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赚钱进行时:肥皂与挑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赚钱进行时:肥皂与挑战

 

杨一打定了主意。

赚钱,就从这平平无奇的肥皂开始。

技术门槛不高,是她目前能想到的最稳妥项目。

古代的皂角、胰子,清洁能力实在有限,高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大有可为。

她脑中己然勾勒出清晰的蓝图。

首要解决的是原材料。

动物油脂,猪油最为常见,也相对便宜,只是气味需要处理。

杨清源对女儿的要求一向有求必应,听闻杨一要些猪板油“调养身子”,虽觉奇怪,倒也没多问,只吩咐厨房采买时多留意。

至于碱,草木灰便是天然的来源。

这个时代的草木灰,并不难寻,只是提纯碱液的过程,颇费些功夫。

杨一指挥着杨清源,让他找了几个靠谱的衙役,去城外专门收集不同种类的草木灰。

她需要筛选出碱性最强的。

“一一啊,你要这么多灰烬作甚。”

杨清源看着院子里堆起的小山似的灰烬,满面尘土地问。

“爹,这是宝贝,能做出顶顶好的东西。”

杨一神秘一笑,并不多言。

真正的挑战,在于制作过程。

没有烧杯,没有量筒,更没有温度计。

一切只能凭经验,凭她那颗来自现代法医的精密大脑估算。

熬制油脂的火候,碱液的浓度,皂化的程度。

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跳舞。

第一次尝试,油脂与碱液的比例失衡,锅里翻滚着一团油腻腻、黄乎乎的糊状物,散发着令人作呕的焦糊与生油混合的怪味。

杨清源捏着鼻子,远远躲开,生怕沾染上一丝。

“闺女,这……这确定不是在炼什么毒药。”

杨一自己也有些狼狈,脸上沾着黑灰,发间飘着油烟。

她却不气馁。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道理她懂。

她仔细回忆着大学化学课上关于皂化反应的每一个细节,分析着失败的原因。

“碱液浓度可能偏高了,下次减少草木灰的用量,或者增加浸泡的水量。”

她低声自语,眼神专注而明亮,与这烟熏火燎的环境格格不入。

杨家那简陋的厨房,几乎成了杨一的专属实验室。

一口破旧的铁锅,被她擦洗得锃亮。

几根粗使的木棍,成了她的搅拌棒。

她甚至拆了自己一个旧首饰盒,用那薄薄的木板,勉强钉了几个简易的方形模具。

条件虽然艰苦,她却乐在其中。

每一次添柴,每一次搅拌,每一次观察锅中物质的变化,都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掌控感。

这比面对冰冷的尸体,多了一丝创造的乐趣。

杨清源每日进出,总能看到女儿在厨房忙碌的身影。

那小小的身影,在灶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认真。

他想帮忙,却又插不上手,只能在旁边干着急,偶尔递块抹布,或者扇扇风。

“一一,要不还是算了吧,别累着自己。”

他有些心疼。

“爹,您就等着瞧好吧。”

杨一抹了把汗,笑容灿烂。

渐渐地,她开始考虑,如果这肥皂真能成功,单凭她一人之力,产量定然有限。

或许,可以雇佣些人手。

县城里那些手脚麻利的妇人,每日做些浆洗缝补的活计,赚几个辛苦钱。

若能给她们提供一份工钱更高些的营生,想必是愿意的。

只是,这事不急。

得等产品真正稳定下来再说。

经过了七八次的失败,空气中那股难闻的气味终于渐渐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油脂皂化后特有的、略带清冽的淡淡味道。

杨一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火候,观察着锅中乳白色的浓稠液体。

当液体表面泛起一层细腻的、如同鱼眼的泡沫时,她知道,时机到了。

熄火,将浓稠的皂液缓缓倒入那些简陋的木质模具中。

剩下的,便是等待。

这一等,便是大半日。

待到皂液完全凝固,杨一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从模具中取出。

几块颜色微黄、质地略显粗糙的“肥皂”,静静地躺在她的手心。

它们没有后世肥皂那般精致的外观,也没有添加任何香精,只散发着最原始的皂香。

杨一拿起一块,走到水盆边,沾湿双手,轻轻搓揉。

细腻而丰富的泡沫,迅速从她指尖涌出。

她仔细清洗着双手,感受着那泡沫带走油污的奇妙触感。

清水拂过,一种前所未有的洁净感传来。

皮肤虽然略微有些紧绷,但那种清爽,是皂角和胰子远远无法比拟的。

成功了。

她真的成功了。

用这最简陋的条件,复刻出了现代的清洁用品。

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从杨一的心底涌起,瞬间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这不仅仅是一块肥皂。

这是她在这个陌生时代立足的资本,是她改变命运的开始。

但喜悦之后,一丝担忧也随之而来。

这东西虽然好用,但如何打开销路。

会不会因为太过新奇,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个时代,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她还无法准确预估。

她将一块肥皂用干净的粗布包好,准备先给父亲试试效果。

杨清源从衙门回来,刚踏进院子,就闻到一股与往日不同的、淡淡的清爽气味。

不再是那种刺鼻的烟火油腻,反而有些……好闻。

他走进厨房,正看到杨一拿着一块黄澄澄的东西,在水盆里搓来搓去,手上满是白色的泡沫。

“一一,你这又是在鼓捣什么新奇玩意儿。”

杨清源好奇地凑上前。

这几日,女儿总是在厨房里忙活,锅碗瓢盆叮当响,还时不时飘出些古怪的味道。

他问过几次,杨一都说是“调配养身子的汤药”,他也就不再多问。

今日这东西,看起来倒不像汤药。

“爹,您快来试试这个。”

杨一献宝似的将手中的肥皂递过去,眼眸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这是我新做的‘洁手膏’,比皂角好用多了。”

她临时编了个名字。

杨清源将信将疑地接过那块看起来有些粗糙的“洁手膏”,学着女儿的样子搓了搓。

泡沫果然丰富。

洗完手,他反复看着自己的双手,又闻了闻。

“咦,还真干净了不少,也不那么涩手了。”

他有些惊讶,这东西,当真比他平日用的皂角强上许多。

“闺女,你这脑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杨清源看着女儿,满眼都是赞赏与欣慰。

杨一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一派谦逊。

“女儿也是无意中从一本古籍上看到的方子,胡乱试着做的,没想到还真成了。”

她决定将“古籍”这个万能的借口,贯彻到底。

这小小的肥皂,承载着她大大的野心。

清河县的平静日子,怕是要因为这块小小的肥皂,再起波澜了。

而她,己经做好了准备。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ecfc-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