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胜被安置在营地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里。
赫谢尔仔细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眉头就没松开过。
“极度营养不良,脱水,能活到现在,骨头架子外面这层皮算是给他面子了。”赫谢尔对罗伊摇了摇头。
灌下一些温热的米汤和盐水,李德胜那张白得像刚从福尔马林里捞出来的脸上,总算透出了一丝活人的血色。
他依旧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架,但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异常明亮,里面像是点着两簇小火苗。
罗伊确认李德胜状态稍有好转,至少能完整说出句话,才走进帐篷。
帐篷内弥漫着淡淡的药味,还有一股子李德胜身上独有的,烟味混合着旧书和长期密闭空间的味道。
戴尔也在,坐在一个倒扣的弹药箱上,手里拿着块木头,用小刀有一搭没一搭地削着。
他时不时瞟向李德胜,那眼神,像是在审视一件刚出土、不知真假的古董。
营地里公认的老江湖,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气质跟营地格格不入的年轻人,本能地保持着警惕。
“感觉怎么样?”罗伊拉过一张折叠椅,在床边坐下。
李德胜挣扎着想坐起来,被罗伊抬手按住。
“躺着吧,你现在是伤员,碰坏了赫谢尔得找我拼命。”
李德胜愣了一下,随即嘴角牵动,似乎想笑,最终化为一声轻咳。
“谢谢。”他的声音嘶哑,吐字却清晰,带着一丝久居书斋的文气,“我……我叫李德胜。多谢你们救了我。”
“罗伊。”罗伊简单自我介绍,“这里是我们的营地。奥斯卡说,你在图书馆里待了很久?”
“是的。”李德胜眼中闪过一丝恍惚,像是从一个漫长的梦中刚刚醒来,“灾难爆发时,我正在地下书库整理一批古籍……后来,就一首待在那里了。”
他的目光投向帐篷的顶棚,那眼神空洞,似乎能穿透帆布,看到他记忆中那些布满灰尘的书架。
“书,是唯一的伴侣。饿了啃两页,渴了……呃,这个不行。”
戴尔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声音沉稳,带着不易察觉的探究:“一个人,在那种地方,靠什么活下来的?图书馆里可没种粮食,书也不能当饭吃,除非你练过什么神功。”
李德胜将目光转向戴尔,似乎并不意外戴尔的疑问。
“我找到了管理员办公室锁起来的一点应急储备,主要是咖啡豆和压缩饼干,还有几罐过期的午餐肉。我严格控制着消耗,每天计算卡路里,比我写毕业论文还精确。”
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韧性,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公式。
“听起来,你是个很有办法的人。”戴尔微微点头,语气中的审慎并未减少,“那么,李先生,对于这个世界变成现在这样,你有什么高见?别跟我说这是上帝的安排,我不信那个。”
这个问题有些突兀,也有些宏大,像是要把整个末世的责任都压在这个刚从饥饿边缘爬回来的人身上。
罗伊看向戴尔,又看向李德胜。
他知道,戴尔的“面试”开始了。
这不仅是对一个陌生人的考验,也是对一种可能性,一种超越了单纯打打杀杀、吃饱肚子的可能性的探寻。
李德胜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
帐篷内的空气有些凝重,只有外面偶尔传来瑞克训练新人的呵斥声。
“高见?”他轻轻重复了一遍,随即苦笑一声,那笑容比哭还难看,“最初是绝望,然后是麻木,再后来……是思考。想得脑子都快长草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我在想,人类文明积累了数千年的知识和经验,难道就因为一场该死的瘟疫,要彻底归零,退回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吗?那我们辛辛苦苦进化出这么大的脑容量,岂不是白瞎了?”
“现实很残酷。”戴尔缓缓开口,像是在给这番豪言壮语泼冷水,“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时,道德、秩序、文明,这些词汇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跟擦屁股纸一个下场,甚至还不如擦屁股纸顶用。”
“我不同意。”李德胜的回答出乎意料地坚定,甚至有些激动。他想撑起身子,但虚弱的身体让他只是晃了晃。
“戴尔先生,恕我首言,正是因为现实残酷,我们才更需要坚守一些东西。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放弃了作为‘人’的准则,那我们和外面那些只知道撕咬血肉的行尸,又有什么区别?至少行尸的目标还单纯点,就是为了吃。”
他的目光转向罗伊,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执拗的光芒。
“罗伊,我在图书馆的那些日子,除了苟活,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在这样的末世里,重建秩序,哪怕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幸存者营地里。哪怕是搭个草台班子,也得唱出点名堂来。”
“秩序?”罗伊挑了挑眉。他感觉到,这个李德胜,和他之前遇到的所有幸存者都不同。
这家伙脑子里装的东西,恐怕比他吃过的压缩饼干还多。
“是的,秩序!”李德胜的声音微微提高,尽管身体虚弱,精神却异常亢奋,像是打了鸡血。
“我认为,末世生存的核心,在于‘劳动’。只有通过有组织的劳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生存下去的物质基础。不然大家各顾各的,迟早一起完蛋。”
他喘了口气,润了润干裂的嘴唇。
“我设想了一套原则,或者说,是几条不成熟的想法:第一,劳动创造价值。无论是外出搜集物资、耕种土地、维修器械,还是站岗放哨、救治伤员,甚至包括讲笑话活跃气氛,都应该被视为对集体的贡献,都应该得到认可,不能让干活的寒了心。”
罗伊打断他:“营地里有人偷懒,有人抱怨分配不公,怎么解决?”
李德胜眼中光芒更盛:“这就涉及到第二点,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那就得饿肚子。付出越多,贡献越大的人,理应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既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激励。不然凭什么你躺着我累死累活?”
“至于第三,保护弱者,保障基本生存。对于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孩子、伤病者,集体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比如一口热粥,一个安全的床位。因为他们也曾是或者将来会是集体的一份子,不能把人当用坏的零件一样扔掉。”
“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一种朴素的愿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听起来有点空,但总得有个念想不是?”
帐篷内一片寂静。
戴尔脸上的审慎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惊奇所取代,手里的木头半天没削下一片。
他活了这么大年纪,经历过世事变迁,也见识过末世的人心叵测,但李德胜这番话,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一扇尘封己久的门。
这些理论听起来有些理想化,甚至有些像小孩子过家家,但在李德胜口中说出来,却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你的这些想法……很特别。”戴尔最终开口,语气缓和了不少,“但是,如何保证公平?如何防止有人投机取巧,甚至是以权谋私?人心隔肚皮,末世里这肚皮更厚。”
李德胜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一丝了然。
“制度。我们需要一套明确的、公开的、并且能够被严格执行的制度。比如,建立劳动贡献的量化标准,成立一个由多数人信任的监督小组,谁干了多少活,一目了然,贴墙上。当然,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并且有远见的领导者来推动,一个能镇得住场子,也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的人。”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罗伊,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像是在说“我看好你哟”。
罗伊没有立刻回应。
李德胜的这番话,在他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一首觉得营地缺少点什么,不只是物资,更是一种凝聚人心的东西,一种能够让大家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信念。
而李德胜提出的这套理论,似乎正击中了他思考的要害。
这不仅仅是生存,这是……重建文明的雏形,哪怕只是个微缩版的。
“你的理论很有意思。”罗伊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但实施起来,恐怕比你躺在图书馆里想的要困难得多。你知道,人一多,想法就杂。”
“万事开头难。”李德胜眼神坚定,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是对的,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依靠的从来都不是个体的强大,而是群体的智慧和协作。摸着石头过河嘛,总比待在原地等死强。”
戴尔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身,将削好的小木人塞进李德胜手里。
“拿着,算是我这老家伙对你这番话的敬意。”
他佝偻着背,走到帐篷门口,顿了顿,头也不回地对罗伊甩下一句。
“这小子,是个宝藏,也可能是个大麻烦。罗伊,你自己掂量吧。”
说完,他便走出了帐篷。
罗伊看着李德胜,这个瘦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的年轻人,体内却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他让罗伊想起了那些历史书中描绘的,在黑暗时代点燃思想火炬的先驱者,虽然眼前这位的形象寒酸了点。
“李德胜,”罗伊缓缓开口,“如果你身体恢复了,我希望你能把你的想法,更详细地整理出来。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在这操蛋的末世里,折腾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李德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芒,几乎要刺破帐篷,照亮这末世的黑暗。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因为太激动,甚至引发了一阵咳嗽。
“好!罗伊,给我三天时间!”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ehaa-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