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吸收华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吸收华侨

 

许粟曾在斯瓦打下来过两架飞机。

虽然是偷袭,但却是切切实实的战果。

国军后方机关的运转效率慢的惊人,许粟都在前线和鬼子打的你死我活了。申请军功的手续才刚刚走完。

许粟当时己经将功劳让给前来巡查的军法官了,他又交易给谁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既然军功己经申请了下来,许粟还活着,封口费还是给的。

一架赏银五万大洋,两架十万。领功劳的人求得是个升官,少拿点,三万。军法官做买卖的,求的就是个钱财,拿了六万。等到了许粟手里,还有一万大洋。

这不少了,这可不是法币,大洋在缅甸也是硬通货。

许粟本来准备购买些好酒好肉,收买点人心。

当他上街采买物资的时候,却发现前线退下来的溃兵正在沿着店铺乞讨。

国府的事情总是这么糟糕。

在历史的长河中,远征军逃兵在缅甸和印度的土地上组成了黑帮,他们的势力逐渐壮大,甚至一度成为了英美殖民者剥削华人华侨的得力工具。然而,许粟却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这些人目前尚未形成强大的气候。

他心中暗自思忖:“既然如此,我何不趁机将其中的技术兵种收拢起来呢?”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在他脑海里环绕不去。

这些技术兵种掌握着关键的技能和知识,如果能够将他们纳入自己的队伍,不仅可以增强后勤部队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反攻中,自己将会拥有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

想到这里,许粟毫不犹豫地决定付诸行动。他马不停蹄地赶回营地,立刻竖起了招兵旗。

“团长,不好了。”林译急急忙忙地敲着许粟的大门。

许粟正午休呢,被吵醒后迷迷糊糊地就吼了一声:“吵什么吵?催命啊。”

他咣当一声把门拉开,刚要开骂。见是林译,一下子清醒了:“怎么了?鬼子的情报有更新?他们到哪了?”

“上次通报的情报是他们还在进攻垒固。”林译一听许粟的问话,从怀里取出记录情报的小本子翻了翻回答道。

不对,自己是来说事的。林译把小本子放回怀里,急忙对许粟说道:“团长,你不是让我们发布征兵布告吗?现在报名的人来了,人数太多了。”

听到不是鬼子动向,许粟就失去了兴趣:“招兵的事不是交给你办了吗?人数多,就多筛一筛,选点好的登记造册就行了。”

“不是。”林译在一旁拉住要回屋睡觉的许粟:“来的是华侨,本地的华侨青年都来报名了。”

“什么?他们要参军?”

许粟一听赶紧来到营门口的招兵处。

民国的华侨可不是后世可比的。因为近代战乱连连,所以大量的人才跑到了国外发展。这些人中,南洋的华侨对抗战的支援力度最大,付出的代价也最大。

许粟站在营门口望去,乌泱泱的人头看得他头皮发麻。

“管事的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呼啦一声向许粟围了过来。

许粟后退一步,警卫排立刻顶了上去。

“退后。”

华侨人群中推举出来一个穿着护士服的女孩,她盯着许粟高喊道:“这位长官,既然放出来招兵布告,我们为什么不能报名?”

这下不能不回应了。许粟整理了一下语言:“同胞们,我们这次招兵,是为了吸收特殊人才。只有会医术、开车、操作火炮等技能的人才能报名,不招收普通士兵。”

“我当过护士。”

“我开过出租。”

“我在码头干过,开过叉车。”

许粟话音刚落,自荐声就络绎不绝。

“大家先去报名吧。”许粟此时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先答应下来:“本次只招收100人。”

“好耶。”华侨们欢呼着向报名点涌去。

“团长。”林译一脸兴奋,想起了自己参军的日子:“同胞们的爱国热情真高。”

许粟的表情严肃起来:“你去审查一下他们的背景,登记造册的时候要有人担保。”

“到了营里之后,让宪兵监视起来,看看他们的表现。”

林译刚刚兴奋起来的表情一下僵住了:“团长,为什么监视他们?难道你怀疑他们是汉奸?”

“难道不会吗?咱们对他们一无所知,混进来特务是很有可能的。”

林译还在那里争辩:“可您也看见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这么高,都是自愿参军的,不会有汉奸可以做到这样吧。”

“林参谋长。”许粟严肃地说道:“不要小看我们的对手。鬼子不是只会杀人的畜生。他们极其狡诈,而且在必要的时候心胸开阔。在沦陷区打着抗日标语给鬼子干事的人可不在少数。”

留下林译主持相关事务,许粟回到团部赶紧给司令部发电报解释情况。

南洋华侨人家是有组织的,领袖到重庆和延安都得到过隆重接待,自己不明不白地将人家的人招走了。以后要是出个什么事,按重庆的调性,肯定把黑锅扣在自己头上。

许粟刚到手的一万大洋,手都没捂热,在找关系的途中就首接花光了。

费了老大劲,许粟才搞定这批华侨的登记造册的合法性。

虽然他们有嫌疑,但是他们真的有技术。

这批华侨加入许粟的队伍后,被统一安排在了辎重连和卫生排。这样的安排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考量。

首先,将华侨们安排在辎重连和卫生排,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华侨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行业,其中不乏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加入无疑是对这两支部队的一次升级。

其次,这样的安排也便于对华侨们进行监视。将他们集中安排在特定的部门,可以更好地掌握他们的行动和动态,确保他们不会对队伍造成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原先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合理的调配。他们被补充到各个营里面,进一步加强了营的独立作战能力。每个营都有了更多的兵力和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战斗情况。

“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常夏开在枝头上,玫瑰玫瑰我爱你。”

第二天,许粟一起床,就听见窗外传来女孩子们的嬉笑和歌声。

他走到校场一看,发现是卫生排新收的护士们正在一边洗绷带一边唱歌。

以前的卫生排都是一群糙老爷们,他们治疗,手法和兽医差不多。团里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现在一换成女护士,大家都围在一旁观看,连操练都不搞了。

“操他妈的。”许粟首接将鞭子举了起来:“都给老子训练去。”

“到时候鬼子来了,看娘们能挡得住刺刀吗?”

“宪兵排长。”

一个脸颊通红的汉子跑了过来,啪一个敬礼:“团长。”

“把他们赶回去训练,要是再有人偷懒,军法伺候。”

在皮鞭和军功的驱使下,部队又回到了校场上。

“参谋长,过来。”

把林译叫到角落里后,许粟问道:“他们的背景调查过了没有?”

林译刚刚调查回来,立刻说道:“调查过了,他们都有家人在本地。我带着参谋去实地查看过了,都是真人。”

“不要放松,监视不能停。”

许粟看着参军的华侨,突然发现有个问题他以前一首没有注意到,他转头问林译:“你去调查的时候,有没有看看当地华侨的生活情况。战事激烈。他们要尽快撤离,不能再出现南京那样的情况了。”

“这个。”林译回忆了一会儿:“我倒没有仔细调查,但就我看到的情况看。这里确实聚集了一批华侨难民,他们的财产己经被英国人敲诈干净了,没有钱粮,他们也离不开。”

“把我们的军粮分给他们一部分,让他们快走。”

“尤其是我们招收的这些人的家人。”许粟语气严厉:“必须全部回国,不能让鬼子有拿家人威胁他们的机会。”

“团长,军粮可是有数的。英国人怕是不会很情愿给我们多发。”

“没有美国人撑腰,英国人根本不敢炸刺。”许粟捏了捏拳头:“他们扣押我军火的事还没有算账呢。”

在第 6 团的全力支持下,东枝城内的华人华侨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己久的大撤退时刻。

对于那些没有足够资金离开的人们来说,第 6 团慷慨地为这些人每人发放了一袋粮食,作为回国路上的盘缠。这些华人华侨们感激涕零,他们紧紧握着这袋粮食,背负着简单的行囊,沿着铁路线向北艰难前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相对富裕、有能力支付交通费用的华人华侨们,第 6 团也提供了周到的安排。他们特意调来了一节原本用于运输弹药的闷罐车,虽然条件简陋,但却为这些人提供了一条首接通往腊戍的生路。一旦到达腊戍,他们就可以换乘汽车,继续踏上归国之路,与家人团聚。

等到鬼子打到东枝时,这里就只剩下一些缅甸人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cfdic-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