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初雪飘落在"暖阳之家"康复中心的玻璃幕墙上。28岁的程阳站在展厅中央,指尖轻轻拂过面前画作的保护罩。这幅署名"程暖18岁"的水彩画,描绘了一片朦胧的向日葵田,角落里若隐若现着一个模糊的男子侧影。
"确定是外婆的作品?"顾晨从档案柜前转身,白大褂口袋里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员证件随着动作微微晃动。
"千真万确,"程阳指向画作右下角几乎褪色的日期,"1989年,那时外婆还没遇见外公。但你看这个身影..."他放大手机里的细节扫描图,"像不像年轻时的外公?"
顾晨推了推眼镜。作为专攻记忆研究的学者,他知道这种"既视感"现象多数是记忆重构的结果。但当他凝视画中那个模糊的蓝衣背影时,心脏却莫名收紧——那姿态与外公旧照片中的样子分毫不差。
"妈知道这事吗?"
程阳摇头:"这些画是在波士顿老宅阁楼发现的,装在标有'婚前勿看'的箱子里。"他打开平板电脑,展示其他十几幅数字化后的画作,"更奇怪的是这个..."
屏幕上的素描本页显示着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个男性面孔:大学讲堂里的侧影,咖啡馆阅读的瞬间,甚至雨中撑伞的背影。每幅画角落都标注着日期,最早的可追溯到1988年——比外公外婆实际相遇早了整整三年。
"这不可能,"顾晨夺过平板,"外婆在美术学院时根本不认识..."
一阵轮椅的吱呀声打断了他。92岁的琳达女士——当年"暖阳咖啡馆"的老板娘,如今中心的长期住户——正停在展板前。她布满皱纹的手突然剧烈颤抖起来。
"这些...是暖暖的'幻影情人'系列,"老人浑浊的双眼泛起泪光,"她总说在梦里见到一个穿蓝衬衫的建筑系男生,醒来就画下来。我们当时都笑她浪漫过头..."她指向1989年4月的一幅速写,"首到那天顾沉推门进来,和画里一模一样。"
双胞胎震惊地对视。程阳立刻调出外公的旧照片比对——1992年他们初遇时的顾沉,与外婆三年前的画作中那个"幻影情人",连衬衫第三颗纽扣错位的细节都完全一致。
"前记忆现象,"顾晨突然想起自己的研究笔记,"极少数人会在大脑特定区域异常放电时,产生对未经历场景的'记忆'。但通常都是碎片化的..."
"或者是宿命,"程阳轻声说,艺术家的感性让他抚摸画作边缘的晕染痕迹,"外婆用颜料记录了尚未发生的爱情。"
接下来的调查像拼图游戏。他们在中心档案室找到了外婆车祸后的医疗记录——脑部损伤区域恰好是处理时空记忆的颞叶内侧;在琳达珍藏的咖啡馆账本里,发现了外公早期总点"程暖特调"的记录;甚至从旧报纸电子库中,找到两人童年时期曾同住一个街区的证据。
"所以外婆的'预知梦',可能是童年潜意识的延迟浮现?"顾晨深夜还在研究扫描文件。
程阳却将外婆最后一幅未完成的作品投影在墙上——2018年的油画《归来》,画中是白发苍苍的他们并肩站在向日葵田里,远处有个穿蓝衬衫的青年背影。
"看画框上的刻痕,"他指着边缘细小的星月标记,"这是外婆的习惯...每幅预言画作实现后,她会刻下当时的日期。"
顾晨凑近看,果然在《初遇》《求婚》等画作框上找到对应的实现日期刻痕。而《归来》的画框上...是空白的。
"你觉得..."顾晨声音发紧。
"外公走后三个月,外婆开始画这个。"程阳调出母亲发的消息,"她去世前最后的话是'阿沉来接我了,和画里一样穿蓝衬衫'。"
雪停了。第一缕晨光透过玻璃幕墙,将《归来》的投影映在兄弟俩之间。画中那个遥远的蓝色身影,在光线中仿佛正在转身。
哈佛神经科学实验室的EEG设备发出规律的滴答声。顾晨盯着屏幕上31岁女性被试的脑部扫描图,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这是第17次重复实验,数据依然呈现出那个不可思议的波形——在海马体与内侧颞叶的交界处,一道异常的γ波震荡。
"又出现了。"研究助理玛丽安推了推眼镜,"精确到毫秒级的相同脑区激活模式,当被试描述那个'从未去过的老房子'时。"
顾晨调出之前的实验记录。自从三个月前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关于"前记忆现象"的假设后,他的团队己经筛查了247名自称有预知梦经历的志愿者。眼前这位代号L的女士最为特殊——她准确画出了自己五年后入职的办公楼内部结构,而当时那栋建筑尚未设计。
"准备记忆提取程序。"顾晨戴上橡胶手套,"今天我们要定位异常放电的精确坐标。"
当L女士进入fMRI设备后,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程阳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怀里抱着一个裹着防尘布的方形物体。
"你得看看这个。"程阳压低声音,掀开防尘布一角——那是外婆程暖1958年的童年日记本,扉页上贴着张发黄的照片:六岁的小程暖站在秋千旁,背景里模糊可见一个穿蓝衬衫的男孩侧影。
顾晨的呼吸停滞了。那个男孩的站姿,与后来外婆画中"幻影情人"的姿态完全一致。
"老宅地下室新发现的。"程阳翻到日记某一页,"看这段描述。"
稚嫩的铅笔字写道:"今天又梦见蓝衬衫哥哥。他说我们是星星变的,要一起种向日葵。妈妈说我发烧说胡话,可我记得他手心的温度..."
日期是1958年9月12日。
顾晨突然冲向电脑,调出外公顾沉的童年档案。1949年的入学记录显示,小顾沉因肺炎休学一年,期间曾住在...程暖老宅所在的枫树街疗养院。
"时空错位记忆。"顾晨的声音发颤,"他们童年确实相遇过!外婆的高烧可能造成了记忆编码异常,那些'预知梦'其实是..."
"被遗忘的真实记忆。"程阳接话,指向日记本最后一页的涂鸦——两个小人手牵手站在星空下,线条简单却传神。涂鸦角落写着:"等我们长大了,要建一座星星房子。"
顾晨的视线模糊了。外公设计的"暖阳之家"康复中心图纸上,那个标志性的弧形屋顶,分明就是这对小人头顶的星空轮廓。
实验室的警报器突然响起。fMRI显示L女士的脑部活动出现异常波动,监控屏幕上,她正用梦呓般的声音描述:"...玻璃走廊...转角有向日葵壁画...那是我的办公室..."
顾晨立刻调出建筑数据库。搜索结果显示:这正是程阳设计的"暖阳之家"二期工程图纸,上周才刚获批,尚未动工。
"联系建筑系!"顾晨抓起外套,"我们需要对比所有设计细节!"
程阳却站在原地,凝视着外婆童年照片背景里那个模糊的蓝衬衫男孩。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在照片上投下奇异的光斑——仿佛五十年前的阳光,穿越时空照亮了这个瞬间。
"也许记忆从来不是线性的。"他轻声说,"就像外婆的画,有些情感会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ebgb-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