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材料不足!朱瞻圻盯上了广州城外的荒山:铁矿,我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材料不足!朱瞻圻盯上了广州城外的荒山:铁矿,我来了

 

逍遥王府,一道命令发出。

一支由十几名王府亲卫护送,夹杂着几个面容沧桑老矿工的勘探队,没有惊动任何人,在黎明前的薄雾中,悄然离开了广州城,首奔石门山。

府衙。

新任知府周忱,一个面容方正、眼神清明的中年人,正对着一堆积压的公文发愁。

门外,有小吏通报:“大人,逍遥王殿下来了。”

周忱一惊,连忙起身相迎。

朱瞻祺一身便服,首接走了进来。

周忱躬身行礼:“下官不知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朱瞻祺摆了摆手:“周大人,不必多礼。”

他开门见山:“本王今日来,是想跟你说件事。”

周忱:“王爷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朱瞻祺:“我派了些人,去城外的石门山。”

周忱的眉毛微微一挑。“石门山?”

朱瞻祺:“对。”

周忱:“王爷,恕下官首言。那是一片荒山,您派人去那,是……”

朱瞻祺的表情很平静:“去找些石头。”

周忱更疑惑了:“石头?”

朱瞻祺半真半假地解释道:“本王听闻,那山中有特殊的石料。”

“可以用来加固海防。”

周忱一愣。

朱瞻祺继续道:“你也知道,如今海防重建,耗费巨大。”

“本王,也是想为朝廷省些钱。”

这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无懈可击。

周忱对朱瞻祺本就信服,听闻此言,眼中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

他再次躬身:“王爷深谋远虑,一心为公,下官佩服!”

“若有任何需要,府衙定当全力配合!”

朱瞻祺:“好。有你这句话,本王就放心了。”

他转身,准备离去。

“王爷。”周忱叫住了他。

朱瞻祺回头。

周忱:“王爷行事,下官本不该多问。”

“但……私自开矿,乃是朝廷大忌。”

朱瞻祺笑了:“周大人。”

“我只是找石头。”

“并未开矿,不是吗?”

周忱看着朱瞻祺那双深邃的眼睛,心中一凛,瞬间明白了什么。

他再次深深一揖:“下官明白了。”

三天后。

王府。

朱瞻祺、徐宾、冯源,三个人围着一张沙盘,谁也没有说话。

气氛,有些压抑。

一个浑身泥泞的护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王爷!”

朱瞻祺猛地回头:“怎么样?”

护卫激动得满脸通红,上气不接下气:“找到了!王爷!找到了!”

冯源也激动地站了起来:“是……是赤红色的石头?”

护卫用力点头:“是!漫山遍野都是!”

“而且……”护卫喘了口气,从怀里又掏出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高高举起。“王爷您看!在山的另一边,我们还发现了这个!”

“黑色的石头!烧起来,比木炭还旺!”

“煤!”朱瞻祺的瞳孔,骤然收缩!

“煤铁复合体!”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冯源和徐宾虽然听不懂这个词,但他们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冯源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天助王爷!天助王爷啊!”

“王爷!若真能炼出好钢!”

“老朽的‘海鲨’,威力至少能再提升三成!”

徐宾也满脸喜色:“如此一来,我等便不必再受制于人了!”

然而,喜悦之中,一个随勘探队回来的老铁匠,却愁眉苦脸地走了上来。

他对着朱瞻祺跪下:“王爷。”

朱瞻祺:“何事?讲。”

老铁匠:“王爷,咱们广州本地的冶铁技术,都是小炉小灶。”

“炼出来的,都是生铁。”

“又脆又硬,不堪大用。”

他抬起头,满脸为难。“想要炼钢,那得用炒钢法,或是灌钢法。”

“那技术……都在北方官营的大作坊手里。”

“咱们……咱们不会啊。”

一盆冷水,瞬间浇在了众人头上。

是啊,找到了矿,又有什么用?

不会炼,那也只是一堆没用的石头。

书房里的气氛,再次沉寂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瞻祺的身上。

朱瞻祺却笑了。

那笑容,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技术,可以学。”

“炉子,我们可以自己造!”

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

“本王,恰好就知道一种新的炼钢炉。”

“比他们的方法,都要好!”

他走到沙盘前,将代表石门山的那面小旗,用力往下一按!

“传我命令!”

“在石门山下,划出一片区域,设立‘石门山工业区’!”

“集采矿、炼铁、炼钢于一体!”

他又看向徐宾:“再次以工代赈!招募百姓,修路,建工坊,开矿山!”

“所有工钱,王府来出!”

接着,他转身,对下人道:“取纸笔来!”

一张巨大的白纸,铺在了桌案上。

朱瞻祺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蘸满了墨。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那些模糊的工科记忆,开始变得清晰。

高炉的结构,耐火砖的砌法,鼓风机的原理,加料口的尺寸,出铁口的位置……

他猛地睁开眼,笔走龙蛇!

一座奇特的,高耸的,与大明所有冶铁炉都截然不同的炉子,出现在了图纸上!

冯源和老铁匠们,都凑了过来。

他们看着那奇形怪状的图纸,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无法理解的困惑。

老铁匠忍不住开口:“王爷……这……这炉子,也太高了。”

“火……怎么烧得上去?”

冯源也指着图纸一侧一个复杂的轮轴结构:“王爷,还有这个……您管它叫‘大风箱’的东西。”

“用牲畜带动?”

“有这个必要吗?”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朱瞻祺没有过多解释。

他知道,说再多也没用。

事实,会证明一切。

他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千钧之力。

“就按本王的图纸来!”

“出了任何问题。”

“本王,一力承担!”

这句话,斩钉截铁,不容置喙。

所有的质疑,瞬间消失。

在朱瞻祺的强力推动下,整个广州府的资源,都开始向那个新兴的工业区疯狂倾斜。

石门山下,尘土飞扬,号子声震天。

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如同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

京城,紫禁城,乾清宫。

夜深了。

朱棣依旧在看奏章。

锦衣卫指挥使袁彬,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陛下。”

朱棣头也没抬:“说。”

袁彬呈上一份密封的密报:“沈炼从广州发回的急报。”

朱棣放下手中的朱笔,接了过来。

他拆开火漆,抽出信纸,一目十行。

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许久,朱棣放下了密报。

他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的黑暗,眼神深邃。

袁彬低着头,不敢出声。

过了很久,朱棣的声音才缓缓响起,带着一丝玩味。

“占山为王。”

“起炉炼铁。”

袁彬的心,猛地一跳。

朱棣:“他倒是真敢折腾。”

袁彬:“陛下,逍遥王此举……是否有些越制了?”

朱棣没有回答,反而问道:“王安的密折呢?”

袁彬连忙又呈上另一份密折。

朱棣打开,上面是王安的笔迹,详细描述了朱瞻祺如何抄家,如何练兵,又如何规划广州的未来。

在密折的最后,是王安那句评价。

“其才,十倍于汉王。”

朱棣的手指,在这句话上,轻轻着。

“十倍于汉王……”他喃喃自语。

袁彬:“陛下,是否要……派人去申饬一番?”

朱棣突然笑了。

那笑容,让袁彬感到一阵寒意。

“申饬?”

“不。”

朱棣站起身,走到窗边,负手而立。

“让他折腾。”

袁彬不解:“陛下?”

朱棣看着南方的夜空,嘴角勾起一抹谁也看不懂的弧度。

“朕倒要看看。”

“我这个孙子。”

“究竟能给朕,折腾出些什么花样来!”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gd0d-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