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秀才入军·其十西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
赏析:
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其十西》是一首富含哲理与诗意的佳作,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深切渴望,体现出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
一、意境营造:自然与闲适的交融
清幽自然的场景描绘:开篇“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诗人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兰圃”“华山”“平皋”“长川”等意象,描绘出兰草繁茂、山花烂漫、水边平坦、河流悠长的自然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优美的背景。士卒在兰圃休息,马匹在山下进食,诗人于平皋射鸟、长川垂钓,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画面,营造出宁静、悠然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中所描述的休息、喂马、射鸟、钓鱼等活动,节奏舒缓,充满生活情趣。这种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尘世的喧嚣纷扰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远离世俗的宁静与自在。
二、情感表达:多元情感的交织
对自由与精神境界的追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诗人情感与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目送归鸿”,目光追随归鸿远去,暗示对自由的向往;“手挥五弦”,则展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与超脱的姿态。“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进一步表明,诗人在自然中悠然自得,心灵在深奥的玄理世界遨游,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越,体现了魏晋文人对玄学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境界的不懈探索。
对知音的渴望与感慨:“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诗人先借“得鱼忘筌”赞赏钓叟超脱的境界,随即笔锋一转,以“郢人逝矣”的典故,抒发知音难觅的感慨。即便诗人在自然与精神探索中达到一定高度,却苦于无人倾诉分享,这种情感的转折,使诗歌在悠然自得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惆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三、艺术特色:生动形象与用典巧妙
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短短八字,通过两个极具画面感的动作,将诗人悠然自得、超脱尘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归鸿的自由翱翔与诗人挥弦的优雅姿态相互映衬,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巧妙的用典:诗中“得鱼忘筌”与“郢人逝矣”两处用典,简洁而深刻。“得鱼忘筌”借道家典故,深化了诗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郢人逝矣”则以《庄子》中的故事,巧妙传达出知音难觅的千古感慨。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还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引发读者的联想与共鸣,体现了嵇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诗歌技艺。
《赠秀才入军·其十西》通过独特的意境营造、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嵇康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魏晋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
解析: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 字面解析:“息徒”,“息”有使动用法,让……休息,“徒”可指随行的人或士卒 ,所以“息徒”就是让同行之人休息。“兰圃”指长满兰草的园圃,兰草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清幽。“秣马”,“秣”是喂牲口,“秣马”即喂马。“华山”并非特指五岳中的华山,而是指开满鲜花的山,描绘出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深层寓意:诗人描绘在兰草繁茂之地让同伴休息,在山花烂漫处喂马,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表达对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场景的选择,也暗示着诗人希望摆脱世俗事务的纷扰,让身心在自然中得到休憩。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 字面解析:“流磻”,“流”是用某种工具抛出,“磻”是系在丝绳上的石块,用于弋射,所以“流磻”就是用系着石块的丝绳打鸟。“平皋”指水边的平地。“垂纶”,“垂”是悬挂,“纶”指钓丝,“垂纶”即钓鱼。“长川”指长长的河流。
- 深层寓意:这两句描写了在平坦的水滨射鸟,在长河畔钓鱼的活动,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诗人借这些活动,进一步强调对宁静、自由生活的享受,远离尘世的纷争与烦恼,沉浸在大自然赋予的简单乐趣之中。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 字面解析:“目送归鸿”,眼睛追随着南归的大雁,描绘出一种悠然的神态,展现出诗人对远方的关注与向往。“手挥五弦”,用手弹奏五弦琴,五弦琴在古代是一种高雅的乐器,弹奏五弦琴体现出诗人的高雅情趣。
- 深层寓意:此句将视觉与动作相结合,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潇洒姿态。归鸿象征着自由与高远,诗人目送归鸿,表达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手挥五弦则体现诗人在精神层面的高雅追求,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反映出诗人在自然与艺术中追求精神自由的状态。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 字面解析:“俯仰自得”,“俯仰”指低头和抬头,形容在天地之间,无论何种姿态。“自得”表示内心的自在、满足。“游心太玄”,“游心”指让心灵遨游,“太玄”是深奥的玄理,意思是让心灵在深奥的玄理世界中遨游。
- 深层寓意:诗人在自然之中,无论俯仰之间都能感到悠然自得,说明其内心的自在与满足并非依赖外界物质,而是源于自身对生活的感悟。“游心太玄”则表明诗人不满足于现实的物质享受,更追求精神上的深度探索,在对玄理的思索中,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体现出魏晋时期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 字面解析:“嘉”是赞赏、称赞。“钓叟”指钓鱼的老人。“得鱼忘筌”出自《庄子·外物》,“筌”是捕鱼的竹器,意思是捕到鱼后就忘了捕鱼的工具。
- 深层寓意:诗人赞赏钓叟这种不为外物所累,专注于事物本质的态度。钓叟的目的是得鱼,得到鱼后便不再执着于工具,这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这种超脱境界的认同,追求一种不为世俗名利所羁绊,专注于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 字面解析:此句运用了“郢人斫垩”的典故。楚国郢都有个人,鼻尖上沾了一点白灰,他让一位石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匠挥斧成风,准确地削掉白灰,而郢人的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后来郢人死去,石匠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搭档了。这里“郢人逝矣”指知音己经逝去。“尽言”指尽情地交谈、倾诉。
- 深层寓意:诗人以这个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尽管诗人在精神境界上有独特的追求,但却找不到能与之深入交流、分享感悟的人。这种感慨使诗歌在超脱、悠然的氛围中,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惆怅,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
句译: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译:让随行的人在长满兰草的园圃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下喂饱马匹。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译:在平坦的水滨用系着石块的丝绳弋射飞鸟,在长长的河流边持竿垂钓。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译:目光追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同时用手轻抚着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译:俯仰之间都能悠然自得,让自己的心灵在深奥的玄理中尽情遨游。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译:赞赏那钓鱼的老者,钓得鱼儿后便忘了捕鱼的竹篓。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译:郢都那位(能与石匠默契配合的)知音己经逝去,又还有谁能与我尽情倾谈呢?
……
全译:
在那兰草丛生的圃地,让同伴稍作休憩,于烂漫山花的山下,精心喂饱马儿。
在平坦的水畔,抛出系石之绳弋射飞鸟,在悠长的河边,垂下钓丝静静等候鱼儿上钩。
目光追随着南归的大雁渐渐远去,手中轻抚五弦琴,任音符流淌。
俯仰之间,皆是悠然自得的惬意,心灵在玄妙的哲理中肆意遨游。
我赞赏那垂钓的老者,钓得鱼儿后,便忘却了捕鱼的工具。
可惜啊,郢都的知音己远去,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倾心畅谈?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5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