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Transformer雏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Transformer雏形

 

十月一日,国庆节。

整个燕京都沉浸在节日的喧嚣与喜悦之中。

京华大学的校园里,也洋溢着一片欢腾的气氛。成群结队的学生拖着行李箱,或奔赴车站机场,踏上归家的旅途;或三五成群,相约着去探索燕京闻名遐迩的古迹名胜。

然而,林墨却像一个逆行者。

在与沈幼楚一同吃过早饭,并温柔地叮嘱她假期注意休息、可以去图书馆多补充金融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林墨便独自一人,背着双肩包,朝着京华大学东门的方向走去。

他的目的地,是翰林书苑的AI实验室。

沈幼楚站在宿舍楼的窗边,静静地看着林墨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林荫道的尽头。她拿起一本林墨推荐的《证券分析》,安静地坐下。

"翰林书苑"的这间顶层复式公寓,早己没有了半点住宅的模样。

客厅和房间里是一排排整齐的服务器机柜。一百多张英伟达显卡,组成了高性能计算集群,正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嗡鸣。风扇带动的气流声,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恒定而富有节奏。房间的中央空调二十西小时不间断地运转,维持着恒定的低温。

从国庆假期的第一天开始,林墨就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当整个行业都还在为Res那惊人的深度与突破性的表现而欢呼时,林墨的目光,早己越过了这片红海。

他的目标,是Transformer。前世,这项技术首到2017年,才由谷歌团队提出来。

"卷积操作,有着其天然的、无法克服的弊端。"林墨站在一块白板前,喃喃自语。

"通过卷积核来提取局部特征,这使得它在处理图像这类空间局部性强的数据时,表现优异。但是,它的感受野是有限的,想要捕捉全局的、长距离的依赖关系,就必须将网络堆叠得非常深,这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计算开销,效果也差强人意。"

"语言、声音、乃至更复杂的决策逻辑,这些都不是孤立的。真正的智能,需要一种能够一步到位、理解全局信息的能力。它需要知道一句话的第一个词与最后一个词之间的关联,需要理解一幅画的左上角与右下角之间的呼应。"

"所以,必须摆脱卷积的束缚。"

林墨脑海中的架构——Transformer,其核心,正是一种名为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的革命性思想。

它不再需要通过堆叠网络来扩大感受野。它在处理序列中的任何一个部分时,都能够同时看到序列中的所有其他部分,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权重。

这是一种上帝视角般的全局洞察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墨几乎进入了一种废寝忘食的状态。他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代码与算法的海洋里。饿了,就叫一份外卖在机柜旁匆匆吃完;困了,就在角落的行军床上短暂地和衣而眠。

白板上,Q(Query)、K(Key)、V(Value)这些简洁而充满力量的数学符号,它们构成了注意力机制的基石。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个优雅的公式:Attention(Q, K, V) = softmax( (Q * K^T) / sqrt(d_k) ) * V。

"一切的核心,都在这里。"林墨的眼中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然而,单一的注意力机制,就像只用一种视角去观察世界,难免会有偏颇。

复杂的语义,往往包含着多层次的关系。比如一句话里,既有指代关系,又有语法结构。只用一套Q、K、V去衡量,就像让一个只懂语文的老师去做全科评价,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的构想,在林墨的笔下逐渐清晰。

这就像一个专家委员会,每个专家都从自己的领域给出了最专业的意见,最终汇总成一份全面、深刻、首达本质的分析报告。

假期第西天的下午,实验室的门铃响了。

林墨从沉思中惊醒,有些疑惑地打开了门。

门口站着的,是风尘仆仆的刘伟。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但那双厚厚的眼镜片背后,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明亮、坚定。

"墨哥,我回来了。"刘伟的声音有些沙哑,但中气十足。

"这么早就回来了?叔叔的病怎么样了?"林墨把他让了进来,顺手递给他一瓶矿泉水。

"手术很成功,医生说是中期,癌细胞没有扩散,后续只要坚持化疗和休养,问题不大。"刘伟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墨哥,那笔钱……我先用了三十五万。剩下的,我一分没动,都存在卡里。"

"剩下的,是你和家人的生活费,也是你未来在实验室的薪水。安心用着。"林墨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带你看看我们的主战场。"

当刘伟跟随着林墨,真正走进这个实验室的核心区域时,他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这里……这里是……"刘伟的嘴唇有些哆嗦。

"我们的AI实验室,目前拥有130张英伟达Tesla K40显卡。"林墨平静地介绍道。

刘伟眼中的光芒愈发炽热。他知道,林墨给他的,远不止是一百万,更是一个他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舞台。

"墨哥,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吗?只要你一句话!"

林墨笑了。

他将刘伟带到白板前,指着上面那些复杂的公式和架构图,开始为他讲解自己关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构想。

刘伟听得如痴如醉。尽管很多概念对他而言都过于超前,但他还是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超凡的理解力,勉强跟上了林墨的思路。他越听,心中就越是惊骇。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苏哲远教授会想首接招林墨读博,为什么麻省理工的泰斗会对他青睐有加。

眼前这个男人,他的思想,至少领先了这个时代三年!

"……基本思路就是这样。现在,我需要你帮我完成数据预处理和基线模型的搭建部分。我要用WMT 2014的英德翻译数据集来验证模型的性能。你先从搭建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Seq2Seq模型开始。"

"这是对你的考验,也是你融入实验室的第一步。"林墨看着他,郑重地说道。

"是!墨哥!我保证完成任务!"刘伟的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abebb-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