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避雨棚漏着水,李晓蜷缩在塑料布下,指尖在湿透的手机壳上摸索。屏幕亮起又暗下,陈廷洲的号码还在疯狂跳动,像他不肯罢休的执念。她深吸一口气,掰开机身后盖,SIM卡滑落在掌心——这张卡存着他所有的号码,存着“晚晚”的身份标识,也存着她无数个深夜里编辑又删除的短信。
雨点击打棚顶的声响像倒计时,李晓捏着那张薄薄的芯片,指腹的温度几乎要将它焐化。这让她想起第一次收到这张卡时,助理说“以后这就是你的新身份”,当时她以为是救赎,现在才懂是枷锁。卡面上的金属触点磨得发亮,像她这段日子里被磨掉的棱角。
“咔嚓”一声,SIM卡被折成两半。断裂的声音在雨里格外清晰,像斩断了某种无形的线。她想起某次陈廷洲用这张卡打给她,语气是难得的温柔:“晚晚,回来吧,汤快凉了。”那时的温情此刻碎在掌心,变成扎人的塑料边。
绿化带的泥土被雨水泡得松软,李晓蹲下身,用树枝挖了个小坑。指尖触到冰凉的湿土,混着落叶的腐味,让她想起电子厂后山坡的野地,弟弟曾在那里埋过他攒钱买的弹珠。原来埋葬珍视之物的动作,从来都是相似的郑重。
她把折断的SIM卡埋进坑里,覆上泥土时,指甲缝里灌满了泥浆。这触感比陈家任何一块丝绸都真实,带着大地的厚重与包容。雨丝落在坑上,很快抚平了新翻的泥土,像给这段替身人生盖上了无字碑。
手机变成了无卡的空壳,李晓把它塞进垃圾桶。塑料桶发出沉闷的响,像沉进海底的秘密。她摸了摸口袋,里面只有身份证和那包发了芽的向日葵种子,嫩芽不知何时顶破了塑料袋,沾着她的体温,倔强地挺着。
避雨棚外,收废品的三轮车铃铛声由远及近。李晓站起身,脚底的伤口在旧帆布鞋里隐隐作痛,却让她踩在地上的每一步都格外踏实。她没有回头看那片埋着SIM卡的绿化带,就像没有回头看陈家老宅的方向——有些告别,需要决绝得像从未开始过。
雨小了些,天边透出点微光。李晓沿着街灯往前走,影子被拉得很长,再没有谁的轮廓与她重叠。路过早餐摊时,她用仅剩的零钱买了个热包子,蒸汽模糊了眼镜片,却暖得她眼眶发烫。
咬下第一口时,她突然想起陈廷洲从不碰路边摊,说“不卫生”。而此刻这口带着葱香的热包子,比任何一顿法式晚餐都让她心安。原来挣脱束缚的滋味,是烟火气里藏着的自由。
走到公交站台,最早一班车的车头灯刺破雨雾。李晓抬脚上车,投币时硬币碰撞的脆响,像在为新的旅程敲锣。车窗外,那片埋葬SIM卡的绿化带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后视镜里,像段被彻底格式化的记忆。
她靠在车窗上,看着雨刷器来回摆动,把玻璃上的水痕扫成透明的路。口袋里的向日葵种子硌着大腿,像颗小小的心脏在跳。李晓闭上眼睛,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从现在起,她的人生再也不需要信号,只需要朝着光的方向,一步一步走下去。
(http://www.kenshuxsw.com/book/g0gffi-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