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河西乱起,刻不容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八章 河西乱起,刻不容缓

 

河西走廊·玉门关

关城巍峨,矗立在茫茫戈壁与祁连雪峰之间。风沙如刀,在斑驳的城墙上刻下岁月的痕迹。河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贺兰雄,正站在关楼最高处,眯着眼睛,眺望着西边那片被风沙笼罩的、充满敌意的土地——西凉故地。

他手中捏着一份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拓拔宏...哼,果然坐不住了。派了三千骑,分成十几股,想学突勒人搞袭扰?劫商队?屠边民?打秋风?”他猛地将密报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

“传令!‘游隼’营出动!”贺兰雄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以百人为队,给老子散出去!带上最好的马,最强的弓,最利的刀!找到那些西凉老鼠的踪迹!不必请示,就地歼灭!一个不留!把他们的脑袋,给老子挂在商路必经的沙丘上示众!让拓拔宏看看,敢犯我大盛边境的下场!”

“得令!”身旁一名剽悍的校尉狞笑着领命,转身如旋风般冲下关楼。

很快,玉门关沉重的城门轰然洞开,数百名精悍的轻骑如同离巢的猛禽,呼啸着冲入茫茫戈壁。他们装备精良,马术精湛,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这是贺兰雄亲手打造的快速反应部队——“游隼营”,专门对付西凉残部的袭扰。

贺兰雄看着远去的烟尘,眼神狠戾。他不同于李敢在北境承受的巨大压力。河西走廊是他的地盘,西凉拓拔宏是他多年的老对手。他深知对方己是强弩之末,缺粮少械,内部纷争不断。皇帝将西境全权托付给他,正是信任他的能力。

“想趁火打劫?老子先打断你的爪子!”贺兰雄冷哼,随即又下令:“加固所有烽燧!商队过境,必须由我河西军派出小队护卫!凡有商队被劫,护卫队长提头来见!另外,给凉州送信,催一催咱们订的那批新式手弩和铁蒺藜!对付这些沙耗子,这些东西最好使!”

他必须像一颗钉子,牢牢钉死在河西走廊,确保这条连接西域的生命线畅通无阻,同时震慑西凉,让拓拔宏不敢有更大的妄动,为北境和朝廷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江南·金陵·清阳郡主府

府邸临江而建,气象万千,却又透着一股不同于寻常勋贵的干练气息。厅堂内,炉火温暖,驱散了江南冬日的湿寒。清阳郡主苏清雪(册封后名号)一身素雅的宫装,却难掩眉宇间的精明与锐气。她面前的书案上,堆满了来自苏家庞大商业网络的情报和账册。

“...江北三州的盐引己按新税法,加征了三成‘平虏捐’,虽有怨言,但慑于朝廷威严和郡主的威望,各大盐商都己如数缴纳...丝绸和茶叶的‘捐’也在征收,不过海贸那边,因为西境不稳,波斯和大食商人有些观望,出货量减了两成...” 一名中年管事恭敬地汇报着。

苏清雪纤细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观望?告诉他们,河西贺兰雄将军己加派重兵护卫商路,安全无虞。朝廷急需用钱,海贸的‘捐’一文不能少!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囤货压价、拖延缴税,就是资敌!让‘江鹞子’(苏家掌控的漕帮和部分水师力量)给我盯紧了,有异动者,先礼后兵!”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帝姐夫在北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必须在江南为他筹集到足够的钱粮。

“是!”管事额头见汗,连忙应下。

“还有,”苏清雪拿起另一份密报,眼神微冷,“查清楚是哪些人在暗中散布谣言,说什么‘加捐是朝廷穷兵黩武,必将拖垮江南’、‘不如学江南旧事,自保为上’?名单给我列出来!让咱们的人,在茶楼酒肆,好好‘说道说道’这些人的‘忠君爱国’之举!另外,把他们在钱通海倒台时,是如何巴结吴王府、如何鱼肉乡里的‘光辉事迹’,也‘不小心’漏点给御史台!” 经济战场同样是战场,稳定江南人心,打击投降派和动摇分子,同样是她的职责。她要用苏家的财力和影响力,在江南织起一张无形的网,确保这里的财富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凉州·祁连山深处·墨家秘谷

这里与世隔绝,戒备森严,是大盛王朝火器研发的最高机密所在。巨大的山洞被改造成工坊,炉火熊熊,锤打声、切削声、试验的轰鸣声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硝石和金属的气息。

墨家矩子墨矩,一个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此刻正眉头紧锁,盯着一支刚刚在连射试验中再次卡壳,甚至微微变形的“迅雷铳”铳管。他身旁,几个核心弟子也一脸沮丧。

“师父...这‘百炼钢’的韧性还是不足,连续击发产生的热力与膛压,极易使其变形...这卡壳、炸膛的弊病,根源恐怕在此...” 一个弟子低声说道。

墨矩沉默不语,布满老茧的手指抚摸着滚烫的铳管,感受着那细微的变形。他拿起旁边一份皇帝亲笔手谕的抄件,上面“一年之期”、“提头来见”的字眼,如同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陛下的压力,比这铳管承受的膛压更大。”墨矩的声音沙哑而沉重,“北境在流血,朝廷在咬牙支撑。我们每拖一天,前线的将士就多一分危险。”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常规的‘百炼法’不行,那就用‘灌钢法’!把最好的生铁和熟铁按秘方叠打,反复锻合!还有,铳管的厚度,尤其是承受膛压最大的药室部分,再加厚半厘!散热槽的纹路,重新设计!去!把库存的那批从江南缴获的‘倭铁’(日本进口的优质钢料)也拿出来,掺进去试试!”

“可是师父!灌钢法耗时更久,倭铁存量极少,而且铳管加厚,重量大增,士兵携带使用...” 弟子担忧道。

“顾不了那么多了!”墨矩断然挥手,“先解决炸膛和连发的问题!重量大?总比炸死自己人强!告诉工匠,三班倒!人不歇炉!陛下要一年,我们就争取十个月!八个月!凉州工坊的牌子,不能砸在我们手里!大盛的国运,不能断在几根铳管上!去办!”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