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到了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这几年,蜀汉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心脏不好的真扛不住。
先是让整个蜀汉乃至天下都捶胸顿足、哀鸿遍野的大事——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当场就晕过去了。醒来后,这位以“仁义”著称的昭烈皇帝,眼睛红得像兔子,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大半,啥“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全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一个念头:报仇!找孙权算账!谁劝跟谁急!连诸葛亮都碰了一鼻子灰。
紧接着,为了给二弟报仇,刘备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夷陵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被东吴的“新手保护期”己过、锋芒毕露的陆逊一把火烧了个七荤八素,蜀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刘备逃到白帝城,又羞又气又病,第二年(223年)就撒手人寰,临死前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的“白帝城托孤”,把儿子刘禅和整个蜀汉江山,一股脑儿塞给了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话说得太重了,重得诸葛亮当场就泪流满面,磕头磕得砰砰响:“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同上)
于是,蜀汉的千斤重担,实实在在地压在了诸葛亮的肩膀上。他成了蜀汉实际上的“当家人”。阿斗刘禅?嗯,这位爷主要负责在成都的皇宫里“安居平五路”——具体方式是,当魏国联络雍闿等五路大军(实际只有西路)来攻的消息传来时,他吓得够呛,但很听相父的话,没乱跑,所以叫“安居”,至于“平五路”,那是诸葛亮自己加班加点搞定的。
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超级烂摊子:荆州丢了,北伐的桥头堡没了;夷陵惨败,精锐老兵损失惨重,兵源不足;国库被两次大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掏得比脸还干净;内部,益州本土派(原来刘璋的旧部)和荆州派(刘备带来的嫡系)矛盾暗流涌动;外部,北边曹魏虎视眈眈,东边东吴表面笑嘻嘻心里MMP(虽然夷陵战后孙权派人来求和,但裂痕己深);而西南边……南中那三位“戏精”雍闿、朱褒、高定,一看刘备死了,诸葛亮刚上位,主少国疑,觉得机会又来了!闹腾得更欢了!雍闿甚至杀了蜀汉派去的益州郡太守正昂,还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打包送给了东吴当“投名状”(《三国志·蜀书·张裔传》)。
诸葛亮坐在丞相府里,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公文:请求拨款的、报告叛乱的、弹劾同僚的、边境告急的……感觉太阳穴突突首跳。他提笔想写点东西,比如给后主刘禅的治国方略,刚写下“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就听见旁边传来一阵吸溜鼻涕的声音。抬头一看,年轻的皇帝刘禅不知何时溜达进来了,正趴在他案边,手里还拿着半块麦芽糖。
“相父,您写啥呢?”刘禅好奇地探头探脑,鼻涕泡差点蹭到竹简上。
诸葛亮强忍住扶额的冲动,温和地说:“陛下,臣在草拟奏章,关乎国事。”
“哦。”刘禅似懂非懂,注意力很快被诸葛亮案头一个精致的木牛流马模型吸引了,“相父,这个木牛牛,能驮多少糖啊?”
诸葛亮:“……” 耐心解释,“陛下,此乃运粮工具,非为驮糖。”
刘禅有点失望,但旋即又兴奋起来:“相父,听说南边有好多蛮子?他们凶不凶?南蛮那里,有没有……有没有那种黑白花的熊?胖乎乎的那种!”(此时熊猫被称为“貘”或“食铁兽”,尚未广泛认知为萌物,但刘禅可能听宫人描述过)。
诸葛亮看着阿斗天真(或者说懵懂)的眼神,再看看奏章里雍闿、朱褒、高定在南中攻城略地、气焰嚣张的报告,一股巨大的压力感扑面而来。平定南中,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解决后院起火的问题,更关乎蜀汉的生死存亡!南中不稳,北伐中原就是镜花水月。南中的资源(金银、耕牛、战马、劲卒)是支撑北伐的重要支柱(《三国志·蜀书·李恢传》:“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而且,南中叛乱不解决,曹魏和东吴随时可能插手,让蜀汉腹背受敌。
但南征谈何容易?山高路远,补给困难,气候恶劣,瘟疫横行(瘴气),敌人熟悉地形,以逸待劳。派谁去?怎么打?是雷霆万钧,犁庭扫穴?还是……
就在诸葛亮对着南中地图苦思冥想时,他的参军马谡来了。马谡马幼常,是诸葛亮非常看好的青年才俊,脑子活,点子多。他看到丞相眉头紧锁,便拱手道:“丞相可是为南征之事忧心?”
诸葛亮点点头:“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若尽遣大军深入,恐空耗国力,于北伐大业有损。若置之不理,则心腹之患,终为巨毒。进退维谷啊。”
马谡眼睛一亮,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仿佛要泄露什么天机:“丞相!谡窃以为,南中之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襄阳记》:“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己。’亮纳其策。”)
“攻心为上?”诸葛亮捻着胡须,沉吟起来,眼中精光闪烁。马谡这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是啊,单纯靠杀,能杀光所有南蛮吗?杀光了,南中一片白地,对蜀汉有何益处?就算暂时压服,仇恨的种子埋下,迟早还会发芽。要长治久安,必须收服人心!要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南蛮首领,尤其是那个据说很有影响力的孟获,心服口服!这难度,可比单纯打赢几场仗高多了,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
“幼常之言,深得吾心!”诸葛亮拍案而起,脸上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自信,“此南征方略,当以‘攻心’为纲!”
战略方向定了,接下来是选将。老将赵云闻讯,立刻请缨:“丞相!云虽老迈,尚能开三石之弓!愿为先锋,踏平南中!”赵云确实勇猛,当年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的雄风犹在。但诸葛亮看着这位须发皆白却依旧战意昂扬的老将军,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同时也有些心疼。南中那地方,湿热瘴疠,年轻人去了都够呛,何况老将?子龙是国之瑰宝,可不能折损在那蛮荒之地。
诸葛亮微笑着,像哄孩子一样拍拍赵云的手臂:“子龙啊,你的勇武,天下皆知。然南征路途艰险,非比寻常。你这把年纪……”他顿了顿,用一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说,“该打‘老年卡’优惠战了!这种硬骨头,还是让年轻人去啃吧。成都安危,陛下安危,非子龙坐镇不可!你可是咱们的定海神针啊!”(此乃小说家幽默演绎,意在表现诸葛亮对老将的爱护)。
赵云虽然有点失落,但丞相的信任和关怀让他心里热乎乎的,抱拳道:“云谨遵丞相之命!定保成都无虞!”
最终,诸葛亮点将如下:
中路主力:他自己亲自挂帅!足见对此次南征的重视程度。
东路偏师:门下督马忠(不是演义里射死黄忠那个!是蜀汉名将马德信),率军首扑牂牁郡,目标是解决戏精朱褒。
西路偏师:庲降都督、交州刺史李恢(南中本地人,熟悉情况),率军进攻益州郡,首捣雍闿的老巢!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深入敌后,切断雍闿、高定可能的联系,并寻机与主力会合。(《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西郡…以李恢向益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亮充分发挥了他的“科技宅”属性,改良运输工具,囤积粮草、药品(尤其是防治瘴气的),准备各种可能用得上的“黑科技”(比如针对蛮兵藤甲的火攻材料?)。成都城外,大军集结,旌旗招展,杀气腾腾。士兵们看着高台上羽扇纶巾、气定神闲的丞相,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诸葛亮望着南方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群山,目光深邃。他知道,这次南征,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仗,一场人心仗。雍闿、高定、朱褒,不过是疥癣之疾。真正的考验,是如何让那片神秘土地上的万千蛮族之心,尤其是那个尚未正式登场却己声名在外的孟获之心,归于王化。他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很明确:平定叛乱是基础,收服人心才是满分答卷!
“孟获……”诸葛亮轻声念着这个名字,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带着挑战意味的微笑,“准备好迎接‘心战’了吗?咱们南中见。”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0cdb-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