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秀才入军·其十七
嵇康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处一不竞,修槁贞鳞。
安时俟命,优游卒岁。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
赏析: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其十七》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与真挚情感的诗作,它清晰地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处世态度以及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对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探寻。
一、志向与追求:坚守本真的精神诉求
守朴养素的本质追求:开篇“志在守朴,养素全真”,首截了当地表明了诗人的志向核心。“守朴”是对质朴本性的执着坚守,在那个动荡且充满诱惑的魏晋时代,嵇康拒绝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侵蚀,力图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质朴,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养素全真”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真性的养护与保全,追求一种不被虚伪和矫饰所污染的真实自我,这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影响,展现了嵇康对精神纯洁性和本真性的高度追求。
不竞而贞的处世态度:“处一不竞,修槁贞鳞”描绘出嵇康独特的处世哲学。“处一不竞”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争逐的平和心态,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竞争所左右,专注于自我内心的修行。“修槁贞鳞”则以一种形象的表达,展现了他在坚守自我过程中,如同干枯之木般超脱于世俗繁华,却又保持着如鳞般的坚贞品性,不为外界压力和诱惑所动摇,凸显了他坚守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的决心。
二、生活理念:顺应自然的豁达心境
安时俟命的豁达:“安时俟命,优游卒岁”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坦然面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安时”体现了嵇康对时运的接纳,认识到个人力量在历史和社会洪流中的有限性,不强行违背时势。“俟命”则表明他愿意以平和的心态等待命运的安排,不焦虑、不急躁。这种态度并非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与平衡的智慧。“优游卒岁”描绘出他期望以悠闲自在的方式度过一生,享受生活的本真乐趣,不受外界过多干扰,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安逸。
理想状态的象征:“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一句,以光彩夺目的灵芝一年三次开花为意象,描绘出一种充满生机与美好的理想状态。灵芝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祥瑞、珍贵和美好,其一年三秀的特性更强化了这种理想色彩。这不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暗示了嵇康内心对自身达到理想境界的期待,如同灵芝般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三、矛盾与无奈: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有志不就的困惑:诗的结尾“予独何为,有志不就”,陡然一转,将前面所构建的理想志向和豁达态度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予独何为”以反问的形式,凸显出嵇康内心对自身处境的困惑与不解。他有着坚守本真、追求高尚的远大志向,然而现实却未能让他如愿以偿。这种困惑并非简单的抱怨,而是对人生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时代背景下的挣扎:嵇康所处的魏晋时期,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司马氏集团与曹魏政权的斗争激烈,文人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嵇康的“有志不就”,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碰撞的结果。他的坚守和追求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下显得格格不入,这种矛盾反映了魏晋文人在动荡时代中,对自由、本真的追求与现实束缚之间的痛苦挣扎,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悲剧色彩。
《赠秀才入军·其十七》通过清晰的层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从志向追求、生活理念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全面展现了嵇康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嵇康个人的心灵独白,更是魏晋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解析: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 字词解析:
- “志”,即志向、心意,表明诗人内心所向往与追求的方向。
- “守朴”,“朴”原指未经加工的木材,这里引申为质朴、纯真,未经世俗污染的本真状态。“守朴”意味着坚守内心的质朴,不被外界的纷繁复杂和世俗的功名利禄所改变。
- “养素”,“素”有纯净、纯粹之意,代表着一种自然、纯净的本质。“养素”就是培养和保持这种纯净的品质,不让其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
- “全真”,“全”是保全、完整,“真”指真实的自我、自然本性。“全真”强调保全自己的自然真性,不随波逐流,保持人格的独立与真实。
- 情感与思想解析:此句开门见山地阐述了诗人的核心志向,体现了道家思想对嵇康的深刻影响。他追求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质朴纯真,不被世俗的虚荣和功利所迷惑,希望通过坚守和修养,保全自己最本真的自然天性,展现出对精神纯净和人格独立的执着追求。
处一不竞,修槁贞鳞
- 字词解析:
- “处一”,“处”有处于、安于之意,“一”可理解为一种单纯、专注的状态,即安于一种状态,不轻易被外界干扰而改变。
- “不竞”,“竞”表示竞争、争逐,“不竞”传达出一种不与他人争名逐利、攀比竞争的态度。
- “修槁”,“修”有修养、修行的意思,“槁”本义为干枯,这里可理解为一种超脱世俗繁华、清心寡欲的状态,类似于道家所倡导的淡泊。
- “贞鳞”,“贞”象征坚贞、坚定,“鳞”可能指代龙或鱼身上的鳞片,在古代文化中,龙与鱼常被赋予高洁、不凡的象征意义,“贞鳞”寓意着坚守坚贞高洁的品性。
- 情感与思想解析: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处世原则和自我修养方式。他选择安于淡泊,不参与世俗的竞争,以一种超脱的姿态修养自身,如同干枯之物般远离世俗的繁华喧嚣,同时坚守着如鳞般坚贞的品质。这种处世态度体现了嵇康对世俗价值观的摒弃,以及对自身高尚品格的严格要求和不懈追求。
安时俟命,优游卒岁
- 字词解析:
- “安时”,“安”为安心、安于,“时”指时运、时机,即安心顺应当下的时运。
- “俟命”,“俟”是等待,“命”代表命运,意味着等待命运的自然安排。
- “优游”,形容悠闲自在、从容不迫的样子。
- “卒岁”,“卒”有终了、度过之意,“岁”指岁月,“卒岁”即度过岁月。
- 情感与思想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坦然面对生活的豁达心境。他认为人应该安于时运的变化,不强行改变不可改变之事,以平和的心态等待命运的安排。同时,希望能以悠闲自在的方式度过一生,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不被外界的压力和烦恼所困扰,体现了一种道家顺应自然、逍遥自在的生活理念。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 字词解析:
- “煌煌”,形容光彩夺目、光辉灿烂的样子,突出事物的美好与出众。
- “灵芝”,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象征着吉祥、美好、珍贵,常与长寿、健康、超凡脱俗等意象联系在一起。
- “秀”,原指植物开花,这里指灵芝开花。“一年三秀”表明灵芝生长旺盛,一年能多次开花,强调其生机与独特。
- 情感与思想解析:这里以“煌煌灵芝,一年三秀”来比喻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或美好事物。灵芝的光彩照人和一年多次开花,象征着生命的蓬勃生机、美好与珍贵,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身能够达到如灵芝般美好、超凡境界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充分实现的向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 字词解析:
- “予”,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诗人自己,即“我”。
- “独”,表示唯独、偏偏,强调自身与他人或理想状态的差异。
- “何为”,是“为何”的倒装,即为什么的意思。
- “有志不就”,“志”指前文所提到的志向,“就”有成就、实现之意,“有志不就”表示有志向却无法实现。
- 情感与思想解析:诗的结尾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无奈。前面描述了自己坚守本真、顺应自然的志向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有志不就”。这种反差使诗人对自己的处境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凸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抒发了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遭遇挫折的痛苦与无奈之情,也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实现个人理想的艰难。
……
句译:
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译:我的志向在于坚守质朴的本性,培育纯净的品质,保全自然的真性。
处一不竞,修槁贞鳞
译:安于自身所处,不与人争逐攀比,修养自身如枯木般超脱,坚守如(龙或鱼)鳞般的坚贞品性。
安时俟命,优游卒岁
译:安于时运,等待命运的安排,悠然自得地度过岁月。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译:光彩夺目的灵芝啊,一年之中三次开花。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
译:为何唯独我,空有志向却难以实现?
……
全译:
我一心坚守质朴的本真,涵养纯净品质,保全自然天性。
安于现状,不与人争名逐利,修养身心,如枯木般超脱,守坚贞如鳞。
顺应时运,静候命运的指引,悠然自在地度过岁岁年年。
你看那光彩熠熠的灵芝仙草,一年之中竟能三次绽放华茂。
可为何独独我这般,心怀壮志却难以实现目标?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5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