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课程,像拧紧了发条的钟,节奏明显加快了。尤其是杨老师的数学课,几乎隔三差五就有一次小测验,常常是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张卷子就发了下来。
“又是测验啊……”林晓月拿到卷子,发出一声哀叹,趴在桌子上对着题目皱紧了眉头。我深吸一口气,握紧了笔。杨老师的题目总是这样,看着基础,却在细节处藏着陷阱。我凝神看着题目,一行行演算,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最后一道关于辅助线的题目,我想了好几种方法,都觉得不对,眼看时间快到了,只能匆匆写上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交卷铃声响起时,我感觉整个人都有些虚脱。林晓月立刻凑过来对答案,哀嚎着自己错了几道选择题。坐在前面的文静己经拿出下一节课的书开始预习了,她的卷面总是很整洁,似乎再难的题目也无法让她慌乱。
小测验的成绩很快就出来了,我的分数不高不低,卡在中上游,那道辅助线题果然错了。杨老师在课上讲解,我听得格外认真,在错题旁边用红笔仔细标注了正确的解法和思路。心里有些懊恼,但更多的是一种需要更努力的紧迫感。
也许是为了追赶进度,我开始利用午休和放学后的时间去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有时候,我会看到文静也坐在不远处的窗边,面前摊开着厚厚的书本和笔记本。
有一次,我们都想找一本数学的习题解析。书架前只剩最后一本了,我们俩的手指几乎同时碰到了书脊。
“你先用吧。”她抬头看我,小声说道,目光平静。 “没关系,你先。”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缩回手。 她顿了一下,轻轻拿起那本书:“要不……我们一起看?”
那个下午,我们就在阅览室的一张长桌旁,共用着那本解析,各自对照着自己的错题本。遇到都弄不懂的地方,我们会低声讨论几句。她的思路清晰,有时能点醒我没注意到的地方;而我对一些基础概念的记忆比较牢固,偶尔也能帮她理清思路。
“你笔记做得真好。”中途休息时,她看到我本子上用不同颜色笔标注的重点,轻声说了一句。 “你也一样,”我看着她本子上同样清晰工整的字迹,“你数学一首都很好。” 她轻轻摇头,嘴角抿了抿,没说什么,又低头看书了。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照在她身上,她的侧脸显得格外专注和安静。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了一种不必言说的默契。
和文静的沉静不同,孟梦总是精力充沛。她迷上了用QQ,课间休息时,兴奋地给我们展示她新换的闪动头像,还有她精心布置的QQ空间。“夏初,晓月,你们也申请个QQ嘛!加好友聊天很方便的,还可以写日志!”
林晓月兴致勃勃,缠着孟梦问东问西,也打算回家让爸妈帮她申请一个。我看着孟梦手机屏幕上那个花花绿绿的界面,还有那些跳动的字符,感觉有些新奇,又有些遥远。我们家还没有电脑,爸妈对这些似乎也不太感兴趣。
“我……我还没有QQ号呢。”我小声说。 “没关系,等你有了告诉我,我加你!”孟梦大方地说。
那一周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开始讲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产业的内容。老师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男老师,讲课喜欢旁征博引。
“……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沿海的大城市,己经走在了前面。比如,”他在幻灯片上打出几个城市的名字,“像东部沿海的滨海市,就是国家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有很多知名的IT企业……”
“滨海市”三个字像一颗小石子,突然投入我平静的心湖。我握着笔的手指微微一紧,抬起头看向屏幕。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在老师口中,与“软件产业”、“IT企业”这些听起来很现代、很厉害的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原来,他现在生活的城市,是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发展很快,充满着我无法想象的新事物的地方。
那里的生活节奏,一定比榕城快很多吧?那里的孩子,是不是很小就开始接触电脑和网络了?他……会不会也在用那个叫QQ的东西?
这个念头毫无预兆地冒出来,让我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随即我又自嘲地摇摇头,怎么可能。他是那么不喜欢与人交流,怎么会用那种需要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东西呢。
但“滨海”这个名字,好像因为这节课,变得具体了一些,不再只是地图上一个孤零零的点。它有了新的含义——快速、现代、或许还有……竞争激烈。
晚上回到家,写完作业,我又拿出了日记本。在记录了白天的数学小测、和文静一起看书、孟梦的QQ之后,我停顿了很久,才在最后写道:
“信息课上,老师提到了滨海市。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吧。”
没有写下那个突然冒出来的关于QQ的荒谬念头。有些心思,连日记也不想让它窥见。
(http://www.kenshuxsw.com/book/dha0eb-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kenshuxsw.com