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悦还没来得及洗漱,手机就响个不停。
“林主任,出事了!”王建国的声音带着颤抖,“电视台昨天的新闻播出了,现在到处都在传咱们村发财的事。”
林悦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开电视。正好赶上县电视台的重播,屏幕上赫然出现“桃源村获200万资助,村民有望人人受益”的标题。
更要命的是,李大爷正对着镜头笑眯眯地说:“这下好了,村里有钱了,林主任说了,谁家要是亏了,项目资金兜底。咱们桃源村的日子有盼头了!”
林悦差点没晕过去。这话传出去,别说200万,就是2000万都不够赔的。
手机又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桃源村林主任吗?我是市农业投资公司的张总,看了新闻很感兴趣,想谈合作。”
还没等林悦回答,电话又进来一个:“林主任您好,我们是绿色农业发展基金,想了解一下投资机会。”
紧接着又是一个:“我是农业设备公司的业务经理,听说你们要大规模采购设备…”
林悦索性关了手机,但门外己经排起了长队。有投资的,有卖设备的,有要技术的,甚至还有几个穿着西服的人说是来谈收购的。
“这些人是怎么知道我们地址的?”王志强挤进人群。
“电视上都播了村名,网上一搜就知道了。”晓梅指着手机,“你看,微博上己经有好几万转发了。”
林悦接过手机一看,心彻底凉了。网上的讨论己经完全跑偏了:
“桃源村模式值得推广,建议全国学习!”
“200万只是开始,这种项目应该获得更多资助!”
“羡慕死了,什么时候我们村也能这样!”
更过分的是,己经有人开始分析桃源村的“商业模式”,甚至有投资公司发声明要收购他们的技术。
“林主任,您看这个。”李华拿着一份合同走过来,“刚才那个投资公司的人留下的,说愿意出500万收购我们的技术专利。”
“500万?”王志强眼睛都首了,“这可比那200万多多了。”
“你疯了?”林悦一把夺过合同,“我们有什么专利?就那套系统,网上类似的一抓一大把。人家是看中了我们的名气,想蹭热度。”
正说着,镇里的车又来了。这次来的不只是陈所长,还有镇长和几个领导。
“林主任,你们现在可是名人了!”镇长笑容满面,“县里、市里都在关注你们。”
“镇长,我们真没想搞这么大动静。”林悦有些无奈。
“搞得好!这是为我们镇争光啊。”镇长兴致很高,“我己经跟县里汇报了,准备把你们作为全镇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林悦暗叫不好。官方的表态意味着他们己经被“绑架”了,想低调都不可能了。
“镇长,我们项目还在试验阶段,真的不适合大规模宣传。”她试图解释。
“谦虚了不是?”镇长摆手,“省里都认可的项目,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拿出一份文件:“这是镇里的决定,准备在全镇推广你们的模式。第一批选5个村,每村投入50万扶持资金。”
50万乘以5个村,就是250万。加上他们自己的200万,光是镇里就要投入450万。这个数字让林悦头皮发麻。
“镇长,这个决定是不是太急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hecg-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