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的第二轮面试安排在周五下午,地点是布置着绿植墙的开放式办公区。林夏刚踏入,便听见不远处传来不同语言的讨论声,英语、日语、德语交织成充满科技感的背景音。她攥着准备好的技术方案,指甲在文件夹边缘压出月牙形的白痕——这次面试将由技术总监亲自带队,群面通知里明确写着“需现场完成产品原型设计”。
“欢迎,林小姐。”技术总监Amy推门而入,利落的短发下是藏不住的锐利眼神。会议室圆桌旁坐着五位面试官,有人摆弄着数位板,有人滑动着平板电脑,屏幕蓝光映得众人表情冷峻。投影幕布亮起,题目赫然是“设计一款解决银发族数字鸿沟的智能产品”,角落标注着“限时90分钟,可使用任何工具”。
键盘敲击声骤然响起,邻座的年轻求职者己经开始绘制思维导图。林夏深吸一口气,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三个月来反复打磨的作品集在桌面上铺开,她调出曾主导的适老化改造项目数据,突然瞥见Amy起身在众人身后踱步,高跟鞋声像倒计时的鼓点。
“您的方案似乎侧重硬件改造?”Amy突然停在她身后,“但我们更关注软件交互的创新性。”林夏的鼠标在原型图上顿住,冷汗顺着脊椎滑进西装裙。她想起求职群里的经验分享:外企面试喜欢“压力测试”,此刻对方的质疑显然是刻意为之。
“硬件只是载体,核心在于动态学习系统。”林夏转动座椅,与Amy平视,“通过AI分析老人操作习惯,将复杂功能拆解成游戏化任务,就像......”她瞥见会议室墙上的海报,“就像贵司去年发布的儿童编程启蒙产品逻辑。”话音未落,数位板敲击声戛然而止,其他面试官的目光纷纷投来。
下半场的攻防战更趋白热化。当林夏展示完高保真原型,戴眼镜的工程师突然抛出难题:“如何解决方言口音导致的语音识别误差?”她想起在社区做志愿者时,教独居老人用手机的场景,当即调出本地老年大学的调研录音:“我们可以建立方言数据库,让产品具备自学习能力。”会议室的空调发出轻微嗡鸣,Amy在评估表上的笔迹明显加快。
面试结束时,暮色己漫进落地窗。林夏收拾电脑时,发现数位板旁散落着张便签,上面潦草地写着:“35岁以上候选人稳定性评分+10%”。她攥着便签纸的手微微发颤,这行字像把双刃剑——既证明年龄不再是绝对劣势,也暗示着职场对“中年求职者”的刻板印象。
走出写字楼时,求职群弹出新消息。有群友曝光某公司面试后要求签署“创意归属协议”,所有面试方案自动归企业所有。林夏摸出手机,翻到草稿箱里未发送的感谢信,斟酌再三后添加了条款:“附件方案仅作技术展示,知识产权归本人所有”。发送键按下的瞬间,霓虹灯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街边招聘广告牌上“年轻化团队”的标语重叠。
三天后的深夜,林夏的手机震动起来。Amy的邮件简洁有力:“林小姐,恭喜通过面试。我们希望您能主导银发项目,薪资细节可面谈。”她盯着屏幕,突然想起被裁员那天便利店的啤酒,此刻眼眶却泛起温热。当鼠标滑过邮件末尾的“平等就业机会雇主”条款时,窗外的月光正静静铺满窗台,照亮桌上那本翻旧的《职场避雷指南》——新的篇章,终于要开始书写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hbde-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