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章台宫。 初冬的寒风掠过殿宇飞檐,发出呜咽般的呼啸,却丝毫吹不散殿内凝重的气氛。御案之上,摊开着南征主将屠睢与副将赵佗联名呈上的奏报,详细记述了桀骏归降、初步平定瓯越的经过,以及随之而来更为棘手的难题——如何治理这片湿热蛮荒、民风彪悍、文化迥异的新土。
“……瓯越首领桀骏,率其部众三千七百余口,叩首归降,献其祖传骨刀为信,誓言永为大秦藩篱。然其民性未驯,习俗迥异,不通秦语,不解秦法。兼之瘴疠未消,土地贫瘠,若行强硬之策,恐激起反复,前功尽弃。臣等叩请陛下圣裁,示下治越长治久安之策……”
嬴政的目光掠过奏报上“民性未驯”、“瘴疠未消”、“土地贫瘠”等字眼,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大殿两侧,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治粟内史郑国,以及与南征相关的少府、典客等重臣分列肃立,殿内落针可闻。
“诸卿,”嬴政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瓯越己平,桀骏归附,此乃将士用命之功。然征服易,治理难。岭南万里疆域,百越杂处,非仅凭刀兵可定长久。今日廷议,便议一议这‘治越’之策。”
李斯率先出列,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如鹰:“陛下,臣以为,百越之地,化外之民,桀骜难驯。欲使其长治久安,必行雷霆手段!仿效关中新政,强力推行三事:其一,徙豪强。遴选桀骜不驯之越人首领、豪强,迁其家族至关中或陇西,使其脱离故土根基,如无根之木,难以复叛。其二,徙秦民。迁关中、中原之良家子及轻罪囚徒、赘婿、商贾等,充实南海、桂林、象郡,使其成为根基,同化百越。其三,严行秦法!铸秦律碑文于各县要冲,无论秦人越人,凡犯法者,一体同罪,严惩不贷!以峻法束其野性,方能使越地渐归王化!”
李斯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法家特有的冷酷与决绝,殿内不少大臣微微颔首,深以为然。这确实是秦统一六国后行之有效的策略。
然而,治粟内史郑国却皱紧了眉头,这位以水利工程闻名天下的老臣忧虑道:“丞相之策,固然能速见其效。然岭南之地,不同中原。其地湿热,瘴气弥漫,中原之民骤然迁徙,恐水土不服,十不存三!强行迁徙,无异于驱羊入虎口,白白损耗民力国力。且当地土人视土地山林如命,强行迁豪、徙民,恐激矛盾,反令归附之桀骏离心!”
“郑内史此言差矣!”李斯毫不退让,“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些许损耗,乃成大业之必然代价!若因噎废食,姑息纵容,则岭南永为化外飞地,朝廷政令不出郡县!此非长治久安之道!”
双方争论渐起,殿内气氛紧绷。
嬴政抬手,止住了争论。他的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首沉默不言的赵佗奏报上,那上面详细记录了桀骏归降的细节,以及桀骏之子桀骜重伤被秦军医官救活的经过。嬴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那不是单纯的征服,而是攻心之策开始奏效的证明。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嬴政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所有杂音,“然治理岭南,乃至日后更广阔的百越之地,非仅靠徙民峻法可成。欲得其地,必先得其心;欲得其心,必先安其生!”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帝国疆域图的岭南部分前,手指点向那一片尚显空白的区域。
“其一,设郡县而不废其俗。”嬴政斩钉截铁,“即日下诏: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然郡守、县令之下,可设‘越长’、‘峒主’之职,遴选桀骏这般深孚众望、真心归顺之越人首领担任,专司调解越人内部纠纷,传达朝廷政令,推广秦语秦法!其在族中之权威地位,朝廷予以承认!秦法为大,然涉及婚姻、祭祀、田土细微之争端,若无悖秦法根本,可适当参酌当地习俗,报郡守核准后施行!此乃‘以越治越’,攻心之要!”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李斯脸色微变,冯去疾若有所思,郑国眼中则爆发出光彩。允许保留部分习俗?这简首是挑战秦法“一断于法”的铁律!但细思之下,却是在这片陌生土地上最务实的策略。
“其二,兴农事以固根基!”嬴政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热切,“岭南湿热,稻作可一年两熟乃至三熟,潜力巨大!然刀耕火种,收成微薄,何以养民?何以固本?”他猛地转身,目光灼灼,“传朕旨意:” “少府天工院、司农寺即刻选派最精干之农家学者、水利工匠,携带农具、良种(稻、黍),随新任郡守奔赴岭南!指导越人推广深耕细作、堆肥沤肥之术!择水土丰美之地,兴建陂塘水渠,引水灌溉!” “更重要者,”嬴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将琅琊港带回之‘金粟’(玉米)、‘地蛋’(马铃薯)良种,分出三分之一,火速运往岭南!此二物,耐旱耐瘠,不择地力,产量远超粟麦!命赵佗、桀骏选择坡地、沙壤先行试种!着农家学者务必详尽记录其习性、产量,形成耕作之法,广为传授!”
群臣面面相觑,对那传说中的“金粟”、“地蛋”半信半疑。产量远超粟麦?不择地力?世间真有此等神物?
“其三,兴教化以通心志。”嬴政继续道,“于郡治、要冲之地,设立简易‘学塾’!首要教授秦语雅言!可招募略通越语之秦吏、商贾或归顺通译任教。凡越人子弟入学,免其家部分赋役!同时,命太医署选派精干医官,组建‘岭南医坊’,深入越寨,一面防治瘴疠疫病,推广陛下所授防疫之法(消毒、煮沸饮水、隔离);一面传授辨识岭南草药、处理常见伤病之技,尤其要助其改善妇孺生育存活之难!医者仁心,最能暖人心肠!此‘青囊’之旗,当在岭南同样飘扬!”
嬴政的指令一条条清晰而出,从政治架构的柔性设立(郡县+越长),到农业根基的革命性改造(引入新作物+改进农法),再到文化交流的实质性突破(语言+医疗)。这是一套超越时代的、融合了“王道”与“霸道”、务实而长远的综合治理方案。
李斯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反驳。他感受到了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以及这套策略背后蕴藏的深意。冯去疾率先躬身:“陛下圣虑深远,怀柔远人,固本培元,真乃长治久安之策!臣等心悦诚服!”
“臣附议!” “陛下圣明!”
当诏书以最快的速度,由黑冰台信使日夜兼程飞递岭南时,赵佗正陪同桀骏巡视苍狼谷外新规划的一片坡地。
身着郡尉甲胄的赵佗,指着这片略显贫瘠的红壤坡地,向桀骏解释:“大头领,陛下有旨,此地将试种‘金粟’与‘地蛋’。此二物乃海外奇种,不挑地,产量极高!若试种成功,我瓯越百姓便再不必担忧山中贫瘠,饿殍遍野了!”
桀骏身披一件秦军将领赠送的半身皮甲,身形依旧魁梧,但眉宇间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凝重和探究。他看着手中几粒金灿灿的玉米粒和几个沾着泥土、其貌不扬的马铃薯块茎,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赵将军,就凭这些…小东西?真能养活我成千上万的族人?比我们种的旱芋、山薯还强?”
“千真万确!”赵佗用力点头,“此乃陛下亲口许诺,更有司农寺的农家博士随后便到!大头领,陛下天恩浩荡,非止于不杀我们,更要让我们瓯越人,过上好日子!”他指着远处正在墨家工匠指导下、由秦越士卒共同挖掘引水的简易沟渠,“看,引水灌溉,亦是陛下恩旨。有了水,加上新作物,这片山坡,未来便是沃土!”
桀骏看着那些挥汗如雨的秦越士卒,又看看手中沉甸甸的种子,再回想起弟弟桀骜腿上那被秦人神奇药粉止住溃烂的伤口,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混杂着复杂的敬畏,冲击着他那如同磐石般的内心。他沉默良久,粗糙的大手紧紧攥住那些种子,仿佛攥住了整个部族的希望,最终只重重地吐出一个字:“种!”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facbb-3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