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七月,酷暑笼罩着中原大地。在经历了白马、延津的挫败后,袁绍终于亲率他的十余万主力大军(虽折损颜良文丑及部分骑兵,但主力步兵集团尚在,兵力仍远胜曹操),进抵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依托沙堆(一种土丘地形)安营扎寨,东西连绵数十里!旌旗蔽日,刀枪如林,鼓角相闻,声势浩大。一场决定中国北方归属的战略决战,在这片并不算广阔的区域,正式进入相持阶段。
曹操方面,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史载“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虽有争议,但远少于袁绍是事实)。他依托预先构筑的坚固营垒和防御工事(深沟高垒),在官渡南面扎下大营,与袁绍隔营对峙。曹操深知,硬拼是死路一条,他必须利用防御优势,拖住袁绍,寻找战机,同时发挥自己“技术流”的微操特长。
袁绍的“氪金”三板斧:
面对曹操的乌龟壳,财大气粗的袁绍祭出了他的“氪金”战术,试图用资源碾压砸开曹营:
1. 土山箭雨(人海堆塔流):袁绍命令士兵在曹营外围堆筑土山(比曹营的壁垒还高),在土山上建造高橹(带防护的箭楼)。然后让大批弓弩手登上高橹,日夜不停地向曹营箭!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曹营士兵走路都得顶着盾牌(“营中蒙楯而行”),连上厕所都提心吊胆。(《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众大惧。”) 这是典型的利用兵力优势进行火力覆盖。
2. 地道奇袭(土拨鼠攻势):一计不成,袁绍又生一计。他命令士兵挖掘地道,试图从地下首接挖进曹营中心,搞中心开花!(《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射营中…复为地道…”) 这招他在打公孙瓒时用过,效果不错。
3. 霹雳车轰击(氪金装备流):为了对付曹营的瞭望楼和箭塔,袁绍还祭出了当时的高科技攻城武器——霹雳车(一种大型抛石机)!巨石呼啸着砸向曹营,摧毁了不少工事。(《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绍…起土山地道…乃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这里记载是曹操发明了霹雳车反击,但袁绍方面很可能也使用了类似器械,双方有技术交流或各自研发。)
曹操的“技术流”拆招:
面对袁绍的“氪金”三板斧,曹操展现了其“技术流肝帝”的微操能力:
1. 反制土山:针对袁绍的土山箭楼,曹操命工匠连夜赶制出一种带轮子的“霹雳车”(投石机)!这种车结构巧妙,能抛射巨大的石块。曹军士兵操作霹雳车,精准地轰击袁绍的土山和高橹!巨石呼啸而至,将袁军的箭楼砸得粉碎,弓弩手死伤惨重!(《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袁绍的“火力覆盖”计划破产。
2. 破解地道:对付袁绍的地道,曹操命人在营内挖掘长而深的横向壕沟。袁军的地道挖着挖着就挖进了曹军的壕沟里,暴露无遗!曹军士兵守在壕沟边,出来一个杀一个,出来一队杀一队!袁绍的“土拨鼠”们损失惨重,地道战术也宣告失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
3. 弩炮反制:对于袁绍的霹雳车(如果袁军使用了),曹操则用更精准的强弩进行反制,狙杀其操作手,或利用工事规避。
后勤战与心理战:
除了正面攻防,双方的后勤补给线和心理战也打得异常激烈:
袁绍的粮道:袁绍的粮草主要从河北通过黄河水道或陆路运来,路途较长。曹操深知断粮的重要性,不断派出精锐骑兵(如曹仁、史涣、徐晃等),在汝南、颍川一带活动,袭击袁绍的运粮队,骚扰其后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遣曹仁将骑击绍别将於汝南…又遣史涣、曹仁击眭固…徐晃击绍运车…”) 虽然无法完全切断,但给袁绍后勤造成了很大压力。
曹操的粮荒:曹操的日子更难过。他地盘小,又处在战争前线,后勤压力极大。官渡相持数月,曹军粮草将尽,士兵疲惫不堪,百姓负担沉重,不堪重负,叛逃到袁绍那边的人越来越多。(《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是时…诸郡多叛应绍。”) 曹操甚至写信给留守许都的荀彧,商量要不要退兵回许都。荀彧回信力劝坚持,认为此时退兵必败,坚持就有转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许攸献策与袁绍的“疑心病”:就在曹操内外交困、几近绝望之际,袁绍阵营内部发生了一件改变战局的大事!袁绍的重要谋士许攸(此人贪财,且家人犯法被留守邺城的审配抓了),因不满袁绍,又担心家人,连夜叛逃,投奔了曹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怒,遂奔太祖。”)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鞋子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公闻攸来,跣出迎之…”) 两人密谈。许攸给曹操送上了一份价值连城的“投名状”——袁绍的致命情报!
袁军粮草虚实:许攸透露,袁绍的军粮辎重,全部囤积在距离官渡前线仅西十里的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由大将淳于琼率领万余兵力守卫。
守卫弱点:淳于琼此人骄傲自大,嗜酒如命,防备松懈!而且袁绍自恃兵力强大,认为曹操不敢远离营垒出击,对乌巢的防守并非固若金汤。
许攸献上毒计:“主公!袁绍的粮草全在乌巢,守备不严!您只需挑选精锐,轻兵简从,伪装成袁军(比如打着蒋奇的旗号),连夜奔袭乌巢,烧其粮草!不出三日,袁绍百万大军,不战自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己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这是足以扭转乾坤的天赐良机!然而,曹操营中诸将几乎都不相信许攸(叛徒嘛),怀疑是袁绍的诈降计。(《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左右疑之。”) 只有荀攸、贾诩力劝曹操采纳!(《三国志·魏书·荀攸传》:“攸与贾诩劝太祖。”) 曹操展现了他作为枭雄的决断力!他力排众议,决定赌一把!他留下曹洪、荀攸守营(并严令死守,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得出战),自己亲率五千步骑混合的精锐(步兵为主,利于隐蔽和攻坚),打着袁军将领蒋奇的旗号,人衔枚,马缚口,每人抱一捆柴火,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出营,向着东北方向的乌巢,急行军而去!
袁绍的“神操作”:
当夜袭乌巢的行动展开时,袁绍在官渡大营的反应,堪称“迷惑行为大赏”的教科书:
错误情报与错误决策:袁绍很快接到报告:曹操派出一支部队,打着蒋奇旗号,往东北方向去了。谋士们判断不一。此时,被边缘化的沮授再次站出来,强烈建议:“主公!乌巢乃我军命脉!必须立刻派重兵救援淳于琼!”(《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於表,以断曹公之钞。’” 建议派蒋奇在外围策应乌巢)。但郭图再次唱反调:“主公!曹操主力倾巢而出偷袭乌巢,他的大营必然空虚!这正是天赐良机!我们应该集中主力,猛攻曹操大营!只要拿下官渡大营,曹操就完蛋了!乌巢那边,派点轻骑兵去救就行了!”(《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纪》:“…郭图曰:‘…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袁绍的“选择困难症”晚期:袁绍又双叒叕纠结了!他觉得郭图说的“围魏救赵”很有道理,攻破曹营似乎更是一劳永逸。但又觉得沮授说的也有点道理,乌巢确实重要。最终,他做出了一个灾难性的折中决定:
1. 派轻骑救乌巢:只派小股轻骑兵(由大将蒋奇率领)去救援乌巢。这点兵力,面对曹操的五千精锐,简首是杯水车薪。
2. 派重兵攻曹营:命令大将张郃、高览率领主力精锐,猛攻曹操的官渡大营!他认为只要拿下大营,曹操就无家可归了。
袁绍的如意算盘是:用主力攻破曹营(解决根本),用偏师救乌巢(聊胜于无)。结果,两头都落空了!他的“神操作”,首接将胜利拱手送给了曹操。而乌巢的熊熊大火,即将点燃袁绍霸业的终章。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d0cdb-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