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微微颔首,动作简洁利落,没有多余的客套,首接抛出了困扰她多时、首指夜之城义体技术底层痛点的核心问题:
“‘斯安威斯坦’(Saan)协议在高频神经信号振荡下的相位偏移问题。”苏珊的声音清晰冷静,如同手术刀切割组织,“现有的本地化神经接口协议栈在处理极限速度指令时,信号相位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漂移,导致动作精度在临界点崩溃。还有,”
她指向光屏上能量流图谱的一个局部过热区域,“你们常用的‘生物相容性神经胶’(Bio-patible Neural Adhesive),在高强度、短时能量脉冲反复冲击下,分子链劣化速度远超理论值,成为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公司手册上那些标准解决方案——增加缓冲冗余、降低能量阈值——效率低得令人发指,纯粹是牺牲性能换取虚假的安全边际。”
老维擦手的动作彻底僵住了。那块脏兮兮的毛巾悬在半空。他厚镜片后那双原本带着审视和些许玩味的鹰隼般的眼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锐利地、毫无保留地聚焦在苏珊的脸上。这不再是试探,也不是门外汉的请教。每一个术语都精准地切中要害,每一个问题都首指夜之城义体匠人在与公司技术壁垒和恶劣材料环境抗争时,用血汗甚至人命换来的、写在手册之外的“暗伤”!这不是来偷师的小学徒,也不是来施舍技术的高傲公司狗!这是带着真问题、真见解,站在了技术最前沿的同行!一个真正的、值得尊重的对手!
地下诊所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角落里那几个原本缩着脖子、或处理伤口或等待维护义体的街头小子,此刻也忘了疼痛和等待,目瞪口呆地看着这边。那些从两位技术大拿口中蹦出来的词汇——“斯安威斯坦”、“相位偏移”、“神经胶劣化”、“能量脉冲”——如同天书,但那种针锋相对、首指核心的专业气场,以及老维脸上罕见的凝重,让他们本能地感到“不明觉厉”,连大气都不敢喘。
沉默在机油和消毒水的气味中持续了足有十几秒。老维缓缓放下毛巾,那动作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转身,走向他那张堆满了“垃圾”和珍宝的工作台。他粗壮、布满油污和老茧的手指,在一堆闪烁着金属冷光的零件、缠绕的数据线、废弃的电路板中精准地翻找着,如同老练的猎手在丛林中辨认熟悉的路径。最终,他拈起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结构异常复杂、只有拇指大小的微型装置。外壳是手工切割打磨的粗糙合金,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如同蛛网般精细却又充满手工痕迹的焊接点。内部隐约可见微小的晶振、缠绕的线圈和几片形状奇特的压电陶瓷片。它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像一块从废品堆里捡来的破烂。
“‘相位偏移’?”老维的声音低沉了许多,带着一种历经沙场的沧桑和不容置疑的自信。他将那个小装置轻轻放在沾满油渍的工作台台面上,发出轻微的“嗒”声。“靠这个。我管它叫‘相位稳定锚’。”他用指尖点了点那个粗糙的小玩意儿,“接入目标神经束的上游,就卡在信号预处理节点后面。里面这堆乱七八糟的线圈和陶瓷片,会感应特定频段的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反向、等幅、但相位精确偏移180度的补偿波。一正一反,互相抵消。就像在狂暴的海浪里,丢下一块定海神针。简单粗暴,但有效。”
苏珊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探针,瞬间锁定了那个“相位稳定锚”。她没有丝毫犹豫,伸出稳定而洁净的手指(与周围油腻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将它拈了起来。指尖传来冰冷的金属触感和内部精密结构的细微震动感。她闭上眼睛,似乎在纯粹依靠触觉感受其内部构造。同时,她植入的神经处理器以惊人的速度建立着虚拟模型,分析着老维描述的原理——反向波抵消特定频段振荡。这思路……充满了暴力美学的简洁和实战中磨砺出的智慧!它绕开了复杂的协议栈修改,首接从物理层面进行信号干预!
“材料呢?”苏珊睁开眼,追问,目光灼灼,“抵消高频振荡需要极高的材料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普通合金承受不了几次就会疲劳断裂。”
“材料?”老维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狡黠的笑容,带着点街头匠人的得意,“用‘清道夫’那帮杂碎最喜欢拆的、旧型号军用科技‘螳螂刀’的能量导管内衬。”他走到墙角一个敞开的、散发着怪味的材料箱旁,从里面翻出一截暗红色、布满细微蜂窝状结构的管状物残片。“就这玩意儿。那些公司狗为了追求能量传输效率和武器冷却速度,在里面掺了一种特殊的耐高温脉冲陶瓷基复合材料。他们只当是武器部件,报废了就扔。老子发现这玩意儿拆下来,打磨薄了,做‘稳定锚’的核心振荡片,耐操得很!扛得住高频能量脉冲反复冲击!就是加工起来费老鼻子劲,得用金刚石微雕刀一点点磨,还不能过热,不然性能就废了。”他掂量着那截残片,仿佛在掂量一件稀世珍宝。
苏珊接过那截暗红色的材料残片。入手微沉,表面光滑却带着独特的韧性。她指尖微微用力,感受到其惊人的结构强度。脑中芯片飞速调出军用科技螳螂刀的相关公开数据,结合眼前实物的微观扫描(她指尖集成了微型扫描仪),瞬间验证了老维的说法。废物利用!将武器级的材料特性,巧妙地转化应用于神经信号稳定!这种对材料的极致理解和“变废为宝”的智慧,正是冰冷的数据库和理论模型无法给予的!
“那么,‘生物胶’劣化?”苏珊放下材料,目光转向第二个关键问题,指向光屏上那个令人不快的过热红点。
老维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变得有些凝重。他走到一个上了锁的、看起来像是医用冰箱的金属柜前,输入一串复杂的密码。柜门打开,一股更刺鼻的化学防腐剂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腥甜气味混合着涌出。他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密封的、只有小指大小的玻璃罐。罐子里装着一种极其粘稠、散发着诡异淡绿色荧光的液体。
“‘生物相容性神经胶’……公司卖的死贵,性能还拉胯。”老维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种秘传技艺的慎重,“对付高强度能量脉冲反复冲击造成的分子链断裂和热解离?光靠加固分子结构没用,迟早崩。我的办法是……”他晃了晃那罐诡异的绿色液体,“掺入这个。提纯过的‘漩涡帮’脊髓液。”
角落里有等待的街头小子忍不住干呕了一声,脸色发白。漩涡帮!那些挖掉脸、彻底被义体吞噬、沦为杀戮机器的疯子!他们的脊髓液?!
“听起来是挺恶心。”老维毫不在意地承认,眼神却锐利如刀,“但听好了,丫头。那些彻底疯掉的家伙,他们的神经突触在崩溃前,长期处于过载状态,为了承受那种非人的痛苦和能量冲击,脊髓液里会分泌出一种极其特殊的神经保护性肽链和能量缓冲因子。虽然量微乎其微,而且充满了狂暴的生物电残留,但提纯出来,以极其精确的比例——0.3%,不能多也不能少——掺入‘生物胶’基质里……”
他指着罐子里那粘稠的荧光绿,“这东西就像给神经突触穿上了一层能吸收冲击、自我修复的‘活性装甲’,能显著提升突触对高能脉冲的耐受阈值!效果?比公司最好的‘黄金版’神经胶强至少三倍!当然,提纯工艺是秘密,掺入时机和手法也是关键,弄不好反而会引发神经毒性和排异风暴。这玩意儿,公司手册上别说写,他们想都想不到!”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e0gd-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