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孙秀娥心态逆转:“这个婆婆,有点东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章 孙秀娥心态逆转:“这个婆婆,有点东西!”

 

她会不会觉得自己没用,连个孩子都喂不好?会不会借机嘲笑她?

“孩子不爱吃饭,原因很多。”刘玉兰开口了,声音依旧平稳,

“是不是积食了?或者饭菜不合胃口?有没有给他吃零嘴?”

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孙秀娥有些发懵。

她还真没想过这么多。

“我……我不知道。”孙秀娥有些底气不足。

“你把他抱过来我看看。”

孙秀娥赶紧把在屋里玩耍的小虎子抱了出来。

刘玉兰仔细看了看小虎子的舌苔,又摸了摸他的小肚子,然后问:“他这几天大便怎么样?”

孙秀娥红着脸说了。

刘玉兰点点头:“有点积食,但不严重。主要还是饭菜花样太少,孩子吃腻了。

再有,你们大人吃饭的时候,是不是总追着他喂?或者一边喂一边训斥他?”

孙秀娥一愣,婆婆怎么知道的?

她和王建国确实是这样,小虎子不好好吃饭,他们就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连哄带吓的。

看着孙秀娥的表情,刘玉兰就知道自己说中了。

“孩子吃饭,不能强迫,要有好心情。饭菜也要多变点花样,做得好看些,香一些,孩子自然就爱吃了。”

刘玉兰说着,起身去厨房,没一会儿就端出来一小碗颜色鲜艳的疙瘩汤。

里面有切得细细的青菜末,还有金黄的鸡蛋碎,点缀着几颗红色的胡萝卜丁,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这是……?”孙秀娥瞪大了眼睛。

“青菜鸡蛋疙瘩汤。面疙瘩做得小一点,软一点,好克化。你试试喂他。”

孙秀娥半信半疑地接过碗,舀了一小勺喂给小虎子。

小虎子先是警惕地看了看,闻到香味,试探着张开了小嘴。

疙瘩汤一入口,他眼睛都亮了,咕咚一下就咽了下去,还啊啊地催着要第二口。

孙秀娥惊喜交加,一口接一口地喂,小虎子竟然乖乖地吃掉了大半碗!

这……这也太神了吧!

“妈,您这疙瘩汤怎么做的?跟我平时做的完全不一样!”孙秀娥忍不住问,语气里带着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敬佩。

刘玉兰微微一笑:“没什么诀窍,就是多用点心。和面的时候加个鸡蛋,

水要一点点加,疙瘩才能又小又滑。青菜要等水开了再下,颜色才好看。火候也很重要。”

孙秀娥听得一愣一愣的。

原来做个疙瘩汤,还有这么多讲究!

她以前做饭,哪里想过这些?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看着儿子吃得香甜的小脸,再看看婆婆那双仿佛能洞察一切的眼睛,

孙秀娥心里某个坚硬的角落,似乎……悄悄地塌陷了一块。

这个婆婆,好像……真的没那么讨厌了。

甚至,还有点……厉害?

“以后做饭,用心去做,不光是孩子,大人也爱吃。”刘玉兰不失时机地提点了一句。

孙秀娥这次没有反驳,而是重重地点了点头:“哎,妈,我知道了!”

这一声“妈”,叫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顺口,也多了几分真心。

刘玉兰看着她,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

这块最硬的石头,总算是开始松动了。

然而,就在婆媳关系初见缓和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悄悄冒了头。

隔壁的赵小玲,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看见小虎子吃得香,酸溜溜地说:

“哟,小虎子今儿个胃口不错嘛!还是奶奶会疼孙子,瞧这疙瘩汤做的,比饭馆的还精细呢!”

孙秀娥听着这话,心里有些不舒服。

赵小玲又转向刘玉兰:“婶子,您这手艺可真好!不像我,

笨手笨脚的,我家铁蛋也挑食得厉害,您有空也教教我呗?”

刘玉兰淡淡道:“没什么教不教的,用心琢磨就是了。”

赵小玲撇撇嘴,又对孙秀娥说:“嫂子,你可真有福气,婆婆这么能干,

以后带孩子可省心多了。不过啊,我可听说了,这老一辈带孩子,

跟咱们年轻人想法不一样。比如我家婆婆,老说孩子要多穿点,

捂着才不生病。我说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不能捂太过。为这事,没少跟她掰扯呢!”

孙秀娥心里咯噔一下。

赵小玲这话,像一根刺,扎进了她心里。

是啊,婆婆的育儿经验是丰富,可她的观念……会不会太老旧了?

万一以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跟婆婆起了冲突怎么办?

她好不容易才跟婆婆缓和了点关系,可不想再因为孩子的事情闹得鸡飞狗跳。

孙秀娥的眉头,刚刚舒展了几天,又不自觉地蹙了起来。

赵小玲那几句话,像几根细小的针,不偏不倚,恰恰扎在孙秀娥心里最敏感的那块肉上。

好不容易因为婆婆做的疙瘩汤,因为小虎子香甜的吃相而暖起来的心,又一点点凉了下去。

她蹙起的眉头,这回是真拧成了一个疙瘩。

“嫂子,你也别太往心里去。”赵小玲见孙秀娥脸色不对,嘴上说着安慰,

眼底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咱们年轻人跟老一辈想法不一样也正常。

就说我家铁蛋,他奶奶非说小孩子火力壮,冬天也只给穿两件单衣,

说捂多了爱生病。我哪敢啊?这感冒发烧的,遭罪的还不是孩子?”

孙秀娥听着,心里更堵了。赵小玲这话,明着是说她自家婆婆,可哪个字眼儿又不是在影射刘玉兰?

“是啊,带孩子可真不是件省心的事。”孙秀娥勉强扯了扯嘴角,话里有话。

刘玉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接话。她端起小虎子吃剩下的半碗疙瘩汤,

转身进了灶房,仿佛没听见院子里的机锋。

赵小玲见刘玉兰不搭理,自觉没趣,又拉着孙秀娥说了几句“体己话”,

无非是强调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什么都听老人的,这才扭着腰肢走了。

孙秀娥站在原地,心里乱糟糟的。

晚上,小虎子有些闹觉,翻来覆去不安稳。孙秀娥想起赵小玲白天说的“科学育儿”,

说孩子睡前不能太兴奋,屋里光线要暗,还要保持绝对安静。

她便把灯调到最暗,屋里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王建国在一旁看着,小声嘟囔:“这么黑,孩子能习惯吗?以前不都挺亮的?”

“你懂什么!”孙秀娥没好气地怼了一句,“这叫科学!赵小玲说的,人家城里亲戚都这么带孩子!”

结果,小虎子在极致的黑暗和安静里,反而更害怕了,哭闹得比平时还凶。

孙秀娥手忙脚乱地哄着,越哄越急,越急孩子哭得越厉害。


    (http://www.kenshuxsw.com/book/bcdh0h-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