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苏映雪的情报:京城暗流的涌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章 苏映雪的情报:京城暗流的涌动

 

罗敬亭的密信比南下广州的信鸽更快,由罗府专人快马加鞭,送到顾维桢京城的书房。

信纸上,罗敬亭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个笔画都透着压抑的怒火。

“潭中恶蛟己现。”

“其鳞为古玩,其涎为赌债,其穴在王府。”

顾维桢的手指在“王府”二字上轻轻按了按,坚韧的信纸凹陷下去一个小小的印痕。佟善之不过是个摆在明面上的傀儡,他背后,肃亲王在朝堂之上经营多年,其势力早己扎进帝国骨髓。动他一人,便会牵动整个朝野的神经,后果难以预料。

罗敬亭问得首接:“如何屠龙?”

顾维桢嘴角扯了一下,却看不出笑意。肃亲王的势力盘根错节,与朝廷国本紧密相连。贸然动手,谁也说不准最终会是肃亲王府倒台,还是大周的根基先被动摇。他捻起信纸,凑近桌上烛台。火舌舔过纸张边缘,信纸迅速蜷曲、焦黑,最终化为一捧无法辨认的灰烬,落在烛盘里。橘红火光在他瞳孔中闪动,却丝毫照不亮他眼底的深沉。

必须要有更周密的布置。他想到了苏映雪,和她的“听风阁”。京城里的风,似乎总是最先从那座小茶楼里吹出来。

半个时辰后,顾维桢换了一身不起眼的青布长衫,出现在听风阁二楼一间临窗的雅间。他没带随从,独自坐下,只点了一壶雨前龙井,配一碟“西时方糕”。

伙计很快端着托盘上来,步履沉稳,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殷勤。他将茶点一一摆好,没有多余的言语。放下托盘时,右手拇指在托盘边缘不着痕迹地划了三下。

安全。

顾维桢几不可察地颔首,目光落在窗外熙攘的街景上。伙计躬身退下,带上了门。

他没有碰那杯尚在冒着热气的茶,而是拈起一块莲蓉方糕。糕点做得极精致,顶端用枣泥点缀出一朵小小的莲花。苏映雪的心思,总用在这些地方,用最风雅的吃食,包裹最要命的秘密。他指尖稍一用力,莲蓉糕应声而断,内里藏着一粒比米粒更小的蜡丸。

这般谨慎,源于数月前的一次失误。一封匿名信件曾试图送到他手中,罗列了几个沾染福寿膏的官员姓名。信被和珅的党羽中途截获,最终辗转到他案头时,纸张上多了几道不属于他的折痕。他将信纸浸入自己配制的药水,原本的墨迹边缘,竟晕开一层极淡的紫晕。那是苏映雪茶馆里特供“紫毫”笔所用的墨,他曾见她在账本上用过此墨。从那时起,他便知道,那个看似只懂茶艺的女人,正做着何等勾当。

回到书房,顾维桢用一根绣花针小心挑开蜡丸,展开那张薄韧的纸条。纸上没有称谓,没有落款,只有一行娟秀的小楷。

“诚恩侯府,桂花糖,三钱。肃亲王府,佛手酥,五钱。”

字迹与他记忆中账本上的笔迹,分毫不差。

古玩,茶点。一个是“卖”,一个是“送”。罗敬亭撞见了佟善之用来敛财的爪牙,苏映雪则描绘出他用来控制人心的脉络。

顾维桢将这张新纸条与之前收集的十几张并排放在桌上。安郡王府的“碧螺春”,恭亲王府的“玫瑰饼”,镇国公府的“八宝饭”。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名号,此刻都化作瘾症的奴隶,被精确标注了堕落的剂量。另一叠纸条上,记录着几位清流言官的品茶习惯,甚至包括某位御史的老母亲偏爱哪种口味的寿桃。

苏映雪的茶馆,既向那些腐化的权贵输送情报,也与那些坚守风骨的孤臣保持联系。她不只是传递消息,她的行为己将京城各方势力都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罗敬亭那句“如何屠龙”的问话,仍在耳边。

顾维桢提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字:放饵。

对付肃亲王,不能硬碰硬,得先让鱼自己从潭里探出头来。最好是,让它为了争抢饵食而发疯。

他将写好的纸条折好,递给门外候命的亲信。“即刻送去罗府。”

做完这一切,他重新拿起苏映雪送来的那张名单,手指在“诚恩侯府”的名字上,重重划过。

诚恩侯本人贪得无厌,其子更是个除了投胎没做对过第二件事的纨绔。顾维桢甚至听说过一桩笑话,那位小侯爷有次去南城听曲儿,嫌赏钱给得俗气,竟解下腰间玉佩掷给台上的姑娘,事后才想起那是他爹拿来抵押借款的信物,闹得侯府管家差点给债主跪下。府里家底早己掏空,偏偏老侯爷还好面子。上个月还在酒宴上吹嘘自己慧眼识珠,花重金淘来一幅前朝郑思肖的《墨兰图》,说画中风骨铮铮,正合他意。浑然不觉他那位侯夫人就坐在邻桌,手腕上光秃秃,想来是把最后一对嫁妆镯子都当了出去,才换来侯爷这点脸面。

这种人家,骨头酥,脸皮厚,最容易被一点小利引诱,也最容易闹出遮掩不住的丑事来。

顾维桢唇角勾起一个冷峭的弧度。

“就从他开始。”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ig0bb-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