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与民生息,一年之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九章 与民生息,一年之期

 

中原·汴梁府郊外

寒风呼啸着掠过枯黄的田野。老农李老栓佝偻着身子,带着两个半大的孙子,吃力地将一筐筐沤好的农家肥撒在刚刚翻过的麦田里。他的三个儿子,老大死在当年追随赵辰打天下的战场上,老二在平定江南的战役中丢了条胳膊,如今在老家养伤,老三...就在去年,被征召去了北境戍边。

“爷爷,爹啥时候能回来啊?”大孙子抹了把冻得通红的鼻涕,仰头问。

李老栓手一顿,浑浊的老眼望向灰蒙蒙的北方天际,那里是朔方,是云州,是他三儿子所在的方向。“快了...等打跑了突勒狗...就回来了...” 他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期盼。他听村里识字的人说过朔方的事情,那惨状让他几夜没合眼。他怕,怕那噩耗有一天也会落到自己头上。

“加捐...平虏捐...” 他低声念叨着前几天里正来催缴的新税名目,看着筐里不多的肥料。家里的存粮本就不多,交了税,剩下的能不能撑到明年麦收都是问题。他叹了口气,把筐底最后一点肥料仔细地撒在田垄上,用脚踩实。他知道朝廷难,知道北边在打仗,要钱要粮。他只是个老农,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地不能荒,粮不能不种。只有地里的麦子长好了,前线的儿子,还有千千万万像他儿子一样的兵,才有力气打仗,才能...活着回来。

“加把劲,娃儿们!把肥施匀了!开春麦子长得好,交了捐粮,咱家兴许还能剩点...等你爹回来...” 李老栓的声音在寒风中飘散,带着一个普通百姓最朴素的坚韧与期盼,也映照着整个大盛王朝在战争阴云下艰难维持的民生根基。

神都·皇宫·暖阁

烛光摇曳。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江南加征税款进展的奏报,赵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案头,还堆着北境请求增拨药材、河西催要军械、工部申请追加拨款...的奏章,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

苏清霜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轻轻走进来,放在案上。“陛下,夜深了,歇息片刻吧。”

赵辰端起参汤,却没有喝,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宫墙,看到北境的风雪,看到将士们冻裂的手脚,看到百姓们忧愁的面容。

“清霜,你说...朕这‘蛰伏’之策,是对是错?”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和沉重,“朕每日坐在这龙椅上,看着北境的求援文书,听着户部哭穷的声音...想到朔方城那些枉死的冤魂,心就像被油煎火燎一般!朕恨不得立刻披挂上阵,亲提大军,与那阿史那铁布尔决一死战!”

苏清霜走到他身后,温柔地为他揉捏着紧绷的肩膀。“陛下,忍一时之痛,方能图长久之安。您的决策是对的。李敢稳住了北境,贺兰雄震慑了西凉,清雪在江南筹粮,墨矩在凉州攻关...大家都在为那个‘雷霆一击’的时刻拼命准备。此刻若冲动,非但报不了仇,反而会将整个王朝拖入深渊。陛下您承受的,是最大的煎熬,但也是最有担当的抉择。”

她拿起一份墨矩从凉州送来的密报:“您看,墨矩前辈己有眉目,找到了‘迅雷铳’弊病的症结,正在全力攻关。只要此器大成,配合‘轰天雷’,我军战力将倍增!到那时...” 苏清霜的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便是突勒狼骑的末日!”

赵辰握住苏清霜的手,汲取着那份温暖与力量。他闭上眼,仿佛看到了来年春天,冰雪消融,大地回春。看到了凉州工坊里,崭新的“迅雷铳”喷吐着致命的火舌;看到了北境原野上,复仇的烈焰吞噬着突勒的营帐;看到了阿史那铁布尔在铁蹄下授首...

“一年...” 赵辰睁开眼,眸中的迷茫褪去,只剩下磐石般的坚定与冰寒刺骨的杀意,“阿史那铁布尔,拓拔宏...好好享受你们最后的时光吧。待我大盛羽翼,利爪磨锋...这血海深仇,朕,必亲手讨还!用尔等的头颅和鲜血,祭我河山,奠我英灵!”

暖阁的烛火,将赵辰挺立如山的剪影投在墙上,如同蛰伏的巨龙,在黑暗中积蓄着足以焚天灭地的力量。天盛王朝的利剑,正在苦难与忍耐中,被淬炼得更加锋利,等待着那石破天惊的出鞘之日。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g0e0h-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