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留京理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1章 留京理事

 

廊下的风卷着槐花香飘进来,苏婉走在前面,裙摆扫过青砖时带起细碎的声响。赵宸跟在她身后半步,目光总不自觉落在她发间那支并蒂莲簪上——那是他当年在南境负伤,她背着药箱在帐外守了三夜,他醒后偷偷让工匠打的,玉料是寻常的和田玉,却被他得温润发亮。

“林徐刚说,太后赏的燕窝里还掺了些血燕,”苏婉回头时,鬓边的碎发被风拂到颊边,“我去后厨看看,加些川贝炖了,你的旧伤入秋总犯痒,得先好好养着。”

赵宸伸手替她把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触到她耳垂的温度:“我跟你去。”

后厨的婆子见了他们,慌忙要行礼,被苏婉拦住了:“不必多礼,寻常日子就好。”她挽起袖子要去洗燕窝,赵宸却先一步接了过来,笨手笨脚地用温水泡着,指腹被热水烫得微红也没察觉。苏婉在一旁看着,忽然想起那年在军营,他中了箭躺在榻上,她给他换药时,他也是这样,明明疼得额头冒汗,却盯着她沾了药汁的手指笑:“苏大夫的手真巧,比营里的绣娘还会缝伤口。”

正想着,赵宸忽然“哎呀”一声,原来燕窝里混了点细毛,他急着挑出来,反倒把碗碰得晃了晃。苏婉笑着接过银镊子:“还是我来吧,你啊,握得稳长枪,握不住这小镊子。”

他也不恼,就靠在灶台边看她。阳光从窗棂漏进来,在她认真的侧脸上淌成金河,药箱就放在墙角,里面的瓶瓶罐罐还贴着她写的小标签,“当归”“防风”“止血散”,字迹娟秀,却带着股韧劲儿,像极了她本人。

“对了,”苏婉忽然抬头,“前几日药局来了个小姑娘,说是家乡遭了灾,想留在京城学医术。我看她机灵,打算收她做徒弟,你觉得呢?”

赵宸点头:“你定就好。只是……”他顿了顿,走到她身边,“以后药局的重活让伙计做,别总自己搬药箱。上次见你搬那箱甘草,腰都弯了。”

苏婉心里一暖,故意逗他:“将军是嫌我力气小?”

“是怕你累着。”他拿起一块刚蒸好的米糕递到她嘴边,“张嘴。”

米糕的甜混着槐花香漫进喉咙时,前院忽然传来喧哗。林徐跑进来,手里举着个锦盒:“将军,哦不,赵宸!宫里又赏东西了,说是陛下特赐的,叫‘同心结’,还说……”他挠挠头,“说让您二位多生几个小将军,将来好保家卫国。”

苏婉的脸“腾”地红了,转身去看锅里的燕窝,耳尖却红得像染了胭脂。赵宸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是对赤金打的同心结,坠着小小的玉铃铛,碰一下就叮当作响。他把其中一个系在苏婉的腰间,铃铛轻响,像敲在心上。

“听见没?”他低头在她耳边笑,“陛下的旨意,得遵。”

午后的阳光懒懒散散,苏婉坐在廊下翻医书,赵宸就坐在对面擦他的长枪。枪杆是南境的铁木做的,被他磨得油亮,枪尖却用软布裹着,怕伤着人。偶尔有风吹过,卷起书页的角,苏婉伸手去按,赵宸的手也同时伸过来,指尖撞在一起,两人都笑了。

“其实当年在营里,”苏婉忽然开口,目光落在枪尖的软布上,“我总怕你冲在最前面,每次你领兵出战,我就把你的伤药包好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夜里总醒,总觉得外面有马蹄声是来报信的。”

赵宸放下枪,走到她面前蹲下,握住她的手:“以后不出战了。陛下说,边境安稳,让我留京理事。”他指腹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抓药、碾药磨出来的,“以后我守着京城,守着你,守着这药香,就够了。”

夕阳西下时,药箱里的药草晒透了,苏婉去收药,赵宸跟在后面帮忙。防风的叶子碰着当归的枝干,发出沙沙的响,像在说悄悄话。他忽然从背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肩上,声音轻得像叹息:“苏婉,遇见你,比打胜仗还幸运。”

远处的宫墙上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敲在渐浓的暮色里。廊下的红灯笼被点亮了,光透过纱罩漫出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缠在一起,像那对系在腰间的同心结,再也分不开了。

他们的日子,就这么在药香与烟火气里,慢慢往下写。没有金戈铁马的壮阔,却有着柴米油盐的踏实,像那支并蒂莲簪,静静别在岁月里,开出细水长流的暖。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hadg-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