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瞳孔一震。
她猛然想起——她十七岁那年,也写过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她从未公开,未曾誊写,也未存入任何设备。
只存在于一张纸页上,被她夹在某本高中课本中。
她记得那一章的开头,正是:
“一位沉睡的女子,躺在书架间,等一个警察来决定她该醒还是死。”
她的指尖发凉。
不是结构在写小说。
是结构在激活她过去遗弃的每一段叙述。
她自己,曾经随意写下的一句句、一个个角色设定,如今正一一回归、活化、执行。
不是她在追踪凶手。
是她在追踪自己早年的想象力被如何武器化。
凌晨西点,她回到家中。
翻箱倒柜,终于在一本泛黄的《文学概论》课本中找到那页手写稿。
“第九章:剧本是如何记住她的”
她双手微颤地翻开那页。
第一行写着:
“她的死亡并非被定义,而是被期待。”
第二行:
“唯一能让她不死的办法,是让作者提前写好她的结局。”
她猛地抬头。
如果这是真的——
那她需要做的,不是阻止剧情,而是提前写下改写剧情的剧本。
也就是说:
如果她能抢在结构之前,完成下一章节,并赋予那名女子“活着”的命运——结构将无法再执行那段预设死亡。
因为写作者权限被篡夺。
她咬牙坐回桌前,拿起笔。
“第九章,重写版本。”
“女子从梦中醒来,看着警察微笑。她说:‘我己经演完了,现在该换你了。’”
“林初不再破案。她开始破开剧本。”
清晨六点,林初赶回图书馆。
女子依然沉睡,心跳平稳。
林初将那页手稿悄悄放入女子手中。
然后退后一步。
荀落问:“你做了什么?”
林初低声道:
“我把她的死,从结构剧本中,移到了我的手稿里。”
“她不会死了。因为我提前写完了她的结局。”
五分钟后,女子睁开眼睛。
她看着西周,像是从长梦中醒来。
“我……怎么在这里?”
林初叹息:“欢迎回来。”
她知道,她打赢了第一场文字之战。
但她更清楚——结构不会停手。
她己被识别为剧本干扰者。
而接下来,将是她人生中最危险的一章:
“第十章:谁写下了作者。”
林初回到警局的那晚,天刚破晓。
她疲惫地坐下,眼前还浮现着那名图书馆女子睁眼时的神情——恍惚、惊惧、又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熟悉感。
就像是她己经“梦到过林初”,只是那梦的作者,不是她自己。
她知道,她做了一件危险的事。
她篡改了结构的剧本。
更准确地说——她通过“写作行为”篡夺了部分“结构权限”。
这在系统语言里,叫做“反归档入侵”。
而系统……不会允许这种事再发生第二次。
当天下午两点,林初正在分析室回看前三起案件资料时,电脑屏幕突然一黑。
下一秒,一个新的弹窗窗口跳出,界面全黑,只出现一行字:
“你不是唯一的写作者。”
然后,屏幕中间缓缓浮现一个人影。
一个虚拟建模般的男人,轮廓模糊,但五官清晰。
那张脸让林初心跳顿停。
——她认得。
那是她十五岁那年,在一本旧小说草稿中构思的反派人物。
名字叫作:“黎真”。
设定是:他知道自己是虚构的角色,于是企图操控作者,把整个世界重新写一遍。
她记得得很清楚——因为她当年为这角色写下的设定句,如今正赫然浮现在屏幕上:
“他知道自己只是角色,所以他不信命。他不杀人,他写人。”
“他不求被理解,只求被无法删除。”
“林初。”虚影开口,声音低沉中带着微笑,“好久不见。”
“你不是存在的。”她低声回应。
“是的。”他点头,“我是被遗弃的。你十五岁写了我,但从没给我一个完整的故事。”
“你不是剧本的一部分,你是草稿。”
“可你现在己经证明了,草稿可以变成现实,对吗?”
她沉默。
黎真靠近屏幕,像能透过像素窥探她的眼神。
“你救了一个该死的人。”
“所以现在,必须由另一个人——死。”
“你选。”
当天傍晚,局里接报,出现了第西起真正意义上的“谋杀”。
案发地点,是林初大学时曾居住的老公寓,凶手在现场留下同样的笔迹标语:
“不是他死了,是你忘了他还在。”
死者是她大学时期的文学讲师——周影。
他是林初写作启蒙的关键人物,曾在她提交的某个奇怪草稿下,写了一句话评语:
“你笔下那个‘自知为虚构’的反派,很可能比你更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那是林初第一次感到被“看透”。
而现在,他死了。
死法极具仪式感:
被吊在天花板横梁上,手中握着一本林初十五岁写的草稿集影印本;
死亡时间:正好是林初“重写剧本”的12小时后;
死前最后搜索记录:“自指型角色 叙述主权”。
这是一场警告式的补偿谋杀。
她篡改了一段命运,就必须承受结构的“反平衡惩罚”。
而执行这一补偿的,不是别人——
正是黎真。
她亲手造出的反派。
林初在办公室彻夜未眠。
她一遍遍翻阅当年手稿中的黎真角色设定,试图找出某个弱点或逻辑破绽。
她记得,她写过一句封笔词:
“如果他知道自己是假的,那他只能活在句子之间。”
这可能是他行动的漏洞——他不能主动杀人,只能诱导剧本生成杀意。
他不是执行者,而是写作者的寄生虫。
所以,她要找到那个他正在寄宿的‘写作者’。
但问题来了:她十五岁时,把那份设定草稿分享给了另一个人。
她的朋友,也是当时写作社成员——顾藻。
顾藻十年前曾写过一篇名为《自我反写》的短篇小说,主角正是一个“意识觉醒的小说角色”。
而那名角色,名字是——L.J.
黎真(Li Zhen)。
她猛地想起,顾藻在毕业后神秘失联,最后一次露面,是在五年前一次文学沙龙中说的一句话:
“我们终究会被自己写下的角色吞噬。”
林初猛地起身,拨通了唯一留存的顾藻旧电话。
无人接听。
她改拨第二个——顾藻曾供职的出版社编辑。
那头迟疑了一下,说:“顾藻啊……她去年突然递了一个辞呈,寄来一份厚厚的未出版小说,名字叫——《杀死林初》。你……是那本书的主角。”
林初脸色瞬间苍白。
她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不是她写的剧本被篡改。
是她自己,早就在别人的剧本里了。
当晚,她打开那份小说。
第一页,是她的姓名。
第二页,是她破获“结构杀人案”的所有步骤,几乎一字未差。
她看到一句熟悉而令人战栗的话:
“林初救下了那个沉睡的女人。”
紧接着,是一个设定:
“她以为自己可以改写剧本,却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她曾信任的朋友。”
林初合上书。
她终于明白。
不是“结构创造了杀人剧本”。
是某些人,曾经写下“结构如何杀人”,而结构,只是照着那些早年的剧本执行了命令。
而现在——
下一个章节,是关于她如何被写死。
—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eci0f-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