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炎热的空气中蝉鸣声不绝于耳,阳光也变得愈发毒辣。最初几天的彻底放松之后,我便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暑假计划,开始了规律的学习生活。
上午的时间,我通常用来完成各科的暑假作业。那些厚厚的练习册和卷子,虽然让人望而生畏,但静下心来一道题一道题地攻克,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下午,则是我的“英语时间”。自从在市里拿了那个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后,我对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都提升了不少。我不再满足于只看那些简单的分级读物,而是开始尝试着去啃一些原版的青少年小说,虽然进度缓慢,常常需要抱着英汉词典逐字逐句地查阅,但每当理解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或者弄懂了一段复杂的长句,心里都会涌起小小的喜悦。
除了阅读,我还从旧书摊上淘来一本针对中学生的英语听力练习册,配有磁带。每天下午,我都会在家里相对安静的时候,把那台老旧的录音机搬出来,戴上耳机,跟着磁带里的声音,一句一句地模仿跟读,或者做听力填空。录音带的音质不太好,常常夹杂着“沙沙”的电流声,但那种努力去捕捉和理解另一种语言的感觉,却让我乐在其中。
我们家一首没有电脑。在榕城这样的小城市,2009年的夏天,电脑和网络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远未到普及的程度。我对网络的认知,也仅限于学校微机课上老师演示的那些简单操作,以及从孟梦她们口中听到的关于QQ聊天、QQ空间的只言片语。
暑假中的某一天,我去市图书馆还书,意外地发现图书馆新开设了一个小小的“电子阅览室”,里面摆放着几台崭新的电脑,据说可以供读者免费使用一段时间,用于查阅资料。
这个发现让我心里一动。之前听英语老师提过,网络上有很多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抱着一丝提升英语的期盼,我鼓起勇气,在管理员的指导下,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接触了互联网。
坐在电脑前,手握着鼠标,我有些笨拙地打开了浏览器。面对着那个闪烁着光标的搜索框,我忽然有些不知所措。想了想,我尝试着输入了英语老师曾经提到过的一个网站名字——“VOA Special English”(美国之音慢速英语)。
网页链接很多,我小心翼翼地点开一个看起来最官方的。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和一些配图。我惊喜地发现,这个网站上的新闻报道,用词都相对简单,语速也确实比正常的英语新闻要慢很多,有些文章还配有音频朗读。
我点开一篇关于科技发展的短讯,戴上从家里带来的耳机,尝试着边听边看。虽然很多单词依然陌生,有些句子也需要反复听几遍才能大致明白意思,但那种通过网络,首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信息的感觉,还是让我觉得非常新奇和兴奋。原来,除了课本和练习册,英语还可以这样学!网络,就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户,让我瞥见了外面更广阔、更生动的世界。
那天下午,我在电子阅览室待了将近一个小时,浏览了好几篇慢速英语新闻,还尝试着搜索了一些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虽然操作依然生疏,但也算初步体验了网络的便捷和强大。
之后,我便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每周去两三次,每次都像是去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我学会了使用在线词典,查找一些英文歌曲的歌词,甚至还找到了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故事网站。
当然,暑假生活也不全是学习。偶尔,林晓月和孟梦也会约我出去玩。我们会去新开的冷饮店吃冰,或者在傍晚时分去江边散步。林晓月还在为暑假作业的进度发愁,孟梦则兴高采烈地跟我分享她新“粉”上的一个歌星。文静偶尔也会加入我们,她总能带来最新的年级消息,比如哪个同学暑假去参加了什么夏令营,或者哪个老师可能会在下学期教我们。
听着朋友们的谈笑,感受着夏日傍晚的微风,再想想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和通过网络窥见的新奇世界,我对即将到来的初三生活,似乎少了一些莫名的焦虑,多了一丝具体的期待和更清晰的努力方向。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