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章 新的故事即将开始

 

秋分那日,道观的银杏叶刚染上金边。林深正在前殿擦拭三清像,铜铃突然发出细微的震颤。山门下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夹杂着皮鞋与石板相触的轻响。他抬眼望去,只见灰衣中年人立在石阶上,手中握着褪色的牛皮档案袋,领口别着枚样式古朴的银质胸针。

“林道长,冒昧打扰。”来人递上烫金名片,“我是市档案馆的研究员,想向您请教些关于梅家老宅的事。”他说话时目光掠过林深腕间若隐若现的银线,却并未显露惊讶之色。林深引他到偏殿落座,瞥见档案袋边缘露出半张泛黄照片——孤儿院孩子们穿着蓝白校服站在梅家老宅前,角落里宋雨桐的身影微微侧身,脖颈的疤痕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明澈端来云雾茶时,好奇地偷瞄客人带来的资料。中年人笑着取出块水果糖:“小师父帮我看看,这张照片背面的字迹,是不是民国时期的写法?”少年盯着照片背面的铅笔字:“民国三十七年春,雨桐与孩子们合影”,突然惊呼:“这字和宋姐姐写的好像!”话出口才捂住嘴,躲到林深身后。

第一百章 纸页余温

档案袋里的资料层层展开,泛黄的信笺、褪色的图纸与新闻剪报错落堆叠。林深的目光停在一封手写信上,宋雨桐清秀的字迹跃然纸上:“将老宅改建孤儿院那日,挖到了刻着道纹的青砖,己妥善安置在镇妖井旁......”字迹在末尾微微晕染,像是落了泪。

“三个月前,我们在档案馆的密室发现这批遗物。”中年人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眼底探究,“奇怪的是,所有资料都在1948年后戛然而止,梅家老宅的后续记录,竟被人用银线整齐划去。”他翻开一页火灾记录,焦黑的纸边残留着细小的银丝,与林深袖中暗藏的银线如出一辙。

林深指尖抚过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突然在阿宁的手腕处发现端倪——那串银线手链与自己后背的符文纹路完全一致。中年人适时递来放大镜:“林道长看这里,所有孩子佩戴的饰物,似乎都与道家镇邪法器有关联。”两人对视的瞬间,窗外的银杏叶突然沙沙作响,几片叶子飘落在档案袋上,盖住了照片里宋雨桐若有所思的眼神。

第一百零一章 檐铃秘语

交谈间,檐下铜铃无风自动,发出清越的回响。林深心中微动,余光瞥见中年人袖口滑落的怀表——表盖上刻着的藤蔓纹,与镜语阁那面青铜镜如出一辙。但对方浑然不觉,仍在讲述:“听说梅家老宅地基下埋着七座祭坛,不知道长是否......”话音被突如其来的雷声打断,暴雨倾盆而下,淋湿了摊开的资料。

明澈慌乱地收拾被雨水打湿的纸张,林深趁机用银线快速探查中年人周身。意料之外的是,对方并无混沌气息,唯有怀表深处藏着一缕熟悉的灵力——正是宋雨桐玉佩碎片的残留波动。中年人掏出白手帕擦拭资料,歉意笑道:“实不相瞒,我母亲曾是梅家的帮佣,临终前托我寻找老宅的秘密。”他从贴身口袋取出枚银线手环,与宋雨桐留给明澈的那只竟是一对。

雨停时,林深将烘干的资料仔细整理归还。中年人站在观门前回望,檐角的铜铃仍在轻晃:“若有新发现,还望道长告知。”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与记忆中宋雨桐的轮廓莫名重叠,林深望着山道上渐渐淡去的脚印,忽然想起宋雨桐曾说过的话:“有些真相,需要合适的人来揭开。”掌心的太极玉佩微微发烫,镜面上浮现出细小的涟漪,仿佛预示着新的故事即将展开。

……

清晨的阳光透过孤儿院彩色玻璃窗,在木质地板上投下斑斓光影。宋雨桐系着碎花围裙推开厨房门,煤炉上的粥锅正咕嘟作响,飘散的米香混着蒸屉里红糖馒头的甜腻。她用银线灵巧地将刚切好的咸菜丝摆成花朵形状,忽然听见走廊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是阿宁在摇晃她亲手制作的镜面风铃。

"宋姐姐!小枣树结果啦!"扎着双马尾的小满举着沾满泥土的小手冲进来,发梢还挂着片嫩绿的叶子。宋雨桐笑着用银丝拂去她鼻尖的灰,指尖掠过的瞬间,几片残缺的花瓣自动拼成完整的模样。后院的小枣树确实结满了青果,在晨风中轻轻摇晃,树干上缠绕的银丝藤蔓正默默输送着养分。

早饭后的手工课上,孩子们围坐在长桌旁。宋雨桐教他们用镜面碎片拼贴画,自己则在一旁修补破损的绘本。当她用银丝缝合《小王子》撕裂的书页时,窗外突然飞进几只白色蝴蝶,翅膀上的鳞粉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阿宁指着蝴蝶惊呼:"像姐姐发梢的银光!"惹得其他孩子纷纷凑过来看她藏在黑发间的银丝发饰。

每周三是采购日,宋雨桐挎着竹篮穿过老街。肉铺老板老远就吆喝:"宋老师,留了最嫩的里脊肉!"杂货店老板娘往她篮子里塞了把新鲜薄荷:"泡水喝解暑,给孩子们也尝尝。"路过书画摊时,退休教师王伯神秘兮兮地展开新写的书法:"你看这'善'字,是不是比上次更有灵气?"

街角新开的银饰店总让她驻足。店主是个聋哑青年,每次见她来,就兴奋地比划着展示新作品。这天他捧出个木盒,里面躺着枚银丝编织的雏鸟吊坠,翅膀上镶嵌着细碎的镜面。宋雨桐摸着吊坠上细腻的纹路,想起镜域中那些被困的魂魄,眼眶不禁微微发烫。青年慌忙比划:"送你!像你救过的那只受伤小鸟!"

归途经过护城河时,她停下脚步喂鱼。当面包屑撒入水中,涟漪里突然映出模糊的镜面倒影——那是初代祭品含笑的脸。宋雨桐下意识握紧颈间的疤痕,却见倒影温柔地眨了眨眼,化作成群的红鲤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落在她手背,凉丝丝的带着青草香气。

夏夜的孤儿院格外热闹。宋雨桐在庭院支起幕布,用银丝操纵简易的皮影戏。当"孙悟空"腾云驾雾时,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阿宁突然拽住她的衣角,小声问:"姐姐的银丝会累吗?"她笑着将一根银丝缠绕在女孩指尖:"你摸摸,它们最喜欢听你们的笑声。"

乘凉时,孩子们总要缠着她讲故事。宋雨桐摇着蒲扇,将镜域的凶险化作遥远的传说:"从前有座镜子山,住着会织光的精灵......"讲到关键处,她故意用银丝制造出闪烁的星光效果。月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孩子们仰起的小脸上,恍惚间,她仿佛看见镜域里那些被困的孩童也在其中,正露出安心的笑容。

夜深人静后,宋雨桐会在办公室整理孩子们的成长档案。台灯暖黄的光晕里,她仔细贴着新拍的照片,用银丝在边缘勾勒出精致的花纹。当翻到阿宁的档案时,夹在里面的手绘卡片掉了出来,画着两个牵着手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等我长大,换我保护姐姐!"她轻轻着卡片,窗外的蝉鸣突然变得温柔起来。

深秋的清晨,宋雨桐带着孩子们扫落叶。她教他们用银丝将枫叶串成风铃,阳光穿过半透明的叶片,在地上投下斑斓的光影。有个孩子突然指着她的影子惊呼:"姐姐的影子会发光!"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影子,边缘处果然浮动着细碎的银芒,那是混沌留下的印记,此刻却像撒落的星辰般温柔。

冬至那日,孤儿院飘起了初雪。宋雨桐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堆雪人,银丝化作灵动的手指,给雪人戴上用镜面碎片做的眼睛。当雪人完成时,不知从哪飞来一群麻雀,停在雪人的树枝手臂上叽叽喳喳。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中,宋雨桐望着漫天飞雪,突然想起镜域里永不停歇的黑暗,而此刻的温暖竟如此真实可触。

年终大扫除时,她在阁楼发现了尘封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孩子们送的礼物:褪色的野花标本、贝壳串成的手链、画着歪扭太阳的贺卡。最底下压着封信,是离开的孩子写的:"宋妈妈,我学会用银丝修玩具了,就像你教我的那样。"她抱着木箱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任泪水滴落在陈旧的信纸上,晕开的水渍像极了镜域中消散的星光。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fdbe-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