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舆论风波 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舆论风波 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镇长很坚决,“上级领导都在关注,我们必须抓住机会。”

送走镇里的人,林悦感觉自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进退两难。

“林姐,你看外面。”晓梅指着窗外。

村委会门口的人不但没散,反而越聚越多。有些人甚至支起了帐篷,看样子是要长期驻扎。

“都是来谈生意的?”

“不全是。”王志强从外面进来,“还有好多记者,说是要深度报道我们的成功经验。”

林悦揉着太阳穴。记者的介入意味着事情会越闹越大,想收场都难了。

“还有,”王志强压低声音,“我刚才听到有人在议论,说我们肯定有内幕,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拿到200万。”

“什么内幕?”

“说你肯定有关系,或者项目里有猫腻。”

林悦气得脸都白了。做点实事这么难,还要被人质疑。

“林主任,林主任!”外面有人在喊。

晓梅跑出去看了看,回来说:“是隔壁县的农业局长,带了一个考察团,说要学习经验。”

“又来?”林悦头都大了,“今天己经接待七八拨人了。”

“要不推了?”

“不行。”林悦站起来,“既然瞒不住了,就大大方方接待。但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能说。”

隔壁县来的人不少,十几个干部加上几个企业家,阵仗比上午的还大。

“林主任,久仰大名啊!”县农业局长热情地握手,“你们的模式在我们县引起很大反响,县委书记专门指示要来学习。”

“不敢当,我们还在摸索。”林悦客气地回应。

“太谦虚了。能拿到省里200万资助,说明实力不一般。”局长眼睛放光,“我们想请你们到我们县指导工作,条件好商量。”

又是合作,又是指导。林悦发现自己成了香饽饽,但这个香饽饽烫手得很。

“具体怎么合作?”她试探性地问。

“技术输出嘛。”局长很首接,“我们出资金,你们出技术,收益分成。”

“分成比例呢?”

“三七开,你们七我们三。”

这个条件确实。王志强和李华都有些心动,但林悦保持冷静。

“我们需要时间考虑。”

“理解理解,但希望尽快。”局长留下名片,“这种机会不多,错过就可惜了。”

一天下来,林悦统计了一下,光是各种合作意向就收到了十几份,涉及资金上千万。如果都能谈成,桃源村立马能变成千万富村。

但她心里清楚,这些都是镜花水月。他们的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一旦批量推广,问题肯定会暴露。

“林姐,村民代表来了,说要开会讨论分钱的事。”晓梅小声报告。

林悦叹了口气。最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气氛有些紧张。李大爷坐在最前面,表情严肃。

“林主任,大家都想知道,这200万到底怎么分?”他开门见山。

“李大爷,我之前说过,这钱不是分给大家的,是用来发展项目的。”

“可是电视上你说了要让大家受益。”有人反驳。

“受益不等于分钱。”林悦耐心解释,“项目成功了,大家的收入会增加,这就是受益。”

“那要是项目失败了呢?你承诺的包赔怎么算?”

这个问题击中要害。林悦当时的承诺确实有些轻率。

“包赔是针对试点农户的,而且有条件限制。”她解释道。

“什么条件?”

“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不能随意改变。”

人群中开始有议论声。显然,大家对这个解释不太满意。

“林主任,咱们村现在这么出名,是不是应该趁机搞点别的项目?”有人提议,“比如搞个农家乐,或者卖点土特产什么的。”

这个建议倒是现实。旅游开发确实是个方向。

“这个可以考虑。”林悦点头,“但现在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技术项目上。”

“为什么不能同时搞?”年轻人不满了,“人家都说我们是明星村了,不利用一下太可惜。”

会议室里的讨论越来越激烈。有人支持专心搞技术,有人主张多元化发展,还有人干脆建议把200万分了算了。

林悦看着眼前的场面,心情复杂。名气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分歧。如何统一思想,如何管理预期,如何在各种压力下保持初心,这些都是她必须面对的挑战。

桃源村的故事,远比她想象的复杂。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dhecg-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