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陆机《君子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八章 陆机《君子行》

 

君子行

陆机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

赏析:

《君子行》是西晋文学家陆机的诗作,以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典故运用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探讨了世道人心与处世之道。

(一)深刻的哲理思辨

1. 天道与人道的鲜明对比:诗歌开篇“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将天道的平坦简易与人道的险恶艰难并置,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为全诗奠定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复杂境遇的深刻洞察。在陆机看来,自然规律简单首白,而人类社会却充满变数与困境,引导读者思考人世艰难的根源与应对之策。

2. 祸福无常与因果关联:“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生动地描绘了祸福相互依存、交替出现的状态,如同波澜起伏的水面,不可捉摸。“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又指出,尽管祸福无常,但并非毫无规律,福气降临与灾祸汇聚都有其先兆和缘由。这种对祸福辩证关系的阐述,既体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又强调了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充满了哲理意味。

(二)丰富的典故运用

1. 以典明理,揭示人心之惑:“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诗人运用两个经典典故。“掇蜂”之事,后母的陷害使父子间的天然信任被破坏;“拾尘”中,孔子对颜回的误解,凸显即使是圣人间也会因表象而产生信任危机。这些典故深刻揭示了人心易被迷惑、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让读者更首观地感受到世道人心的复杂。通过典故,诗人以古喻今,将历史教训融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2. 借典感慨世态炎凉:“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借被放逐之臣与被抛弃之友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臣子失势便一无所有,朋友情谊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性凉薄的无奈与叹息,深化了诗歌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探讨。

(三)独特的艺术表现

1. 比喻象征,生动形象:诗中多处运用比喻象征手法。“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将人生祸福的交替比作波澜起伏,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以靠近火会感到热、踩在冰上必然寒冷,象征人生境遇与结果的必然联系,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具体可感。这些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 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诗歌开篇点明主旨,将天道与人道对比,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接着阐述祸福无常,以典故揭示人心之惑与世态炎凉,进一步深化主题。随后探讨祸福的因果关系与应对态度,最后劝诫君子要防患未然,总结全诗。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给出应对之策,逻辑清晰,使读者能逐步深入领会诗人的意图。

(西)劝诫意义与时代价值

陆机通过《君子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劝诫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清醒,洞察世事,防患于未然。这种劝诫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价值,提醒人们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寻找转机,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和对世事的观察思考,对后世人们的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启示。

……

解析:

1.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 解析:“天道”指自然规律,“夷”表示平坦,“简”即简易。这句是说自然规律是平坦且简单的。而“人道”指人世间的道理、社会的法则,“险”意味着险恶,“难”表示艰难。整句话将自然规律的简单顺畅与人世间道路的险恶艰难进行鲜明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达出诗人对人世艰难的感慨,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为何充满诸多不易。

2.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 解析:“休”代表吉庆、福气,“咎”表示灾祸、凶咎,“乘蹑”意思是相互追随、接连而来。此句描绘出福与祸相互紧跟,交替出现的情景。“翻覆若波澜”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生福祸的交替变化比作波澜起伏,形象地说明了人生境遇充满变数,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浪,难以捉摸,进一步强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 解析:“去疾”指摆脱疾病或困苦,诗人认为人们以为摆脱了某种疾苦,实际上灾祸可能离得并不遥远。“疑似”指看似好像、难以确定的情况,这种模棱两可的状况往往会引发真正的祸患。此句强调人生中危险和祸患常常潜藏在看似平静或无害的表象之下,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4.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 解析:从字面意思看,靠近火自然会感觉到热,踩在冰上难道会不畏惧寒冷吗?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以靠近火必然感受热、踩冰必然觉寒冷,象征着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在人生中,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往往会带来相应的结果,就像这些自然现象一样,是合乎常理且不可避免的,让读者思考自身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联。

5.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 解析: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掇蜂”说的是春秋时期,后母为了陷害前妻之子,在孩子父亲面前用手掇蜂,假装孩子要伤害她,致使父亲误解儿子,破坏了父子间的天然亲情,即“灭天道”(这里的“天道”可理解为父子间的天性、常理)。“拾尘”典故源自孔子与其弟子颜回。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困,颜回讨米做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心生疑惑。后来才发现是饭上有灰尘,颜回觉得弃之可惜便吃掉了。孔子感慨自己差点误解了颜回。这两个典故都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即使是父子、师徒这样亲近的关系也难以避免,反映出人心的复杂和信任的脆弱。

6.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 解析:“逐臣”指被君主放逐的臣子,一旦臣子被放逐,往往失去权势地位,一无所有。“弃友”表示被朋友抛弃。诗人感慨被放逐的臣子己失去一切,而被朋友抛弃也并非罕见之事,没什么值得特别叹息的。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悲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往往会遭受他人的疏离和抛弃,体现了人性在利益和困境面前的凉薄。

7.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 解析:“福钟”即福气降临,“恒”表示常常,“兆”指征兆。意思是福气的到来通常会有一些预兆。“祸集”指灾祸汇聚,“无端”即没有缘由,诗人认为灾祸的发生并非毫无原因。此句阐述了祸福产生的因果关系,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留意那些可能预示着祸福的细微迹象,善于从日常现象中洞察事物发展的趋势,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8.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 解析:“天损”指上天造成的损失,比如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带来的损害,诗人认为这种损失往往难以推辞和抗拒,人们只能坦然面对。“人益”指通过人为努力而获得的增益、好处,对于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的成果,人们应该感到欢喜和欣慰。此句传达出一种面对命运的豁达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自然因素时保持平和心态,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美好生活。

9.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 解析:“朗鉴”意为明智的鉴察、洞察世事的能力。“远假”指远求,“取之在倾冠”意思是低头看看帽子倾斜的情况就能获得启示(有一种说法认为帽子倾斜是日常小事,从这类小事中可获得对世事的洞察)。诗人认为,要获得明智地洞察世事的能力,不必向远处寻求高深的道理或方法,从身边的小事中就能有所领悟。此句引导人们关注生活细节,善于从日常点滴中汲取智慧,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10.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 解析:“近情”指人之常情,人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过度自信的状态,即“苦自信”。这种过度自信往往会让人忽略潜在的危险和问题。而“君子防未然”则点明主旨,告诫品德高尚、有智慧的人应该在祸患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做好防范准备。此句总结全诗,强调了要有忧患意识,克服盲目自信,提前规划,防患于未然,这是应对复杂多变的人生和社会的重要原则。

……

句译:

1.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

自然的规律平坦又简易,人间的道路险恶且艰难。

2.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吉祥与灾祸相互紧跟,人生起伏如同波澜。

3. 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

刚摆脱困苦,灾祸可能仍在近处;看似无害的疑似之事,实际会引发祸患。

4. 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

靠近火自然应该感到热,踩在冰上怎会不畏惧寒冷。

5. 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

掇蜂的事破坏了父子天性,拾尘的事让孔子误解颜回。

6. 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

被放逐的臣子还能有什么,被抛弃的朋友又哪值得叹息。

7. 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福气降临常常有征兆,灾祸汇聚并非无来由。

8. 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欢

上天造成的损失难以推辞,人为努力带来的增益仍值得欢喜。

9. 朗鉴岂远假,取之在倾冠

明智的洞察不必远求,从身边小事(如帽子倾斜)就能获得启示。

10.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人之常情是苦于过度自信,君子应在祸患未发生时就做好防范。

……

全译:

自然的法则啊,平坦又简单,人间的道路却,险恶又艰难。

吉祥与灾祸相互交织紧相随,恰似那波涛翻涌起伏无定端。

刚刚摆脱困苦,祸患却近在跟前,看似无害的假象,往往滋生出祸端。

靠近烈火,必然会感受到炽热,踏上寒冰,难道能不畏惧那彻寒。

“掇蜂”之事,破坏了父子间的天伦,“拾尘”之误,让孔子对颜回产生疑团。

被放逐的臣子,己然一无所有,被抛弃的朋友,又哪里值得长叹。

福气降临,常常会有征兆显现,灾祸汇聚,并非是毫无根由无端。

上天降灾,往往难以推脱躲闪,人为增益,依旧可以欣喜开颜。

明智洞察,何须向远处苦苦寻探,身边小事,便能让人有所悟有所感。

人往往太过自信,这是常情使然,君子深谋远虑,防范于未然之间。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1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