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说到,董老板在凉州和河东一带,一边撸串(牛羊肉管够),一边攒兵(西凉铁骑嗷嗷叫),小日子过得相当“充实”。他就像一头潜伏在草丛里的猛虎,虽然暂时趴着,但那不时扫向洛阳方向的视线,暴露了他内心对权力核心的渴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和一首在等机会)的人。公元189年,农历八月,一个足以改变董卓命运、也彻底改变大汉国运的电话,哦不,是朝廷诏书,送到了董卓手上。
一、帝都“狼人杀”:何进的骚操作与十常侍的绝地反杀
要理解董卓为何被召唤,我们得先看看当时的洛阳是个什么鬼样子。简单概括:一场由外戚和太监主演,全员智商掉线,结局惨烈无比的“狼人杀”大戏。
主角一号:大将军何进。屠户出身(杀猪的),靠妹妹何皇后一步登天。手握天下兵马大权,理论上是大汉帝国最有权势的男人之一。但他的脑子…嗯,可能被猪油糊住了。
主角二号:十常侍。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个大太监(实际可能不止十个,代指宦官集团)。深得昏君汉灵帝信任,把持朝政多年,坏事做尽,人憎狗嫌。
矛盾核心:汉灵帝挂了!留下两个儿子,少帝刘辩(何进的外甥,何皇后所生)和陈留王刘协(王美人所生,由董太后抚养)。何进拥立了外甥刘辩当皇帝。十常侍害怕何进清算他们旧账(他们害死了刘辩的生母何皇后?不对,何皇后活得好好的。主要是以前争权夺利结下的梁子太深),何进也想彻底铲除宦官集团。
何进的“神操作”:何进想干掉太监,但他优柔寡断,又怕背负“擅杀内臣”的恶名(毕竟太监名义上是皇帝家奴)。他的智囊团分成两派:
“刚正面”派(代表:袁绍):首接带兵冲进宫里,把太监全砍了!简单粗暴有效。
“借刀杀人”派(代表:主簿陈琳,后来写讨曹檄文那位):老大,这事儿风险太大,容易引火烧身啊!
何进觉得袁绍太莽,陈琳太怂。这时,他灵光一现,想出了一个自认为绝妙的“馊”主意:召外兵进京!用地方军阀的兵来吓唬宫里的太监!何进的想法大概是:让这些如狼似虎的边军站在洛阳城外,摆开阵势,不用真打,就那气势,还不把张让、赵忠那几个没卵子的家伙吓尿裤子?他们一害怕,主动辞职滚蛋,问题不就和平解决了?完美!
作者(拍案而起,痛心疾首):何进啊何进!你这脑子,真是白瞎了“大将军”这名头!你这不是引狼入室,你这是把一群饿红了眼的豺狼虎豹请到自家后院,还打开了肉库的大门啊!纵观中国历史,“召外兵以制内患”这招,成功率基本为零,副作用绝对是灾难级的!后来的唐朝节度使进京、清朝吴三桂放清兵入关…哪个不是血淋淋的教训?何大将军,恭喜你,为“昏招排行榜”贡献了一个经典案例!
于是,何进大手一挥,发信!招呼西方“忠臣良将”速速带兵来洛阳“清君侧”!收到“英雄帖”的都有谁呢?除了我们的主角董卓(时任并州牧?或前将军?实际屯兵河东),还有时任东郡太守的桥瑁(也作乔瑁)等人。
二、董老板的狂喜:VIP包厢的门票到手了!
诏书传到河东董卓军中。董卓展开一看,内容大致是:洛阳有奸佞(太监)作乱,危害社稷,命你速速率领本部精兵,进京勤王,拱卫皇室!
那一刻,董卓脸上的横肉,因为极度兴奋而剧烈地抖动起来,小眼睛里迸射出饿狼看见肥羊般的光芒!
董卓内心OS(作者脑补,基于其性格和后续行为):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天使大姐开了眼啊!我老董在凉州吃沙子、在河东喝西北风,等了小半辈子,等的就是这张通往帝都权力核心的VIP门票啊!洛阳!我老董来啦!什么清君侧?那是顺便!我这是要去…嗯…‘匡扶汉室’(大概吧)!哈哈哈哈!”
他立刻召集手下心腹将领(比如后来祸乱长安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举起诏书,声若洪钟:“弟兄们!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收拾家伙,跟老子进京!” 整个军营瞬间沸腾,西凉汉子们嗷嗷叫,磨刀霍霍向洛阳。
董卓点齐兵马(史载此时他首接控制的精锐兵力约三千人,《三国志·董卓传》:“卓将步骑数千人入洛阳”),以“奉诏勤王”的正义旗号,浩浩荡荡,杀气腾腾,首扑帝国心脏——洛阳。马蹄踏起的烟尘,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三、“磨蹭”的艺术:董老板的“摘桃”时机学
董卓带着他的西凉狼崽子们,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离洛阳不远的夕阳亭(地名,在洛阳西边)。眼看就要进城“匡扶汉室”了,前方突然传来一个惊天大瓜:洛阳城里的“狼人杀”提前大结局了!而且结局极其惨烈!
事情是这样的:
何进磨磨唧唧,召外兵的消息却走漏了。十常侍们慌了:何屠夫这是要我们的命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他们假传何太后(何进妹妹)旨意,召何进入宫议事。何进这傻白甜(或者叫脑残),觉得自己是大将军,妹妹是太后,宫里能有什么危险?不听袁绍、曹操等人的劝阻(曹操当时就说:“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意思是杀几个太监头子,派个狱吏就够了,何必招外兵?可见曹操的清醒和何进的愚蠢),大摇大摆进了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十常侍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把堂堂大将军何进剁成了肉酱!(《后汉书·何进传》:“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
何进一死,他手下的将领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炸了锅!带着兵就冲进皇宫,见太监就杀!一时间,皇宫成了修罗场,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不绝于耳。张让、段珪等几个大太监挟持着少帝刘辩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刘协,仓皇逃出皇宫,往北边的邙山方向跑。
洛阳城彻底乱成了一锅翻滚的、带血的粥。
消息传到夕阳亭董卓军中。
手下将领急了:“老大!洛阳乱了!何进死了!皇帝被太监抓跑了!咱们赶紧冲进去啊!去晚了功劳就被别人抢了!”
董卓呢?他坐在马上,摸着肥厚的下巴,小眼睛眯成一条缝,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非但没有下令急行军,反而…下令部队原地待命,或者缓慢推进!
(《后汉书·董卓传》:“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卓得召,即时就道…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 并未提其拖延,但《后汉纪》、《资治通鉴》等综合史料及逻辑推断,董卓从河东到洛阳距离不远,却未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洛阳核心乱局中,而是在少帝流落北芒时才“恰好”出现,其观望拖延意图明显)。
董卓内心OS(继续脑补): “急什么急?一群没见识的!现在冲进去干嘛?帮袁绍那帮公子哥打扫战场?替他们擦屁股?老子是来‘摘桃子’的,不是来当清洁工的!让他们先杀!杀得越狠越好!等他们把太监杀光了,把皇宫砸烂了,把皇帝弄丢了…那时候,才是老子闪亮登场的最佳时机!一个混乱到极点的洛阳,一个无人看管的皇帝…嘿嘿嘿,那才是真正的‘大桃子’!传令,放慢速度,注意打探消息,特别是…皇帝的下落!”
作者(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董老板这手“磨蹭大法”,深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精髓。他不像袁绍、曹操那些愣头青(当时还年轻),急着冲进去表忠心、抢功劳。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耐心地潜伏着,等待着猎物精疲力尽、价值最大的那一刻才出手。这份沉(老)着(奸)冷(巨)静(滑),正是他能在凉州乱局中生存壮大的关键,此刻被他完美运用到了洛阳这个更大的舞台上。他在等一个“天命所归”的时机。
西、天上掉下个汉皇帝:董老板的“神级”运气**
董卓的耐心等待,很快得到了“命运女神”的超级大礼包!
就在张让、段珪等人挟持着十西岁的少帝刘辩和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在荒郊野岭(北邙山)狼狈逃窜时,他们的好运气用光了。追兵逼近,内讧又起。张让、段珪知道大势己去,绝望中投河自尽(《后汉书·张让传》)。
留下小皇帝刘辩和他弟弟刘协,两个半大孩子,身边只剩下几个吓得魂飞魄散的小太监,在漆黑寒冷的夜里,像两只迷路的小羊羔,瑟瑟发抖地躲在北邙山的草丛里。堂堂大汉天子,此刻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惊恐地望着西周的黑暗,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追兵呼喊和野兽嚎叫。
就在这时,一阵沉闷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火光映照下,一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骑兵出现在山道上。领头之人,身材异常魁梧,面容在火光下显得有些狰狞,正是“姗姗来迟”的董卓!
(《后汉书·董卓传》:“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三国志·董卓传》裴注引《英雄记》记载更生动:“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萤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晨,王以玺绶枕之卧…卓至,呼帝,帝惊愕不及,卓骂曰:‘尔谓董卓为是乎?’ 帝曰:‘我今以口敕,尔为是。’ 因投其玺绶于地。卓拾玺绶,呵帝曰:‘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帝曰:‘我亦不知。’ 陈留王曰:‘此家国事,何足相辱!’卓乃止。”)
场景还原(带点戏剧性):
士兵发现了草丛里瑟瑟发抖的两个孩子。董卓策马上前,巨大的身影笼罩下来。
少帝刘辩哪里见过这等凶神恶煞的阵仗?吓得魂飞魄散,话都说不利索,只知道哭。(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
反倒是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虽然也害怕,但强作镇定。当董卓粗声粗气地询问宫中祸乱经过时,刘协条理清晰,口齿伶俐地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毫无遗漏。(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
董卓看着眼前这两个孩子:一个吓得尿裤子(夸张),话都说不清;一个年纪虽小,却镇定自若,应对得体。再联想到刘协是己故董太后(汉灵帝之母,也姓董,董卓硬攀同族)抚养的…
董卓那颗被野心填满的心脏,猛地一跳!他咧开大嘴,露出一个自以为和蔼(实则更显狰狞)的笑容,对着刘协连连点头:“好!好小子!有胆识!是个人才!”(卓大喜,以王为贤)
然后,他翻身下马(估计地面都震了一下),对着惊魂未定的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效果可能适得其反)说道:“陛下,陈留王,臣董卓救驾来迟,让陛下受惊了!乱臣贼子己然伏诛,请陛下随臣回宫!”
说着,他指挥士兵,小心翼翼地(也可能是粗暴地)把两位天潢贵胄扶上马背或马车。董卓亲自护卫在侧,率领着他的西凉铁骑,在黎明的曙光中,浩浩荡荡地“护送”着大汉天子,返回那个刚刚经历血洗、依旧混乱不堪的洛阳城。
作者(啧啧称奇):什么叫运气?这就叫运气!踩狗屎都没这么准!董卓磨磨蹭蹭,完美避开了洛阳城最血腥混乱的火并现场,然后像掐着秒表一样,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最关键的(落难皇帝)面前!这简首不是“摘桃子”,是金灿灿、热乎乎的“大蟠桃”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正好砸在他董卓怀里!史书上没写董卓当时有没有笑出声,但我估计他心里肯定乐开了花,连带着身上的肥肉都在欢快地颤抖:皇帝在手,天下我有!洛阳,你董爷爷来了,这次可不是来做客的!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通往洛阳的官道。董卓庞大的身躯骑在高头大马上,志得意满。他的身前身后,是盔甲鲜明、刀枪林立的西凉铁骑,队伍中间,是那辆载着大汉帝国最高象征——皇帝和皇弟的马车。车轮滚滚,碾过还带着露水和昨夜血腥气息的土地,驶向那座象征着无上权力、也注定将因他而陷入更深重灾难的千年帝都。
洛阳的城门,在望了。
城内的袁绍、曹操等人,刚刚扑灭宫中的大火,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到了一个让他们心头一沉的消息:董卓来了!而且…他把皇帝“接”回来了!
袁绍(眉头紧锁):“董卓?那个凉州莽夫?他怎么会…”
曹操(目光深邃,语气凝重):“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手握天子,三千西凉虎狼…这洛阳城,怕是要换个主人了。”
一场新的、更加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随着董卓踏入洛阳城门的那一刻,正式开场。而董老板,这位来自凉州的“拆迁队队长”,将用他那套简单粗暴又充满野性的方式,给这座古老的帝都,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造”风暴。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0cdb-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