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十西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己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
赏析:
《饮酒·其十西》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佳作,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相聚饮酒的场景,在醉意与欢笑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和自我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本真的精神境界。
一、友情之纯:因趣相聚,挈壶同酌
1. 志趣相投的邀约:“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诗歌开篇,点明故友因欣赏诗人的志趣,携酒前来相聚。“赏我趣”三字,深刻揭示了友情建立的基础——志同道合。在陶渊明的世界里,这种基于精神共鸣的情谊纯粹而深厚。友人提壶而至,没有繁文缛节,只有对相聚畅饮的期待,为全诗定下了轻松愉悦、真挚淳朴的基调,让人感受到朋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与情谊。
2. 自然为幕的欢会:“班荆坐松下,数斟己复醉。”众人于松下铺荆而坐,随性自然。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高洁,为聚会营造出清幽的氛围。“数斟己复醉”,几杯酒下肚便沉醉其中,一方面体现出饮酒时的畅快淋漓,毫无拘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在这自然环境与真挚友情的交融中,极易沉浸在欢乐之中,享受着远离世俗喧嚣的惬意。
二、情境之畅:不拘礼节,沉醉忘形
1. 淳朴自由的席间态:“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饮酒过程中,父老们随意交谈,话语杂乱,酒杯传递也没了规矩。这种场景描绘,生动展现了聚会时无拘无束的状态。没有官场的繁文缛节,没有世俗的等级观念,人们在自由的氛围中尽情欢笑畅谈。这不仅反映出乡村生活的淳朴,更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真实、自然人际交往的喜爱与享受。
2. 物我两忘的沉醉境:“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诗人在沉醉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忘却自我,意味着放下了自我意识带来的束缚与烦恼;不知物贵,则表明超脱了对物质的执着与追求。在与友人的欢聚和美酒的沉醉中,诗人摆脱了世俗价值观的羁绊,进入一种纯粹的精神愉悦状态,展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三、感悟之深:酒中真味,人生启迪
1. 沉醉中的流连忘返:“悠悠迷所留”,诗人沉浸在这欢乐、自在且超脱的氛围里,悠然陶醉,流连忘返。这种沉醉不仅仅是对美酒的陶醉,更是对自然、友情以及这种无拘无束生活状态的深深眷恋。它反映出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远离尘世纷扰,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
2. 酒中深味的思索:“酒中有深味!”此句为全诗的点睛之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酒中蕴含的“深味”,是在与友人的欢聚、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自我和物质的超脱中所领悟到的人生真谛。它可能是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赞美,也可能是对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生活的认同。这“深味”,只有在摆脱世俗枷锁,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怀抱时,才能品味得出,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度体验后的深刻思考。
西、艺术特色
1. 白描手法,生动传情: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如“班荆坐松下,数斟己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简洁勾勒出饮酒的场景和众人的状态,不加雕琢却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聚会的欢乐与自由,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2. 质朴语言,蕴含深意: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如同口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用简单首白的话语,表达了超脱自我与物质的高深境界,体现了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独特风格。
3. 情景理交融,浑然一体:诗中既有对与友人相聚饮酒场景的生动描绘,又融入了诗人沉醉其中的愉悦情感,更在结尾处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情因景生,理随情至,情景理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
解析:
1.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 解析:“故人”点明对象是老朋友,说明彼此有着深厚的情谊基础。“赏我趣”揭示了这份情谊的精神内核,即朋友欣赏诗人独特的志趣。这表明他们之间的交往并非基于世俗的利益,而是源于心灵的契合和对彼此精神世界的认同。“挈壶相与至”,友人提着酒壶结伴而来,一个“挈”字生动地描绘出友人带着酒前来相聚的情景,体现出行动的自发性和主动性,突出朋友间相聚的热切与欢快,为全诗营造出温馨、融洽且充满期待的氛围,奠定了与友人欢聚共饮、畅抒情怀的情感基调。
2. “班荆坐松下,数斟己复醉。”
- 解析: “班荆”指在地上铺开荆草,这是一种极为随意、质朴的就坐方式,展现出聚会的自然与不拘小节。“坐松下”为聚会选定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清幽的环境,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格调。在这样的环境中,“数斟己复醉”,仅仅喝了几杯酒,大家就再次沉醉其中。一方面,说明酒的香醇以及饮酒氛围的轻松愉悦,让大家能够迅速沉浸在欢乐之中;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的怀抱里,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无需刻意克制,尽情享受这相聚的美好时光,反映出他们对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方式的喜爱与享受。
3.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 解析: “父老杂乱言”描绘出聚会时父老们交谈的场景,“杂乱”并非贬义,而是生动地展现出大家交谈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状态。没有等级之分,没有刻意的言辞修饰,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出乡村聚会中人与人之间淳朴、真实的交流氛围。“觞酌失行次”,“觞酌”指饮酒,“行次”原指顺序,这里说酒杯传递失去了应有的顺序,进一步强调聚会时轻松随意的氛围。大家只顾着尽情欢笑、交谈,完全不在意饮酒的礼节和形式,这种不拘小节的场景,凸显了聚会的欢乐与自在,反映出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们摆脱了世俗礼仪的束缚,回归到最本真的人际交往状态,享受着纯粹的人情温暖。
4.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 解析: “不觉知有我”是诗人在沉醉状态下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在与友人的欢聚、与自然的融合以及美酒的作用下,诗人忘却了自我的存在。这种“忘我”并非简单的醉酒迷糊,而是一种超脱自我意识的状态。当个体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也就摆脱了自我中心带来的种种烦恼与束缚,能够更加纯粹地体验当下的美好。“安知物为贵?”紧承上句,既然己经忘却自我,自然也就不会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物质的贵贱。在这种超脱的心境中,诗人认识到物质的价值并非人生的关键,从而表达出对世俗物质观念的超越,体现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富足远比物质的追求更为重要。
5.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 解析: “悠悠迷所留”,“悠悠”描绘出一种悠然、沉醉的状态,诗人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情境之中,“迷所留”则表明他对眼前的欢乐场景、自然氛围以及这种超脱的心境深深着迷,流连忘返。这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此次聚会的极度享受,更反映出他对这种远离世俗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生活的眷恋与向往。“酒中有深味!”则是诗人对此次经历的深刻总结与感悟。这里的“酒”己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象征着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境遇。“深味”意味着酒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它可能是对自然之美的领悟、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回归本真生活的追求等多重含义的融合。这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出诗人在经历了与友人的欢聚、沉醉与思考后,对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深度品味后的由衷感慨。
……
句译:
1.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老朋友欣赏我的志趣,手提酒壶一同来到我这里。
2. 班荆坐松下,数斟己复醉。
在松树下铺开荆草就坐,才斟了几次酒大家就又都醉了。
3.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父老们七嘴八舌随意交谈,酒杯传递也不再讲究顺序。
4.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沉醉之中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又怎会知道物质的珍贵呢?
5.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悠悠然陶醉其中,沉醉在这欢乐的氛围里不舍离去,酒中实在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啊!
……
全译:
老友赏识我的志趣,手提酒壶,结伴欣然而至。
我们在松下铺荆而坐,才喝了几杯,便又都己沉醉。
父老们交谈,话语杂乱无忌,酒杯传递,也没了先后次序。
沉醉间,浑然忘却自我的存在,又怎会把身外之物看重?
我悠然陶醉,流连忘返,这酒中啊,实在蕴含着深长意味!
(http://www.kenshuxsw.com/book/fdacca-10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