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二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六章 嵇康《赠秀才入军·其二十》

 

赠秀才入军·其二十

嵇康

吉人在疚,虽处百罹。

咀嚼英华,呼吸太阳。

旷然无忧患,心与玄同。

谁能羁絷,苕苕高翔。

……

赏析: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其二十》是一首内涵深刻、情感激昂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在困境中坚守高尚品质与自由精神的“吉人”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嵇康的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

一、困境中的坚守:吉人的坚韧与担当

首面苦难的勇气:“吉人在疚,虽处百罹”,开篇便将“吉人”置于艰难困苦的境地之中。“吉人”代表着那些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之人,他们虽遭遇“百罹”,即无数的忧患与磨难,却并未被打倒。在魏晋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政治斗争残酷,社会秩序混乱,文人常常面临生命威胁与精神迫害,此句实则映射出嵇康及与他志同道合之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然而,“吉人”的存在彰显了一种首面苦难的勇气,他们不逃避、不屈服,以坚韧的意志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担当精神。

内在品质的坚守:这两句诗强调了“吉人”在困境中对自身品德的坚守。尽管外部环境恶劣,他们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善良与贤德,不为苦难所动摇。这种坚守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维护,更是对社会道德标准的一种捍卫。在一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吉人”的坚守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人们指引着道德与精神的方向。

二、精神的滋养与升华:汲取力量,与道合一

精神养分的汲取:“咀嚼英华,呼吸太阳”,此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人”在困境中获取精神力量的方式。“咀嚼英华”寓意着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吸收,这里的“英华”可以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经典著作的精华,也可以是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品德与思想。通过“咀嚼”,他们将这些精华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滋养着自己的心灵。“呼吸太阳”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与自然中强大、光明力量的连接,象征着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如同沐浴在阳光之下,汲取无尽的正能量。

与道合一的境界:“旷然无忧患,心与玄同”,展现了“吉人”在汲取精神力量后所达到的超凡境界。“旷然”体现出他们心境的豁达开阔,尽管身处困境,却能超越忧患的束缚,不为外界的艰难所困扰。“心与玄同”则将这种境界提升到了与道合一的高度,“玄”在道家思想中代表着宇宙万物的根源与本体,是一种深邃、神秘的存在。“心与玄同”意味着“吉人”的内心与道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的极大升华,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

三、追求自由的呐喊:挣脱束缚,展翅高飞

对自由的渴望:“谁能羁絷,苕苕高翔”,这两句诗以强烈的反问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吉人”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羁絷”象征着世俗的种种束缚,包括政治压迫、礼教规范、名利诱惑等,而“吉人”坚决不愿被这些束缚所羁绊。他们向往着“苕苕高翔”,即向着高远的天空自由翱翔,这种自由不仅是身体上的不受限制,更是精神上的彻底解放,是对自由境界的极致追求。

自由精神的象征:在嵇康的笔下,“吉人”高翔的形象成为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在那个压抑人性、限制自由的时代,嵇康通过对“吉人”的赞美,发出了追求自由的呐喊。这种自由精神不仅是对个人解放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压抑氛围的反抗,激励着人们突破世俗的枷锁,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尊严。

《赠秀才入军·其二十》通过对“吉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嵇康对高尚品德、精神升华和自由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嵇康个人精神世界的写照,更是对魏晋时期黑暗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解析:

吉人在疚,虽处百罹

- 字词解析:

- “吉人”:从传统意义来讲,指善良、贤德之人,在古代文化语境中,这类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 。

- “在疚”:“疚”本意是久病,在这里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在疚”即处于艰难困苦之中。

- “虽”:表示转折关系,即便、虽然之意。

- “百罹”:“百”表示数量多,形容程度深;“罹”指忧患、苦难,“百罹”指代众多的忧患与磨难。

- 内涵阐释:此句刻画了贤德之人即便深陷重重困境,遭受诸多磨难,却依然坚守的形象。它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善良与贤德之人并不一定能免受苦难,反而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挫折。这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凸显了“吉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从更深层次看,这或许与嵇康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像嵇康这样有操守的文人常常面临各种迫害,此句也可看作是他对自身及同类人境遇的一种写照。

咀嚼英华,呼吸太阳

- 字词解析:

- “咀嚼”:本意为用牙齿磨碎食物,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对事物的细细品味、深入汲取。

- “英华”:通常指精华,在诗中可理解为美好的精神养分,如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高尚的道德观念、美好的艺术作品等所蕴含的精髓。

- “呼吸”:这里并非单纯的生理呼吸动作,而是一种形象化表达,象征着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汲取力量。

- “太阳”:太阳在人类文化中常象征着光明、活力、希望与力量。在诗中,“呼吸太阳”意味着汲取如太阳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能量。

- 内涵阐释:这两句描绘了“吉人”在困境中积极寻求精神滋养与力量的状态。他们通过“咀嚼英华”,不断从优秀的文化、思想资源中获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内在修养。“呼吸太阳”则进一步强调他们以开放的姿态,与充满活力的自然力量相连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自然中汲取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对精神力量的主动追求,体现了“吉人”在困境中不消极沉沦,而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我以应对苦难的精神风貌。

旷然无忧患,心与玄同

- 字词解析:

- “旷然”:形容心境开阔、豁达的样子,体现一种超脱、开朗的精神状态。

- “忧患”:指困苦患难,忧愁祸患,这里指代前文提到的“百罹”,即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

- “心”:指代内心、心灵,在古代哲学中常被视为精神和思想的核心所在。

- “玄”:源自道家思想,具有深邃、奥妙、神秘的含义,常指代宇宙万物的根源、本体或自然之道。

- “同”:表示融合、合一,在这里指内心与“玄”所代表的道达到高度契合的状态。

- 内涵阐释:此句表明“吉人”在经历了困境中的坚守与精神滋养后,达到了一种超凡的精神境界。尽管身处忧患之中,但他们凭借着豁达的心境,超越了忧愁困苦的困扰。“心与玄同”则更深入地阐述了他们的内心与道家所推崇的“道”融为一体。这种境界意味着他们对世间万物的本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以一种平和、超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此时,他们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左右,实现了精神上的高度自由与升华。

谁能羁絷,苕苕高翔

- 字词解析:

- “谁能”: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一种强烈的否定态度,突出无人能够做到之意。

- “羁絷”:“羁”指马笼头,“絷”指绊住马足的绳索,二者结合表示束缚、拘禁,常用来比喻被外界因素限制自由。

- “苕苕”:形容高远的样子,描绘出一种远离尘世、飞向高空的姿态。

- “高翔”:指高高地飞翔,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地向高处翱翔。

- 内涵阐释:这两句以反问和形象的描写,强烈地表达了“吉人”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坚定决心。“谁能羁絷”明确宣告了“吉人”不会被任何世俗的枷锁所限制,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是不可阻挡的。“苕苕高翔”则生动地描绘出他们摆脱束缚后,向着高远天空自由飞翔的情景,象征着他们在精神上达到了自由的境界,能够超脱于尘世的种种羁绊,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自由生活。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不仅是“吉人”个人的精神特质,也反映了嵇康本人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抗争。

……

句译:

吉人在疚,虽处百罹

译:贤良之人正经受困苦,即便深陷诸多磨难之中。

咀嚼英华,呼吸太阳

译:他们品味汲取着世间精华,吸纳如太阳般的活力光芒。

旷然无忧患,心与玄同

译:心境豁达因而不被忧患困扰,内心与大道融为一体。

谁能羁絷,苕苕高翔

译:有谁能够将他们束缚羁绊?他们向着高远之处展翅翱翔。

……

全译:

贤德之人深陷困苦忧愁,纵历经无数艰难烦忧。

他们细品世间精华,吸纳太阳般的活力与光热。

心境豁达,不被忧患牵绕,心灵与自然之道相融相和。

试问谁能将他们束缚,他们正向着高空自在飞度。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