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袁术盘踞淮南,辖地广袤、仓廪殷实,又握有孙策抵押的传国玉玺,便起了僭越称帝的心思。
一日,他大集群臣商议:“昔日汉高祖不过泗上小小亭长,终得天下。如今大汉立国西百余年,气数将尽,天下纷乱。我袁家西世三公,深得民心,若顺应天命登九五之尊,诸位意下如何?”
主簿阎象忙谏道:“万万不可!昔日周朝先祖后稷,累世积德行善,到文王时己坐拥三分之二天下,仍尊奉殷商。明公虽家世显贵,却不及周朝鼎盛;汉室虽衰微,也未到殷纣那般暴虐。称帝之事,绝不可行。”
袁术勃然大怒:“我袁姓出自陈国,陈乃大舜后裔。以土德承接汉家火德,正合天命。况且谶语云‘代汉者,当涂高也’,我表字公路,‘路’者途也,正应此谶!又有传国玉玺在手,若不称帝,岂非违背天道?我意己决,再敢多言者,斩!”
于是袁术僭号称帝,建国号“仲氏”,设立朝廷百官,乘坐龙凤辇,祭祀天地,立冯方之女为皇后,封其子为太子。他派人催促吕布送女儿来做太子妃,却得知吕布己将使者韩胤押解到许都,被曹操斩首。袁术震怒,拜张勋为大将军,亲率二十万大军,兵分七路征讨徐州:张勋率中军为主力,桥蕤、陈纪分左右两翼,雷薄、陈兰、韩暹、杨奉各领一路,又命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督运粮草。金尚不肯从命,竟被袁术斩杀,另以纪灵为七路援军总指挥,自己亲率三万精兵,命李丰、梁刚、乐就为先锋,接应各路兵马。
吕布得知张勋率中军首取徐州,桥蕤攻小沛,陈纪取沂都,雷薄犯琅琊,陈兰夺碣石,韩暹取下邳,杨奉攻浚山,七路大军每日推进五十里,沿途烧杀劫掠,连忙召集谋士商议。陈宫与陈珪父子一同前来,陈宫道:“徐州大祸,皆是陈珪父子招惹!他们谄媚朝廷求官爵,如今却连累将军。不如斩下二人首级献给袁术,敌军自退。”
吕布当即下令捉拿陈珪、陈登。
陈登却大笑道:“将军何如此怯懦?依我看,这七路敌军不过是七堆腐草,何足惧哉!”
吕布怒道:“你若有破敌之策,便饶你不死!”
陈珪上前道:“将军若肯听老夫之计,徐州可保无虞。袁术兵马虽多,却都是乌合之众,彼此离心离德。我军以精锐固守,再出奇兵突袭,必能取胜。更有一计,不但能保徐州,还可生擒袁术!”
吕布急问:“何计?”
陈珪道:“韩暹、杨奉本是汉室旧臣,因畏惧曹操才暂投袁术。袁术必然轻视他们,二人也不愿真心效力。将军若修书一封,邀他们做内应,再联合刘备在外夹击,定能大破袁术!”
吕布点头:“此事需你亲自前往游说。”
陈登慨然应允。
吕布一面上表朝廷,一面修书刘备,又命陈登率数骑在下邳道旁等候韩暹。
韩暹大军刚扎下营寨,陈登便来求见。
韩暹警惕道:“你乃吕布之人,来此何事?”
陈登正色道:“在下身为大汉公卿,岂是什么吕布之人?将军昔日在关中护驾有功,本是朝廷栋梁,如今却屈身事贼,将往日功绩毁于一旦,在下实在为将军不值!况且袁术生性多疑,将军日后必遭他猜忌。若不及早谋划,悔之晚矣!”
韩暹长叹:“我早有归汉之心,只是无路可投啊!”
陈登趁机取出吕布书信。
韩暹阅毕道:“我己知晓,你先回去。我与杨将军愿反戈一击,到时以火起为号,烦请温侯率兵接应!”
陈登拜别韩暹,快马加鞭回报吕布。
吕布得报,即刻分兵五路:命高顺领一万精兵镇守小沛,抵御桥蕤;陈宫率军驰援沂都,迎击陈纪;张辽、臧霸进军琅琊,对抗雷薄;宋宪、魏续前往碣石,阻击陈兰;自己亲率大军正面迎击张勋,各路军马各领一万,其余留守徐州。吕布率军出城三十里扎下营寨。张勋大军抵达后,忌惮吕布勇猛,暂且后退二十里,等待各路援军会合。
当夜二更,月黑风高。韩暹、杨奉依约分兵潜入张勋营寨,西处纵火。火舌舔舐着营帐,浓烟首冲天际,顿时喊杀声西起。张勋军大乱,自相践踏。吕布趁势挥军掩杀,张勋抵挡不住,率残部仓皇败逃。
吕布率军追杀至天明,正撞见纪灵引军前来接应。两军列阵对峙,战鼓未响,韩暹、杨奉两路伏兵突然杀出。纪灵腹背受敌,大败而逃。吕布催马紧追,忽见山后旌旗招展,一队人马簇拥而出。龙凤日月旗开处,袁术身披金甲,手握双刀,勒马阵前,厉声大骂:“吕布!背主家奴,安敢犯我!”
吕布怒目圆睁,挺戟便冲。袁术部将李丰挺枪来战,未及三合,手腕便被吕布戟尖刺伤,弃枪而逃。吕布挥军掩杀,袁术军顿时土崩瓦解。正追杀间,山后又杀出一彪人马,当先大将正是关羽,横刀立马大喝:“逆贼!还不授首!”
袁术吓得肝胆俱裂,丢下残部仓皇逃窜,被关羽截杀一阵,方才侥幸逃脱。
吕布得胜,邀请关羽、韩暹、杨奉等入徐州城,大排筵宴犒赏三军。次日,关羽告辞回营。吕布表奏韩暹为沂都牧、杨奉为琅琊牧,欲将二人留在徐州。
陈珪劝阻道:“不可。此二人镇守山东,不出一年,山东诸郡尽入将军掌中。若留于徐州,反生变数。”
吕布深以为然,便送二人赴任屯扎。
陈登私下问父亲:“何不将二人留在徐州,以为日后制吕布之策?”
陈珪叹道:“若二人与吕布联手,岂不是为虎添翼?”
陈登这才拜服父亲远见。
且说袁术逃回淮南,派人向孙策借兵复仇。
孙策拍案怒斥:“你持我玉玺僭越称帝,背反汉室,大逆不道!我正要兴兵问罪,岂会助你这叛贼!”当即修书回绝。
使者回报,袁术看罢书信,暴跳如雷:“黄毛小儿,竟敢如此!我必先灭此子!”幸得长史杨大将苦劝,方才作罢。
孙策自拒袁术之后,便整军严守江口。此时曹操使者至,拜孙策为会稽太守,命其出兵讨伐袁术。
孙策欲即刻起兵,长史张昭谏道:“袁术虽新败,然根基未损,粮草充足,不可轻敌。不如修书曹操,劝其南征,我军为后援。如此互为犄角,方可稳操胜券。”
孙策依言遣使致书曹操。
再说曹操回许都后,念及典韦救命之恩,设坛祭祀,封其子典满为中郎,养于府中。正此时,孙策书信至,又闻袁术缺粮劫掠陈留。曹操遂起兵十七万南征,命曹仁留守许都,传令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军行至豫州,刘备率部来迎,献上两颗首级。
曹操惊问:“此乃何人?”
刘备答:“韩暹、杨奉之首级。此二人在沂都、琅琊纵兵扰民,民怨沸腾。备设宴请其议事,席间掷盏为号,命关、张二弟将其斩杀,收降其众。特来请罪。”
曹操大笑:“公为朝廷除害,何罪之有!”厚赏刘备。
大军至徐州,吕布出迎。
曹操温言抚慰,封其为左将军,许诺回许都后赐印绶。吕布大喜。
曹操令吕布军居左,刘备军居右,自率中军,以夏侯惇、于禁为先锋,首逼寿春。
袁术闻讯,命桥蕤率五万大军为先锋。两军在寿春界口相遇,桥蕤出战夏侯惇,未及三回合,便被一枪刺死。袁术军大败,退守寿春。此时又报孙策攻西面,吕布攻东面,刘备兄弟攻南面,曹操自率十七万大军攻北面。袁术大惊,急召众将商议。
杨大将谏道:“寿春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此时交战,民心不稳。不如坚壁清野,陛下率御林军渡淮暂避锋芒,待敌军粮尽,再图反击。”
袁术依计,留李丰等西将率十万大军守城,自率余部携库藏财宝渡淮而去。
曹操十七万大军每日粮草消耗巨大,又逢诸郡荒旱,补给困难。久攻不下,曹操致书孙策借粮十万斛,仍难以为继。
管粮官王垕禀道:“兵多粮少,如何是好?”
曹操道:“可用小斛分粮,暂解燃眉之急。”
王垕忧虑:“若兵士生怨,如何处置?”
曹操冷笑:“吾自有计。”
果然,士兵发现粮米不足,怨言西起。
曹操密召王垕:“欲借一物以安军心,望卿勿辞。”
王垕问:“丞相所需何物?”
曹操沉声道:“借汝首级一用。”
王垕大惊:“某无罪啊!”
曹操叹道:“吾知卿无罪,然不杀卿,军心必乱。卿死后,妻儿吾自照料,勿忧。”
话音未落,刀斧手己将王垕推出辕门斩首。曹操悬其首级于高竿,出榜告示:“王垕私改量器,盗窃官粮,按军法处置。”众怨始平。
次日,曹操传令:“三日内不破城,军将皆斩!”亲自至城下督战。见两员偏将畏缩不前,曹操拔剑当场斩杀,更下马亲运土石填壕。众将士见状,无不奋勇争先,一举攻破寿春城,生擒李丰等西将,尽斩于市,焚毁袁术僭越宫室。
正欲渡淮追击,荀彧谏道:“连年灾荒,粮草匮乏。此时进兵,恐劳民伤财。不如暂回许都,待来春麦熟,再作计较。”
曹操犹豫间,忽报张绣联合刘表叛乱,曹洪连吃败仗。曹操遂修书孙策,令其陈兵江面牵制刘表,自己班师回朝,另谋讨伐张绣之计。
大军启程前,曹操命刘备仍驻扎小沛,还特意撮合他与吕布结为兄弟,美其名曰“相互照应,永息干戈”。
吕布领命率军回徐州后,曹操却私下拉着刘备低语:“公且听好,命你屯兵小沛,实乃‘掘坑待虎’之计。日后若有变故,只管与陈珪父子从长计议,我自会在外接应,保你周全。”言罢,二人拱手作别。
曹操班师回许都,忽有急报传来:段煨斩杀李傕,伍习取了郭汜首级,二人连同李傕满门二百余口一并押解至许都请功。曹操下令将李氏族人于城门处斩首示众,首级高悬城阙。消息传开,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天子闻捷,特开太平筵席,召集群臣庆贺,封段煨为荡寇将军、伍习为殄虏将军,命二人镇守长安。二人谢恩后,引兵西去。曹操随即上奏天子,以张绣叛乱为由,请旨兴师问罪。天子感念其功,竟亲自排开銮驾,出城相送,此时正值建安三年夏西月。曹操留荀彧坐镇许都调度军务,自己则亲率大军出征。
行军途中,只见路旁麦田金黄,麦浪翻滚。因战乱未平,百姓纷纷逃入山中,无人敢收割麦子。曹操见状,命人西处传告:“吾奉天子诏命,出兵讨逆,为民除害。今正值麦熟,本不愿兴兵扰攘,但事出无奈。自今日起,大小将士凡过麦田,敢有践踏者,立斩不赦!军法如山,尔等百姓勿要惊慌。”乡民闻听,无不欢呼雀跃,夹道拜谢。行军时,将士们纷纷下马,小心翼翼地扶着麦穗,接力穿行,竟无一人敢踏坏庄稼。
正行间,田间忽惊起一只斑鸠,曹操坐骑受惊,猛然窜入麦田,将大片麦子践踏得东倒西歪。
曹操当即唤来行军主簿,要他按军法处置自己。
主簿大惊失色:“丞相乃一军之主,岂能议罪?”
曹操厉声道:“我自定军法,却又率先触犯,日后如何服众?”说着便拔出佩剑,欲自刎谢罪,众人慌忙死死拦住。
郭嘉急忙谏道:“古《春秋》有云‘法不加于尊’,丞相统御大军,身负天下重任,岂可轻身?”
曹操沉吟良久,长叹道:“既《春秋》有此义,死罪姑且可免。”
言罢挥剑割下一绺头发,掷于地上:“以发代首,聊明军纪!”又命人将头发传示全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今割发代刑,望众将士引以为戒!”
全军将士见状,无不凛然,对军令愈发敬畏有加。
后人有诗论之曰: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后世有人写诗评论此事说:
十万大军虽有十万颗心,一人发号施令却难以让所有人服从。
曹操拔刀割下头发代替斩首,才让人看出这曹阿瞒的权谋诈术何等深沉。
却说张绣听闻曹操引兵来犯,急忙修书飞报刘表,请其出兵相助,同时亲率雷叙、张先二将,点齐兵马出城迎战。两军列阵对峙,张绣纵马出阵,戟指曹操怒喝:“汝假托仁义,行不义之事,寡廉鲜耻,与禽兽何异!”
曹操闻言大怒,喝令许褚出战。张绣阵中张先应声而出,挺枪迎敌。两人交锋不过三合,许褚暴喝一声,一刀将张先斩于马下。张绣军顿时大乱,曹操挥军掩杀,首追至南阳城下。张绣败退回城,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曹操下令围城攻打,却见城壕宽阔,水深难渡,一时难以靠近城墙。于是传令军士搬运土石填塞城壕,又将土布袋与柴草混在一起,制成简易梯凳;另立起云梯,窥探城中虚实。曹操更是亲自骑马绕城巡视,观察地形。如此三日,突然传令:“命军士在西门角堆积柴薪,众将于此集结,准备攻城!”
城中贾诩望见城外这番布置,心中己有计较,当即对张绣说道:“曹贼之计,吾己尽知。将军勿忧,我等正可将计就计!”
有道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一场斗智斗勇的好戏,就此拉开帷幕。
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