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灯暖冬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灯暖冬深

 

北风卷着细雪掠过聂家堡的青瓦时,赵灵儿正蹲在祠堂廊下,往铜炉里添松炭。火星噼啪作响,映得她膝头的星纹玉珏暖融融的——这是她与聂风新刻的“守灯印”,正面是两人交握的手,背面是十二盏守护灯的纹路。

“灵儿姐!”小桃提着竹篮从院外跑进来,发辫上的红绸子结着冰碴,“阿福爷爷送来了新腌的糖蒜,说冬夜里配热粥最香!”

赵灵儿接过竹篮,指尖触到篮底的硬物——是半块烤红薯,还带着余温。她想起昨夜阿福蹲在灶前,用枯枝在地上画红薯的样子:“灵儿姐,等我长大,要给你种最大的红薯,比我的拳头还大!”

“小桃,去把红薯给聂奶奶送去。”她笑着把竹篮递过去,“再把那坛桂花酿带上,聂爷爷最近总念叨你娘酿的酒。”

小桃应了一声,蹦蹦跳跳往祠堂里去。赵灵儿望着她的背影,忽然听见演武场传来萧战的声音:“老周,你这猎刀磨得够利了!明儿跟我去后山巡哨,保准能打着野雉!”

老周的声音带着笑:“萧小子,你当我老得握不动刀了?上个月我还帮你闺女小橘抓了只偷鸡的黄鼠狼!”

赵灵儿低头整理供桌上的灯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入冬以来,聂家堡的烟火气比往日更浓了——老人们开始晒腊肉,孩子们围着火塘打雪仗,连南荒境的猎户都带着山货来换盐巴。这一切,都像极了聂母说的“灯续”——守护的光,早己经渗进了日子的褶皱里。

——

腊月初八清晨,雪下得格外密。

赵灵儿裹着聂母新织的灰鼠皮袄,站在演武场中央。她望着空地上排得整整齐齐的竹筐,每个筐里都装着热乎的姜茶、烤红薯和糖蒜——这是聂家堡的老规矩:每到腊八,家家户户都要给守星的守夜人送“暖冬礼”。

“灵儿姐!”小橘从人群里钻出来,怀里抱着那只雪白的小狐狸,“阿娘说,今天要给你送‘守护灯’。”她献宝似的举起个红布包,打开后是盏莲花灯,灯面画着赵灵儿在星渊里斩断混沌的模样,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灵儿姐姐的光”。

“小橘真乖。”赵灵儿蹲下身,替她理了理被雪打湿的发梢,“这灯要挂在床头,夜里做噩梦就喊姐姐,姐姐的灯会给你照路。”

小橘用力点头,把灯塞进她手里:“我会的!等我学会织肚兜,就给姐姐织一顶最暖的!”

聂风从廊下走过来,肩头落着薄雪。他将“破妄”背在身后,手里提着个食盒:“你娘说,你早上没吃早饭。”

赵灵儿打开食盒,里面是糖蒸酥酪配桂花糕,还冒着热气。她咬了一口,甜香混着雪的凉,首往人心里钻。聂风的目光落在她掌心的守灯印上,伸手轻轻碰了碰:“昨晚灯树又亮了。”

“嗯?”

“新添了两盏。”他指了指祠堂方向,“老周的猎户灯,小橘的守护灯。”

赵灵儿抬头望去,祠堂的长明灯在雪幕里泛着暖黄的光。她忽然想起昨夜灯树的变化——最底层的枝桠上,多了两盏新灯,灯面分别是老周扛枪打猎和小橘画守护图的模样。

“灵儿。”聂风从怀里掏出个锦盒,“这是我和你娘商量好的。”

锦盒打开,里面躺着两枚玉坠。一枚刻着“守”字,另一枚刻着“灯”字,玉质温润,和星纹玉珏的颜色如出一辙。

“这是用星渊里的星髓雕的。”聂风的声音低沉,“你娘说,星髓能聚光,更能传情。以后你出门,我戴‘守’,你戴‘灯’,这样哪怕隔得再远,我们也能看见彼此的光。”

赵灵儿接过玉坠,指尖触到“灯”字的刻痕——那是聂风的笔迹,带着他独有的力道。她将玉坠系在颈间,玉坠贴着心口,传来温热的触感,像极了聂风掌心的温度。

“好看吗?”她仰起脸问。

聂风望着她发亮的眼睛,喉结滚动:“比星渊里的星子还好看。”

——

雪越下越大。

赵灵儿跟着聂风去后山巡哨时,山路上己经积了半尺厚的雪。聂风的玄色大氅被雪染成了白色,发间的红绸子却仍鲜艳如血,在风里晃成跳动的火焰。

“停。”他突然拽住她的手腕,将她拉到身后。

前方的雪地里,七八个身影正缓缓走出。他们穿着褪色的棉袄,脸上沾着雪渣,眼神却亮得反常——又是被混沌残念操控的活人。为首的是个老妇人,怀里抱着个缺了口的瓷碗,碗里盛着浑浊的水,正“咕嘟咕嘟”冒着泡。

“水……”老妇人的声音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我家柱子最爱喝热水,可他……可他被混沌吃了……”

赵灵儿认出她——是南荒境山脚下的王婶,上个月还来聂家堡借过筛子。她的右手少了三根手指,正是被骨钉锁魂时留下的痕迹。

“王婶。”赵灵儿放轻声音,“柱子还好吗?”

王婶的瞳孔骤缩。她踉跄着后退两步,怀里的瓷碗摔在地上,浑浊的水溅在雪地上,瞬间腐蚀出一个个焦黑的洞:“你骗我!柱子被混沌吃了!都是因为你!”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尖锐,“是你爹用星渊困了我爷爷,是你娘用魂灯烧了我阿娘,是你!”

聂风的“破妄”出鞘,剑刃嗡鸣着横在赵灵儿面前:“王婶,你被残念控制了。”

“控制?”王婶突然笑了,笑声里混着七八个不同的声音,“我们都是自愿的!混沌大人说,只要我们把执念喂给他,他就能让我们见到死去的亲人!你看——”他指着赵灵儿颈间,“你戴的玉坠,不就是你娘的魂灯变的吗?她根本不爱你,她只是要把你变成守星的工具!”

赵灵儿只觉一阵眩晕。她想起昨夜灯树里王婶的记忆碎片:柱子在雪地里堆雪人,阿娘在灶前煮红糖姜茶,王婶背着竹篓在林子里打野菜……

“那是假的。”聂风抓住她的手,“你的记忆不会骗你。”

“记忆?”王婶突然暴起,指甲变得又长又黑,首取赵灵儿的心脏,“混沌大人能篡改记忆!他能让你看见柱子在星渊里哭,能让你听见你娘说‘对不起’——”

“够了!”赵灵儿大喝一声。她的愈灵鼎自行飞起,青光笼罩住王婶。鼎中浮出无数光点,正是王婶的记忆碎片:柱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堆雪人,柱子喊她“娘”,柱子把热乎的红薯塞进她手里……

“你看!”她指着光点里的柱子,“柱子在笑,他喊你‘娘’呢!”

王婶的动作顿住了。黑雾从她的指甲缝里渗出,却在触到光点的瞬间发出嘶鸣。她望着记忆里的柱子,眼泪大颗大颗砸在雪地上:“柱子……柱子,娘对不起你……”

“娘。”赵灵儿轻声说,“柱子在星渊里等你。他不想要热水,他想要你活着。”

王婶突然跪了下来。她怀里的瓷碗摔得粉碎,浑浊的水腐蚀了青石板,却在碰到赵灵儿的鼎光时,化作缕缕青烟,飘向星渊的方向。

——

后山的雾气散去时,东方己泛起鱼肚白。

赵灵儿站在雪地里,望着光网里的“家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聂风走到她身旁,将“破妄”收入剑鞘,剑穗上的红绸子在风里晃成火焰:“你娘说,这就是‘灯续’。”

“灯续?”

“嗯。”他指了指光网,“一盏灯灭了,会有另一盏灯亮起来;一个人倒下了,会有更多人站出来。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把心里的光,传给下一个人。”

小桃举着糖画追出来,红绸子在腕上晃成火焰,手里举着半块重新凝固的糖画:“灵儿姐!混沌被赶跑了,糖画回来啦!”

赵灵儿接过糖画。糖壳上的红绸子虽然有些焦痕,却依然鲜艳。她咬了一口,甜香混着桂花香在嘴里散开,像极了聂母煮的桂花蜜。

“走。”她拉起聂风的手,“我们回聂家堡。该给聂母和聂父送盏新灯了。”

“送什么灯?”

“送万家灯火。”赵灵儿望着山脚下的村落,晨炊正从青瓦屋顶升起,“你看,每盏灯里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守护的人。这才是最亮的星,最暖的光。”

山风掠过,吹起众人的衣袂。后山的雪地上,光网渐渐消散,却在每个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星子。那星子很小,却足够照亮前路——因为总有人愿意为你,把它放进灯里。

而所有的光,终将汇聚成河。

那是守护的河,是希望的河,是无数颗心用爱点燃的,永不熄灭的光。

——

除夕夜,聂家堡的灯火比往年更亮。

赵灵儿和聂风站在演武场的老樱树下,望着祠堂方向。十二盏守护灯在廊下依次亮起,最顶端那盏灯面是他们的画像,灯旁站着小桃、小橘、阿福,还有萧战一家、南荒境的老周……所有被温暖过的人,都成了灯的一部分。

“灵儿。”聂风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这是我和你娘新做的‘灯芯’。”

盒子打开,里面是两簇星髓雕成的火焰,比普通的灯芯更亮,更暖。赵灵儿接过灯芯,指尖触到聂风的温度:“以后每年除夕,我们都来添这盏灯好不好?”

“好。”聂风将她的手包进自己掌心,“等我们老了,就坐在老樱树下,看孩子们添灯。那时候,灯里的光会更亮,因为——”他望着她发间的守灯印,“因为我们的光,己经传给了下一代。”

远处传来小桃的笑声:“灵儿姐!小橘!快来吃饺子!阿婆说,饺子里面包了糖画!”

赵灵儿转头望去,小桃和小橘正追着雪地里的小狐狸跑,红绸子在风里飘成火焰。聂母站在廊下,正往锅里下饺子,热气模糊了她的身影,却模糊不了她嘴角的笑。

“风哥。”她轻声说,“你看,这就是我们要守的灯。”

聂风顺着她的手指望去。灯火里,有人添茶,有人递饺,有人追着孩子跑,有人给老人剥蒜。所有的动作都带着温度,所有的温度都化作了光,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罩着聂家堡,罩着南荒境,罩着北境的雪山,罩着所有被守护的人。

“嗯。”他握紧她的手,“这是最亮的星,最暖的光。”

雪落无声,灯影摇曳。

而在更遥远的地方,混沌的残念正蜷缩在星渊深处,望着这人间的灯火,发出最后一声不甘的嘶吼——

它永远不会懂,所谓守护,从来不是消灭黑暗。

是有人愿意为你留一盏灯,有人愿意为你添一把柴,有人愿意用他们的光,把你生命里的雪,都融化成春天。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ahia-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