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初三,不一样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3章 初三,不一样了

 

九月一日,我背着沉甸甸的新书包,踏入了初三(8)班的教室。

虽然还是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课桌椅,但整个班级的氛围,却和初二时截然不同了。同学们的脸上褪去了不少稚气和散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略带凝重和专注的神情。课间休息时,走廊里追逐打闹的身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题目,或者抓紧时间预习下节课内容的同学。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也早早地被学习委员换上了鲜红的“备战中考,时不我待”的标语。

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杨老师的表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肃。她的开场白很简短,却分量十足:“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初三学生了。这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多说。未来这两年,是你们整个初中阶段最关键、最辛苦,也最能决定你们未来走向的时间段。中考的竞争有多激烈,你们心里要有数。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很重要,每一堂课都不能松懈。”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大家因为暑假结束而残存的最后一丝懒散,也让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升入毕业班的压力。

初三,最首观的变化是课程表上多了一门全新的主科——化学。

第一堂化学课,走进教室的是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中年男老师。他姓王,说话慢条斯理,带着一点学者特有的严谨。他没有急着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先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却神奇的演示实验——当他把两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混合在一起时,烧杯里的液体瞬间变成了鲜艳的蓝色,引来了同学们一阵小小的惊呼。

“同学们,这就是化学,”王老师微笑着说,“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充满了奇妙的现象和无穷的奥秘,但也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思维和扎实的基础。”

我坐在座位上,看着那些写在黑板上的奇奇怪怪的化学符号——H?O、CO?、Fe……它们像一种全新的密码,让我感到既新奇又有些茫然。化学,会是另一门像物理一样让我头疼的科目吗?

很快,我就体会到了初三主科难度的全面升级。数学课上,杨老师开始讲解更复杂的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以及需要严密逻辑推理的几何证明题,常常一道题目就要写满大半个草稿纸。物理课也进入了电学和磁学这些更抽象的领域,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磁感应……一个个新的概念和公式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

我上课时更加专注地听讲,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就用红笔圈出来,课后再去请教文静,或者自己查阅辅导书。

在数理化的重压之下,英语课几乎成了我唯一的“避风港”。初三的英语课文更长,词汇量也更大,但或许是因为暑假期间的积累和持续的阅读,我学起来感觉并不像其他科目那样吃力。课堂上,我更愿意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参与小组讨论时也能贡献更多自己的想法。英语老师也注意到了我的变化,常常在课后给我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或者推荐一些适合我们这个阶段的英文歌曲和电影。在英语的世界里,我能找到久违的自信和乐趣。

周围的朋友们,也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适应着初三的节奏。

林晓月虽然嘴上还在抱怨物理太难、化学符号太复杂,但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了不少,作业也开始按时完成了,大概是中考的压力让她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孟梦则有些力不从心,她依然喜欢在课本空白处画各种可爱的小插画,但脸上的笑容少了,眉头也常常因为解不出一道难题而紧锁着。文静一如既往地沉稳刻苦,她的笔记本永远是班上传阅的范本,只是我偶尔也会看到她对着一道复杂的物理题凝神思考很久,表情严肃。

至于我的同桌陈默,他似乎比以前更沉默了。大部分时间,他都深深地埋着头,在书本和练习册之间忙碌。我注意到,他的物理课本和数学练习册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很多标记,有些地方甚至因为反复擦改而显得有些模糊。看得出来,他也很努力,只是……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开学第一周的周五下午,进行了一次小型的数学摸底测验,题目是初二下学期学过的内容和一点点初三的新知识。拿到卷子时,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但教室里的空气,却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测验,而显得有些凝滞。

初三的生活,就这样以一种不容分说的紧张姿态,全面铺开了。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8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
啃书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