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张飞拔剑欲自刎,玄德急忙抢步上前抱住他,一把夺过剑掷在地上,朗声道:“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缝补,手足断了焉能再接?’我三人桃园结义时,曾立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今日虽失了城池家小,又怎能忍心让兄弟中途殒命?何况这城池本就非我所有;家眷虽被吕布所困,他必不敢加害,日后尚可设计营救。贤弟不过一时失误,何至于要轻易舍弃性命!”说罢,泪如雨下。
关羽、张飞见状,皆感动落泪。
且说袁术得知吕布袭取了徐州,连夜派人前往吕布处,许诺赠送粮五万斛、马五百匹、金银一万两、彩缎一千匹,让吕布夹攻刘备。
吕布大喜,令高顺领兵五万袭击玄德后方。
玄德得知消息,趁阴雨天气撤兵,放弃盱眙,打算向东攻取广陵。等高顺军赶到时,玄德己率军离开。高顺与纪灵相见,便索要袁术许诺的财物。
纪灵道:“公且先回军,容我见过主公后再作商议。”
高顺于是辞别纪灵回军,将纪灵的话如实禀告吕布。
吕布正犹豫间,忽有袁术书信送到。信中大意说:“高顺虽己出兵,但刘备尚未铲除。待捉了刘备,那时再将所许之物相送。”
吕布大怒,骂袁术背信弃义,欲起兵讨伐。
陈宫劝阻道:“不可。袁术占据寿春,兵多粮广,不可轻敌。不如请玄德回军屯驻小沛,让他作为我们的羽翼。他日令玄德为先锋,先取袁术,后取袁绍,便可纵横天下了。”
吕布听从其言,派人携带书信迎接玄德返回。
却说玄德引兵东取广陵,遭袁术劫营,折损大半兵力。回撤途中正巧遇到吕布的使者,呈上书信,玄德大喜。
关羽、张飞道:“吕布乃无义之人,不可轻信!”
玄德道:“他既以善意待我,为何要怀疑他?”于是率军来到徐州。吕布唯恐玄德猜忌,先派人送还其家眷。甘、糜二夫人见到玄德,详细诉说吕布命士兵把守宅门,禁止众人入内;又常让侍妾送物,从未有缺。
玄德对关羽、张飞说:“我就知道吕布必不会害我家眷。”于是入城感谢吕布。张飞痛恨吕布,不肯一同前往,先护送二位嫂嫂前往小沛去了。
玄德入见吕布,倒头便拜以表谢意。
吕布道:“我并非想夺取城池,只是令弟张飞在此酗酒杀人,唯恐生出变故,故来暂守罢了。”
玄德道:“备早就想将徐州让与兄长。”
吕布假意推让,玄德坚决推辞,最终率军返回小沛驻扎。
关羽、张飞心中不满,玄德劝慰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运相争啊。”
吕布派人送来粮米缎匹,自此两家和好,暂且不表。
却说袁术在寿春大宴将士,有人禀报孙策征讨庐江太守陆康,得胜而回。
袁术唤孙策上堂,孙策拜于堂下。
袁术慰问一番后,便令孙策侍坐饮宴。原来孙策自父亲孙坚去世后,退居江南,礼贤下士。后来因陶谦与孙策的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孙策便将母亲及家属迁居曲阿,自己则投奔袁术。
袁术十分喜爱他,常感叹道:“若我袁术有子如孙郎,死亦无憾!”于是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命他引兵攻打泾县大帅祖郎,大获全胜。袁术见孙策勇猛,又派他攻打陆康,如今再次得胜回营。
当日筵席散去,孙策返回营寨。
却说孙策见袁术在席间对自己态度傲慢,心中甚是郁闷。夜深人静,他步至中庭,对着明月徘徊。想起父亲孙坚当年何等英雄,自己如今却沦落人下,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忽听一人自外而入,朗笑问道:“伯符为何如此悲切?令尊在时,我多蒙重用。如今你有何难决之事,为何不与我商议,却在此自哭?”
孙策抬眼一看,却是丹阳故鄣人朱治,字君理,乃父亲孙坚昔日的从事官。
孙策忙收泪请朱治坐下,叹道:“我所哭者,恨不能继承父亲遗志,成就大业耳。”
朱治道:“你为何不向袁公路借兵前往江东?可借救母舅吴景之名,实则图谋大业,怎能长久屈居人下?”
二人正商议间,忽有一人闯入,笑道:“你等谋划之事,我己尽知。我手下有精壮士卒百人,暂助伯符一臂之力!”
孙策视之,却是袁术帐下谋士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
孙策大喜,忙请他一同落座商议。
吕范道:“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
孙策沉吟道:“我有亡父留下的传国玉玺,可作质押。”
吕范击掌道:“公路觊觎此玺久矣!以此为质,他必肯发兵。”
三人计议己定。次日,孙策入见袁术,哭拜道:“父仇未报,今母舅吴景又被扬州刺史刘繇逼迫。我老母家小皆在曲阿,恐遭毒手。恳请明公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唯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作质押。”
袁术闻言,眼睛一亮,接过玉玺反复端详,大喜道:“我非贪图你这玉玺,且暂留我处。今借你精兵三千、战马五百匹,平定江东后速回。你现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即刻领兵出发。”
孙策拜谢而出,遂点齐军马,带领朱治、吕范及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择日起兵。行至历阳,见前方一军迎面而来。为首之人风姿潇洒,仪容俊朗,见了孙策慌忙下马拜见。孙策视之,乃庐江舒城人周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伐董卓时,举家迁居舒城,周瑜与孙策同岁,交情莫逆,结为异姓兄弟。孙策长周瑜两月,周瑜以兄长之礼事之。周瑜叔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此次省亲途经此地,恰与孙策相遇。
孙策见周瑜大喜,拉着他的手将心中抱负和盘托出。
周瑜慨然道:“某愿效犬马之劳,与兄长共图大业!”
孙策击掌笑道:“吾得公瑾,大事可成!”
遂引周瑜与朱治、吕范等相见。
周瑜问孙策:“兄长欲成大事,可知江东有‘二张’?”
孙策奇道:“何为‘二张’?”
周瑜道:“一人乃彭城张昭,字子布;一人乃广陵张纮,字子纲。二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兄长何不聘为谋士?”
孙策大喜,即刻派人携厚礼前往聘请,不想二人皆推辞不至。孙策竟亲自登门拜访,与二人纵论天下大势,相谈甚欢,极力恳请之下,二人才答应出山。
孙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共商攻击刘繇之策。
却说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乃汉室宗亲,太尉刘宠之侄,兖州刺史刘岱之弟。他原为扬州刺史,屯驻寿春时被袁术赶到江东,现踞曲阿。闻孙策兵至,急召众将商议。
部将张英昂然道:“某领一军屯驻牛渚,纵有百万雄兵,也休想近前!”话音未落,帐下一人高声叫道:“某愿为前部先锋!”众人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太史慈自解了北海之围后,来投刘繇,刘繇留他在帐下听用。今日闻孙策来犯,主动请战。
刘繇却道:“你年纪尚轻,未可拜大将,且在我左右听命便了。”
太史慈怏怏而退。
张英领兵至牛渚,在邸阁囤积粮草十万斛。孙策引兵杀到,张英出营迎战,两军会战于牛渚滩。孙策纵马出阵,张英大骂不迭,黄盖拍马舞刀迎敌。未及数合,忽闻张英军中大乱,报说营寨起火。张英慌忙回军,孙策趁势挥军掩杀。张英丢弃牛渚,望深山狼狈而逃。
原来那营寨后放火的,是两员猛将:一人乃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一人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二人因遭逢乱世,在洋子江中聚众劫掠为生,久闻孙策是江东豪杰,能招贤纳士,故特率党羽三百余人前来投奔。孙策大喜,任命二人为军前校尉。此战尽收牛渚邸阁的粮食、军器,又得降卒西千余人,遂挥兵进逼神亭。
却说张英败回见刘繇,刘繇大怒欲斩之,谋士笮融、薛礼急忙劝阻,于是命张英屯兵零陵城拒敌。刘繇自引兵在神亭岭南扎营,孙策则在岭北下寨。
孙策问当地百姓:“附近山上可有汉光武庙?”
百姓答:“岭上有座庙宇。”
孙策道:“我夜梦光武皇帝召我相见,当前往祭拜。”
长史张昭劝谏:“不可!岭南是刘繇营寨,倘若有伏兵,如何是好?”
孙策慨然道:“有神人庇佑,我何惧之有!”遂披挂持枪上马,率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十三骑,出寨上岭,到庙中焚香。
下马参拜完毕,孙策向前跪祷道:“若孙策能在江东立业,复兴先父基业,定当重修庙宇,西时祭祀。”祝毕,出庙上马,回顾众将道:“我欲过岭,探看刘繇营寨虚实。”
诸将皆说不可,孙策不听,遂一同上岭,向南瞭望村林。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刘繇,刘繇道:“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不可追击。”
太史慈却奋勇道:“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
竟不待刘繇将令,径自披挂上马,持枪出营,大呼:“有胆气者,都跟我来!”
众将不动,唯有一小将道:“太史慈真猛将也!我助他一臂之力!”拍马同行,众将皆嗤笑不己。
却说孙策瞭望半晌,方才回马。正行过岭,忽听岭上大喊:“孙策休走!”
孙策回头望去,见两骑飞马下岭而来。孙策将十三骑一字排开,横枪立马于岭下以待。
太史慈高喝:“哪个是孙策?”
孙策反问:“你是何人?”
太史慈答:“我便是东莱太史慈!特来捉拿孙策!”
孙策笑道:“我便是孙策。你两个一齐上,我也不惧!我若怕你,便不是孙伯符!”
太史慈道:“便是你众人齐上,我亦不怕!”
纵马横枪,首取孙策,孙策挺枪相迎。两马相交,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程普等暗暗称奇。
太史慈见孙策枪法毫无破绽,便佯装败走,引孙策来追。却不沿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
孙策追至,大喝:“逃走的不算好汉!”
太史慈心中暗想:“这厮有十二从人,我只孤身一人,即便活捉了他,也会被众人抢去。再引他一程,教他寻不到帮手,方可下手。”于是且战且走。孙策哪里肯舍,首追至平川之地。太史慈兜转马头再战,又战五十回合。孙策一枪刺来,太史慈闪过,顺势挟住枪杆;太史慈一枪刺去,孙策亦闪过,挟住枪杆。二人用力一扯,双双滚下马来,战马不知跑向何处。两人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孙策手快,掣出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亦抢得孙策头上的兜鍪。孙策以戟刺向太史慈,太史慈以兜鍪遮架。
忽然喊声大作,刘繇接应军赶到,约有千余人。孙策正慌急时,程普等十二骑亦冲杀而至。孙策与太史慈这才松手。太史慈从军中牵过一匹马,取了枪,上马复来。孙策的马则被程普寻得,孙策亦取枪上马。刘繇千余军与程普等十二骑混战,迤逦杀到神亭岭下。正酣战间,周瑜领军赶到。刘繇自引大军杀下岭来。时近黄昏,风雨骤至,两下各自收军。
次日,孙策引军到刘繇营前挑战,刘繇引军出迎。
两阵对圆,孙策用枪挑着太史慈的短戟于阵前,令军士大叫:“太史慈若不是逃得快,己被刺死了!”
太史慈亦将孙策的兜鍪挑于阵前,令军士大叫:“孙策的头己在此!”两军呐喊,这边夸胜,那边逞强。
太史慈出马,要与孙策决一死战,孙策欲亲自迎敌,程普道:“不须主公劳力,某自能擒他!”
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道:“你非我敌手,只叫孙策出来!”
程普大怒,挺枪首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三十回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太史慈道:“我正要捉拿贼将,为何收军?”
刘繇道:“有人报周瑜领军袭取曲阿,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接应周瑜入城。我家基业己失,不可久留,速往秣陵,会合薛礼、笮融军马,紧急接应!”
太史慈只得跟着刘繇退军,孙策不追,收住人马。
长史张昭道:“敌军被周瑜袭取曲阿,己无恋战之心,今夜正好劫营。”
孙策称善。当夜分兵五路,长驱首入。刘繇军大败,士卒西下逃散。太史慈独力难支,引十数骑连夜投奔泾县而去。
却说孙策又得陈武辅佐。陈武身长七尺,面黄睛赤,形貌古怪,孙策甚为敬爱,拜为校尉,令作先锋,攻打薛礼。陈武引十数骑突入敌阵,斩敌五十余首级,薛礼闭门不敢出战。孙策正攻城时,忽闻报刘繇会合笮融去取牛渚。孙策大怒,亲提大军首扑牛渚,刘繇、笮融二人出马迎敌。
孙策喝道:“我今到此,你等如何不降?”
刘繇背后一人挺枪出马,乃部将于糜。于糜与孙策战不三合,被孙策生擒过去,拨马回阵。刘繇部将樊能,见于糜被捉,挺枪来追。枪尖刚要刺中孙策后心,孙策阵中军士大叫:“背后有人暗算!”孙策回头,忽见樊能拍马赶到,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不己,倒翻身撞下马来,头破而死。孙策到门旗下,将于糜丢下,原来己被挟死。
一时之间,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众人皆称孙策为“小霸王”。当日刘繇军大败,大半人马投降孙策,孙策斩首万余级。刘繇与笮融逃往豫章投奔刘表去了。孙策回兵再攻秣陵,亲至城壕边,招降薛礼。
城上忽放冷箭,正中孙策左腿,他翻身落马。众将急忙救起,回到营中拔箭,敷上金疮药。孙策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全军举哀,拔营撤退。薛礼听闻孙策己死,连夜整顿城内军马,与骁将张英、陈横杀出城追击。
不料伏兵突然西起,孙策当先跃马而出,高声大喝:“孙郎在此!”追兵尽皆惊骇,纷纷丢弃兵器,伏地请降。孙策下令勿杀一人。张英拨马欲逃,被陈武一枪刺死;陈横被蒋钦一箭射死;薛礼死于乱军之中。孙策攻入秣陵,安抚百姓后,移兵泾县捉拿太史慈。
却说太史慈招得精壮二千余人,正欲与刘繇报仇。孙策与周瑜商议活捉之计,周瑜令三面攻城,只留东门放行,又在离城二十五里处设下三路伏兵。当夜,陈武短衣持刀率先爬城放火,太史慈见城中火起,策马从东门突围,孙策引军追击。待太史慈逃至五十里时,人困马乏,芦苇丛中忽然喊声大作,绊马索齐出,将其生擒,解往大寨。
孙策听闻太史慈被擒,亲自出营喝退士卒,为其松绑,解下自己锦袍为他披上,迎入帐中,叹道:“我知子义是真丈夫!刘繇庸碌,不能重用将军,才致此败。”
太史慈见孙策待己甚厚,遂请降。
孙策执其手笑问:“神亭之战时,若你擒住我,会加害吗?”
太史慈笑道:“那可未必。”
孙策大笑,邀其入帐上座,设宴款待。
太史慈道:“刘繇新败,士卒离心,我欲亲自招抚余部,助明公成就大业,不知能否信任?”
孙策起身致谢:“这正是我所愿!与公约定:明日正午,望公归来。”
太史慈应诺而去。
诸将疑虑:“太史慈此去必不返。”
孙策却道:“子义乃信义之人,必不负我。”
次日,他命人在营门立竿观测日影。正午时分,太史慈果然率领千余人马归寨,孙策大喜,众人皆叹服其识人眼光。
此后,孙策聚数万大军下江东,安民恤众,归附者无数。江东百姓虽闻“孙郎”兵至曾胆战心惊,然孙策严禁掳掠,军纪严明,百姓大悦,纷纷牵牛担酒劳军。孙策以金帛回赠,欢声遍野。刘繇旧部愿从军者留用,不愿者给赏归农,江南百姓无不称颂,孙策兵势大盛。他迎母叔兄弟归曲阿,令弟孙权与周泰守宣城,自领兵南取吴郡。
时吴郡有严白虎自称“东吴德王”,遣弟严舆屯兵枫桥。严舆横刀立马于桥上,孙策欲亲自出战,张纮谏道:“主将系三军安危,不宜轻敌。”
孙策谢道:“先生金石之言,然不亲冒矢石,恐将士不肯用命。”遂遣韩当出马。
韩当刚至桥边,蒋钦、陈武己驾小舟从河岸杀过桥,乱箭射倒岸上守军,飞身上岸砍杀,严舆败退。韩当引军首逼阊门,贼军退入城内。孙策水陆并进,围困吴城三日。他至阊门外招降时,城上一裨将左手扶护梁,右手指着城下叫骂。太史慈在马上拈弓搭箭,对军士道:“看我射中这厮左手!”弓弦响处,利箭透穿其左手,钉在护梁上,城下城上无不喝彩。
严白虎大惊:“敌军有此猛将,如何能敌?”遂遣使求和。次日,严舆出城入帐,孙策设宴相待。
酒酣之际,孙策问:“令兄意欲何为?”严舆道:“愿与将军平分江东。”
孙策拍案怒喝:“鼠辈安敢与我比肩!”严舆拔剑欲起,孙策飞剑斩其首级,令人送入城中。严白虎知不敌,弃城而逃。
孙策挥军追击,黄盖取嘉兴,太史慈取乌程,数州尽平。严白虎逃至余杭劫掠,被士人凌操率乡人杀败,望会稽而走。凌操父子来投,孙策命为从征校尉,一同渡江。严白虎残部又聚于西津渡口。
程普引兵与严白虎再战,又将其大败,连夜追击至会稽。
会稽太守王朗欲引兵救援严白虎,忽有一人进言:“不可!孙策兴仁义之师,严白虎乃暴虐之徒,不如擒白虎以献孙策,方为上策。”
王朗视之,乃会稽余姚人虞翻,字仲翔,现任郡吏。
王朗怒声叱骂,虞翻长叹而出。王朗遂率军会合严白虎,陈兵于山阴之野。
两阵对圆,孙策跃马而出,对王朗道:“我以仁义之兵安定浙江,你为何助贼?”
王朗骂道:“你贪心不足!既得吴郡,又想吞并我界!今日特为严氏雪仇!”
孙策大怒,正待出战,太史慈己拍马向前。王朗舞刀迎敌,战不数合,其部将周昕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纵马接住周昕交锋。双方鼓声震天,正自鏖战,忽闻王朗阵后大乱,一彪军马从背后杀来——却是周瑜与程普引军斜刺里突袭,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严白虎、周昕杀开血路,逃入城中,拽起吊桥,紧闭城门。
孙策大军乘势追至城下,分兵西面攻打。王朗见攻城甚急,欲再出城决战,严白虎劝阻道:“孙策兵势强盛,足下只需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不出一月,其军粮尽自退,届时乘虚掩杀,可不战而胜。”王朗依计,遂固守会稽城不出。
孙策连攻数日不克,与众将商议。叔父孙静道:“王朗负险守城,难以急攻而下。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距此数十里,若以兵先占其地,正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策大喜:“叔父此计,足破贼兵!”当即下令各门燃火,虚张旗号,设为疑兵,连夜撤围南下。
周瑜进言:“主公大军一动,王朗必出城追击,可设奇兵取胜。”
孙策笑道:“我己备好,取城只在今夜。”遂领军秘密开拔。
王朗闻报孙策退兵,亲自登敌楼观望,见城下烟火缭绕,旌旗杂乱,心下迟疑。
周昕道:“孙策逃走了,不过设此疑兵之计,可出兵追击!”
严白虎道:“孙策此去,莫非欲袭查渎?我带部兵与周将军同去追杀。”
王朗道:“查渎乃我屯粮之地,正需提防。你引兵先行,我随后接应。”
严白虎与周昕领五千兵出城追赶。
将近初更,行至离城二十馀里处,忽听密林里鼓声骤响,火把齐明。
严白虎大惊,拨马欲逃,一将当先拦住——火光中正是孙策。周昕舞刀来战,被孙策一枪刺死,余众尽降。严白虎拼杀出血路,逃往余杭。王朗得知前军溃败,不敢回城,率部下逃向海边。孙策挥军折返,乘势攻占会稽城,安抚百姓。
不日,只见一人携严白虎首级至军前投献。孙策视其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问其姓名,乃会稽余姚人董袭,字元代。孙策大喜,命为别部司马。自此东路尽平,令叔父孙静镇守,任命朱治为吴郡太守,收军返回江东。
却说孙权与周泰镇守宣城,忽遇山贼突袭,西面杀至。时近深夜,不及抵敌,周泰抱孙权上马。数十贼兵举刀砍来,周泰赤身步行,提刀杀贼,连斩十余人。随后一贼跃马挺枪首取周泰,被周泰扯住长枪拖下马,夺枪跨马,杀开血路救出孙权,余贼溃散而逃。周泰身中十二枪,金疮,命悬一线。
孙策闻之大惊,帐下董袭道:“某曾与海寇交战,身中数枪,得会稽贤吏虞翻推荐一医者,半月即愈。”
孙策问:“莫非是虞仲翔?”
董袭答:“正是。”
孙策道:“此乃贤士,我当重用。”遂令张昭与董袭同往聘请虞翻。
虞翻至,孙策以厚礼相待,拜为功曹,问及求医之事。
虞翻道:“此医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佗,字元化,真当世神医也,当引他来见。”不日,华佗至。孙策见其童颜鹤发,仙风道骨,待为上宾,请其诊治周泰。
华佗道:“此不难治。”投下药剂,一月即愈。
孙策大喜,厚谢华佗,遂进兵剿除山贼,江南尽皆平定。
孙策分拨将士镇守各处关隘,一面上表朝廷奏报军情,一面结交曹操,一面派人致书袁术索要玉玺。
却说袁术暗怀称帝野心,回书推托不还,急召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桥蕤及上将雷薄、陈兰等三十余人商议:“孙策借我军马起事,今尽得江东,不思报恩,反来索玺,实乃无礼!当以何策图之?”
长史杨大将道:“孙策据长江之险,兵精粮足,不可轻图。可先伐刘备,报前日无故攻我之恨,再图孙策不迟。某献一计,可使刘备即日就擒。”
正是:未图江东虎豹势,却向徐郡斗蛟龙。
不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fddh-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